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质联用 » 讨论区 » 分析百问 » 有关样品纯化问题

采购询价

点击提交代表您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隐私政策》

 
需要登录并加入本群才可以回复和发新贴

标题:[已解决]有关样品纯化问题

  [已解决]本主题悬赏 可用分 10  
yf197854[使用道具]
四级
Rank: 4


UID 1558
精华 0
积分 678
帖子 73
信誉分 103
可用分 813
专家分 194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8-1-17
状态 离线
1
 

有关样品纯化问题

我的样品在用LC-MS分析时,TIC图在30-50min有很严重的漂高,由于空白样品在相同条件下基本没有漂高,可以肯定是样品中的强保留杂质的干扰。大家能推荐一些好的样品纯化方法吗?

下面我具体介绍一下样品提取过程。
先用丙酮提取,N2吹干后,纯甲醇复溶,过滤后进样分析。

梯度如下:
time      A(水,0.1%甲酸)    B(乙腈 0.1%甲酸)
   0                    95                                   5
     10                   70                                   30
     30                   50                                   50
     50                   0                                     100
     55                   0                                     100

附件中Fig1 和 fig 2 分别是样品和空白的TIC图。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
附件
2008-12-4 10:17
blank 拷贝.jpg (60.91 KB)
 
2008-12-4 10:17
sample.jpg (65.67 KB)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miracle   2008-12-11 14:50  可用分  +3   积极与专家沟通,鼓励一下!
顶部
aa_tang[使用道具]
VIP群主



UID 1099
精华 14
积分 5656
帖子 571
信誉分 134
可用分 2764
专家分 1703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7-12-13
状态 离线
2最佳答案
 

回复 #8 yf197854 的帖子

做生物催化代谢途径分析,确实会经常遇到类似楼主这样的问题,极性差别较大化合物的同时分离,多组分分析对样品前处理、色谱分离、质谱检测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废话一句,呵呵。。。。
楼主的情况大概是这样滴:
试验目的:某些化合物生物催化代谢途径分析(或者是更深入的生源合成、生物转化、分子调控机制研究)
仪器设备:RRLC-ESI(/APCI)-MSD系统(Agilent 的液质,是复合源吗?)
主要通过检测前体化合物、代谢中间体、代谢终产物来追踪确认代谢通路
遇到的问题:复杂样品,结构类似物的色谱分离

这样考虑,个人认为:
1. 样品前处理——基于1楼的样品TIC图和8楼的化合物结构,可以查看一下“馒头峰”相应的分子量,能否跟目标化合物(前体、中间体、终产物)相关联,做代谢分析之前,诸如甲基化、乙酰化、脱羧、糖苷化等基本的代谢途径,心中大概有数滴,从分子量差异来初步判断是否跟自己关注的化合物相关。仔细分析,若不相关的话,就纯化样品,除去这部分吧(比如,把丙酮浸膏上大孔吸附树脂,采用不同体积的甲醇(比如30%MeOH)把目标化合物洗下来,杂质吸附在树脂上。我这里只是打个比方而已)。看你实验条件算不错滴了,也可以考虑不同吸附性能的固相萃取填料来纯化样品,SPE。
2. 色谱分离——既然知道目标化合物的大概结构,这样就比较好办了,楼主给出的化合物极性都算是偏小的了,建议提高乙腈的起始洗脱强度,比如从20%开始,60分钟内梯度变化到95%,看色谱分离情况如何?(说说我自己以前做天然产物色谱分离的情况吧:我通常是从5%-100%CH3CN,60分钟线性梯度,甲醇提取物,得到第一张图谱,根据主要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及峰形,在这个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梯度洗脱条件,线性梯度或者是采取类似楼主的阶梯状梯度,这样一步一步下来,经过那么个3-5个实验就基本上可以确定色谱条件了。当然了,并没有所有的化合物都基线分离,自己关注的大部分化合物分离开就好。
“比如化合物1和2(结构式见附件)的Rt分别为18.78min和34.38min(从结构式判断,我认为化合物2的极性应该大一些,但是结果正好相反,难道化合物2属于脂溶性化合物?)。”
我猜楼主是因为看到化合物2多含个酚羟基,所以认为化合物2的极性应该大一些。其实,判定化合物的极性大小,首先是观察其结构母核基本骨架,然后再看官能团极性。芳环比内酯极性小,当然了,在这里说有马后炮的嫌疑。呵呵。。。。还有,这里,色谱分离过程中,化合物跟固定相作用的立体效应也不容忽视,自己之前做过相差一个双键的两个化合物分离,自己猜测是立体效应所导致的,虽没有去论证。

