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 » 讨论区 » 经验共享 » 也谈如何创新

采购询价

点击提交代表您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隐私政策》

 
需要登录并加入本群才可以回复和发新贴

标题:也谈如何创新

TTEWEE[使用道具]
五级
Rank: 5Rank: 5


UID 4997
精华 1
积分 2679
帖子 966
信誉分 134
可用分 3502
专家分 511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8-6-25
状态 离线
1
 

也谈如何创新

创新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知识和新方法的过程和结果。它是人们对事物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拓展和升华,而不是随心所欲的主观臆想和标新立异。创新的目的在于探索新知、推动发展。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要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全面高速发展,创新是基础。没有创新,就没有科技的发展、经济的腾飞、社会的进步。创新不仅重要,而且创新的空间也是巨大的,因为未知的事物很多,普天之下无奇不有,前人的工作也有缺陷之处,也有很不完善的、不精确的,还有继续发展的空间。这些正是创新工作的出发点。

如何形成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下面结合一些历史上积累的经验以及自己的思考与实践,提出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第一,要充分利用灵感来进行创新。历史上许多重要的创新都是由灵感产生的。可见灵感对于创新至关重要,灵感来的快,去的也快,且往往不知不觉中大脑一道白光闪过,灵感以一种并非语言,而是直觉的方式到来,但是它稍纵即逝,如果不加以回忆和记录,可能会丢失遗忘。可以随身带上笔和本子在灵感闪现时马上记录下来。灵感的出现并不一定是当时在思考问题,而很可能是当时处于一种放松状态和安定的环境中,如上床准备睡觉时可能灵感频频出现。但是如果长期不进入思维状态,一直不会有灵感出现,或许是因为别的事情转移了注意力。有时候灵感与逻辑思维同时存在,但是灵感的特点是很快,大脑会闪光,是直接、未经过推敲的观点。

第二,不要迷信权威但是也要谦虚。一个人谦虚容错才能与时俱进地在自我思想和工作上发展创新,不迷信权威,才能在他人的工作上创新。谦虚与不迷信权威并不矛盾,不迷信权威不是高傲,更不是把自己当作权威。古人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要学会抛开基础与假定,放弃常规、惯性的思维,象小孩般好奇与无知,象皇帝的新装里的小孩勇于怀疑和否定,不要总是想当然,就如相对论抛弃原来以为正确的时空观一样。在现实中随处可见几乎互相矛盾的理论,且有相对的权威理论同时为广泛接受。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许多以前比较适用的权威理论已经日益显示出粗糙、不严格、不精确和不正确等问题。因此我们没有理由过度迷信权威。可见有些理论只能认为它是不完全正确的,介于正确和错误之间,而一些看起来相悖的理论能够同时存在,则可以认为实际的情况介于几个相对的理论之间。我们把这种理论的这种特点称为理论的模糊性。理论的模糊性是因为事物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比如人的一念之间可能作出不同的决定),有许多因素共同起作用,它的基础的不可靠或者不精确(如它的前提、假定、公理、公设的不可靠性、非精确性或者模糊性,比如相对论产生以前的时空观就是一种不正确、不精确的观点),概念定义的不精确性,理论证明推导的不严格、不全面、忽略一些因素和证明的模糊性,存在不确定的因素(如人的能动性、心理的不确定性、偶然因素、动态的随时间环境而变化的因素),因素的作用是模糊的,对象的模糊性或者不精确等等。在面对实际问题许多理论都是局限的,它们的正确性是相对的。往往人们会以为自己站在很确定的基础上,比如,总是以为自己头上就是上方,但是地球是球形的,在南极和北极的人所认为的上方就是完全相反的。在牛顿的时空观就是一个相对正确的理论,而且在长时期以来都认为是正确,实验的结果似乎也认同它,但是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出现后才知道牛顿的时空观是一个相对的理论,在一般低速运动情况下,牛顿的理论还是非常精确地符合实验结果但是在物体速度接近光速时,才表现出错误性。同样,许多理论能很好的符合现在的实验结果和统计数据,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一些因素的变化,错误性也会暴露出来。因此,迷信权威是不可取的,且根据上述理论的模糊性的根源寻求创新点,能创新已有的理论,使得理论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精确。

