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帖】【讨论】400亿创新药物专项资金或打水漂 [打印本页]

作者: 园丁##    时间: 2014-10-29 17:30     标题: 【转帖】【讨论】400亿创新药物专项资金或打水漂

400亿创新药物专项资金或打水漂 医药强国成空谈



十一五”期间,我国启动了“重大创新药物研制”重大科技专项,该专项围绕10类重大疾病,在15年时间内自主研制100个化学药物、现代中药和生物技术新药,完成我国从仿制药为主变成创制药为主,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防治疾病的需求,并且使医药产业形成国际化产业。“十二五”期间,中央下拨100亿专项资金以及300亿配套资金用于该项目,目标是到2015年成为后期研发大国,2020年医药产业进入世界前3位。
“重大创新药物研制”专项在“十二五”期间如不能实现目标,中国2020年医药产业进入世界前3位的设想将成为空谈。
目前,我国一味控制药品价格的方式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反思。与美国相比,我国药品利润更多是在流通和销售环节,而不是研发和生产环节,单纯降价则进一步加剧了医药企业研发资金短缺的问题。
“这就是近年来医药企业普遍遭遇的‘两刀’,一刀是国家发改委一刀切式的降价,只考虑制药材料的投入成本,而没有将药品研发成本纳入其中;另一刀则是各省开展的药品招标采购,这两刀下来,药品生产企业就没有多少财力投入研发了。”

作者: kuohao17    时间: 2014-10-29 17:30

急功近利的体制就是个问题,所有的想法都是空想。大环境决定了中国的医药研发始终不能与国外抗衡,走出去也许使我们最好的选择。
作者: idea2011    时间: 2014-10-29 17:31

楼上好像大部分支持企业搞研发,但是实际情况现在企业对研发投入没有几家大的,特别是国企,这些和国家钱往哪拨没关系。
国企不怎么做研发和体制有关,一般企业一把手都是高层轮着做,搞平衡,一般没有干超过三年的,但是研发是一个长周期的活,如果这个老总抓科研,肯投入,没准几届后才能看到结果,所以一般新上来的老总一般抓销售,立马能看到政绩,有政绩才能往上升。
私企现在规模没有太大的,绝大部分都是小企业,这些企业生存都成问题,怎么能招到人搞研发。
所以现在做的好点的就是一些规模比较大的私企和外包公司了,外包都是给老外干活的,给他们就直接等于给老外了。

作者: redbutterfly    时间: 2014-10-29 17:31

呵呵,你觉得投到药企就会有不同结果吗?

“**原料药改造项目”拿了钱,也获了科技进步二等奖,上面也罗列了从总经理、会计师到科技部部长又如何?根本就没做什么的,技术没升级,产量也没提高,哈哈。唯一做了点的事,就是整理资料,写总结报告。
不止这些,更甚者和某重点高校联合申请,哈哈分完钱以后,两下推脱写结题报告的。

作者: wiwi    时间: 2014-10-29 17:31

所以我就是觉得国家这么做,一个是逼走有研究才能的人才,人才流失是必然。这种方式明明就形而上学!另一个是把高校商业化,老师不出去和公司拉生意就没有活路,到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只能一塌糊涂。能怎么办呢?马上以前还能算二流的本科也要变成不入流。中国的药学科怎么办?!
作者: 园丁##    时间: 2014-10-29 17:32

对于这个问题, 我一直觉得如鲠在喉, 不吐不快:
     我们学校重大专项课题/平台课题拿了近二十个课题, 尤其是药学院, 从比较清贫的学院摇身一变, 富的流油. 而事实上, 真正做事的人有几个?
     课题拿到后, 经费迟迟不到帐, 到帐后几个月就要结题, 即使有想做事的人, 能做得了吗?
     每次在专家教授餐厅吃午餐的时候, 听某些人津津乐道如何绞尽脑汁尽快花完这些经费的时候, 心里真不是滋味.
     真不知立这个专项的人/管理专项的官员/评审专项的教授专家作何感想?
      这是纳税人的钱, 老百姓的辛苦钱!
     