3. 质谱检测——既然楼主要做前体、代谢中间体、终产物的同时分析,那么质谱采集数据部分,楼主可以这么考虑:第一次实验,质谱部分:full scan 。然后呢,在第一次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多离子反应监测模式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 mode (MRM) . 做代谢嘛,很多时候,做之前都有预测滴

总之,一句话:上面滴,其实楼主都明确的,这点偶肯定!自己很久没有这么系统地考虑问题了,自从工作后;

所以,说句废话,建议楼主从样品前处理、色谱分离、质谱检测3方面逐步开展自己的实验吧(个人觉得,楼主可以拿——菌体丙酮提取甲醇复溶溶液液,作为色谱条件优化分析样品,毕竟这个样品最脏最复杂,在楼主sample TIC 图的基础上,筛选色谱、质谱条件,色谱主要是考虑流动相体系及洗脱强度、质谱主要考虑正负离子全扫描、ESI or APCI 源、选择离子监测等,若能大致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甚至可以分时间段,采用正离子或者负离子扫描)
另外,做试验前,多查相关文献吧,尽量把相关文献找全。。。。

哎,什么时候,自己变得这么啰嗦了

[ 本帖最后由 aa_tang 于 2008-12-11 21:06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miracle   2008-12-11 23:19  专家分  +5   couldn't be better! 非常感谢你的支持! ...
顶部
Helen123[使用道具]
四级
Rank: 4


UID 2541
精华 4
积分 564
帖子 67
信誉分 112
可用分 1002
专家分 149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8-3-23
状态 离线
3
 
什么样品啊?有没有查文献?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miracle   2008-12-8 22:30  专家分  +2   感谢参与!
顶部
yf197854[使用道具]
四级
Rank: 4


UID 1558
精华 0
积分 678
帖子 73
信誉分 103
可用分 813
专家分 194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8-1-17
状态 离线
4
 

回复 #2 Helen123 的帖子

样品是液体培养的菌丝 查过的文献都是这样提取的 不过他们关注的重点和我的不同 我要看全谱 他们只是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目标化合物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miracle   2008-12-9 10:20  专家分  +3   谢谢你的参与和提供的建议!
顶部
hongyi[使用道具]
VIP群主



UID 1532
精华 1
积分 1170
帖子 106
信誉分 105
可用分 861
专家分 326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8-1-16
状态 离线
5
 
全扫描,当然信息量比较多。样品中只要能离子化的东西,质谱都能检测到,所以样品TIC比较复杂;楼主如果只想对自己的东西感兴趣,您可以用选择离子扫描,图就会比较干净。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miracle   2008-12-10 19:06  专家分  +4   谢谢你!good idea!
顶部
fsciq[使用道具]
专家博客



UID 19
精华 0
积分 1524
帖子 168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992
专家分 375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7-7-17
状态 离线
6
 
你的流动相是乙腈,为什么复溶时不用乙腈而用甲醇呢?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miracle   2008-12-10 19:05  专家分  +2   谢谢参与讨论
顶部
aa_tang[使用道具]
VIP群主



UID 1099
精华 14
积分 5656
帖子 571
信誉分 134
可用分 2764
专家分 1703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7-12-13
状态 离线
7
 

回复 #1 yf197854 的帖子

菌体代谢,楼主是利用LC/ESI-MS联用技术做菌体代谢谱分析还是筛选活性成分呀?只有明确了具体目的,才好设计实验方案。

菌丝体,经丙酮浸渍提取,氮吹至干,再甲醇复溶,滤过液进样分析。由于丙酮和甲醇的广泛溶解性,脂溶性和水溶性成分都可以提取出来,所以楼主采用5%-100%的乙腈梯度洗脱,样品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即便是做菌体代谢全谱分析,楼主也可以调整一下自己的实验策略:

