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专家称超低价中标潜伏安全隐患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转帖】专家称超低价中标潜伏安全隐患
黄碧梅
  出厂价仅为15.5元/瓶的芦笋片,经由多个环节转手,最终卖到患者手中时,价格已升至213元,溢价1300%。很多人对“天价芦笋片”事件还记忆犹新。新的基本药物招标采购通过批量采购、招采结合的办法,发挥集中大量采购的优势,一次性完成采购全过程,有力降低了采购价格。
  但是,采购中又出现某些药物超低价中标的苗头,甚至出现药水比矿泉水还便宜的情况。低于成本价中标,可能隐含着药品供应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安全隐患又该如何防范?专家对此展开了热议。
  药品价格越便宜越好?
  ——招标初衷是让药物优质且便宜,药价虚低可能潜伏安全隐患
  “药价虚高,自然必须高度关注,但药价虚低的现象同样要认真对待。如果说药价虚高带来更多的是经济风险,那么药价虚低更可能潜伏质量和安全隐患。”8月7日,在北京大学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和中国药学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召开的主题为“国家药物政策:促进优质与创新”的论坛上,有关人士的书面致辞引发了与会官员与专家的热议。
  会上,有业内人士透露,有些地方集中招标采购的结果是每袋12片的牛黄解毒片,标价仅1角钱,相当于每片1分钱不到;而有的500毫升药水不到1元钱,比普通矿泉水还便宜,而这价格连买容器的花费都不够。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初衷是让老百姓用上优质又便宜的药,但是其中暴露的这个苗头让人们忧心。
  “任何有责任心的医药人都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这些现象的背后是否隐含着药品供应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事实证明,这种担心并非多余,目前已经暴露出一些问题。
  据介绍,去年11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印发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指导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我国的药品招标采购制度有所变革。
  “应该说新制度比以前有很大进步。”卫生部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司长郑宏介绍,过去药品“只招标不采购”,在省一级招标中,药企中标等于拿到了入场券,但还是要分散推销、分散采购。新的基本药物招标采购制度力图通过批量采购、招采结合的办法,发挥集中批量采购的优势,一次性完成采购全过程,在采购过程当中降低采购成本。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制度在降低药品价格上很起作用,今年湖北省的药品采购价比国家指导零售价下降52%。”湖北省综合招投标中心主任蔡龙书介绍说,“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由于生产厂家过多,产品在招标过程中低层次的价格竞争,难以保证生产企业、配送企业的合理利润,难以保证产品质量可靠性,导致一些产品从市场上消失。有的慢性病患者老吃一种药,到了医院发现没有这个药了,就和医院吵架。”
  优质药品为何难中标?
  ——有的地方技术标准门槛太低,考核主要指标为降价幅度
  新的基本药物招标采购制度鼓励各地采用“双信封”的招标制度,即在编制标书时分别编制经济技术标书和商务标书,企业同时投两份标书。只有经济技术标书评审合格的企业才能进入商务标书评审,商务标书评审由价格最低者中标。
  根据《通知》,基本药物采购要遵循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经济技术标书主要对企业生产规模、配送能力、销售额、行业排名、市场信誉,以及GMP(GSP)资质认证、药品质量抽验抽查历史情况、电子监管能力等指标进行评审,保证基本药物质量。
  但从目前已经开展双信封招标采购的情况来看,各地标准不是很一样。甚至在有的地方,基本上过了GMP认证的药品生产企业都能够通过第一个信封的要求,门槛很低,就看第二个信封谁的价格低了。
  “目前我们有4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有众多的药品规格,药品的质量客观上有差异。不同企业生产的药品有的叫同样名字,但在临床应用和治疗疗效上还是不太一样的。”郑宏举了阿司匹林为例,有的人吃了阿司匹林传统剂型以后造成胃
  出血;现在新开发的新剂型可以通过小肠吸收,减少对胃的刺激。
  经济技术指标涉及的因素比主要考察价格的商务指标来说,明显复杂,也更难量化,而招标过程又有时间限制,导致一些地方在制定与执行经济技术指标中存在不小的困难。
  “我们对质量的考量参照了GMP的要求和工信部企业排序等指标,实际操作很复杂。技术分、质量分的结果有时候还不一致。事实上,保证‘质量优先’的要求很难达到。”作为湖北省招投标机构的负责人,蔡龙书也很困惑。
  此外,现在有些地方对于招投标部门的绩效评价,主要考核指标就是降价幅度。这对招投标过程中的低价偏好也产生影响。
  “第二个信封(商务标)也不能单纯考虑价格。在综合第一个信封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质量、品牌、剂型,才能知道第二个信封的价格是不是真正的最低价。不同品质当然成本不一样,报价也就不能单纯考虑高低了。”郑宏表示。
  如何防止劣币逐良币?
  ——完善药企综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大学录取分为‘一本、二本、三本’,大学和考生对此都没意见。我们的药品生产企业现在没有类似‘一本、二本、三本’的说法。当务之急是如何把药品生产企业的综合评价体系建立起来。市场上有需求,社会上有呼声,政府也非常想做这件事情。”郑宏说。
  在完善的药品生产企业评价体系建立之前,有些地方正在进行探索。广东省物价局副局长杨骁婷介绍了省级有定价权的药品实行差别定级,实现优质者优价的经验。他们通过几个步骤实行“开门定价”:即网上申报、企业海选申诉、三家论证、社会公示、由来自各政府部门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联合评审,还有物价局集体评审,最后再公示。在公示过程中,即使是行业竞争对手的举报,只要事实确凿,也要拿下。
  从操作层面看,蔡书龙建议,质量体系应该考虑切实实行新版GMP认证,看药品抽检通过率怎样,是否通过了美国、欧盟相关动态认证,综合这些因素,验证产品质量的好与坏。
  而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委员刘国恩看来,除非存在非市场因素,否则很难想象一个赔本买卖永远可以在公平市场中生存下去。在市场经济中,一直赔本的企业只有三个选择:要么出局,要么偷工减料、欺诈,要么就是背后有行政保护支撑。偷工减料和行政保护是威胁质量安全的最大问题之一。
  刘国恩认为,促进药品安全质量首先要靠市场调节,让经济收益和安全质量成为市场主体兴旺或消亡的根本。政府在药品统购统销中,千万不要变成包办。政府应该尽可能地为买卖双方完善交换平台,提高信息化程度,提升效率,这是政府参与招标采购的核心,政府参与不是取代购销主体。
  同时,在安全基准的把握上,包括标准的制定、准入条件的制定、安全机制等,政府对监管负有义不容辞的职责。这既是市场经济发挥作用不可或缺的条件,也是市场机制非常重要的补充。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转帖】专家称超低价中标潜伏安全隐患

