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观遗传学 » 讨论区 » 分析生活 » 新视角解读人类智力进化之谜

采购询价

点击提交代表您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隐私政策》

 
需要登录并加入本群才可以回复和发新贴

标题:新视角解读人类智力进化之谜

北国毛毛雪[使用道具]
三级
Rank: 3Rank: 3


UID 108871
精华 0
积分 187
帖子 114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1141
专家分 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3-5-15
状态 离线
1
 

新视角解读人类智力进化之谜

高级哺乳动物的进化方式

  哺乳动物的进化方式是以它们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和生存竞争压力作用下,在两种动力交叉中进行的。不能适应自然环境中的气候、地理条件的动物在自然中肯定是不能生存的,不能适应自然界的食物条件的动物也是不存在的,所以动物首先进化出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才能生存,以食草类哺乳动物为例:它们必须进化出强大的消化能力与咀嚼能力,根据气候的变化,在食物丰盛时期需要不停的进食,以贮备较多的能量,在食物相对缺乏的时期要有较强的耐饥饿能力。在气温低的季节身体外表要长出足够敌当寒冷的绒毛,在气温高的季节要适时脱掉这些防寒的绒毛。根据不同动物的生存能力,为了在生育下一代时有充足的食物,动物要调整自己的发情期、生育期,使产下的后代至少不在在寒冷而食物缺乏的季节等。哺乳动物的进化一方面要遵循适应自然环境的须要,另一方面还必须循自然界弱肉强食法则的要求,我们仍以食草类哺乳动物为例:除了那些小型哺乳动物,以地下穴居为防御天敌的生存手段外,大型食草类哺乳动物在出生后几个小时内就必须学会奔跑,以逃避上级食物链中肉食动物的攻击猎食,在以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还要以最快的速度发育出强有力的肌肉群,以便在奔跑速度上战胜肉食动物的追捕;于是,在肉食动物与食草类动物类为了自身生存与食物的需要,双方之间展开了为提高奔跑速度和力量的长期物种竞赛,从而导致动物自身在体形、力量、肌肉、骨骼、内部器官功能的诸多变化,进化为极端运动型体质,是为生存竞争所导致的结果。

在动物的生存竞争进化过程中,还有一个影响动物进化的重要因素,就是在动物王国中自然选择下形成的交配规则,在每年的交配季节,动物都要为争夺交配资格而展开争斗,只有那些力量最强壮的雄性才有获得交配的资格,失败的一方没有资格将自己的基因传给下一代,从遗传的角度来看,就是淘汰物种中弱势基因,选择物种中最强壮的基因做为遗传基因传接给下一代,使后代能够在先天遗传优势的基础上,加上后天训练成为强有力的生存者。这就是同为高级哺乳动物的人类与其它高级哺乳动物在体能上差异如此之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动物因生存竞争而导致的力量与速度的进化竞赛,可以说除人类以外,自然界所有的高等动物都因为生存斗争的需要,走向了一条力量与速度型为主要特征的进化道路,在这种生存暴力斗争的环境中,大自然选择出来的优胜者就是力量与速度型的,而不是智力型的,智力在这种力量型的斗争较量中不起作用,或者说起的作用很小,(这就象拳击手比赛,在这个舞台上比的是力量,不管你是白种人、黑种人还是黄种人,不论你有多么聪明,它的规则是看谁的力量更强大,能够打败对手,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其它的都要淘汰出局。)双方在这种漫长的力量与速度型的竞争中,每种动物时刻都在为生存而保持战斗状态,消耗掉了物种基因中的所有潜能,身体各个器官包括大脑在内的发育成长,都必须服从这种生存斗争方式的需要。选择这种力量斗争型生存模式,是除人类以外,其它高级哺乳动物之所以不能进化出与人类一样的智慧的重要原因,这是因为它们不具备用智慧保持生存的各种条件。相反,在动物的潜意识的作用下,在生存斗争中它们为了提高奔跑速度,头部就必须进化成相对的尖状,以便在奔跑时减少空气的阻力,为了支撑与身体平行的头部重量,为了头部频繁快速活动的需要,为了在激烈搏斗与猛烈碰撞的时候能够有效地保护大脑,就必须将大脑深藏在坚硬而厚重的颅骨之中,因此大脑的重量就不能过大,以能够维持动物斗争生存方式,所需要的意识活动的最小大脑重量为最佳值。从身体结构与运动原理上来讲,头部的重量是有一定的限制的,如果大脑的重量增加,必须要增加成几何倍数放大,甚至要上百倍放大的保护大脑头骨的重量,才能保证大脑的安全,这样反尔会引起在采食、活动、奔跑时的不便,在激烈而残酷的暴力斗争中消耗掉更多的体力,成为力量与速度型生存竞争中的相对劣者,也就相对失去了生存的机会。而自然界的所有动物每时每刻都生存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所以我认为是动物的潜意识限制了动物大脑质量继续增长的空间,以符合残酷的暴力竞争中力量与运动型生存方式的需要。

