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两年后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

在东莞,散发着恶臭的内河涌和劣质水库水质一直备受诟病。19日,记者从东莞市环保局获悉,为改变这一现状,在未来数年,东莞将出台多项措施,全面深化水污染治理。预计到2015年底,全市将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
多个水库水质在劣Ⅳ类以下
根据2012年度东莞市环境状况公报,2012年,全市废污水年排放总量达10.07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69亿吨,生活污水排放量7.38亿吨。全市工业废气年排放量2928.84亿标立方米,其中: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为15095.12吨。全市工业固体废弃物年产生量534.30万吨,处理量122.16万吨,综合利用量415.85万吨,处理率为22.86%,综合利用率为77.83%。
其中,多个作为市内备用水源的水库水质情况令人担忧。根据环保部门监测,2012年,横岗、水濂山、莲花山等3座水库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Ⅳ类标准;同沙、五点梅和松山湖等3座水库水质达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芦花坑、马尾和白坑等3座水库水质劣于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据市环保局解释称,东莞水库污染主要原因是受到点源和面源的污染影响。
以位于松山湖的松木山水库为例,最近两年,该水库先后两次发生因污染导致大面积死鱼出现的事件。市环保局解释称,松山湖水库属于典型的点源污染,主要包括生活污染源和工业污染源。
虽然周边镇区已开展环湖截污管网建设,但由于截污工程建设至今进展缓慢,眼下每天仍有大量污水直接排入松山湖,导致水库水质在特定时段起伏较大,加重水质恶化程度。此外,各种污染物在水源地集雨面上日积月累,待到雨季来临,雨水淋溶和径流输送使积存于集雨范围内上的各种污染物随洪水从四面八方汇入水库,对水库水质造成一定威胁。
取缔水库集雨区非法开发活动
为改变上述现状,今年以来,东莞先后出台实施《东莞市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2013—2020年)实施方案》及《东莞市提高污水处理效能实施方案》,将全面深化包括水库水质在内的水污染治理。
据市环保局介绍,与以往相比,东莞今后将把主体功能和环境功能落实到流域、控制区或控制单元,并在2014年底前取缔重要水库集雨区范围内不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的各种开发活动。对不符合产业政策要求,未取得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达不到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环评文件;未实现总量控制目标、水质达不到功能区目标要求、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地区实施区域限批。 今
年底前,全市将基本完成不符合原地保留条件的电镀企业搬迁进入基地或关闭。预计到2015年底,全市万元GDP用水量降至33吨以下,到2020年底,降至27.2吨以下。
在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上,石马河、茅洲河、东引运河、寒溪河等重污染流域治理将全面实行“河长”责任制,按照“一河一策”的原则,推进各镇街每年整治一条以上污染较重河涌。到2015年底,全市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石马河水质基本达到IV类。届时,全市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将达85%以上,污水再生利用规模要达26万吨/日;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将达90%以上;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也将达到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