我也来说两句 查看全部回复

最新回复

  • 131415 (2016-1-09 10:02:39)


    最烦专家两个字。首先说下,楼主的帖子我没看完,只想就这标题发表我的看法:
    1.先不说为什么会超低价中标,先来看看为什么会有超低价的标。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最后中标了又怎么样?自己不赚钱,也挡了人家的财路,损人不利己,一般的老板会做这样的事情么,脑子有粪?超低价总归是有超低价的道理,要说企业零利润,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不信。
    2.再说为什么会有超低价中标。任何一个掏钱的,肯定都是捡性价比最高的买。同样是辛伐他汀片,大家都是仿制,都有正规的国家局批文,只是定价不一样,5块,10块,20块,你会买哪个?从成分上来讲,有效成分一样,从工艺上来讲,都是国家局审核的,为什么要买10块,20块,价格高,就好?好在哪里??是吃了能好的快,还是吃了连老年痴呆也能治好?
    3.质疑一下专家的“潜伏安全隐患”,倒想问一下,高价格就没有安全隐患?尼美舒利如果卖到200块1盒,就是安全的,不用修改说明书了么?请问专家,你是这个意思吗???如果不是,那你是说,5块买的辛伐他汀片就没有20块买的辛伐他汀片安全了?是副作用会多点,还是含量有关物质比不上人家20块的??拜托专家专业点,可好??
    4.哭穷的总是生产厂家。为什么会总是你们哭穷,你们有看见老百姓为了买你们15块的药却花了213块么?你们有看见病人拿着沉甸甸的缴费单,这是怎样的心酸么?看见翻了好多倍的药价,眼红吧,转过身,你们还记得药品的基本定义是什么么?
    5.从鱼精蛋白事件看基药界。一句话,嫌药价低,不赚钱,麻烦你赶紧的滚出基药界。别挡在国家医改车轮前做装死的老太太,人还说,那谁不挡路呢
  • xuuuu (2016-1-09 10:04:02)