在自然界的动物中,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成为它们生存的法则,每一种动物都在本能的作用下,竭力向下级食物链中的物种进行攻击、捕食,下级食物链中的物种同样在本能的作用下又用尽全力来反抗上级食物链物种的进攻、猎食,从而在整个食物链系统中形成了往复循环的残酷的力量斗争,从生存关系上来讲,它们之间既相互依赖又在相互制约,然而这种残酷的物种暴力斗争方式,不论它是哺乳类还是爬行类,不论它是飞禽类还是昆虫类,不管你是高级动物还是低级动物,将所有动物都放在自然界共同的一面平台上进行你死我活的残酷斗争,使所有的物种进化方向都走向了一条必须符合无情的暴力斗争方式才能够生存的道路,因此,物种根据自身的能力与生存环境,在动物潜意识的支配下,演绎出自然界了各个不同的生存进化方式,低等物种和体形弱小类种因自身能力原因,成为高等物种与强者的食物,防御能力最弱的物种只能依靠演化出来大量而快速的繁殖力来维持物种的生存,还有一些动物或循入地下洞穴,或爬上树枝中以求安全,利用自然条件或进化出适应环境的某种功能,从而与天敌物种形成相对的生存机率平衡,来保持物种的生存,否则物种就会灭绝,在自然界中,物种之间经过千万年博弈、演化,在各级食物链之间形成了完整、严密的残酷暴力斗争链条,在级级食物链的斗争与压迫之下,每个物种都必需竭尽全力来进行猎食与反猎食斗争,动物从出生到死亡生的整个生命历程中,需要永不停息地时刻为暴力战斗而准备,才能能求得生存,从而限制了物种向其它方面进化的潜能与途径。尢如共同处在一个巨大的暴力泥潭中的生命群体,这些生命群体从出生到死亡,都要生活在这个暴力的泥潭中,为了生存穷尽生命的全力与对手互相挣扎撕咬,耗尽了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各种力量、潜能,使自然界绝大多数生命都没有能力和机会出这个恐怖的泥潭,走向更为高级的生命台阶。

  下面我们用本书提到的生物进化原理与运动原理,在进化论原有的基础上,使用一个新的视角,提出了一个比较大胆的人类进化新假说:一部分猿类之所以能够进化为人类,是人类的祖先---这部分猿类的生活方式偶然发生巨大的改变,环境的变化使它们采取了不同于其它动物的的生活方式,阴错阳差而被迫进行直立行走后,才最终使得它们进化为人类。其生存和生活方式依赖于特殊的环境之中,我认为极有可能是由于上天恩赐的独特的生存环境条件中,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从而使人类的祖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其它动物的生存演化之路,成为以智慧型为主要生存方式特征的物种,它不是人类祖先自身主动选择的,而是大自然给了人类祖先一次特殊的机遇,人类的祖先有幸抓住了这次机遇而从由猿变成了人。

人类的祖先猿类是自然动物中最为聪明的动物之一, 然而从猿类进化到人类,从高等哺乳动物的智力基础上再进一步进化到象人类这样的智力水平,能够促进大脑发育成长的条件就是手的使用、直立行走和语言的出现。其中直立行走对于人类智力的进化具有重大、关键的决定性意义。
顶部
北国毛毛雪[使用道具]
三级
Rank: 3Rank: 3


UID 108871
精华 0
积分 187
帖子 114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1141
专家分 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3-5-15
状态 离线
2
 
新视角解读人类进化之谜,讲述从直立行走迈向共和社会的历程

(十六)

