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政策转向了吗?

【背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罗援少将在今年“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应高度重视国家生物安全问题,警惕转基因物种的无序迅速扩散和外国插手中国疫苗生产过程,警惕敌国以转基因物种和特种疫苗等为武器,针对中国人口发动新型战略打击。”该言论颇受关注。


  就在此前不久,《粮食法(征求意见稿)》中的一句话也引起诸多争议:“转基因粮食种子的科研、试验、生产、销售、进出口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主要粮食品种上应用转基因技术。”


  早在2009年,国家农业部就批准了两种转基因水稻的安全证书,而今即将诞生的中国首部《粮食法》透露出的“从严管制”的气息,却再一次让人们对转基因技术感到迷惑。这究竟是意味着中国转基因政策将有重大转向?还是在国内市场上,转基因产品已经有混乱的迹象,需要严格规范?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表示,从《粮食法(征求意见稿)》条文的表述来看,首先可以肯定,并没有对国家之前有关转基因的政策加以否定,而是强调“不得擅自”,不能在去掉这一限定词的情况下来理解。


  但他认为,该征求意见稿措词确有欠妥之处,至少不够严谨。粮食作物种质资源涉及面很广,绝不仅是转基因技术,而如今单单把转基因罗列在此,让人感觉很突兀。指导思想究竟是怎样的,让人揣摩不透,也容易引起歧义。这句话确实在舆论上引起很大反响,俨然成为粮食法的焦点问题,更把普通民众弄得糊里糊涂。


  黄大昉说,关于转基因的相关规定并不适宜在《粮食法》中体现。目前我国已经出台包括《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在内的法律法规、技术规程和管理体系,对现有这些法规规定加以改进与加强,可能更为有效。


  对于目前国内市场转基因产品存在的问题,黄大昉称,确实存在一些不规范之处。比如,一些研究者安全意识不强,急于出成果,在实验条件、安全措施不完善的情况下就从事田间实验;在流通环节,也存在个别企业从研究单位拿到材料,未经同意,无视国家规定就出售。但是,这些只是个别现象,并没有普遍化。


  黄大昉说,转基因技术从诞生以来,就在争议中不断发展。目前,已从最初的几个国家发展到29个国家,种植面积达到1.6亿公顷。因此,对其应从历史的发展进程,从最新的动向来观察决策。


  “当然,对于风险防范的相关研究与监管工作也应加强,”黄大昉强调,相关的机构人员不足,不够专业,都是现实存在的问题。


  此外,他指出,对转基因公众存在一定的恐慌心理,这固然与科学素养不够以及科技知识普及程度低相关,但是,政府的公信力问题也确实存在。一些管理部门不作为,行政能力跟不上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对公众不公开、不透明,使公众得到的信息不够完整,难以形成理性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