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 » 讨论区 » 经验共享 » 【转帖】赛百诺VS海普瑞:中国生物医药创新的悲喜剧

采购询价

点击提交代表您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隐私政策》

 
需要登录并加入本群才可以回复和发新贴

标题:【转帖】赛百诺VS海普瑞:中国生物医药创新的悲喜剧

zhenxin[使用道具]
四级
Rank: 4


UID 76024
精华 0
积分 748
帖子 1216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6848
专家分 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10-31
状态 离线
1
 

【转帖】赛百诺VS海普瑞:中国生物医药创新的悲喜剧


赛百诺VS海普瑞:中国生物医药创新的悲喜剧
赛百诺和海普瑞可以看作是同门师兄弟,两家最早的投资人都是杨向阳,两家几乎同是1998年来到深圳发展,甚至连最初的办公地点都紧挨着
2010年,生物医药领域最风光的非海普瑞莫属。148元的发行价,不但创造了A股历史,也让名不见经传的李锂在一夜之间成为了“中国首富”,尽管只是纸面财富,而且历时很短。
尽管遭到种种质疑,对海普瑞的批判之声至今仍连绵不绝,但公正的说,海普瑞的成功有其必然性。首先,全世界60%的肝素钠资源在中国,海普瑞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其次,海普瑞确实在工艺、流程方面有自己独特技术;第三,需求市场是存在的;最后,李锂本人是一个有胸怀、有志向的企业家。
但仅凭这些,绝对支撑不起高达73倍的PE。海普瑞被广泛质疑的背后,确实有一些发人深醒的东西。如果拿它与如今陷入股权斗争、官司缠身的赛百诺相比较,触目惊心、值得反思之处就更为明显。
换句话说,海普瑞也好,赛百诺也罢,企业家(科学家)悲喜剧的背后,本质上都是中国创新的悲剧。
赛百诺的先发优势
某种程度上,赛百诺和海普瑞可以看作是同门师兄弟,两家最早的投资人都是杨向阳,两家几乎同是1998年来到深圳发展,甚至连最初的办公地点都紧挨着。
如果时光倒退5年,绝大多数人会更看好赛百诺,原因很简单:一、海普瑞做的是原料药,赛百诺做的是创新药,远比海普瑞有前途和想象空间;二、赛百诺推出了世界首个基因治疗药物“今又生”,被国际媒体誉为堪与杂交水稻、盘尼西林齐名的里程碑事件。结合美国基因科技公司近乎神话般的成功,不少人认为彭朝晖将成为未来的“中国首富”。
但时至今日,赛百诺爆发了股权风波,创始人彭朝晖被扫地出门,“今又生”迟迟难以进一步产业化,公司本身也走到了破产边缘。反倒是当初并不被人看好的海普瑞,生意红红火火,成功在深圳中小板上市,李锂本人也一度成为“中国首富”。
同门不同命,二者天上地下的境遇,是偶然还是必然?
海普瑞的成功原因
仔细分析的话,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海普瑞有三个非常重要的成功因素支撑,而这些恰恰是赛百诺所不具备的。
一是海普瑞的管理团队始终非常稳定,李锂夫妇及其妹夫一家,是典型的家族企业,彼此没有矛盾,能够一心一意认准一个目标前进,不为短期利益迷惑。反观赛百诺,管理团队自引入资本后就在发展方向上就存在分歧,很难积极推进去做正确的、必要的事情。
二是海普瑞的市场放在海外,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它的客户是大型的跨国制药公司,能够保证稳定、持续的收购和回款,避免了在国内市场打价格战。中国国内做肝素的有20多家,但基本都没进入国际市场,只知道在国内折腾,而中国医药市场看似人很多,但市场价值很小,完全是一片红海。李锂做了一个很正确的战略决定,通过了美国FDA认证,再加上“百特事件”的突然爆发,市场一下就起来了。
但随着国内厂商从海普瑞身上获得启示,开始致力于走向欧美市场,通过FDA认证并非一件不可能的任务,一旦竞争加剧,这个有限市场中海普瑞的份额必然会受到压缩。
反观赛百诺,它是用美国药的标准在国内做创新药,在国内面临非常大的推广困难。在美国,一种药物从基础研发的实验室开始,不断会有新的投资者接棒,药品上市后,大型医药公司通常会以数亿美元接盘,让各个环节都能有所回报,这种分阶段的磨合更容易形成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而中国却很难做到这一点。
三是海普瑞的资本来自境外。中国的生物药市场相对狭小,政府对药价的控制又让巨额的研发经费难以在短期内回收,此前中国缺乏能够吸引国际资本的重大创新,国际资本也缺乏退出渠道,自然就没什么兴趣。但随着创业板、中小板的放开,国际资本在二级市场有了退出渠道,高盛的进入恰逢其时。
高盛高超的资本运作手腕,也为海普瑞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如果在纳斯达克或者香港上市,海普瑞这样的生物制品(哪怕是创新药),PE一般也就是25倍左右,因为那是一个成熟的市场,不可能再高了。但高盛充分利用了中国资本市场转型期的漏洞。本质上,海普瑞的高价是由发行制度造成的,是上市资源的稀缺性,以及资本对成长性的追逐双重力量所致。
但是即使是像海普瑞这样有一定技术壁垒的公司,73倍的市盈率也早已丧失了安全的边界,透支了未来的成长性。大家都知道这样的市盈率不合理,但机构依然会抢着买,因为价格订高了也无所谓,机构用的也不是自己的钱,而且海普瑞的盘子小,每家机构拿到的量都很少,所以高价无所谓。而当高盛退出后,海普瑞的未来会怎样非常难讲。
反观赛百诺,彭朝晖融资时国际资本缺乏退出渠道,当时中国没有创业板市场,资本流动也没有今天开放,必须拿到境外去上市,成本高到让财务投资者望而却步,于是只能在国内寻找一些有行业经验的产业投资者,而产业投资者有根深蒂固的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习惯,希望控制每一个环节。加上中国企业长期缺乏真正重大的创新,投资者普遍对创新和市场开拓的难度估计不足。一个来自金星,一个来自火星,新一代“资本家赶走科学家”的故事便开始轮番上演。
中国创新的悲剧
对比至此,可以很明显的折射出在中国创新、运作企业和市场的大部分问题。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某种程度上,中国适合挣钱,不适合创新。
海普瑞的市场在国外,资本在国外,上市在国内。在国外,真正赚大钱的都是处方药、创新药,中国恰好反过来,挣钱的都是保健品,创新药反而很难挣钱。创新要有出路,一个做了十几、二十年,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成本的成果,最终要从市场上取得回报。但中国的市场并不规范,资金纷纷向股市和房地产流入,没人愿意做真正的创新,甚至没人愿意做实业。
而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整个社会是一个链条,某个局部动起来是很难的。创新的早期阶段,确实是一种精英文化,可以凭借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努力去实践想法,但到了产业化、市场化阶段,就需要一个创新的社会环境,生物医药领域尤其如此。而这一点,在中国似乎尚不具备。
赛百诺堪称一个“中国创造”的悲剧,但貌似成功的海普瑞又何尝不是如此。在中国这个全世界最大的市场,海普瑞的成功却建立在市场、资本都在国外的基础上,只在国内圈钱上市,这何尝不是另外一种讽刺?更值得深思的是,如果我们的相关利益部门不放开上市的稀缺性,以后还会有下一个海普瑞,却很难再看到下一个赛百诺。
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彭朝晖的悲剧还是李锂的喜剧,本质上都是中国创新的悲剧。
创业邦
PS: 彭朝晖的夫人出走未归,被深圳市开出党籍和公职。至于是否涉及贪腐,有多大金额,无从查起。
问题估计有,而且不小,温玲曾任职区科技局,在公司创业初期有借款行为。
顶部
2541[使用道具]
四级
Rank: 4