(2)、手在人类进化中的作用

  手是灵长类动物为了采摘果食、树叶而进化来的身体工具,这种工具是其它大型高级型哺乳动物所不具备的,手的出现,在采食过程中的灵活运用,必然伴随着身体内部相关神经指挥系统功能的产生,手指在活动中的巧妙搭配组合过程,对于动物的大脑神经系统来讲,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主动意识下的指令编排过程,而大脑神经功能的成长同样遵从用进废退的原理,对于大脑神经系统来讲,经过这种长期复杂细微的指令编排过程锻炼,促进了灵长类动物大脑神经内部相关区域的发育成长,产生相应的功能,结合猿类经因常在树枝上活动,产生较为复杂的本身运动方式,就使猿类形成了灵活多变的神经反映特点,我们之所以称猴类为灵长类动物,是因为它已经有了某些与人类智慧相通的一些基本灵性。这种精神反映的灵活性,在其它的动物身上则没有产生,为以后一部分猿类进化出高级智慧,经过演化而成为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只有手这一种条件,灵长类动物还不能进化到人类这样的智力水平,它的行为与生活方式还有很多制约其智力发展的因素:为了寻找水源与地面上的食物,它有相当长的时间它是在地面上生活的,为了防范肉食动物的攻击,因此它必须形成用四肢快速奔跑能力,迅速的攀爬能力、跳跃能力,在弱肉强食动物的世界中,速度和力量就是生命,为适应这种运动方式,需要形成合理的身体结构比例,头部的形状与重量就必须符合这个要求,这些绝对要求快速灵活运动的自身进化力量,又制约着头部及大脑重量不能任意增加,才能符合这种生存方式的需要。再者,从遗传上来讲,聪明的猿不一定能够躲过肉食动物的追击,而速度快的猿却能够跑过同类,让其它的同类来满足肉食者的愿望,它们同样遵循动物界的交配规则,只有体能最强悍的公猿才有交配的权力,所以在遗传因素上讲,它同样选择的是力量型基因,而不是智力型的基因,做为优先遗传给下一代的基因密码。因此,我们说只有手这一种条件的出现,在没有摆脱动物式速度和力量型生存方式的条件下,猿类还不能进化为人类。
顶部
北国毛毛雪[使用道具]
三级
Rank: 3Rank: 3


UID 108871
精华 0
积分 187
帖子 114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1141
专家分 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3-5-15
状态 离线
3
 
在灵长类动物的基础上,另一个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能够达到承前启后,具有决定作用的行为方式:从四肢爬行——改变为直立行走,成为了动物与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的分水岭,从此导致人猿相辑别。




(3)、直立行走是古猿进化到人类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促使猿类进化为直立人,更为重要的是,从此打开了大脑质量增长和智慧发育的空间。

在此,我们要先说一说哪些为适应在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自然环境中,那些大型高级哺乳动物头部的生理构造特性。我们发现所有大型哺乳动物的颅骨都非常发达,非常厚重,而脑容量却很小,与人类有着较薄颅骨却具有较大的脑容量相比,反差很大,动物之所以进化出这样的一种颅骨形状,是为了保护大脑的需要,经过时长间的进化形成的,在激烈的生存战斗与竞争中,猎食与反猎食之间要比力量、比速度、比耐力、比灵活能力,比各自的进攻与防御的武器(物种在各自进化中形成的进攻与防御的武器各式各样,不尽相同),因此,头部为了适应这种激烈的运动方式,本能地保证神经指挥中枢大脑的安全,颅骨就必须形成既厚又重,将大脑深藏在其中,在快速运动与搏斗中经得起剧烈的碰撞冲击,还要在战斗中承受住强力的撕咬,而不致破碎,它才能保障身体中这个最重要的器官安全,不如此物种就会被淘汰。然而,选择这种激烈竞争的生存方式,就会产生进化中的一个矛盾,一方面哺乳动物进化出了胎生、恒温这种能够较好的培育大脑智慧成长的生理条件,有增加智力功能的潜在要求,另一方面,它们的生活方式又限制了大脑总重量的增长,每种动物在运动时都要保持各自身体的平衡,身体各部位的重量都要符合平衡原理的需要,所以各种动物的头部的总重量是有比例限制的,不可能无限增大,尤其是剧烈、快速运动的动物种类,身体各部位的比例更要符合严格的比例限制关系,这是所有的动物在进化中必须要遵循的原理。在头部总重量一定的前提下,还要必须生成尽可能坚硬厚重的颅骨来保护来大脑,因此在这种激烈竞争生活方式下,出现了对大脑的重量限制性要求的,因为,如果深处在动物颅骨中的大脑重量增加一分,那么头部的形状就必须相应扩大,颅骨增厚,其重量的增加就会超出大脑增加重量的几十倍以上,才能有效产生保障大脑神经中枢的安全系数,而增加的那一点脑容量,并不能为本物种的生存带来福音,如果大脑质量与功能不能有一个质的改变,不能达到1千克左右,并象人类哪样产生高级思维分析能力,就不能成为靠依智慧生存的物种,反尔会引起身体结构失去平衡,成为速度与运动型中的弱者,成为在激烈生存竞争中被淘汰的对象,不幸所有的动物都不能毫无根据地,突然间一夜进化出与人脑相媲美的容量与智慧。既然不能依靠智慧求得生存,那么在暴力竟争生存的大环境中,在上下级食物链的压力下,就会在本能意识作用下选择运动与力量型方式,它们没有其它的选择余地,只能适应这种方式生存,在竞争中比较谁的身体结构更符合运动原理,于是所有高级动物进化方向都在向速度与力量型方向发展,在竞争中为了在追击与逃跑的时候能够提高速度,为了在采食与活动中产生头部的快速灵活反应能力,要求身体的各个部位,除了必要的器官以外,其它的越轻越好,包括大脑在内。在这种速度与力量型的生存淘汰规则中,大自然选择出来的物种是最优秀的力量与速度型的,而不是哪个动物的脑容量更大一点,它就能生存,由于巨大的生存压力,导致动物大脑进化的方向趋于:以能够维持其物种本能的成长、繁殖与猎食活动,保持这种神经功能需要的基本脑重量为最佳值。当所有的生命不能越过高高在上的以智慧型为主要生存方式的门槛,进入更高一级的生命台阶,还处在本能的激烈竟争生存环境中,由此而造就的生理结构特点,限制了物种头部的总体重量,并保持常态。它的大脑重量也必须符合这种要求,不允许随意增加,因脑重量不能增加,就不能产生高级复杂的脑功能与结构,不能象人类进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方式:大脑功能逐渐进化,质量缓慢而不断地增加成长,直至进化出高级智慧,再利用智慧与工具帮助生存。这是由于它们的生存方式与环境所决定的。


