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县以上13个饮用水源地水质超标

 11月20日,浙江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在杭州召开,记者从会上拿到了一份《浙江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注:以下《报告》),《报告》从饮用水源、雾霾天气、海域水源等多方面阐述了浙江在“十二五”规划实施方面的情况,总体来说,情况良好。然而,13个县级以上城市水源地水质超标,嘉兴无一合格也让人表示担忧。


  近岸海域水质“极差”


  将会监控海域污染


  《报告》显示,2012年,浙江省近岸海域水质受无机氮、活性磷酸盐超标影响,海域水体呈中度富营养化状态,水质状况级别为“极差”。


  ●数据显示


  浙江省近岸海域水质,53%为劣四类水。杭州湾、象山港、乐清湾、三门湾4个重要海湾全部为劣四类水质。2012年全年,浙江近岸海域共发生赤潮17次,其中有毒赤潮1次,有害赤潮10次。


  ●如何治理


  加强杭州湾、乐清湾的污染治理


  该如何改善这样的“极差”水质?《报告》中指出,将全面加强杭州湾、乐清湾等重点海湾水污染治理,浙江要对海域污染进行监控,对滩涂围垦区水环境进行保护。下一步,将会开展渔业资源保护,海洋生态修复,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海岛生态系统保护等工程。


  关键词:饮用水源


  13个县级以上水源地水质超标


  饮用水源,一直是民众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而记者拿到的《报告》上,有这么一组数据令人担忧。


  ●数据显示


  浙江一些区域水源质量不够理想,截至2012年,仍有13个县级以上水源地水质存在超标现象,特别是嘉兴,没有一个合格的饮用水水源地,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相对薄弱。据浙江省环保部门617个水源地典型调查,全省有近15%的水源地水质不达标。


  ●调查发现


  为什么会出现不达标的情况?对此,浙江省环保厅也作了一系列的调查。


  一些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遗留非法污染点源,如较大规模的畜禽养殖和网箱养鱼、农家乐等。此前媒体报道的嘉兴大量散户养猪,也与水源地污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仅如此,部分饮用水水源,如:钱塘江流域、苕溪流域上游及周边还布局了规模不等的工业开发区,而且,不少沿江沿河或在上游分布着众多危化品企业,隐患较大。据统计,目前杭州、嘉兴、宁波、湖州等地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仍有100家左右违法企业或设施。


  ●如何治理


  从源头上防控污染,改善水质


  要保护好水源地,就要开展一场治水“攻坚战”,在昨天的会上,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实行最严格的水环境管理制度,实施综合整治、生态修复、严格执法等多策并举。“以浦阳江整治为里程碑和参考系,整治重点流域,特别是平原河网和重点河道劣Ⅴ类水体。”


  下一步,浙江将推进合格规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创建,到2015年,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75%。


  关键词:空气质量


  县级以上城市酸雨覆盖率达97%


  在《报告》中,一组有关于空气质量的数据也特别引人注目,以PM2.5为主的大气复合污染仍较为突出;酸雨污染仍较为严重;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仍待加强。


  ●数据显示


  2012年,全省69个县级以上城市中有67个被酸雨覆盖,覆盖率达了97%,而平均酸雨率也有84.1%,这意味着浙江的城市里每降下100场雨水,其中就有84场是酸雨。《报告》还指出,大范围的灰霾天气日益常态化,城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较高。去年,浙江省平均霾日数为77.5天,杭嘉湖地区、温州地区霾日数较多,在100天以上。


  ●调查发现


  为何浙江有如此多的酸雨?相关专家作了解释,酸雨主要由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由于城市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污染气体密集排放,还有日益增多的汽车尾气,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排放量远超大气承载,这是导致浙江酸雨高发的主因。越来越庞大的汽车拥有量,在为酸雨推波助澜,同时也成了PM2.5持续增高、雾霾天气常态化的“帮凶”。


  ●如何治理


  2015年底前淘汰所有“黄标车”


  《报告》指出,要从控制煤炭总量、防治机动车污染、治理工业污染等方面入手,以达到控污防霾、防治PM2.5的目的,力争在2015年底前,县以上城市基本建成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全省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基本实现集中供热。


  目前,全省机动车保有量仍保持年均100万辆的快速增长,因此,要加快推进机动车污染防治,重点实施油品升级和黄标车淘汰,全面实行“黄标车”区域限行,到2015年底前淘汰所有“黄标车”,全面供应国Ⅴ标准的车用汽柴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