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 » 讨论区 » 经验共享 » [分享帖]化药3.1类的质量研究方向

采购询价

点击提交代表您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隐私政策》

 
需要登录并加入本群才可以回复和发新贴

标题:[分享帖]化药3.1类的质量研究方向

紫烟[使用道具]
三级
Rank: 3Rank: 3


UID 74519
精华 0
积分 198
帖子 176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1591
专家分 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10-11
状态 离线
1
 

[分享帖]化药3.1类的质量研究方向

[分享帖]化药3.1类的质量研究方向



闲来无事,总结一贴,仅供参考,按国际惯例,以下纯属个人意见,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以此操作带来的任何损失概不负责。
2009年,3.1类化学新药申报数量为420受理号,分属162个企业申报,110种原料药。相对的来说数量还较少,根据内部消息,发补率至少在8成以上,要求已在很多指导原则之上,因此在进行研究是应至少达到各指导原则中的要求。

总结一些新的且必须的要求(内部消息及发补总结)

1.与国外上市制剂的有关物质的对比研究,包括杂质的数量及个数,建议至少以DAD检测器进行杂质的纯度及紫外光谱的对比,有条件的可采用HPLC-MS,基本确定杂质的结构。通过检索或试验的方法确定降解途径,对杂质进行归属。
2.与国外上市制剂的溶出度研究,建立至少4种溶出介质的对比研究,4种是起码的,溶出度研究应全面。从某些发补信息上来看,某些难溶性对溶出介质有依赖性的药品,需要研究溶出较差介质加入表面活性剂后的溶出情况。
3.难溶性药物的粒径对溶出行为的影响需要关注。
4.晶型研究需要关注,包括有晶型的和没有报道晶型的。
5.需增强各方法学的研究,破坏试验中设置不同等级的破坏条件,分别考察其物料平衡。
6.需加强对无机或者无紫外吸收杂质的研究,注意方法学的完善。
7.加强合成中间体的内控标准的研究,以多批次积累数据。
8.批量至少10000单位,或为生产规模的1/10。
欢迎大家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有任何问题请跟帖讨论,谢绝PM。
顶部
987789[使用道具]
三级
Rank: 3Rank: 3


UID 75248
精华 0
积分 479
帖子 598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3870
专家分 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10-20
状态 离线
2
 

原料有几种晶型的,个人认为,在进行原料质量标准研究时,应分别用各自的纯晶型进行研究(例如溶解性,熔点,红外等),不知我说的对不对
顶部
kewanqi2011[使用道具]
四级
Rank: 4


UID 76114
精华 2
积分 534
帖子 660
信誉分 104
可用分 4146
专家分 2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11-1
状态 离线
3
 