    嘿嘿,有人能认识到这个问题是好事,可惜谁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现在药价一片降潮,看看今年已经出来的各地基药的招标结果吧,比方说辛伐他汀,先不论规格,一盒2块钱以下的不在少数,有的甚至不到一块钱,其实真的想问一问,这样子的药敢吃吗?之前就出现有因为拼价格,有企业以次充好做假药的例子,以后估计还会有。降药价、基药实施,可真是个任重道远的课题。
  • 555444 (2016-1-09 10:04:17)


    现在中标的价格基本低于按GMP要求生产的成本价,尤其是抗生素类,很多大的制药企业现在靠卖原料维持,制剂价格拼不过小药厂,照目前来看,只有出现较大规模的药品质量安全问题之后,政府才会重新考虑现在的招标制度,希望不要让规范的生产厂家等不到那一天就倒闭。
  • 3.14 (2016-1-09 10:04:32)


    PPI、人工、税收什么都在涨,单纯的想要成品价格降?想要药品和方便面一样低价?
    为什么发改委一定要“低价招标”,目的和目标是什么?
    医改就是药改,药改就是建目录和降药价,没有别的手段了
    药价成为医改的替罪羊和救命草
  • 131415 (2016-1-09 10:04:47)


    低价中标的结果是很多标都成了死标,厂家直接不生产了,于是药也没了。即使是中了标的小企业也很艰难,如愿以偿的拿到了进门的资格,可是怎么走下去呢?药价是在降,可流通环节的各项费用不说涨吧,是不可能同时降的,空间低,临床不愿意使用,厂家没有利润,同样存在问题,那只能两种选择,要不放弃不做,要不然在成本上或者可控制的环节上来节省,令人甚忧。
  • xiaoxiaoniao (2016-1-09 10:05:04)


    一味的追求低价,有的药病人不都想要。想买以前大厂家产的效果好的,可是没了
  • rfv (2016-1-09 10:05:23)


    问题并非解决不了,而是解决问题会动了既得套利益者的蛋糕,所以没有人想真正解决问题
  • 7437654 (2016-1-09 10:05:39)


    超低价中标的的危害比高价中标的危害更甚!超低价意味着偷工减料!意味着低质量!意味着政府的投入打水漂!意味着对人的身体的伤害!更意味着中国药品研发能力的上丧失!最后的结局很清楚——政府、企业、老百姓多输!
  • finger (2016-1-09 10:06:08)


    “硫酸鱼精蛋白”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资本都是逐利的,没钱赚甚至亏本的生意谁做?一味的追求低价,最终损害的还是老百姓!医改要平衡各方面的利益,这需要政府的大智慧!医改如何走,我们拭目以待!
  • xuuuu (2016-1-09 10:06:25)

    最烦专家两个字。首先说下,楼主的帖子我没看完,只想就这标题发表我的看法:
    1.先不说为什么会超低价中标,先来看看为什么会有超低价的标。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最后中标了又怎么样?自己不赚钱,也挡了人家的财路,损人不利己,一般的老板会做这样的事情么,脑子有粪?超低价总归是有超低价的道理,要说企业零利润,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不信。
    2.再说为什么会有超低价中标。任何一个掏钱的,肯定都是捡性价比最高的买。同样是辛伐他汀片,大家都是仿制,都有正规的国家局批文,只是定价不一样,5块,10块,20块,你会买哪个?从成分上来讲,有效成分一样,从工艺上来讲,都是国家局审核的,为什么要买10块,20块,价格高,就好?好在哪里??是吃了能好的快,还是吃了连老年痴呆也能治好?
    3.质疑一下专家的“潜伏安全隐患”,倒想问一下,高价格就没有安全隐患?尼美舒利如果卖到200块1盒,就是安全的,不用修改说明书了么?请问专家,你是这个意思吗???如果不是,那你是说,5块买的辛伐他汀片就没有20块买的辛伐他汀片安全了?是副作用会多点,还是含量有关物质比不上人家20块的??拜托专家专业点,可好??
    4.哭穷的总是生产厂家。为什么会总是你们哭穷,你们有看见老百姓为了买你们15块的药却花了213块么?你们有看见病人拿着沉甸甸的缴费单,这是怎样的心酸么?看见翻了好多倍的药价,眼红吧,转过身,你们还记得药品的基本定义是什么么?
    5.从鱼精蛋白事件看基药界。一句话,嫌药价低,不赚钱,麻烦你赶紧的滚出基药界。别挡在国家医改车轮前做装死的老太太,人还说,那谁不挡路呢~!!!
  • bojitu (2016-1-09 10:06:40)