     BTW: 本人绝不是酸葡萄心里, 因为本人也获得多项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 不差钱. 但看到国家的科研经费就这样浪费, 感到可悲! 也为国家前途担忧! 长此以往, 国将不国!!

作者: whitesheep    时间: 2014-10-29 17:32

做过这方面的申报,总体感觉组织者不专业,可想而知了。很多时候国家的政策都是积极的,措施也是好的,但是一旦推广执行起来,就变味儿了,这是不是也是国民素质的问题呢,100亿,扶持100个研发团队怎么样??或者向资本风险投资看齐

作者: any333    时间: 2014-10-29 17:33

听说过一些海归打着‘叫兽’的幌子,来中国开发所谓的一类新药,与不法商人一起来骗取科研基金。建议新药去一些比较大的国企进行开发,国企特点:资金、技术雄厚,设备齐全,管理规范(这些特点不得不承认);小的研发单位只能仿制,技术转让(一次好几家,然后再转,有木有?)新药能负担得起吗?所谓新药只是幌子。
作者: qiangren789    时间: 2014-10-29 17:33

看到以上楼主的话深有感触,为中国的医药界悲伤啊
常州善美药物研究开发中心就是这么一个骗钱的企业,对外号称上海药物所的常州分中心,背靠上海药物所骗国家重大专项的钱,不实实在在做项目,挪用资金,做假账。骗了上千万,到现在研发中心都没有造起来啊,设备没买,审计时套用常州制药厂的设备。更厉害的是,骗一次就算了,去年还能再骗一次啊!!!!!
据称目前正式的研发人员不超过5个人啊,还能拿到国家的项目,就一个骗子企业啊,中国医药界的悲哀啊 !

作者: gemei0115    时间: 2014-10-29 17:34

为什么不能像上世纪举全国之力来攻关一个项目呢?就算弄出一个药,能在全世界销售的,创造的价值将是巨大的,也可以起到示范效应。搞了这么多年的医药研发,弄得像过家家似的,有一个青蒿素,还是老毛时代的,专利还属于诺华,真的无语了

作者: gemei0115    时间: 2014-10-29 17:34

看到以上楼主的话深有感触,为中国的医药界悲伤啊
常州善美药物研究开发中心就是这么一个骗钱的企业,对外号称上海药物所的常州分中心,背靠上海药物所骗国家重大专项的钱,不实实在在做项目,挪用资金,做假账。骗 ...

==========================================================================================================

这样的企业太多了,全国上下,有一些海龟们明明是公派出去的,回来还得有各种计划资助,划拉一堆钱,税还缴给美国,有时候觉得中国就是个冤大头!哎,有多少事实实在在的做些事情的,太少了~~想起来一句笑话:速回,国内钱多人傻~~~~
作者: yjf1026    时间: 2014-10-29 17:34

企业申报项目,所获资金在95%的企业里,直接是划入财务,领导们管这部分钱叫做“纯利润”,绝非我自己瞎编的,本人在参加多家合作单位的年会上,都有老总反复强调:“今年项目部,申报课题获得多少万的纯利润,一个本来花钱的部门,能够给企业创收,其他部门都应该向他们学习!至于结题,老总们直接的答复就是,结题就是吃饭喝酒,送红包而已!”所以我认为,国家的资金如果以这种方式下发到企业的话,能产出什么价值???另有就是和企业联合申报项目的教授们,在钱划到账户后,几乎没有正正用这部分钱来做科研的,因为目前的体制下,叫兽们横向联合申报所获得的资金,财政部门没有严格的审核机制,基本上吃饭喝酒、旅游、买金银首饰,小汽车,甚至房子全都可以报销!这也是为什么部分叫兽富得流油、热衷于与企业勾结联合骗取课题的动力!!!再有就是目前高校老师的合法收入(编制待遇)与医生一样,不堪入目,一校之长(211,985)月岗位工资加各种津贴一般也就5、6千块钱,完全不符合常理!这也导致了叫兽们无心可以,一心专营项目,以至于,国家层面的基金由于审核要严格些,出现大牛们的钱总是花不完,如我药院某叫兽感慨,还有100多万要到期了,花不出去了!唉,总之是中国的悲哀,就目前国情,1000亿搞出个正儿八经的新药都不大可能!
作者: nn255    时间: 2014-10-29 17:35

