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豁免的适用情况及风险

生物等效性是仿制药品申请的基础,进行BE试验的目的是证明仿制药品和一个参比药品生物等效,以桥接与参比药品相关的临床前和临床试验。一般认为如果仿制药物品种已经上市并在临床应用,人体BE试验相对来说比较安全,但是特殊药物的临床BE试验不仅直接关系到受试者的安全,也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为了科学减少不必要的健康人群对药物的暴露,节省仿制药研发的成本和时间,生物等效性试验豁免在制药行业中备受关注。

在人体BE试验时,应充分考虑药物的药理活性可能给受试者带来的安全性问题。从试验方案设计、试验用药、受试者筛选、临床监护到生物样品采集等诸多环节都要将受试者的安全和权益考虑在内,尽可能地降低受试者的风险,以便在科学合理的评价药物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受试者的安全。美迪西生物医药是一家医药研发外包公司,该公司具有符合GLP资质的动物实验室和检测中心,可以用比格犬或食蟹猴等大动物进行动物BE实验,为制剂的优化提供数据支持,降低临床BE风险。

BE试验研究方法包括体内和体外2种方法,一般情况下人体BE试验多采用生物利用度比较研究。针对生物制剂学分类系统BCS中具有高水溶性和膜通透性的第一类药物,能够达到速释制剂的标准,有良好的体内体外相关性,可保证生物等效。FDA原则上统一此类药物可以获得生物豁免,以体外研究如溶出度试验免除体内生物利用度研究,从而减少受试者的药物暴露,节约开发时间和研究费用。生物豁免还有以下适用情况

1、胃肠道局部作用药物

对作用机制明确、不良反应较明确、体内吸收甚低或不吸收、不适合进行以药代动力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的胃肠道局部作用药物,可申请生物豁免,如保护胃黏膜、促进胃黏膜修复作用的铋剂;吸附消化道内病毒、病菌及它们产生的毒素,缓解腹泻的蒙脱石散;增加大肠内粪便含水量、缓解成人和8岁以上儿童便秘症状的聚乙二醇4000散;中和胃酸的碳酸氢钠片等。

2、溶液制剂

外用溶液剂、口服溶液剂、气雾剂、喷雾剂、滴鼻剂等溶液制剂,药品的活性成分呈完全释出状态,当供试品与参比制剂具有相同的处方,且处方中不含任何对药品的活性成分吸收有影响的辅料时,可申请生物豁免。如果仿制药采用了不同的辅料且可能会影响药品的生物等效时,则不批准其生物豁免申请。比如,山梨(糖)醇、甘露醇和木糖醇均为药品中常用的辅料,这些辅料在胃肠道中的吸收较差,会增加肠道的渗透压,影响胃肠道中水分的输送和肠道的运药时间,还可能影响药物跨肠壁吸收的速率,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具有渗透影响作用的成分对药品在上肠道的停留时间影响较小,而对在下肠道的停留时间影响显著。

3、同一药品的不同剂量规格

对处方相同、活性成分与辅料比例相似且在不同pH溶出介质中的体外溶出曲线相似的不同剂量规格的同种药品,通常高剂量规格已做过生物等效性试验的,低剂量规格可申请生物豁免。有些品种由于安全性或其他原因,可选择较低剂量规格进行体内生物等效性试验。

4、经长期临床有效性验证或具有细胞毒性的药品

对某些药品,如果已经过长期的临床有效性验证或具有细胞毒性,没有必要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或因可能对健康人体产生不可逆的损伤。经风险收益比分析,对可通过与参比制剂比较体外溶出曲线的方法来替代生物等效性试验、从而考察仿制药与参比制剂质量和疗效一致性的,可申请生物豁免,如美国FDA启动的“药物有效性执行方案中的某些品种,包括异烟肼片、泼尼松片、制霉素混悬液等。

5、 基于BCS分类的豁免

  BCS是基于药物本身的溶解性和渗透性进行药物分类的一种科学系统,用于分析普通口服制剂采用体外试验得出体内生物等效的可行性。基于BCS分类的生物豁免理念自推出以来,已陆续得到美国、WHO和欧盟等药品监管机构的认可,并陆续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指导原则和豁免条件标准。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也于20165月发布了我国基于BCS分类的《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豁免指导原则》。

广义上来说,生物豁免风险主要包括:

  (1)药学等效、但生物不等效,由此对药品的疗效与安全性产生不良后果。

  (2)不同国家的药品监管机构对生物豁免的接受程度不同。比如,目前美国和欧盟已接受基于BCS分类的生物豁免,但日本尚无批准先例。

  (3)生物豁免常需提前申请,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药品的申报注册时间。此外,虽然目前多个国家或组织的药品监管机构已发布了生物豁免相关的指导原则,但还均尚属纲领性指导原则,可操作性不强,申报单位在进行相关研究及申报注册时可能面临不知从何入手的问题,不同的审评审批人员在审评审批时也可能具有不同的见解与判断标准,从而作出不同的审批结论。

如果符合要求的品种只要溶出曲线一致即可,这相比BE试验而言,药企将省下了不少成本费用。对于生物豁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尽快建立相关的评价标准和理论体系,以减少受试者不必要的药物暴露,同时降低仿制药研发成本,加快药物开发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