    现在很多常用的要都在跌价,导致医院进货都有些困难,病人经常来吵架,确实降价老百姓不一定受益。
  • jude (2016-1-09 10:07:09)

    最烦专家两个字。首先说下,楼主的帖子我没看完,只想就这标题发表我的看法:
    1.先不说为什么会超低价中标,先来看看为什么会有超低价的标。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最后中标了又怎么样?自己不赚钱,也挡了人家的财路,损人不利己,一般的老板会做这样的事情么,脑子有粪?超低价总归是有超低价的道理,要说企业零利润,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不信。
    2.再说为什么会有超低价中标。任何一个掏钱的,肯定都是捡性价比最高的买。同样是辛伐他汀片,大家都是仿制,都有正规的国家局批文,只是定价不一样,5块,10块,20块,你会买哪个?从成分上来讲,有效成分一样,从工艺上来讲,都是国家局审核的,为什么要买10块,20块,价格高,就好?好在哪里??是吃了能好的快,还是吃了连老年痴呆也能治好?
    3.质疑一下专家的“潜伏安全隐患”,倒想问一下,高价格就没有安全隐患?尼美舒利如果卖到200块1盒,就是安全的,不用修改说明书了么?请问专家,你是这个意思吗???如果不是,那你是说,5块买的辛伐他汀片就没有20块买的辛伐他汀片安全了?是副作用会多点,还是含量有关物质比不上人家20块的??拜托专家专业点,可好??
    4.哭穷的总是生产厂家。为什么会总是你们哭穷,你们有看见老百姓为了买你们15块的药却花了213块么?你们有看见病人拿着沉甸甸的缴费单,这是怎样的心酸么?看见翻了好多倍的药价,眼红吧,转过身,你们还记得药品的基本定义是什么么?
    5.从鱼精蛋白事件看基药界。一句话,嫌药价低,不赚钱,麻烦你赶紧的滚出基药界。别挡在国家医改车轮前做装死的老太太,人还说,那谁不挡路呢~!!!
    ......

    =============================================================================================================

    无语。
    国家批的就是没有问题的吗?
    三聚氰胺的牛奶事件出现之前,我们的牛奶里有三聚氰胺的标准吗?
    好了,这个扯远了。现在的牛奶标准,比起1980年还差,这个不是我说的,很多网站上已经铺天盖地了,这些也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
    常州延伸狂犬病疫苗事件,用小样冒充成品检验,而且被告当庭爆料说这是行业通行的做法。延伸的狂犬病疫苗此前也是国家批准的。
    想降价没有问题,但不能因此放松对质量的要求,以质量监管的疏漏来换取低价格,否则受害的,还是患者。
    至于政府要求的价格,能否在质量达标的基础上实现,能否采购得到,看ZF的吧
  • iii_ii (2016-1-09 10:07:41)


    现在,我开药,患者要去药店买的,我都要祝福一点,专拣贵的买,便宜的效果不可靠。不过,进来我发现贵的也不太可靠了,因为我发现好几次患者从药店里买的药没有生产日期,只能怀疑,又不能说什么。
  • qqq111 (2016-1-09 10:08:09)

    最烦专家两个字。首先说下,楼主的帖子我没看完,只想就这标题发表我的看法:
    1.先不说为什么会超低价中标,先来看看为什么会有超低价的标。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最后中标了又怎么样?自己不赚钱,也挡了人家的财路,损人不利己,一般的老板会做这样的事情么,脑子有粪?超低价总归是有超低价的道理,要说企业零利润,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不信。
    2.再说为什么会有超低价中标。任何一个掏钱的,肯定都是捡性价比最高的买。同样是辛伐他汀片,大家都是仿制,都有正规的国家局批文,只是定价不一样,5块,10块,20块,你会买哪个?从成分上来讲,有效成分一样,从工艺上来讲,都是国家局审核的,为什么要买10块,20块,价格高,就好?好在哪里??是吃了能好的快,还是吃了连老年痴呆也能治好?
    3.质疑一下专家的“潜伏安全隐患”,倒想问一下,高价格就没有安全隐患?尼美舒利如果卖到200块1盒,就是安全的,不用修改说明书了么?请问专家,你是这个意思吗???如果不是,那你是说,5块买的辛伐他汀片就没有20块买的辛伐他汀片安全了?是副作用会多点,还是含量有关物质比不上人家20块的??拜托专家专业点,可好??
    4.哭穷的总是生产厂家。为什么会总是你们哭穷,你们有看见老百姓为了买你们15块的药却花了213块么?你们有看见病人拿着沉甸甸的缴费单,这是怎样的心酸么?看见翻了好多倍的药价,眼红吧,转过身,你们还记得药品的基本定义是什么么?
    5.从鱼精蛋白事件看基药界。一句话,嫌药价低,不赚钱,麻烦你赶紧的滚出基药界。别挡在国家医改车轮前做装死的老太太,人还说,那谁不挡路呢~!!!
    ......