UID 75124
精华 0
积分 742
帖子 1144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6580
专家分 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10-19
状态 离线
2
 

一个基因治疗,一个是干细胞,一个是肿瘤免疫治疗。
之前对此人一无所知,但这种嗜赌之人在制药领域,尤其是今天的制药领域挺危险。这是当今最有希望彻底改变新药研发的3个方向,但是把所有细节都搞清楚需要大量银子。进军这些领域的领导者在战略上更需要纪律性,但他似乎只对潜在的回报感兴趣。
BTW, 据预测今后10年50%的癌症疗法会有一免疫治疗成分。
顶部
shenkunjie[使用道具]
四级
Rank: 4


UID 76942
精华 0
积分 712
帖子 1124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6420
专家分 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11-11
状态 离线
3
 

【上海自贸区投资黑名单,来看看咱医疗业还能干啥?】自贸区将探索负面清单经济管理模式。在生物技术与医药领域,干细胞技术、基因诊断以及转基因技术被列入企业不能投资的领域,投资医疗机构投资总额不得低于2000万元人民币,不允许设立分支机构,经营期限不超过20年。 网址
今天20:45 来自专业版微博
顶部
mogu[使用道具]
三级
Rank: 3Rank: 3


UID 71748
精华 1
积分 349
帖子 313
信誉分 102
可用分 2461
专家分 1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8-30
状态 离线
4
 

某种程度上,中国适合挣钱,不适合创新
顶部
ladyhuahua[使用道具]
四级
Rank: 4


UID 76658
精华 0
积分 984
帖子 1667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9116
专家分 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11-8
状态 离线
5
 

