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C问题不解决空气质量无法改善

据悉,VOC是可挥发性有机物的总称,包括的物质超过100种。VOC刚排放出来时候,主要呈气体状。而进入空气中,经过阳光的照射,在大气中已经有了过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等污染物的情况下,VOC及其在大气中形成的半挥发性有机物,将会发生光化学污染,最终形成臭氧、PM2.5。
6月2日,广东省纪念“6·5”世界环境日活动在陈家祠广场举行。广东省大气首席专家、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钟流举及多名环保专家就灰霾、PM2.5、机动车尾气排放及污染治理等问题与市民进行交流。钟流举透露,新的空气质量标准公布一年以来,珠三角所有城市没有一个能够做到PM2.5和臭氧达标;珠三角治理所需时间取决于采取措施的决心和力度。

焦点一:

空气质量监测不含VOC

石化行业排量超三成半

日前,因为广州石化大修,违规排放臭气污染广州大片城区事件。当时,不少市民就奇怪,为何老远已经闻到臭味,但环保部门在广石化周边监测,仍然显示空气质量正常呢?钟流举解释说,闻到的臭味大多是有机物,很多是VOC(可挥发性有机物)中的芳烃类物质,“但在常规空气质量监测中,并不包括有机物。”

钟流举说:“VOC与臭氧、PM2.5是两个不同的体系,VOC关乎的是企业排放源的控制,PM2.5和臭氧则是空气质量监测的指标。但如果VOC问题不解决,空气是无法明显改善的。”

那么,排放VOC的主要行业又是哪些?广州市环保部门进行的研究显示,广州市能够产生VOC排放的重点行业,共有十三种,分别是石化行业、汽配喷涂行业、工业涂装行业、化学品制造、印刷、油墨涂料、家具、橡胶、电子等。13个重点行业的全年VOC排放量在十万吨以上,其中来自石化行业的排放量,占了总量的三成半以上,排名第一,汽配及涂装企业排名第二,比例占一成七左右,二者相加占整个广州VOC排放的五成左右。

但目前,我国尚未形成VOC排放标准体系。钟流举告诉记者:“对于VOC的排放确实都是估算,没有具体的监测。由于涉及行业和排放种类很多,国家还没有制定标准。但广东已经就家具、喷涂等行业制定了地方标准,但这并不够。”

焦点二:

实施新标一年来珠三角PM2.5和臭氧无一达标

那么,珠三角的空气污染问题何时能够解决呢?对此,钟流举表示:“无法给出明确答案,一切要看决心和采取措施的力度。”他介绍说,从去年6月5日珠三角所有城市开始实施新的空气质量标准以来,已经有一年时间,监测显示,珠三角9市没有一个城市的PM2.5和臭氧能够完全达标,“珠三角62个监测点中,PM2.5测到的最大日均浓度是163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标准75微克/立方米的一倍多。而北方一些城市的日均浓度高达七八百,相比之下,珠三角的颗粒物污染是较轻的。”

钟流举同时透露,现在珠三角整个区域的PM2.5年均浓度在50微克到60微克之间,距离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35微克有着大约20微克的差距。何时有望达标呢?钟流举说:“如果对污染控制得不好,反而上升,就永远无法达标;如果每年减少一个微克,就需要20年;如果每年减少2个微克,就需要10年,如果每年减少3个微克,就只需要七八年。”

钟流举说:“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监测显示,珠三角所有城市的二氧化硫没有一个超标的,说明我们脱硫的政策非常成功,但这个已经做了30年。不过,按照粤港联合监测网络的数据,从2006年至今,PM2.5浓度一直走低,大约下降了14%。如果按照亚运前几年的控制力度,每年减少1~2微克的浓度,还是可以做到的。”

焦点三:

重污染天气市民有知情权

全省将百地监测PM2.5
此外,佛山已于近日出台了广东省首个空气质量重污染应急预案,并于9月1日正式实施。对此,钟流举表示:“广东省很多城市都在制定类似预案,而重污染天气下,首先要做的就是告知,在媒体中广泛宣传,让市民有知情权;其次是要呼吁公众和企业自觉采取减排行动;如果污染进一步加剧,就需要采取强制性措施,停驶一定数量的公车,暂停一些高排放企业的生产等。”

钟流举同时透露,按照旧的API(空气污染指数),去年全省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9.6%,比2006年的97%上升了2.6%。不过他同时表示:“从明年1月1日起,全省将有超过100个监测点按照新的空气质量标准进行6项指标的监测和发表,也就是说,发布的是AQI(空气质量指数),API已经没有意义。我们很快就不会再公布AP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