作为一个深谙内幕的人,我只想说,国家的那些个所谓搞重大专项的人也是借这个名义捞点钱,至于几年内能成为医药强国,钱是怎么花的,有没有做事,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他们虽然嘴说要成为医药强国,实际上他们知道不可能实现,这样说的目的,是可以给他们从财政分钱找一个理由,好骗骗老百姓而已,至于几年后目标没有实现,没人追究,到时可以学类似于“基本实现小康”的这个说法,也就划上句号了。
作者: uaubc    时间: 2014-10-29 17:35

400亿RMB,也就是不到60亿美刀,在美国大概也就够研发5-8个一类新药而已,在瓷器国就要研发100个。。。;而且重大专项启动还不到4年,再怎么开发新药也没有这么快的吧
作者: yhz1973    时间: 2014-10-29 17:36

问题的根本在于,科研经费的使用缺乏严格监管。申请课题的时候写得头头是道,目的只是为了拿到钱。既然目的如此单纯,拿到科研经费后自然就全心全意的考虑怎样才能把账面上的钱变成自己口袋里的钱。所以如果中国科研界不能建立完善的经费管理体制,投入再多的钱也只能打水漂,做不出真东西的。

作者: nn255    时间: 2014-10-29 17:36

不仅是体制问题,更是品德问题,很少有人真正在搞有价值的研究,就算在搞也是一些很难转化为生产价值的东西,而且各个课题组各自为战,不合作不交流,要真真搞出自主创新的一类新药真是难于上青天。我们课题组近一千万的国家支撑计划,除了出了几个专利和几篇不入流的文章外,不仅没有什么理论突破,带来的产业价值真是少之又少,最后再众人搜寻发票和赶写长篇大论的报告的闹剧中结题,真是悲哀啊。
作者: orangecake    时间: 2014-10-29 17:36

总体来说,国家管的太多了;只要最终保证产品的审批质量;用调控手段调节下利润分配,最后不管是企业通过什么途径来弄钱投入,都可以,因为企业是追逐利润的,只要尝到了自主研发的甜头,还需要这么些扶持政策么?
作者: redbutterfly    时间: 2014-10-29 17:38

投到基础研究确实才是正途,只可惜现在的体制彻底操蛋(也许全球都差不多)。一般一个科研工作者(纯的,有理想的)创造力最鼎盛的时候是30到40之间,但是实际上这批人在高校里面是最低层,举个例子,见过一个很不错的年轻老师,硕博分别去了两个国家,做的都比较前沿,对学科的理解都很不错,但是毕业留校后大老板刚好退了,实验室被好几个小老师分了,每个都只有一些旧仪器,又没学生,靠几个专题生做实验,自己学校的琐事一大堆,熬了五六年熬到副教授,总算有点起色,但是这五六年什么科研都没做出来。现在是熬明白了,申请课题和科研能力没毛关系,关键就是那一张神奇的关系网,现在也开始在场面上吃吃喝喝了,过些年也能喝出名堂来,但是估计这辈子可能再没机会安心做科研了,科研事业的顶峰从博士毕业那一刻就结束了~~
作者: dodoit    时间: 2014-10-29 17:38

国内的很多机构,专业人士还是经验不足或者故意装糊涂,而不是真正想为国家谋福利的人.企业想做事情,但很多方面也是为私人谋福利,真正的想投入药物研发的也只有一些大的药厂才有实力去搞.这也是比国外落后很多的原因之一吧!但愿中国的专家不光是学术的专家,更是对整个行业都很了解的专家.或许这样,中国的科技化整体水平会更上一层楼.落实一直现在国内存在的大问题,一笔资金是下发了,但最后了,发到真正要用的人手里,没多少钱了,这绝对是本质性问题.




欢迎光临 分析测试百科 (http://bbs.antpedia.com/) Powered by Discuz! 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