人类之所以能够进化出高级的智慧,是由于他们因环境所迫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方式,阴错阳差而被迫直立行走,而形成直立行走以后的猿人,为大脑智慧的发展打开了生理上的成长空间。它的重要原因在于,能够直立行走的猿人,是用两肢着地向前运动,与用四肢运动的动物相比较,明显增加了下肢的承重力,进而降低了运动速度,表面上来看它是古猿人在自然界生存竞争中的一个重要缺陷,但直立行走却是它们摆脱了动物的力量与速度型的生存与进化方向,走向了另一条以智力型为重要特征的的生存与进化之路,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有幸使我们的祖先能从动物界脱离出来,进化到现在人类这样的高级阶段。

能够用双腿直立行走的猿人,与其它动物相比较而言,身体的运动速度大为降低,头部的重量主要由自身的颈部的骨骼来承担,不那么剧烈的头部活,主要是在骨骼承重下由相关的肌肉配合完成,因此在头部频繁的活动中所需要消耗的能量大为减少,与其它动物相比,节省了大量头部运动时的能量,这是与其它动物的重要区别。改变了动物式的原来在身体与头部平衡的条件下,头部重量与剧烈、快速活动中主要由肌肉来承担的方式。直立人相对缓和的身体行动,力量与运动速度的降低,不再要求头部和身体在奔跑时成为流线型,以及头部重量主要由骨骼来承担的特点,虽然直立行走方式会产生对身体结构比例进行重新调整,产生新的重量比例关系,以符合直立行走以后的身体运动原理,但与动物相比较,不在要求哪么严格的比例关系,头部略大一点或小一点,因动动速度较为缓慢,不会影响到生存。所以,一方面从生理上不再要求形成动物式的厚重颅骨,来保护大脑,一方面,消除了动物式的因快速有力的运动而产生的对大脑重量的限制,这样就在原有的生理基础上,有条件地打开了大脑质量发育成长的空间。在不以速度与力量型为自己寻找出生存方式的直立人,在活动时要时刻保持身体平衡,在四肢动物看来尤如杂技表演,而正是这种杂技表演,使同样遵循生物进化规律的大脑神经细胞,按照用进废退的进化原理,刺激大脑产生了相应的自我平衡与自我控制能力区域,而且还要在自我平衡的条件下前后左右运动,还需要在前肢双手的灵活配合下做出一系列复杂连贯的动作,要完成这些复杂多变的、全身性的有序的系列动作,需要支配这些动作的大脑内部相关区域的神经元、突触在原有的基础上,就必须进一步发育成长,增加新的功能,而直立方式又相对消除了对大脑重量增长的限制,在外因条件——身体复杂活动与原始生活生产活动的刺激下,充分刺激大脑神经细胞的进一步增加、成长和产生新的功能,在内因——有潜在的智慧要求与允许大脑质量增长的生理条件,有良好的培育智力发展的恒温要求与胎生哺乳生育方式,使得直立人大脑相应的意识活动由简单变为复杂,由低级变为高级。经过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间演化,直立人的大脑质量越来越大,智力活动越来越强,于是人的意识特征逐渐产生了。
顶部
北国毛毛雪[使用道具]
三级
Rank: 3Rank: 3


UID 108871
精华 0
积分 187
帖子 114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1141
专家分 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3-5-15
状态 离线
4
 