    ===============================================================================================================

    我真怀疑你是不是医药专业人士?我就反驳你前面两个观点吧
    1.你不知道一些企业是不中标等死,中标亏死的情况吗,就想现在一些企业明知借高利贷很危险,但借了毕竟能缓和一段时间,反正死也能迟死几天,如时来运转可能会活下来。
    2.你以为只要国家局批的就等效,5块,10块,20块都一个样,那真是笑死人了,你不知道有些企业拿到生产批文时连自己的生产工艺能不能放大都没底,你不知道好多药厂职工是不敢吃自己生产的药的。举个例子吧,我爸胃溃疡,吃质量好的药一天一粒就够,质量不好的,吃一大瓶都无效,还出现一堆副作用
  • join (2016-1-09 10:08:38)

    最烦专家两个字。首先说下,楼主的帖子我没看完,只想就这标题发表我的看法:
    1.先不说为什么会超低价中标,先来看看为什么会有超低价的标。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最后中标了又怎么样?自己不赚钱,也挡了人家的财路,损人不利己,一般的老板会做这样的事情么,脑子有粪?超低价总归是有超低价的道理,要说企业零利润,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不信。
    2.再说为什么会有超低价中标。任何一个掏钱的,肯定都是捡性价比最高的买。同样是辛伐他汀片,大家都是仿制,都有正规的国家局批文,只是定价不一样,5块,10块,20块,你会买哪个?从成分上来讲,有效成分一样,从工艺上来讲,都是国家局审核的,为什么要买10块,20块,价格高,就好?好在哪里??是吃了能好的快,还是吃了连老年痴呆也能治好?
    3.质疑一下专家的“潜伏安全隐患”,倒想问一下,高价格就没有安全隐患?尼美舒利如果卖到200块1盒,就是安全的,不用修改说明书了么?请问专家,你是这个意思吗???如果不是,那你是说,5块买的辛伐他汀片就没有20块买的辛伐他汀片安全了?是副作用会多点,还是含量有关物质比不上人家20块的??拜托专家专业点,可好??
    4.哭穷的总是生产厂家。为什么会总是你们哭穷,你们有看见老百姓为了买你们15块的药却花了213块么?你们有看见病人拿着沉甸甸的缴费单,这是怎样的心酸么?看见翻了好多倍的药价,眼红吧,转过身,你们还记得药品的基本定义是什么么?
    5.从鱼精蛋白事件看基药界。一句话,嫌药价低,不赚钱,麻烦你赶紧的滚出基药界。别挡在国家医改车轮前做装死的老太太,人还说,那谁不挡路呢~!!!
    ......
    ===============================================================================================================

    我们在讨论改革的弊端,当然也有好的一面,但是他也有不利的一面,现在据说市面上0.5mg的阿托品没有了,原因就是招标后价格太低,厂家不生产了,你看还有更好的替代药吗?那我们就是希望这个制度再完善一点。
  • qhyu (2016-1-09 10:08:54)


    其实关于药品招标价格问题确实有很多厂家存在着故意将部分价格降到成本价以下,但是我想即使这样也不能一概说这样的药品的价格就有质量问题,很多厂家在报价时有自己的战略考虑,在某些品种上可以不赚钱甚至亏钱,但在其他品种上可能就有较大的利润,这样整体上仍然是赚钱的,另外大家还应该记得当年科伦输液的价格吧,有时品牌推广也是要花钱的。还有各家的成本控制是不一样的,哪些当年叫嚣科伦的大输液质量有问题,成本都不止,以及断言科伦必死等等的言论的哪些大佬们,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怎么样呢?还有当洛赛克卖200多元的时候,谁知道他的成本就4-5元呢?再说了,在目前各种监管如此严厉的情况下。又有多少厂家会拿自己厂家的生命去开玩笑呢?当然我说的仅仅是化药生产厂家。
  • xyw5 (2016-1-09 10:09:11)

