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首次发表中国猕猴全基因组序列多态数据

猕猴是人类的近亲,也是在研究中最广泛使用的非人灵长类模式动物。虽然猕猴在生物学和医学方面的应用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但人们对猕猴基因组序列多态性的了解却非常有限。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合作,采用二代测序的方法对中国猕猴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测序深度为猕猴基因组11.56倍的覆盖率。通过和国外已测的印度猕猴基因组序列的比较,他们共发现了550万个单核苷酸序列多态性位点(SNP),其中294万个SNP是中国猕猴基因组中的杂合多态性,256万个SNP是中国猕猴和印度猕猴间的差异位点。同时,他们还发现了12万多个的基因组结构变异。

这是首次对猕猴全基因组序列多态性的解析,所报道的海量序列多态数据,将为以猕猴为对象的生物学和临床前医学研究提供具有重要价值的数据。



  深圳特区报讯  (记者  谭大跃  实习生  黄春艳)记者昨天从深圳华大基因获悉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和该院研究人员首次完成了对中国猕猴全基因组序列多态性分析,并基于分析产生的海量序列多态数据建立了CMSNP数据库,将为进化和医学研究提供基础支持。该研究成果近日在国际知名杂志上发表。

  研究人员采用新一代测序的方法完成了对中国猕猴基因组的测序并进行了分析,利用通用基因组浏览器  研究人员建立了中国猕猴全基因组序列多态性数据库,为进一步开展数据分析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平台。

  华大基因项目负责人方晓东介绍  猕猴生理上与人类较接近,因此是生物学、心理学、医学等多种学科研究工作中理想的试验动物,也是被最广泛使用的非人灵长类模式动物。完成对猕猴基因组的测序和分析将帮助人类更好地了解灵长类的进化过程,并为今后的医学研究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