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载】【讨论】氘灯与自吸扣背景原理 [打印本页]

作者: adg    时间: 2014-9-25 19:21     标题: 【转载】【讨论】氘灯与自吸扣背景原理

1、氘灯扣背景是在与锐线光源同一波长处测定背景吸收(这时原子吸收可以忽略不计),氘灯在此波长处也包括待测物质的共振吸收线,为什么原子吸收可以忽略不计,是因为连续光源此出发出的共振吸收线能量很低,致原子吸收很小吗?

2、自吸扣背景是空心阴极灯在高电流脉冲供电时,空心阴极灯内的原子对发射线产生自吸,使发射线变宽,当在极端的情况下出现谱线严重自蚀,谱线的峰值强度完全被吸收,此光光通过原子化器测得背景吸收,这里的难点是如何知道每个灯产生严重自蚀时的最低电流,了解这个,电流不够高自蚀不足,导致扣背景不完全,电流太高又严重影响灯的使用寿命。

3、什么情况下选择扣背景,哪种扣背景方式,比如氘灯与自吸扣背景在190-350nm之间时的扣背景能力是否相当,带扣背景装置的原吸,不管检测什么样品是否最好都开启扣背景功能,因为我们无法事先知道背景干扰有多大?
作者: ass    时间: 2014-9-25 19:21

我们一般在350以上才用自吸
作者: iop    时间: 2014-9-25 19:22

是何道理?
作者: nmn    时间: 2014-9-25 19:23

可能是考虑到能不用自吸就不用自吸,减少灯损害,350以下的都用氘灯。
作者: vbnm    时间: 2014-9-25 19:23

减少灯的损害?有道理!

因为氘灯只在350nm以下有能量;所以波长超过350nm也只能用自吸法了。
作者: jiushi    时间: 2014-9-25 19:24

在350以上,氘灯能量就非常弱了
作者: shuishui    时间: 2014-9-25 19:24

谢谢解释。我的问的意思是:为何350nm以下不用自吸法呢?
作者: happydream    时间: 2014-9-25 19:28

原理知识深奥复杂,理解起来很费力,感悟、体会就更难了。。。大家一般只能举头仰望。假如有人开个玩笑说个新词儿,我们也无力辨别。
    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是大家共同的心声,然囿于各自的局限,难以融会贯通。通晓从仪器基本原理到仪器的制造与维护再到使用仪器分析检测,并且又具有服务大众的热忱,是论坛最缺少的。不过,也许不只是论坛,哪里不是这样?处处皆如此
作者: jiankufanhan    时间: 2014-9-25 19:30

原子发射光谱的激发光源都有一定的体积,在光源中,粒子密度与温度在各部位分布并不均匀,中心部位的温度高,边缘部位温度低。元素的原子或离子从光源中心部位辐射被光源边缘处于较低温度状态的同类原子吸收,使发射光谱强度减弱,这种现象称为谱线的自吸。谱线的自吸不仅影响谱线强度,而且影响谱线形状.一般当元素含量高,原子密度增大时,产生自吸。当原子密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自吸现象严重,谱线的峰值强度完全被吸收,这种现象称为谱线的自蚀。在元素光谱表中,用r表示自吸线,用R表示自蚀线。
作者: 艰苦奋斗    时间: 2014-9-25 19:30

原子吸收仪器的光谱带宽最小通常为0.1nm,普遍工作在0.2nm到0.7nm之间。原子吸收谱线的宽度小于0.01nm,因此原子吸收对连续光源的吸收率较低。背景吸收一般呈带状吸收或宽峰吸收的形状,对光谱带宽内的光吸收很强。这就是连续光源背景校正器的原理。
作者: 艰苦奋斗    时间: 2014-9-25 19:34

350以下,用氘灯扣背景,效果更好呀
作者: adg    时间: 2014-9-25 19:35

您的意思是说:在紫外区自吸法不如氘灯法扣除背景的效果好。是吗?

如是,原因何在呢?
作者: ass    时间: 2014-9-25 19:43

请教一下,氘灯经过的光程与空心阴极灯经过的光程一致吗,是否不经过光栅的分光?
作者: iop    时间: 2014-9-25 19:47

自吸会损失灵敏度很大的可能是电流难以控制的恰到好处,导致过度扣背景吧
作者: nmn    时间: 2014-9-25 19:48

氘灯只能在紫外区用,超过350几乎检测不到能量,要提高倍增管的高压,影响稳定性,自吸在所有波长都能用,但350以下没有氘灯效果好。
作者: jiushi    时间: 2014-9-25 19:49

几何光路在设计原理上是一致的,二者都通过光栅色散系统。但是因为氘灯和空心阴极的灯的发光位置即形状不同,它们在原子化器中的光束不是严格重合的,这也是连续光源背景校正器的主要缺陷之一。
作者: jiankufanhan    时间: 2014-9-25 19:50

学习了,谢谢




欢迎光临 分析测试百科 (http://bbs.antpedia.com/) Powered by Discuz! 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