    确实有很多基药中标价低于成本价,这些药的出路有两条:一是不生产,二是生产而且销售
    不生产这完全符合市场规律;
    问题出在中标价低于成本价,且企业生产而且销售,为什么,政府为了完成基药部署的国家战略(政绩)实行保护,一般两种办法,一种采用医院进药搭售其他药品的方式,特别是氯化钠、葡萄糖注射液等品种几乎都是这个模式,一种是政府给予企业优惠政策,例如检查时地方政府放行,给予政策补贴,或者干脆就是基金补贴的方式,也有大的地方直接押给国营大药厂。
    例如某直辖市的某国营药厂
  • xuuuu (2016-1-09 10:09:39)

    我真怀疑你是不是医药专业人士?我就反驳你前面两个观点吧
    1.你不知道一些企业是不中标等死,中标亏死的情况吗,就想现在一些企业明知借高利贷很危险,但借了毕竟能缓和一段时间,反正死也能迟死几天,如时来运转可能会活下来。
    2.你以为只要国家局批的就等效,5块,10块,20块都一个样,那真是笑死人了,你不知道有些企业拿到生产批文时连自己的生产工艺能不能放大都没底,你不知道好多药厂职工是不敢吃自己生产的药的。举个例子吧,我爸胃溃疡,吃质量好的药一天一粒就够,质量不好的,吃一大瓶都无效,还出现一堆副作用
    ......

    ===============================================================================================================

    1.我说过了,也极想大力奉劝那些不中标等死,中标亏死的企业,能闪赶紧闪,不能闪就别中这个标,占了名额,又不供货,后面有很多人遭殃,看清楚了,是活生生的人。。。
    2.就上面你爸的事情,不是质量优劣的问题,是药品真假的问题。好吧,就算我不够专业,麻烦你告诉我,你爸吃的那好药和坏药的区别是什么?含量不合格?有关物质不合格?生物等效性不等效?或者讲,就是不符合质量标准,人家的药就不够安全有效质量稳定?国家给每个药品都定了自己的标准,药品出厂前都经过了各项检查,合格。你的优劣依据是什么?
    不是针对任何人。同样的原料来源,不同的制剂厂家,不同的批准文号,价格就翻上一倍,都见过吧。一样的成本,一样的GMP,一样的质量标准,不一样的只是利润。
  • xuuuu (2016-1-09 10:10:46)

    无语。
    国家批的就是没有问题的吗?
    三聚氰胺的牛奶事件出现之前,我们的牛奶里有三聚氰胺的标准吗?
    好了,这个扯远了。现在的牛奶标准,比起1980年还差,这个不是我说的,很多网站上已经铺天盖地了,这些也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
    常州延伸狂犬病疫苗事件,用小样冒充成品检验,而且被告当庭爆料说这是行业通行的做法。延伸的狂犬病疫苗此前也是国家批准的。
    想降价没有问题,但不能因此放松对质量的要求,以质量监管的疏漏来换取低价格,否则受害的,还是患者。
    至于政府要求的价格,能否在质量达标的基础上实现,能否采购得到,看ZF的吧
    ......

    ================================================

    国家批的有问题,但问题不是出在后面的销售价格上。
  • any333 (2016-1-09 10:17:41)

    不是针对任何人。同样的原料来源,不同的制剂厂家,不同的批准文号,价格就翻上一倍,都见过吧。一样的成本,一样的GMP,一样的质量标准,不一样的只是利润。
    还是以常州延伸为例吧。
    常州延伸觉得自己很委屈,因为他们虽然将小样冒充成品检验,但他们自己定的企业标准要高于国家标准。他们自己觉得,虽然最后成品不一定会那么好,但高于国家标准还是没有问题的。
    质量标准:
    (1)什么质量标准,国家的,企业的,欧盟的.....?
    (2)只是写在纸上的,还是实际工作中贯彻的?
查看完整回复请点击这里:
【转帖】专家称超低价中标潜伏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