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黄陂区巧借外力治理滠水河

“7座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厂、90多个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两个国家级生态乡镇、生态村,5个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30个市级生态村,360个村连片环境综合整治,滠水河综合整治已经成为武汉城市圈治理水环境的范本。”提及滠水河水环境综合整治,武汉市黄陂区环保局局长江秀国对整治工程如数家珍。
生态破坏未有效修复,水质下降
滠水河是长江支流,跨孝感市大悟县、黄冈市红安县和武汉市黄陂区,其中在黄陂境内长94公里,流经12个街(乡、镇),流域人口近70万人。
由于滠水河沿途城镇工农业生产、生活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加重, 河道采砂、毁林开垦等生产活动造成的生态破坏未能有效修复,致使2010年以前滠水河的水质整体下滑,局部有所恶化,不能达到Ⅲ类水体目标要求。沿岸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受到较大的威胁,同时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与滠水河水质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善的矛盾日益尖锐。
在黄陂区、大悟县、红安县的共同推动下,三地联合签署了《关于滠水河流域生态环境调查的联合公报》,编制整治规划,成立 “两型社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工作规则,联合制发流域环境信息通报,开展技术交流合作、环保工作交流,建立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预警等制度。
实施15个整治项目,探索流域补偿机制
2011年,在全省“两会”上,三地人大代表联合提出“将滠水流域列为武汉城市建设‘两型社会’实验区”的建议,同年《滠水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被列入国家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武汉城市圈环保一体化初具雏形。
为整治滠水河流域水环境,黄陂区从污水收集系统建设、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建设、生活垃圾转运系统、区域土壤与生态修复、清洁能源建设、长效机制建设6个方面入手。2011年以来,黄陂区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新农村建设、环保专项行动等工作以及“三万”(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家)活动,有步骤地开展治理滠水河流域水环境。
截至2013年上半年,黄陂已建设五大类15个整治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近3亿元。经过两年多的综合治理,滠水河流域水质达到了Ⅲ类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江秀国介绍,2011年夏,为缓解滠水河上游来水减少的问题,避免影响下游水质,大悟县调用附近两个水库下泄流量为滠水河补源。2012年,黄陂区政府和红安县政府签署协议,同意红安县在黄陂区夏家寺水库建设自来水厂,三地在流域补偿机制上进行了有益探索。
下一步,黄皮区、大悟县、红安县三地将继续深化联合治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把滠水河流域综合整治打造成武汉城市圈五位一体的精品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