新视角解读人类进化之谜,讲述从直立行走迈向共和社会的历程(十七)

    我们在人们日常的教育学习中发现一些规律,比如学习数学运算,受过学习训练的人与没有受过训练的人,在运算速度上是不一样的,前者运算的速度远远高于后者,这是是因为受过数学运算训练的人,他的大脑中负责运算的神经元细胞要比没有受过训练者更发达,功能更强,这就是训练的结果,大脑神经功能同样遵循用进废退的生物规律。我们从生活中还能够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父母数学成绩好的人,儿女在这方面相对也有一定的长处,父母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人,儿女的语言表达能力相对也较好,这种现象可以说非常普遍,所以我们认为智力特点有一定的遗传性。但两代人之间的智力遗传并不具备整体的必然性,父母聪明,儿女不一定聪明,父母智商不高,儿女的智商就不一定不高,还有很多我们不知到的决定智力水平的因素存在。但是占在物种的角度来看,假如刺激大脑神经活动成长的因素一直存在,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又可以允许它成长,没有客观的限制智力增长的内外因素存在,那么这个物种的大脑的质量就会不断增长,大脑中通过刺激、训练增强的那些相关神经区域,单一个体虽然不具有必然遗传性,但物种总体上却具有相对连贯的遗传性,通过遗传获得增长的神经功能区域,需要在后天的训练开发基础上才能发挥出其功能来。

真立行走的猿人,用双脚支撑起自己的体重方式下行走奔跑,保持平衡的难度要远高天其它动物,这些工作都要由大脑的支配与协调来完成,直立后因运动速度降低与头部的重量主要由骨骼来承担的特点,使限制大脑重量增加的因素相对消失,前肢和后肢出现了明显的分工,双手得到了进一步自由发挥的空间,在活动中逐渐促进了大脑内部细胞的增长与相关区之间的联系,经过复杂多变的四肢分工协作之间的长期反复练习,在有的利内外条件促使下,使脑神经的功能不断得到增长,使大脑对这些活动进行程序化的安排与形成灵活多变的能力,在漫长的历史生活过程,逐渐激发了大脑记忆力的增强与思维能力的产生。

在猿人摆脱了以速度与力量型竞争生存方式,产生直立行走,使大脑处人自身的顶部,因活动的需要,会从生理结构上对头部的总体重量有一定的比例限制,但因运动速度降低很多,这种限制的严格性也降低了很多,颅骨在运动中形成的碰撞与冲击力量同比减小,因此,不再需要生成和其它动物一样厚重的颅骨来保护大脑,从生理进化方面讲,猿人的颅骨有向重量减轻,厚度变薄方向进化趋势,而直立人的大脑在复杂的身体活动剌激下却有继续进化,重量增加的要求,然而整体上并不增加头部的总重量,仍能适应直立的状态下进行活动,直立人在进化的要求下大脑质量逐渐增加,也不需要直立人的颅骨重量成几何倍数放大来保护大脑,如果大脑增加不到1千克的重量,达到1.3—1.4千克,且不用增加保护大脑颅骨的重量,甚至不用增加头部的总体重量,相对于自身平均70多千克的体重来说,直立人这种缓慢的身体活动方式,加上头部重量主要由骨骼来承担特点,无论从生理结构还是生活方式上都不会带来明显的影响,所以我们说:人类大脑功能进化的完成,是外部环境条件与自身内部条件共同推动的结果,内外条件都不能缺少的条件下才能进化成功。

    在世界上,只有人类是用两肢进行直立行走的,恰恰又是只有人类进化出的高级智慧,也许很多人没有认真思考这个问题,难道说这是偶然的巧合吗?这种概率应当是非常微小的。我们通过以上的分析,认为它不是巧合,而是代有必然性。
顶部
北国毛毛雪[使用道具]
三级
Rank: 3Rank: 3


UID 108871
精华 0
积分 187
帖子 114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1141
专家分 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3-5-15
状态 离线
5
 
新视角解读人类进化之谜,讲述从直立行走迈向共和社会的历程(十八)



