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深圳PM2.5超标 较为严重

 ●灰霾天数近年有所减少,但去年仍占全年三成●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总体变化不大



  近几年,深圳灰霾天数有所下降,但情况仍严重。图为2010年3月,在极端灰霾天气下拍摄的深南大道。

  晶报记者 王志明 罗秋芳/文 温文锋/图

  日前,上海市环保局环境监测中心在国内率先公布了PM2.5监测数据,2006—2010年,上海市PM2.5浓度约占PM10浓度的50%—60%,超标严重。同样作为监测灰霾的试点省市,深圳18个监测站已具备PM2.5的监测能力,并正常开展日常的监测工作。虽然深圳环境部门表示暂时还没有公布PM2.5监测数据的时间表,但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站长罗毅在采访中透露,包括深圳在内的灰霾监测试点省市中,PM2.5监测超标状况较为严重。

  PM2.5纳入日常监测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灰霾天气频发,国家环保部高度重视对灰霾及PM2.5的监测,选取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深圳、广州、苏州、宁波、南京等9个已有监测工作基础和监测能力的单位,自2008年1月1日开始开展灰霾试点监测工作。

  深圳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2010年在荔园子站增加了PM2.5的自动监测,2011年在洪湖、南湖、华侨城、南油、荔香、宝安、盐田和龙岗等8个子站增加PM2.5的自动监测。目前我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国控子站已具备PM2.5的监测能力,并正常开展日常的监测工作。

  同时,为了掌握深圳市大气灰霾的成因,揭示造成灰霾天气的主要污染因子,并制定有针对性的灰霾防治对策和措施。2007年开始,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就委托北京大学承担“深圳市灰霾与大气污染的机理关系”课题的研究,该课题将按照“认清深圳灰霾现象”、“揭示灰霾污染本质”、“制定灰霾控制对策”分步进行。

  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已取得部分成果:掌握深圳大气颗粒物化学组成特征及其时空变化规律;掌握深圳大气颗粒物中主要消光组分的粒径分布特征;建立深圳大气能见度下降与PM1各污染组分之间的定量关系;认识造成深圳大气能见度下降的主要污染源及其“贡献”;识别深圳灰霾日气象及大气污染特征。

  PM2.5是灰霾天主因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站长罗毅透露,2010年灰霾试点监测的结果表明,2010年各试点城市发生灰霾天数占全年天数的比例介于20.5%至52.3%之间,城市灰霾天气出现频率较高,各地灰霾天数存在的差异主要受气象因素影响。以世界卫生组织PM2.5第一阶段标准进行评价,即PM2.5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为0.035毫克/立方米和0.075毫克/立方米,根据这个数据,各试点城市的PM2.5超标天数占全部监测天数的比例在1.9%至48.9%之间。试点城市的PM2.5超标状况较为严重。

  试点监测的结果还显示,不同粒径的颗粒物数浓度与能见度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即粒径越小的颗粒物对能见度的影响越明显。由于PM2.5的粒径和化学成分的光学散射效应,对城市环境能见度起到关键的影响作用。

  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公布的数据也显示,深圳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每年的灰霾天只有25-50多天,随着经济的发展,2004年的灰霾天达到187天,占全年的一半多。近几年来,深圳也加大了对空气质量的治理力度,灰霾天在慢慢下降,去年的灰霾天为115天,占全年近三成。虽然灰霾天数下降,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总体变化不大。

  虽然深圳暂时没有公布PM2.5的监测数据,但位于广州的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从6月起,就在网站上发布了其在广州监测的PM2.5数据。近一周的数据显示,从12月18日以来,PM2.5的数据为86微克/立方米,20日达到102微克/立方米,24日降到53微克/立方米。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严格的空气质量准则值,健康空气中的PM2.5颗粒物年均浓度,应该低于10微克/立方米。如果超过这个值,人群中的总死亡率、心肺疾病的死亡率和肺癌的死亡率会显著增加。而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监测的数据显示,近一周的空气中PM2.5的浓度,最低时也是世卫组织最低标准的5倍多,最高时则达10倍。

  机动车尾气污染已经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一个主要表现就是灰霾天气。”

  □相关新闻

  上海公布PM2.5监测数据

  晶报讯 日前,上海市环保局环境监测中心公布了过去5年上海市PM2.5试点监测数据:2006—2010年,上海市PM2.5浓度约占PM10浓度的50%—60%。

  据东方网援引《新闻晚报》报道称,日前,环保部部长周生贤明确表示,明年,北京、天津、河北和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PM2.5和臭氧监测,上海也在其列。

  当前上海试点监测的PM2.5数据均不达标。为此,上海市接下来将不断加大PM2.5污染治理力度,推进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上海市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加快推进PM2.5监测和数据发布工作,并采取机动车污染控制、电厂脱硝、清洁能源替代和区域联防联控等一系列措施。

  □释疑

  PM2.5主要来自汽车尾气

  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中含量很少的组成成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PM2.5不仅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还往往会附着硫化物、氮氧化物、重金属颗粒等大多由工业污染源排放的污染因子。

  深圳市人居环境委有关专家解释说,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PM2.5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等。而这些经过燃烧排放的残留物中,大多含有有毒物质。

  但PM2.5不是一种单个的空气污染物,而是由来自许多不同的自然污染源的大量不同化学成分组成的一种复杂而可变的污染物。就产生过程而言, PM2.5可以是由污染源直接排出(称为一次颗粒物或一次粒子),也可以是各污染源排出的气态污染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而生成的(成为二次颗粒物或二次粒子)。

  “很多生产生活过程都会产生PM2.5,我们每天开车就会制造PM2.5。”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介绍,汽车尾气、燃煤和农村的秸秆焚烧产生的废气,以及施工建设中的扬尘都会产生PM2.5,工厂、燃煤电厂的废气或汽车尾气等在大气中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也会产生PM2.5。无论是汽油车还是柴油车,在使用的过程中,都会产生PM2.5,柴油车产生的PM2.5更多一些。

  “机动车尾气污染已经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一个主要表现就是灰霾天气。”贺克斌表示,灰霾天气也与汽车尾气等有关。

  名词解释

  PM2.5

  PM是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的英文缩写,又称尘,指大气中的固体或颗粒状物质。环保专家解释,颗粒物按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来分主要可分成总悬浮颗粒(TSP)、PM10、PM2.5三类。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也称为细颗粒物或可入肺颗粒物。PM2.5粒径小,大约是一根头发丝的1/20。

  一般直径超过10微米的颗粒物,会被挡在鼻子的外面;直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可以进入呼吸道,但随着吐痰、打喷嚏被部分排出体外;而直径在2.5微米以内的细颗粒物,却会顺利通过下呼吸道,小于2.5微米的颗粒可进入肺泡之中,并可通过气血交换进入到人体血管。流行病学和毒理学的研究都证实这种细颗粒,即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非常明显。同时,PM2.5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