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上下班路上能做的95件事: 如何使时间变得更有意义 [打印本页]

作者: MNOD    时间: 2009-3-26 18:00     标题: 上下班路上能做的95件事: 如何使时间变得更有意义

简介:

我们被赋予了住所和单位这两个“定点”。在其间来回移动,即上下班。这一事实是无法改变的。但是,如何移动,或者说,在移动期间做什么,决定这一点的却是我们自己。本书以许多人为对象,就其自身对上下班路上时间的活用方法进行了访问。有把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活用于工作的人,有把这一时间利用于自己业余兴趣的人,也有把这一时间用于自己的研究的人,还有在这一时间上稍微动点脑筋愉快地上下班的人。本书将就此分别予以介绍。为了使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成为重要的时间,成为有意义的时间。...

编/译:游衣明

前言

一天,二十四小时。其中,我们能自由支配的时间到底有多少呢?

有一个词叫“可支配时间”。听起来可能觉得陌生,但“可支配收入”肯定耳熟。

所谓可支配收入,就是指从个人收入中扣除税金和公共保险费后所剩的金额。也就是说,在收入中,个人能够自由使用的金额。

把这种观点套用于个人时间上,就产生了“可支配时间”这个词。所谓“可支配时间”,就是指从二十四小时中除去睡眠时间、工作时间和上下班路上的时间之后所剩的时间。即一天中个人能够自由使用的时间。

由此看来,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是个人不能自由使用的不自由时间。的确,上班下班对许多人而言,是不可避免的。没有“要”和“不要”的选择余地。从这一意义上说,是不自由的。对在公司工作的人来说,“上下班的路上也属于工作部分”。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必定是紧随着劳动时间前后的。也就是说,属于“准”劳动时间。

从这一意义上看,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是没有个人自由的。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是不自由时间。

上下班路上的时间越长,自己的自由“可支配时间”就越少。相反,上下班路上的时间越短,可支配时间就越多,时间的余裕就会增加。

但是,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果真就是“不自由时间”吗?

乘电车时,只要你环顾四周,当然,过分拥挤的电车除外,乘客们无不在做着各自的事情。有人打盹,有人看书,有人摊开报纸,有人只是发呆。看上去,大家都像在支配着自由的时间。自己干什么也并没有受到别人的指使。

如此看来,上下班路上的时间似乎也可以认为是“自由时间”。是不会受到任何人打扰的唯一“自由时间”。

我们被赋予了住所和单位这两个“定点”。在其间来回移动,即上下班。这一事实是无法改变的。但是,如何移动,或者说,在移动期间做什么,决定这一点的却是我们自己。

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里,感到“不自由”,亦或是感到“自由”,各人都不相同。觉得是“无聊浪费的时间”,或者感到是“宝贵快乐的一刻”,这肯定因人而有巨大的差异。

但是,一句话,只要在公司工作,就免不了要上班下班。这样的话,肯定谁都会想,与其把上下班路上的时间作为不自由的无聊的时间来度过,还不如把它作为愉快的有意义的时间来度过。

本书以许多人为对象,就其自身对上下班路上时间的活用方法进行了访问。有把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活用于工作的人,有把这一时间利用于自己业余兴趣的人,也有把这一时间用于自己的研究的人,还有在这一时间上稍微动点脑筋愉快地上下班的人。本书将就此分别予以介绍。为了使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成为重要的时间,成为有意义的时间,你一定会从本书中受到许多启发。

说不定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将成为你一天中最宝贵的时间呢。

第一部分

工作因上下班路上时间的利用方法而发生改变

第1节 一天的工作从早晨上班的路上开始

一天的工作从早晨上班的路上开始

在方便食品公司负责规划的前田浩志(34岁),一天的工作是从在上班电车里打开笔记本开始的。

他边看记在本子里的日程安排,边在脑子里完整地勾画当天所要做的工作。

“本子里记的是定好了的明确的时间以及与对方见面的事情。确认一下是理所当然的。问题是,其他的事情在什么时间做。”他说。

公司职员每人都有一本记录着每天日程的笔记本。每当有约定时,肯定都记录着哪一天的几点,在哪儿,有什么事,干什么。每当看到它时,就会意识到“啊,这一天有这个事儿啊。”特别是第二天的约定要仔细地看一遍。