(4)、是大自然中的什么环境原因,促使了古猿类进行

直立行走? 并能够在大自然中生存下来。

人类从猿进化到人的过程中,直立行走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承前启后的环节,没有这个最为重要的环节与过程,地球上就没有我们人类存在,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古猿的的直立行走行为?并能够在自然中长期生存下来呢?从人类古化石与古代人类遗址中没有提供多少可供参考的线索、证据,现有自然界的生存环境中也没有发现可以导致使古猿能够直立行走的条件因素,那么我们只能利用生物进化的客观规律,根据生存环境条件决定动物的行为方式的思想,来推测导致古猿从四肢爬行改变为直立行走的原因。在自然界中,人类属于高级哺乳动物,在自然界的食物链中,猎食与被猎食者比的是速度与力量,而用四肢奔跑的动物肯定比两肢奔跑的动物跑要快,所以直立人的反应与灵活能力明显不如其它动物强,按照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规律,用两肢奔跑的古猿人应当是被天敌——大型肉食动物吃掉、被淘汰的物种,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古猿人不但生存了下来,而且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进化过程,从四肢奔跑转化为两肢行走的直立人,并因直立行走而进化出了较高的智慧水平。那么是什么环境原因,促使了古猿的行为方式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并奇迹搬的生存繁衍下来呢?因现有的考古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线索与证据,我们只能这样推测:在古猿生活的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在适合古猿生存环境的陆地的某一个地方,比如非洲的一个特定的区域内,在这个特定的古猿的生存环境中,古猿的天敌如狮子、老虎等大型肉食哺乳动物不存在或者消失了,或者古猿不经意之中迁移到一个离大陡很近且没有大型肉食动物攻击的岛屿之上,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之中,还要有足够改变古猿从四肢行走转化为两肢行走的环境条件,很有可能是在这个特定的地区中,主要食物品种中有玉米、小麦之类的可采摘食物,或者是有低灌木丛树上的果食,需要古猿用后肢着地,用前肢来采摘食物和搬运食物,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特殊的生活环境中,长期的锻炼促使某些古猿逐渐形成了直立行走的特点,成为古猿人,迈出了向人类进化的关键步伐。古猿人应当仍然遵从自然界优胜劣汰的法则,能够直立行走的古猿人获取或者搬运食物的能力远比不肯用直立行走的古猿多的多,形成直立行走的猿人在这处特定的环境中有更强的适应力,按照适者生存的原理,那么能够直立行走的猿人就会生存下来,那些拒绝直立行走的古猿就要么被淘汰,要么经过长时期的内部斗争磨合,因拒绝进化而表现落后,最终被赶出族群,退出中心活动区域,在生存环境恶劣的边缘地带维持生命。在直立行走方式的形成过程中,因摆脱了动物的力量与速度型进化方向,从而打开了大脑质量成长与智力进化的空间,成为智力上不断进化的直立猿人,在今后的生活劳动中,通过代代相传,不断进化,脑重量与内部结构功能逐渐得到丰富和发展,智力水平逐渐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高,经过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进化时期,他们具有了现代人的生理基础与智力特点,产生了现代人的意识。为今后的在大自然生存环境中,由原来自然采摘植物果食方式,转化为人为的有意识的种植作物与驯养动物,来获得相对稳定的食物来源打下了智力因素条件。


这种在地球生命的某一特定时期,在这个特定时期的某一特定的陆地区域内,由于生物食物链中大型肉食哺乳动物的缺失,并存在使古猿从四肢爬行改变为直立行走的环境条件,导致古猿由猿类进化为人类,是我们利用生物进化原理基础上进行的推理,还没有任何科学证据可以证明事实就是如此,只是一种自认为合理的假设推理,这种假设能够比较合理地解释了人类大脑进化了过程,解释了为什么只有用两条腿走路的猿类能够进化成人的问题,其中的原因不是巧合,而是有必然规律性,解释了其它的动物为什么不能进化出象人类这样的智力的原因,解释了其它的猿类为什么不能继续进化为人类,或者说介于猿类与人类之间的过渡型——古代猿人,不能存在的原因,也说明了人类与其它大型哺乳动物在体能上差异是如此之大的道理,假设是否成立还要有待与之相关的科学技术再发展后再加以验证。但现在我们只能这样说,因为我们寻找不到其它更为合理,更为符合生物进化规律的人类进化路线图。从四肢奔跑改变为直立行走,使古猿人的速度与反映能力降低很多,如果在进化的环境中存在上级食物链物种的经常性攻击,这就不可能形成直立行走的行为方式,其它如外星人授于人类智慧说、海中进化学说等,要么没有生物进化原理的依据,要么只是一种无条件的想象,毫无根据,但是在地球陆地中的某一特定区域与特殊时期,由于人类的祖先有幸抓住了这次难得的机遇而产生直产行走,再进一步演化为现代人类,在以千万年为计的漫长而复杂多变的哺乳动物进化史中,是极有可能产生的,这种人类进化路线推理是符合生物学原理的,从前的人类进化理论并没有解释这些重要细节问题。这样就出现了另一个问题,是不是这种特殊地区与时期在地球上其它地方也发生过,或多次发生过符合人类进化的环境,也就是说人类有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发源地呢?我们说这种可能性不能说没有,但可能性很小,原因在于:首先人类基因遗传学不支持这种假设,基因遗传学证明人类只有一个祖先,在1987年初,首先由卡恩和威尔逊等人提出,将所有婴儿的线粒体DNA向前追踪,最后会追到大约2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一个妇女,即现今全世界人的祖先。大约在13万年前,她的一群后裔离开了其生活的非洲家乡,分散到了世界各地,代替了当地的土著居民,最后在全球定居下来,演化成了现代的不同人种。于是有人把这种理论叫做“夏娃理论”。此后,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以基因检测得出的数据为依据,在遗传学上充分支持全世界现代人都起源于非洲的理论,进一步证明了“夏娃理论”的合理性,既全部现代人类的祖先都起源于非洲,也就是说人类只有一个发源地。再者,人类的进化过程,如果用我们人类自己的眼光看来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应以几十万年甚至上百万年为计,但在地球漫长的生命中只不过是一瞬间而已,在下一个适合人类进化的环境到来之前,我们的祖先已经进化到现代人,由于人类的生存技术不断提高,从而导致人口数量的不断壮大,也就有了走出狭小的发源地,向外发展寻找新的食物来源与生存空间的动力,于是为了生存的需要不断向外大规模扩张、迁移,用了很短(与地球的生命相比)的时期就迅速占领了陆地上适合生存的的所有地区,成为本地区食物链中的顶级统治者,新的统治者不但将以前的强大的统治者老虎、狮子等,逼迫它们退出了物产丰富的平原地域,退回到生存环境恶劣的山区边缘地带,也将猿类赶到了深山老林之中,远离人类,才能保持它们的生存,所以也就破坏了猿类第二次进化为人类的自然环境条件,使第二次进化成为不可能。

