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谱分析 » 讨论区 » 分析百问 » 吸收强度随时间逐渐衰减,可能原因是什么?

采购询价

点击提交代表您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隐私政策》

 
需要登录并加入本群才可以回复和发新贴

标题:[未解决]吸收强度随时间逐渐衰减,可能原因是什么?

  [未解决]本主题悬赏 可用分 1  
michael_b_rex[使用道具]
一星
Rank: 6Rank: 6


UID 802
精华 11
积分 3055
帖子 1126
信誉分 154
可用分 3717
专家分 584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7-11-21
状态 离线
1
 

吸收强度随时间逐渐衰减,可能原因是什么?

请教:有机物的紫外光谱在最大特征吸收位置,吸收强度随时间逐渐衰减,可能原因是什么?
顶部
yyid[使用道具]
五级
Rank: 5Rank: 5


UID 14588
精华 1
积分 1997
帖子 814
信誉分 120
可用分 2507
专家分 295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9-3-28
状态 离线
2
 
有机物是否不稳定,易分解或氧化
应按照方法,统一时间检测
顶部
dragon5[使用道具]
一星
Rank: 6Rank: 6


UID 434
精华 15
积分 4103
帖子 1582
信誉分 160
可用分 5292
专家分 786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7-10-16
状态 离线
3
 
请考虑测定的酸碱条件对样品的稳定性影响,考虑样品是否存在光分解的缓慢趋势,考虑样品在溶液中是否存在结构的缓慢变化,包括被空气氧化的问题。
顶部
michael_b_rex[使用道具]
一星
Rank: 6Rank: 6


UID 802
精华 11
积分 3055
帖子 1126
信誉分 154
可用分 3717
专家分 584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7-11-21
状态 离线
4
 
有机物在该溶液中稳定,测试温度稳定,分子结构中存在分子间氢键,恕不便上传结构。

计时起点为-2min只是为了将开始显著衰减的时间定为0,溶液配制后要立即测量,否则可能测不到-2min到0min这段。

顶部
unknow[使用道具]
一星
Rank: 6Rank: 6


UID 26176
精华 2
积分 3621
帖子 1439
信誉分 107
可用分 4218
专家分 692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9-8-21
状态 离线
5
 

回复 #4 michael_b_rex 的帖子

可能是该物质与溶剂作用的过程表现,20分钟后形成完全溶剂化的样品溶液。

尝试用NMR观察一下该过程。
顶部
dragon5[使用道具]
一星
Rank: 6Rank: 6


UID 434
精华 15
积分 4103
帖子 1582
信誉分 160
可用分 5292
专家分 786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7-10-16
状态 离线
6
 
估计是氢键的原因。以前我做过胶原蛋白+氯化钙的圆二色光谱动力学曲线,混合液的CD光谱的倒峰(或称负峰)会随时间延续而下移,而测定胶原与氯化钙/磷酸盐缓冲溶液时,倒峰又不断上移,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钙离子与酰胺基存在微弱的络合作用,导致螺旋结构中的氢键削弱,螺旋结构逐渐变得松驰,从而出现 CD谱的有序变化,当生成钙盐沉淀时,这种氢键削弱的作用又不断减小,螺旋结构不断复原(这些研究结果也发了篇好文章)。以此类推测,你的现象是不是与氢键也有关系呢?
顶部
uovt69jn[使用道具]
五级
Rank: 5Rank: 5


UID 11240
精华 8
积分 2127
帖子 804
信誉分 133
可用分 2852
专家分 351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8-12-28
状态 离线
7
 
楼主的吸光度都在2以上,溶液太浓了,稀释3-4倍再测测看。
顶部
michael_b_rex[使用道具]
一星
Rank: 6Rank: 6


UID 802
精华 11
积分 3055
帖子 1126
信誉分 154
可用分 3717
专家分 584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7-11-21
状态 离线
8
 
呵呵,有道理,但是溶液稀了效果就不显著了,我也觉得是氢键的作用,新溶液放置过程中,氢键逐步形成吧,但是,总觉得这个解释比较表面化,感觉似乎还有层窗户纸没有戳破。
顶部
MNOD[使用道具]
五级
Rank: 5Rank: 5


UID 11242
精华 6
积分 2125
帖子 738
信誉分 132
可用分 2786
专家分 402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8-12-28
状态 离线
9
 
吸光度是太大了,稀释下
顶部
chongwenmen[使用道具]
一星
Rank: 6Rank: 6


UID 565
精华 6
积分 3726
帖子 1210
信誉分 145
可用分 4037
专家分 838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7-10-29
状态 离线
10
 
稀释稀释,严重要求改变这种测试方法,想问一下作者为什么要求这么高的浓度?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