1. 样品前处理不变,优化自己的色谱分离条件,让流动相洗脱梯度时间更长,使小极性部分也都分离开,楼主为什么认定那是“强保留杂质”呢?呵呵,多问一句(我倒是认为你菌体代谢产物,很大部分是脂溶性化合物,因为你液相流动相的起始梯度5%乙腈洗脱强度比较小,而你大部分代谢产物都是在50%乙腈后才出来;明白楼主这么做是不想丢失大极性化合物)楼主的色谱条件是怎么确定的呢?我觉得,从给出的图谱来看,还不如用5%-100%乙腈,60 min 内,线性梯度洗脱。其实,从图谱表观上看,楼主的菌体代谢物主要集中在2段:RT:10-20min 和30min后的小极性部分,可以看出,楼主把10-20分钟保留时间内的化合物基本上分离开了,但30min后的都挤在一起,被一起洗下来了。若楼主,坚持前处理方法不变,可以优化30分钟后的化合物的色谱分离。当然了,如果“强保留部分”被认定是杂质,就没有必要做这个了,改变样品前处理方法,分析之前,想办法除掉脂溶性杂质即可。
2. 优化样品前处理:菌丝体和上清液,菌丝体经丙酮浸泡提取,过滤、减压浓缩至无丙酮,然后呢?采用不同极性的溶剂来分段提取。比如先后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来提取不同极性的化合物,得到石油醚部分、乙酸乙酯部分、正丁醇部分,再分别吹干溶剂,再甲醇复溶,然后用GC-MS、LC-MS来做指纹分析。或者由于成分过于复杂,难于色谱分离,那么把不同部位的,再考虑过硅胶柱、大孔吸附树脂、凝胶柱等,初步纯化,再分析。依据自己的实验目的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吧,罗马不是一天建成滴,O(∩_∩)O哈哈~

若真的系统地做下来,就不单单是一个分析前样品纯化的问题了,看楼主的实验目的和设备条件吧,若分析设备好的话,采用UPLC-ESI-MS,也有上百个峰容量滴,从水溶性到脂溶性成分都可以反映在一张图谱上,不过这样很耗时间和米米,呵呵。。。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miracle   2008-12-10 19:39  专家分  +5   很详细,很全面,谢谢!辛苦了! ...
顶部
yf197854[使用道具]
四级
Rank: 4


UID 1558
精华 0
积分 678
帖子 73
信誉分 103
可用分 813
专家分 194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8-1-17
状态 离线
8
 

回复 #5 fsciq 的帖子

甲醇和乙腈的溶解能力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根据文献报道,基本上都是用甲醇溶解样品。
至于流动相采用乙腈,是由于乙腈的末端吸收较低,而且柱压较低(我用的是1.8um的柱子)。
顶部
yf197854[使用道具]
四级
Rank: 4


UID 1558
精华 0
积分 678
帖子 73
信誉分 103
可用分 813
专家分 194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8-1-17
状态 离线
9
 

回复 #6 aa_tang 的帖子

感谢aa_tang,分析得很全面,也很有道理。
我的目的其实是关注一个代谢途径的所有前体化合物和代谢终产物,它们的结构比较相似,都能溶解于丙酮,甲醇,应该属于中等极性化合物。虽然结构相似,但在上述条件下的保留时间相差比较大。比如化合物1和2(结构式见附件)的Rt分别为18.78min和34.38min(从结构式判断,我认为化合物2的极性应该大一些,但是结果正好相反,难道化合物2属于脂溶性化合物?)。所以其它化合物的极性相对大小也不能贸然判断。这就给样品提取和净化方法带来了难度。进行样品纯化又担心会损失目标化合物,不纯化又出现馒头峰。
关于您的建议,还有几个问题。
1. 我用的是aglient的RRLC系统,色谱柱也是配套的粒径1.8um的,相当于waters的UPLC了,但是结果你也看到了。
2. 您建议流动相用5-100%乙腈,60min内梯度洗脱,那么 在30min-60min内,乙腈的比例从50%-100%线性变化。
按照我采用的条件,在30-50min内也是乙腈含量50-100%。
这两个条件基本上变化不大吧。
感谢aa_tang能耐心看完,还能再给一些建议吗?谢谢!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
附件
2008-12-11 14:13
1.jpg (21.23 KB)
 
顶部
yf197854[使用道具]
四级
Rank: 4


UID 1558
精华 0
积分 678
帖子 73
信誉分 103
可用分 813
专家分 194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8-1-17
状态 离线
10
 

感谢an_tang的耐心解答


非常感谢an_tang的分析和解答 非常系统 比我考虑的要周到
补充一点 我用的是AB的Q-tof elite
我会仔细考虑您的建议 多谢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miracle   2008-12-12 10:10  可用分  +3   欢迎常来提问题,常来支持分析测试百科。 ...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