当然,直立人的智力水平与他们掌握的生存技术也许还不足以让我们的直立祖先向外扩张,还有一个更为有力的促进智力发育的精神工具的使用,促成了其智力和生活技术水平的的进一步提高发展。
顶部
北国毛毛雪[使用道具]
三级
Rank: 3Rank: 3


UID 108871
精华 0
积分 187
帖子 114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1141
专家分 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3-5-15
状态 离线
6
 
5、语言的产生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最后完成的一个环节

有了环境条件与自身生理条件,古猿进行直立行走,成为直立人,促使大脑质量逐渐发达,产生了较高的智慧功能,那么是不是就可以达到现代人的水平呢?我们说还不能,直立人已迈入了人类概念的范围,按照现代人的标准,还处在进化的中期阶段,还缺少一个重要的能够直接刺激大脑产生复杂的精神活动与思维认识能力的精神工具出现,而使用语言的形成,促使大脑的智力功能进一步被开发出来,进而产生了更为高级的智慧能力,成为现代意义上的人。做为精神与知识交流的工具——语言的产生,还有很多未解开的谜团,在人类发展的什么条件下,哪个阶段?是怎样演化而来?我们不得而知,只能从已知与合理的进化规律基础上,推断出人类语言产生的过程。

在自然界中,现在我们发现较为高级的动物之间也有“语言”,这种语言是低等智慧之间表达本能感受的一些简单信号,其中含有强烈的情绪化色彩,动物和人类一样同样有欢乐与恐惧等基本情感功能,与人类相比,虽然它们的智慧简单低级,但不等于它们没有智慧和心理意识,这种本能与情绪化表达出来的“语言”,在它们之间还是能感受到其中的含义的,与人类的大脑功能相比,它们大脑的重量只有几百克,并且还要形成极为发达的听力、视力、闻觉、行动反应能力等系统占用相当成份的神经系统资源,没有象人类大脑那样复杂的精神活动与思维分析能力,所以它们也不可能进化出象人类这样复杂的语言系统来。

人类的语言是在高等哺乳动物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这一点我们可以比较能够确认。随着人类直立行走行为的出现,随之而来的是脑重量的增加与功能的不断进化,智慧的产生使人类精神活动与行为活动日趋复杂,生产与生活过程中也需要群体成员之间有意识的相互配合,需要向对方表达的意思与传递的信息也逐渐丰富,因此在生产与生活过程中,为了表达自己的意向,传第信号,在原有动物的本能“语言”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丰富、系统化,用嘴、舌、声带相互配合发出不同的声音来传达生活中的不同的知识信息与感情思维,从而产生了人类使用的语言。

语言的出现和使用,是现代意义上的“人”进化过程正式完成。作为纯粹精神信息交流的工具,非常有利地促进了人类对技术知识传播交流的学习,在精神、信息、知识传递交流过程中,激荡思维分析能力与学习能力的进一步加强,丰富了人类的感情世界,反过来又直接刺激了大脑的发展进步,它的出现,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后期阶段智力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现代意义上的“人”,也就是所说的原始人应当是在语言产生后出现的。

