气候变化对水的影响评价

 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已是不争的科学事实,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专家关心的全球性问题之一。中国对气候变化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成立了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机构,并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和措施。
  气候变化将改变全球水文循环的现状,引起水资源在时空上的重新分配,并对降水、蒸发、径流、土壤湿度等造成直接影响。深入研究气候变化对水的影响可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气候变化影响方面的研究总体上集中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如何变)、影响评价(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及适应对策(在管理和技术等层面如何应对)等方面。

  全球范围内的观测事实表明,最近100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0.74摄氏度。人类活动非常可能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尽管科学家只能用气候情景或趋势来对未来气候的可能变化进行描述,但不同气候模拟结果表明:气候进一步变暖的总体趋势基本一致。根据不同排放情景,预计21世纪末,全球平均温度将上升1.1摄氏度~6.4摄氏度。21世纪我国气温将继续上升,其中北方增温幅度大于南方,与2000年水平相比,我国2020年平均气温约升高1.1摄氏度~2.1摄氏度,到2050年的平均升幅为2.3摄氏度~3.3摄氏度。

  对于未来降水的预测,各种模式给出的结果相差较大,例如,有这样的估计:全球范围内,高纬地区的降水量很可能增多,而多数副热带大陆地区的降水量可能减少,其中,在中等排放情景下,到2100年会减少20%。模拟结果表明,我国未来降水总体呈现增加趋势,预计到2020年,年均降水量将增加2%~3%,到2050年可能增加5%~7%,但不同时段、不同区域变化趋势不一致。在高排放情景下,2040年之前,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降水约减少l%~2%,其它地区则增加,全国干旱范围和程度将可能进一步增加;2040年之后,全国降水呈增加趋势,洪涝灾害将可能加剧。

  气候变化对水利的影响目前主要集中在气候变化对水量的影响方面,限于问题的复杂性,气候变化对河流生态、水质及极端水文事件等方面的定量影响研究相对较少。根据不同的气候模式模拟结果,预计到21世纪中叶,在高纬度地区和湿热地区年径流量将增加10%~40%;在中纬度地区的干旱年份,径流量将减少10%~30%,这些地区将面临严重的用水安全问题。未来干旱影响区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但同时,暴雨发生频率增加,洪涝风险增大,全球冰川和雪盖储水量进一步减少。

  采用英国Hadley中心气候情景模拟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来50年~100年,在北方地区,特别是宁夏、甘肃等省(区)多年平均径流量可能明显减少,在南方的湖北、湖南等部分省份可能有所增加;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宁夏、甘肃等省(区)的人均水资源短缺矛盾可能加剧;对气候变化承受能力最脆弱的流域为海河、滦河流域,其次为淮河、黄河流域,而整个内陆河地区由于干旱少雨承受能力也非常脆弱。

  近50年来,我国多数江河实测径流呈现减少趋势,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方河流径流量减少明显,如海河流域各站减少40%以上,黄河流域中下游各站减少30%以上。流域径流变化是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共同影响的结果,气候变化对河川径流的影响程度随流域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在黄河中游地区,气候变化对河川径流的减少贡献率约为38.5%。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对未来气候情景的预测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总体看来,对气温的预测较为可靠,但对未来降水和径流量的变化还不能作出可靠的预测。以上综述包括IPCC在内的国内外科学家关于未来气候变化预测的结果,虽然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气候变化信息和线索,但目前恐难据此作出定论。

  因此,分析河川径流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基本规律对于流域水资源规划非常重要。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干旱地区的河流对气候变化更为敏感,如我国的海河流域;降水变化比气温变化对河川的影响更为显著,但气温对径流的影响随降水增加而更为明显;水利工程建设和应用可以减少径流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

  包含气候自然波动在内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基础资料的不确定性、评价模型的不确定性都是未来水资源评价结果不确定性的根源。因此,加大气候变化研究力度,建立基于不确定性分析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是提高未来水资源系统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