第三,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创新,否则只是重复前人的工作,许多似是而非的问题,许多别人已经思考过的问题,这是创新的基础,且别人的创新方法也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第四,要真切理解已经存在的理论和基础知识。要自己通过思考来消化理解前人的知识,只有真正理解,才能够运用自如、举一反三,也就往往能够识别已有理论是否正确,自然不会迷信权威。当然,对于理论的理解有肤浅的理解和深层次的理解之分,当达到深层次的理解之后,可以凭借直觉来看出问题的本质。

第五,创新虽然是困难的,只要不要畏惧艰难自然容易突破。许多事情就是因为胆怯而没有开始,真正开始后就会发觉真的并不象想象的那么困难。正如常言所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真正的敌人是自己”。如有一些思想,但是很凌乱,感觉自己难于整理出来,但是在开始写论文后,思路就畅通了,许多以为不可以逾越的障碍很自然就逾越了。因此,不要太相信心理的错觉。有时候也有相反的错觉:以为很容易,实际上很棘手,正如古诗言事非经过不知难。

第六,处处留心皆创新。只要多思考,许多思想和观点会源源不断涌来,可以积累记录下来,但是并非任意一个思想或者观点都是有意义的,许多可能是错误的,甚至可能是进入了一个自己无法意识到的误区,还有一些仅仅是初步的设想难以实现,还有的比较零散难于系统化。能够将十个转化为自己的成果就已经很神奇了。当然创新不在于看很多别人的东西,有时候不看书,自己想的反而多,看别人的资料也是必须的,即使自己的思想形成前没有看前人理论资料,形成后也要参考,避免与别人成果重复或者陷入误区。针对每个问题只要敞开思路,都可以有许多地方可以创新,因此不要埋怨自己的创新能力没有用武之地,而要更多地反省主观原因。只要多思考,在学习别人理论前可能就已经产生许多的想法,有主见才不迷信权威,也能够更加深入理解别人的理论,从而利于创新。
顶部
TTEWEE[使用道具]
五级
Rank: 5Rank: 5


UID 4997
精华 1
积分 2679
帖子 966
信誉分 134
可用分 3502
专家分 511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8-6-25
状态 离线
2
 
第七,要重视哲学对于创新的指导意义。许多新发现和新理论,最终都没有逃出哲学观点的手掌心。我们曾经把许多古代哲学观点扔进故纸堆,但是经过几次折腾,还是把它们捡回来。特别是老子和易经的许多思想是很深邃的,不应当用肤浅的眼光来看待和理解它们。应当认识到哲学是理解的不是背诵的,它是高深的,因此要一层一层深入思考,在以为得到真谛后仍然要继续思考,一山更比一山高,它的涵义可能是更深的,不可用简单语言来描述的。正如有人梦见自己从梦中醒来,以为是醒了,实际上他还是在梦中,他不知道一开始他是处于梦中梦的状态。

第八,良好的心态。进行高度深入的思维必然需要心理和思绪的稳定、清醒与沉静。在好的心态下,复杂的问题可以清晰的展现在大脑中,问题的本质也很容易显现出来。在思维无法很好地进行和感觉大脑混乱时,要把心澄清下来,这样对于思维能力的提高很有好处。心情开朗有助于灵感产生,而不良情绪如嫉妒等,会使心情烦躁,削弱创新能力。因此,要进行一定的心理训练,学会放松去除思虑。要有恒心和耐心,创新有时会遇到难题,或者被一个问题卡住了,没有恒心和耐心就会功亏一篑。很深的思维往往是难于用语言表述和记录下来的,在许多时候需要趁热打铁,不然就会忘记。另外要有团队精神和谦虚态度,多与他人合作和谦虚接受他人的意见也可以有助于加速创新。

第九,平常多听悦耳的音乐。听音乐既是享受,也有助于开发右脑,增强创新能力,爱因斯坦等许多名人即是。

第十,少闲谈。闲谈容易打断思维,特别是与没有思想的人交流,不会对创新有多少实际的意义。在进行深度思维时,不便于为闲谈所打断,往往当时就忘记了思考所得。不闲谈不是说不辩论,辩论往往对创新有好处,因为互相交流可以取长补短,借鉴别人的思维和见解。不经过深思就哗众取宠的人往往思想上贫瘠,缺乏思维深度,且言多必失。

