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谱分析 » 讨论区 » 分析百问 » 激发三重态

采购询价

点击提交代表您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隐私政策》

 
需要登录并加入本群才可以回复和发新贴

标题:[已解决]激发三重态

  [已解决]本主题悬赏 可用分 10  
zhanlovepei[使用道具]
二级
Rank: 2


UID 73513
精华 2
积分 141
帖子 10
信誉分 106
可用分 597
专家分 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9-23
状态 离线
1
 

激发三重态


为什么激发三重态比激发单重态能级低?
顶部
wtz010[使用道具]
一星
Rank: 6Rank: 6
UID 677
精华 17
积分 5339
帖子 1527
信誉分 173
可用分 5066
专家分 1421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7-11-8
状态 离线
2最佳答案
 

回复 #1 zhanlovepei 的帖子

  在一般温度下,大多数分子处在基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处于基态的分子吸收能量(电能、热能、化学能或光能等)后被激发为激发态。激发态是很不稳定的,它将很快地释放出能量又重新跃迁回基态。若分子返回基态时以发射电磁辐射(即光)的形式释放能量,就称为“发光”。如果物质的分子吸收了光能而被激发,跃迁回基态所发射的电磁辐射,称为荧光和磷光。现从分子结构理论来讨论荧光和磷光的产生机理。

  每个分子中都具有一系列严格分立相隔的能级,称为电子能极,而每个电子能级中又包含有一系列的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分子中电子的运动状态除了电子所处的能级外,还包含有电子的多重态,用M=2S+1表示,S为各电子自旋量子数的代数和,其数值为0或1 。根据Pauli不相容原理,分子中同一轨道所占据的两个电子必须具有相反的自旋方向,即自旋配对。若分子中所有电子都是自旋配对的,则S=0,M=1, 该分子便处于单重态(或叫单重线),用符号S表示。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分子的基态都处于单重态。基态分子吸收能量后,若电子在跃迁过程中,不发生自旋方向的变化,这时仍然是M=1,分子处于激发的单重态;如果电子在跃迁过程中伴随着自旋方向的变化,这时分子中便具有两个自旋不配对的电子, 即S=1,M=3,分子处于激发的三重态,用符号T表示。图14.1为电子重态示意图。

  图14.1 单重态系三重态激发示意图

  处于分立轨道上的非成对电子,自旋平行要比自旋配对更稳定些(洪特规则),因此在同一激发态中,三重态能级总是比单重态能级略低。图14.2为能级及跃迁示意图,其中S0、S1和S2分别表示分子的基态、第一和第二电子激发的单重态;T1和T2则分别表示分子的第一和第二电子激发的三重态。V=0、1、 2、3、…表示基态和激发态的振动能级。

  图14.2 荧光和磷光体系能级图

  处于激发态的分子是很不稳定的,它可能通过辐射跃迁和非辐射跃迁的形式去活化(去激发)释放出多余的能量而返回基态。

  辐射跃迁主要涉及到荧光,延迟荧光或磷光的发射;无辐射跃迁是指以热的形式释放多余的能量,包括振动弛豫、内部转移、系间跨越及外部转移等过程。图14.2表示分子激发和去活化的能量传递过程:

  (1) 振动弛豫(Vibration relaxation,简写为VR)——当分子吸收光辐射(为图14.2中的λ1、λ2)后可能从基态的最低振动能级(V=0)跃迁到激发单重态Sn(如图中S1、S2)的较高振动能级上。然后,在液相或压力足够高的气相中,分子间的碰撞几率很大,分子可能将过剩的振动能量以热的形式传递给周围环境,而自身从激发态的高振动能级跃迁至该电子能级的最低振动能级上,这个过程称为振动弛豫。发生振动弛豫的时间为10-12s数量级。

  (2) 内部转移(Internal conversion,简写为IC)——当高电子能级中的低振动能级与低电子能级中的高振动能级发生重叠时,常发生电子从高电子能级以无辐射跃迁形式转移至低电子能级。如图14.2中,S2和T2中的低振动能级与S1和T1中的高振动能级重叠,电子可以通过振动能级的重叠从S2跃迁至S1,或从T2跃迁至 T1。这个过程称为内部转移。内部转移的时间为10-11s~10-13s数量级。振动弛豫及内部转移的速率比由高激发态直接发射光子的速率快得多,所以,分子吸收辐射能后不管激发到哪一个激发单重态,都能通过振动弛豫及内部转移而跃迁到最低(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

  (3) 荧光发射(Fluorescence emission,FE)——处于激发单重态的电子经振动弛豫及内部转移后到达第一激发单重态(S1)的最低振动能级(V=0)后,以辐射的形式跃迁回基态(S0)的各振动能级,这个过程为荧光发射,发射的荧光波长为。由于经过振动弛豫和内部转移的能量损失,因此荧光发射的能量比分子吸收的能量要小,荧光发射的波长比分子吸收的波长要长,即。第一激发单重态最低振动能级的平均寿命约为10-9~10-4s,因此荧光寿命也在这一数量级。

  (4) 系间跨跃(Intersystem Crossing, ISC)——系间跨跃是指不同多重态之间的无辐射跃迁过程,它涉及到受激发电子自旋状态的改变。如由第一激发单重态S1跃迁至第一激发三重态T1,使原来两个自旋配对的电子不再配对。这种跃迁是禁阻的(不符合光谱选律),但如果两个能态的能层有较大重叠时,如图14.2中S1的最低振动能级与T1的较高振动能级重叠,就有可能通过自旋一轨道耦合等作用实现这一跃迁。系间跨跃的速度较慢,经历的时间较长。

  (5) 磷光发射(Phosphorescence emission,PE)——激发态的电子经系间跨跃后到达激发三重态,经过迅速的振动弛豫而跃迁至第一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然后以辐射形式跃迁回基态的各振动能级,这个过程为磷光发射。磷光发射的跃迁仍然是自旋禁阻的,所以发光速度很慢。磷光的寿命为10-4~100s。因此,外光源照射停止后,磷光仍可持续一短时间。由于经过系间跨跃及T1 中振动弛豫丢失了一部分能量,所以磷光波长比荧光波长要长,即。

  必须指出的是 T1还可能通过热激发而重新跃回S1 即T1S1,然后再由S1经辐射跃迁回S0,即S1S0,发出荧光,这种荧光称为延迟荧光,其寿命与磷光相近,但波长比磷光短。

  (6) 外部转移(External convertion,EC)——激发态分子与溶剂分子或其它溶质分子相互碰撞,并发生能量转移的过程称为外部转移。外部转移能使荧光或磷光的强度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猝灭或熄灭。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