写的挺好。不过这个基因疗法太超前了,不光产品是世界首创,这个领域都是世界经过多年努力尚未搞定的。
顶部
rfv[使用道具]
三级
Rank: 3Rank: 3


UID 117825
精华 0
积分 262
帖子 263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2061
专家分 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3-12-7
状态 离线
6
 

“一个是基因治疗,一个是干细胞,一个是肿瘤免疫治疗”
给人感觉有点~~~~~
这三种,按照卫生部的规定,都属于III类医疗技术,其中干细胞(除外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没有医院获批,肿瘤免疫治疗没有医院获批(虽然做的医院有不少,但没有一个有卫生部许可证明的)。
基因治疗,理论上(法规中)属于III类医疗技术,但在卫生部可以申报的治疗技术名单里没有,给人感觉是卫生部不会批准任何医院开展基因治疗。
虽然有人会说,基因治疗产品和普通药物一样,CFDA批了就能用。问题是,冠脉支架也是CFDA批了的,但是现在的制度,理论上,医院要有开展相关治疗的资质,没有资质的医院是不可以采购和使用冠脉支架的。基因治疗一样,患者的诊断,围基因治疗产品输入期的管理(例如,基因治疗产品,通常是以病毒等为载体,而病毒是很容易被人体的免疫系统干掉的,所以在围基因产品治疗期,要进行高强度的免疫抑制处理)~~~~不是什么医院都可以做的,理论上,可能还是要批,但是卫生部可以申报的名单里根本没有基因治疗。
顶部
ha111[使用道具]
四级
Rank: 4


UID 72969
精华 0
积分 821
帖子 1239
信誉分 101
可用分 7048
专家分 1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9-16
状态 离线
7
 
一个基因治疗,一个是干细胞,一个是肿瘤免疫治疗。
之前对此人一无所知,但这种嗜赌之人在制药领域,尤其是今天的制药领域挺危险。这是当今最有希望彻底改变新药研发的3个方向,但是把所有细节都搞清楚需要大量银子。进军这些领域的领导者在战略上更需要纪律性,但他似乎只对潜在的回报感兴趣。
BTW, 据预测今后10年50%的癌症疗法会有一免疫治疗成分。
顶部
moonlight[使用道具]
三级
Rank: 3Rank: 3


UID 76228
精华 0
积分 194
帖子 187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1611
专家分 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11-2
状态 离线
8
 

2002年时有幸到深圳赛百诺公司参观过,当时我是在一家公司负责一个与彭博士所研究类似的p53新药的注册工作,由于对生物制品的技术要求和申报资料不太熟悉,而公司的老板又刚好和彭博士是老朋友,所以就冒昧去请教彭博士,彭博士非常热情,把整套申报资料搬出来给我看,说这套资料是他亲自编写的你能看多少就多少但不能作笔记不能拍照只能心记,不明白的可以问他,我当时都没想到彭博士会这样大方,就说彭博士这样不好吧,这套资料属于你公司的机密材料吖,他笑着说问题不大关键的东西我没拿出来,连审评中心的专家对这方面的技术都弄不明白(注:他提到了申报临床时去参加答辩会,由于审评专家的水平限制就技术上的问题根本无法进行沟通)你更加看不明白了,你只要看资料的格式和排版就行了,我是按FDA的格式编写的,你回去后可以参考FDA格式来写。当时觉得赛百诺很牛,彭更牛!想不到10年后是这样的结局,在中国创新创业太难了。海普瑞的不知能不能算是创新药?
顶部
damingxia0904[使用道具]
三级
Rank: 3Rank: 3


UID 76226
精华 1
积分 285
帖子 246
信誉分 102
可用分 2011
专家分 1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11-2
状态 离线
9
 

基因治疗技术本身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今又生问题也比较多。其实当初单抗上市的时候问题也很多,但是最终都克服了,而且有大财团背后支持。这个与海普瑞比,没什么意义。海普瑞那东西跟造衬衣的区别不大
顶部
txwuyan[使用道具]
三级
Rank: 3Rank: 3


UID 114485
精华 0
积分 328
帖子 375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2614
专家分 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3-9-25
状态 离线
10
 
扫了一下DXY上用药助手中载有的今又生说明书,对下面这段话有点~~~
“同类制品在美国、加拿大、日本和欧洲的30多个医学中心联合化疗或放疗治疗复发性晚期头颈部鳞癌病人,疗效73%,其疗效高于单纯放、化疗疗效约3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60%的受试者肿瘤完全消退和部分消退。对乳腺癌的疗效达到90%。除发热外,没有发现意外的明显副作用。”
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吧,我真不知道,现在除了中国,哪里批准过“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的“同类制品”,或者哪里对“同类制品”进行过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
也许,赛百诺这里引用的是Advexin的数据,但Advexin没有被批准上市。美国没有批,欧洲曾提出过上市申请,但EMA还没最终决策时,申请者就撤回了上市申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