第十一,要充分相信与利用直觉。在许多时候,新的观点是直觉产生的,没有经过逻辑上推敲,就得出一个整体的结论了。可以说灵感是一种直觉,但是灵感是很快,很突然产生的。很多时候,直觉中也包含着细微的逻辑思维成分。对于直觉也要记录下来,然后可以利用逻辑等方法给予证明。

第十二、思考问题要复杂,现今的世界如果没有经历的话,本来就不可想象。比如,如果没有接受教育或没有见过当今的计算机、电视、收录机谁会相信它们可以被制出来,如果没有了解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或量子力学,有多少人会相信它们是事实。未知的、不可想象的东西还有许多,不要以想当然的态度来看待问题。简单的思考谁都会,有创新也难于轮到自己头上,只有复杂地思考才容易出现创新成果。

第十三,思考问题要全面,我们之所以能创新,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前人还没有把工作做完,不全面。比如证明就要全面考虑所有方面,但是全面考虑所有方面有时也是很困难的,而且甚至无法证明是否已经全面考虑到了所有因素。只要展开思维的翅膀,发散思维,全面考虑,就可以在许多新的空间上进行创新。

第十四,学会比较地看待问题。许多问题都有相似性,例如经济与水流、电路、力学、生态学有许多可比拟之处。同样,量子世界规律虽然完全违背经典物理和常规思维,但是却与社会现象、人类现象绝妙的相似。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与人和社会的重重不确定性有相似性,互补性、波粒二象性和人的心灵与肉体、理智与情感之间有相似可比性。对人的测量也显示出一种不确定性,及对人体一部分的测量分析,比如将人解剖,进行测定,必然使得其它部分由于人的死亡而变得与以前不同, 再如,考试也是测不准确的。量子力学中,对物体的测量除非特定情况,必然要改变量子态,使得完全测量量子态不可能。

第十五,要有好奇心、求知欲和创新精神。遇到问题要多问为什么,多思考,不要轻易就接受别人观点,只有如此,理解才会深入,也容易产生新的观点。创新有时候需要坚持与投入,坚持的时候很难的问题也容易解决,如果没有创新精神和浓厚的兴趣,难以坚持下来,即使坚持也是感觉被逼无奈和枯燥无味。

第十六,学会看出潜在、变相和隐蔽的问题。许多问题是潜在、隐蔽的,需要独具慧眼才能看透彻。而还有些问题是已经研究了的问题的变相,如果能够看清,就可以很好将观点移植过来。

第十七,学会扩展地、广义化、模糊化地看待问题。其实,很多问题都没有明晰的界限,没有绝对对错,正如上面所提到的理论模糊性。这就为扩展问题,对概念广义化、模糊化提供了可行性,而且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确实需要给予模糊性的考虑才能保证公平。

第十八,要把具体的东西抽象出来。具体问题包含的许多问题可以用来解决一类问题,抽象有利于将具体的问题理论化和给予扩展。

第十九,掌握并运用创新技巧。在进行创新时,往往会总结出一些创新技巧。如果有意加以运用,则能够提高创新效率。比如许多东西的优点可以组合起来实现功能集成化,观念可以移植,有形东西可以虚拟化,可以将不同的东西结合起来实现优化等等[1]。

我国的创新效率与一些先进国家相比差距很大,科技创新上也是如此[2]。要提高创新能力,首先要尊重创新与创新人才,对于新见解不要动辄打击,视为异端。另一方面要鼓励创新,从经济上给予扶持。提供创新的条件,防止创新人才外流。形成创新氛围,对创新人才给予应当的保护。从经济上讲,讲创新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独立出来给予扶持,对创新成果的利用给予征收税赋用来给予创新成果直接的回报是值得探讨的,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因为创新能够得到回报的毕竟是有限的,而创新是高质量、高科技含量的工作,往往得到的回报要比应用型行业要低。同时也要鼓励一些创新的半产品(如新假想、存在部分难关和技术障碍的发明、未被证实或未完全证实的想法、对于未来发明的预见)的公开和共享,因为许多很重要创新不适于一个人完全看法,涉及到的知识和学科广泛[3]。对于公开的成果也要给予一定的报酬和奖励。

以上仅仅是笔者的门缝之见,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激励中国创新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的科技、军事、经济可持续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利梅,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甘肃教育,2007年09S期

[2] 王家祺,曹颖颐.影响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及对策,天中学刊,2007年5期

[3] 王勇.信息安全学科发展若干建议. 信息网络安全. 2005(3:55~56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