当原始人有了较高的智力水平,有了思维分析能力,还有一双可以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双手,那么这个时期的人类逐渐摸索出制造与使用简易的工具如:木棒、石器,用石器削尖的木枪等等,也就应当有理由出现了,使用工具为人类搭建简易的能够挡风避雨,止防风寒的住所提供了帮助,使用工具刺杀牛、马、鹿等动物获取肉食品,为原始人供了更多的捕猎机会,非常有利地改善了种群生存条件。尤其重要的是,这些使用工具的出现,为原始的人类防御大型肉食动物的攻击提供了最重要的帮助,特别是在弓箭开始使用后,在多人合作的前提下,在与大型肉食动物展开的生死博斗中,并不占据下风,使大型肉食动物对人类有了一定的恐惧心理,轻易不敢攻击人类集体居住的地方。从而使人类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我们从观察人类婴儿的发育过程可以发现,婴儿从出生到发育成熟,大致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这与自然界的其它大型哺乳相比,它们只能在几年的时间中快速地完成身体的发育成长过程,这是它们在本身具有的生存能力下,为激烈的竞争环境所迫造成的,而人类的发育时间显的如此漫长,一方面是因为人类发育过程相对复杂沉长,一方面证明人类生活的群体在很久的古远时代就拥有了防御外来大型肉食动物攻击的能力,生命的安全性在自然界有了一定的保障,才能允许人类用那么长的时间来完成复杂的生长发育过程。由于生存技术能力的提高,人口数量的增加,存在向外扩张的动力,于是f才有人类走出狭小的发源地,向外大规模扩张的历史开始,逐渐走出“非洲”,向全世界迁移扩张。
顶部
北国毛毛雪[使用道具]
三级
Rank: 3Rank: 3


UID 108871
精华 0
积分 187
帖子 114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1141
专家分 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3-5-15
状态 离线
7
 
从本文的理论观点出发,能够增加物种脑容量的条件,一个是有较为高级的能生哺乳生理条件,孕期与寿命较长,是为促进智力增长的生理基础性条件;二为有刺激智力增长的复杂的身体活动方式,是自身刺激脑容量与智力增长的条件;三为头部重主要靠骨骼或利用水中浮力来克服地球引力作用,而不象普通的动物哪样主要依靠肌肉来支撑头部重量条件下形成快速而灵活地运动,是为外部环境中允许脑容量增长的一个必要条件。
最符合以上三种条件的就是直立行走的人类,综合起来生理条件是基础,基础不存也就谈不上智力的进化了。其它部分具有这些条件的动物也应当进化出了相对较高的脑容量数值,再用这种观点去解释自然界中为什么如大象、海豚、鲸与灵长类成为聪明的动物,也能解释的较为合理,。并能够推测出象狗熊、海豹、海獭的脑容量比较大,从上述列表中也发现了它们脑容量数值的确要比一搬同体重的动物高些,如果对此表数据异议,本文理论也得到了初步证实。
顶部
北国毛毛雪[使用道具]
三级
Rank: 3Rank: 3


UID 108871
精华 0
积分 187
帖子 114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1141
专家分 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3-5-15
状态 离线
8
 
用这种新思想观点解释大脑容量的进化问题,比较典型的就是马来熊这种动物,在动物的脑重与体重比中,马来熊的脑容量是354克左右,体重为40公斤,脑体比为0.89,比黑猩猩还要高,但其它的熊类体重比它至少要大一倍一上,但脑容量却比马来熊小,脑体比为一搬只有0.3左右,所以差距还是十分明显的。
马来熊也是熊的一个种类,哪么它为什么能够有如此大的脑容量呢,用文章中的观点分析就是:第一,首先它是胎生哺乳动物,即有着较好的促进智力增长的生理条件,哺乳类的智力水平要普遍高于爬行类动物,并且寿命与孕期较长。第二个原因是它有刺激智力发展的身体与环境条件,与灵长类一样,都是长期生活在树上的动物,在树上爬行与运动的复杂程度不同于地平面运动,尤其是体型较大的动物,需要身体协调与神经调节能力也相对复杂。我们认为这种活动能够刺激智力与脑容量的发展,使脑容量不断增加,再通过自然选择与遗传,就能够使这种熊类的脑容量超出搬的熊类,达到猩 猩类动物的水平,甚至超过它们,在这个发展脑容量的过程中,第三个原因也其中有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它不能属于极限快速运动型的动物,因这种动物的资料很少,对它的生活习性与环境我们了解的还很少,但从它的体态上看,应不属于这个类型。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