回复 #2 987789 的帖子

~~~~~~~~~~~补充:X衍射
顶部
小糖块[使用道具]
三级
Rank: 3Rank: 3


UID 76231
精华 0
积分 259
帖子 258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2056
专家分 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11-2
状态 离线
4
 
5.需增强各方法学的研究,破坏试验中设置不同等级的破坏条件,分别考察其物料平衡。

谢谢楼主分享!
请问如何考察物料平衡?
顶部
紫烟[使用道具]
三级
Rank: 3Rank: 3


UID 74519
精华 0
积分 198
帖子 176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1591
专家分 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10-11
状态 离线
5
 
随着药品审评的越来越严,出现的各种问题也越来越多,总结了一些关键点是要公司内部培训的,具体想法与做法尚未构架完整,在丁香园先发出来看看反应,同希望能展开一下,让大家挑挑错,充实一下我的讲稿。上面是发本帖的目的,但是年关将近大家不敢兴趣。⊙﹏⊙b汗

个人预测杂质研究、溶出度研究、晶型研究、中间体控制等将成为本年度的热点话题。

再此先回答风之子307战友的问题(纯属个人理解,06年看到国外某文献介绍破坏回收率,依法操作,不甚理想)

1.一方面表现为破坏前的主成分及杂质含量和与破坏的主成分及杂质含量和应一致,或者说破坏试验应比较破坏前后的总含量,含量即浓度即峰面积。
2.另一方面表现为要求杂质的回收率为90%,杂质回收率(%)=杂质含量/(未破坏样品含量-破坏后主峰含量)。

但是物料平衡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破坏的杂质较小时,同一样品主峰面积的波动可能已经超过杂质的总量,因此考虑到HPLC的精密度,要满足满足90%的要求,破坏应达到10~30%的程度。

鉴于此个人设计为:
1.配一储备液,取其进行各项破坏试验,其浓度可以是测定浓度的2倍。
2.取各破坏后溶液进样,以未破坏样品浓度的1%,计算杂质的量。
3.破坏样品稀释至含量浓度后,进样6次,取其平均峰面积与未破坏样品作为参照进行计算(需考虑未破坏样品纯度),并报告相对标准偏差,以验证其准确性。
4.破坏前主成分的含量-破坏后的主成分含量=被破坏的主成分量,与杂质含量对比即可。

实际上往往破坏超过10%以后很难达到物料平衡,不管破坏时的断裂位置在何处,都将产生吸收系数的重大变化,尤其是在助色团被破坏掉的时候,因此需要通过实验摸索一个比较好的破坏程度。

破坏条件不够剧烈,可能有潜在杂质无法产生,破坏过于激烈,可能产生的杂质又被再次破坏,所以审评人员也希望看到不同强度的破坏条件对产品产生的杂质数量及个数,建议有条件的可以设置不同强度的破坏,例如酸、碱浓度 0.1M\0.5M\1M,增强资料的丰满度。
顶部
TNT[使用道具]
三级
Rank: 3Rank: 3


UID 75639
精华 0
积分 455
帖子 610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3826
专家分 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10-26
状态 离线
6
 

今年各项审评尺度将逐渐与FDA接轨,以前不要求的现在要求了,以前可以不细的现在要求细了。2010版药典对相当多品种的质量标准进行了提高,部分品种甚至高于欧美药典水平,不仅对于质量研究,包括制剂开发、生产技术都有更高的要求。
顶部
xevin[使用道具]
四级
Rank: 4


UID 76455
精华 0
积分 799
帖子 1176
信誉分 101
可用分 6807
专家分 1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11-5
状态 离线
7
 

考虑到杂质的检出程度应尽可能的增大有关物质检测浓度,此时可能柱超载(平头峰),可将其稀释到含量浓度测定主成分的含量,与通过自身对照法计算的有关物质的量计算物料平衡。

"系统适应性建好后,样品还没有制备好,是不是需要连续进空白来维持系统稳定?"是何意?
难道不进空白系统将变得不稳定么?进空白来维持系统稳定没有任何道理。
顶部
101010[使用道具]
四级
Rank: 4


UID 75120
精华 0
积分 517
帖子 734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4490
专家分 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10-19
状态 离线
8
 
好贴,学习了,以后3..1类也不是那么好做了,增加了很多质量的内容,光有关物质和溶出就要人命了,质量从业人员是越来越难从业,资料要考虑的是越来越全面。
顶部
2541[使用道具]
四级
Rank: 4


UID 75124
精华 0
积分 742
帖子 1144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6580
专家分 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10-19
状态 离线
9
 
3.难溶性药物的粒径对溶出行为的影响需要关注。

===============================================================================================================

严重同意,我们公司有一产品,因溶解度问题做成混悬液,有溶出度测定这项,溶出条件较苛刻:水介质(主药为水难溶,量大),浆法50转,溶出10分钟应达80%以上。在原料开发第2供应商时,溶出总是很难合格,经过大量小试,发现其原因在原料的粒径上。其原料检测标准在中国药典的标准上增加了筛析,目的为控制粒径,但做成制剂就是合格。后来在做微粒分布检查时,发现其正态分布宽度较进口原料明显宽,且批间不稳定。后调阅美国方面的研发资料,内控中又增加了粒径分布检查项,但在原料过筛后做成的制剂仍不乐观,发现其在溶解时粉末很难被浸润,至今未找到有符合标准的中国原料供应商,可见中国厂家在在原料研究方面还有很大差距。现在稍微理解为什么同样的成分,做成制剂后,其疗效存在差距了(同样工艺,只是换了原料厂家)。
顶部
summerxx[使用道具]
四级
Rank: 4


UID 75852
精华 0
积分 885
帖子 1388
信誉分 101
可用分 7783
专家分 1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10-28
状态 离线
10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其实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发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我们都没有系统的学习,比如10#资料,如果经过系统的学习,其发补率肯定下降很多,我有幸学习了10#资料怎么写,受益匪浅啊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