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模型在新药临床前药效研究中的作用

健康的动物是完成临床前药效评价的最基本条件,根据药物作用的特点选择与人同源性大的动物,并在动物品种的选择上尽可能多选几种动物,对于正确评估药效学评价的结果意义重大。目前不少研发单位针对新药评价建立了多种多样的模型,主要观察一个新药在不同种属、不同方法所致的模型中的药物效果。然而人和动物对药物的敏感性差别很大,有些药物对动物有效,而对人无效。反之,有些药物对人有效,而对动物无效。因此,任何一种动物模型都不能替代临床药理的研究,动物模型的选择也至关重要。

药效动物模型在临床前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评价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多年的沉淀积累,美迪西已经完成多种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与此同时,美迪西的药理团队在消化系统,代谢疾病,中枢神经及免疫炎症等领域也建立了多种动物模型可供客户选择。

新药临床前药效试验是在机体,主要为动物或其器官、组织、细胞、亚细胞、分子、基因水平等模型上,采用整体和离体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的实验研究,以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从而为新药的有效性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药效学研究,可以初步明确新药是否有效,药理作用的强弱和范围;与同类药的毒副反应上的优缺点和特色等。从而确定有无实用价值及发展前景,可否开始人体试用及进行系统的临床研究等。

1、动物模型可以作为人类疾病的缩影

临床前药效学研究,可根据试验目的严格控制试验条件和各种影响因素,以及造成群体的动物病理模型,便于在复杂因素中发现内在规律性;满足实验研究客观性、准确性、重复性及数据化等要求。再说,动物试验不存在人体试验所受的种种限制和社会道德舆论,可反复进行在人体无法进行的伤害性试验。采用动物模型作为人类疾病的“缩影”,按要求随时收集各种样品,乃至处死动物收集标本,这在临床上是很难做到的。

2、利用动物可以短时间内复制出典型的病理模型

动物病理模型是具有人类疾病模拟性表现的实验对象和材料,它是探索人类疾病本质及新药有效性评价的一个重要方法和手段。人类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极为复杂,要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以及观察和评价药物的疗效,不能也不应该在病人身上进行。例如,放射病、毒气中毒、烈性传染病等平时很难见到,急性白血病、血友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收集亦较困难。

有的疾病潜伏期及病程较长,如肿瘤、慢性气管炎、肺心病等,要几年、几十年,有些致病因素需要隔代乃至几代才能显示。即使病种病情相同,因病人的性别、年龄、体质、遗传及社会因素等不同,也会影响疾病的病理过程。利用动物,可以在控制实验条件下,用单一或特定的病因,短期或较短时间内复制出典型的病理模型,不但在群体上容易得到满足,并且可以避免在人身上进行实验的危险性。

动物模型有自发性动物模型及诱发性或实验两大类。前者包括突变系的遗传疾病和近交系的肿瘤模型,如高血压大鼠、高血糖小鼠、肥胖症小鼠、无胸腺裸鼠、青光眼兔等。其最大优点是疾病的发生发展类似于人类,但这些模型来源困难,不可能大量使用。近代医学常用的是实验性动物模型,即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致病因素,人工诱发动物某些组织器官或全身的损伤,在功能、代谢和(或)形态学上出现与人类相应疾病类似的病变。这类模型可以在短期内大量复制及适应研究目的等特点,但其与自然发生的疾病模型毕竟存在一定差异性。为此,在设计制造该类模型时,应尽可能克服其不足之处,发挥特点。

3、动物模型可以避免在人身上进行实验的危险性

在不了解新药安全性、有效性的情况下,进行人体试用和临床研究,有可能对试用者造成危害,甚至发生意外。因此,动物试验作为人的替身,在新药用于人体之前,先进行药效及毒理试验,为临床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确保受试病人不致延误病情及产生不良后果。尽管人与动物有差异,但大量研究工作表明药物在人体和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所表现的作用和毒性在大多数情况下与临床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4、动物模型的局限性

药效学研究中动物病理模型的基本要求:理想的动物模型应与人类疾病的临床相似,特别是中医“病”或“证”的动物模型应具有中医特点,与临床辨证相似。但要求一个动物模具型完全与人类疾病及临床表现相似,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许多人类疾病的病因和病理变化尚未阐明,除传染病以外,大多来类推于基因的异常和缺陷。

正确制作或选择一个合理的动物模型,可以增加临床前药效学研究的真实性、可信性,提高药效学研究成功率和研究设计水平及科学性。相反,使用一个不合理的模型,则会使实验结果失去准确性,甚至与原设计完全相反。即使得出实验者满意的结果,也会因动物模型选择不当而得不到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