在早晨的电车中,打开笔记本再看一遍当天的约定,这样的人很多。抵达公司后再确认约定与抵达公司前确认约定,对工作的心理准备不同。即使早上第一件事是开会,有些事又需要收拾准备,对那些“抵达公司前确认”的人来说,也会做到不慌不忙。

但是,前田所做的是,进一步勾画更详细的日程。

到了公司,首先是课内的会议,然后部里的会议,接下来与其它部署之间的交涉,与客户见面,起草报告书和联络函,整理票据等,一大堆工作等着要做。这些工作要在空余时间的哪一段来编制计划呢?说当天的工作效率取决于计划的编排绝不过分。

前田的日程计划就是这样做的。

先在头脑里勾勒一下今天所应做的工作表,再给它排一个优先顺序。今天非做不可的工作排在第一位。虽然放到明天做也不要紧,但如果可能的话,希望今天把它做好的事排在下一位。然后,设想完成其他各项工作所必要的时间。像会议这些还没有列入的事项,从早上开始,一个一个地排进剩余的时间里。

“除去各项工作所花的时间,还有一点余裕呢。”

以前,这也想做,那也应该完成,总是紧巴巴的。结果,由于愿望无法实现,反而老是失败。

“切莫贪得无厌。真是深有体会啊。”

当工作的优先程度都差不多时,把不太愿意做的事放到前面做。把不顺手的工作越往后拖则心情越沉重。如果有意想不到的约定出现时,时间来不及,则越发不想做了。

“记得在哪本商业书中读到过,如果能空出一点时间不安排任何约定,即便碰上无法预料的事情,也能处之泰然。的确如此啊。”

尽管前田也想实现这一愿望,但可以说,他每天必定把所有的时间填得满满的。即便这样,据说,有时还有工作拖到第二天做。

这是忙碌的公司职员的宿命吧。

核实工作用的签条也可以在上班的路上完成

前田在大脑里制定好的这个日程表并不是一整天都能记住。他要把它记到小便笺上。

前田的公司实行的是弹性工作制。如果不是上下班高峰期,只要有位子,坐下来就可以干这项工作。

一张便笺上记一项工作。几点到几点之间干这项工作也有记录。一到公司,就把这些便笺按照时间的顺序,贴到办公桌上个人电脑显示器的右上角。

据说,以前是记在带有时刻表的笔记本上,要记上好几页。但是,由于字太小,看起来不方便,再说,一页一页地翻笔记本也嫌麻烦。而且,一旦出现突然的约定,重新修改也不容易。便笺的话,即使因某种原因需要改变工作的优先顺序,也只是上下挪动一下便笺顺序就可以了。

[ 本帖最后由 MNOD 于 2009-4-8 18:53 编辑 ]
作者: aa_tang    时间: 2009-3-27 19:56

好,谢谢楼主推荐!
作者: MNOD    时间: 2009-3-27 22:14

此外,还有一个好处。

“每完成一项工作时,就把那张便笺揉成一团儿,往垃圾篓里一扔,可是一种快感哟。”

看着眼前的便笺一张一张地消失,自己内心里就会涌现出一种工作在一步步进展的实在感。

可惜的是,最后剩下来的便笺,要在回家之前把它重新贴到个人电脑的顶部。在第二天早晨上班的电车中,包括剩下来的工作在内,又得制定新的日程表。

了解了前田的有效的时间安排,我们就会明白工作日程的管理,并不只是把事情记入笔记本。要想彻底地安排好自己每天的工作,知道自己的工作什么时间能做完,若是利用早晨上班路上的时间来考虑这一点的话,则工作的进展就会顺利得多。

如果回顾一下自己的工作,不少人会感到,与其说是在“干工作”,还不如说是“为工作所累”。这样的人不妨重新评估一下自己的日程管理。

这样一来,也许会发现,早晨上班路上的时间是管理日程安排的绝好时间,而自己却无意中忽视了这一点。

电车中可站着进行的“记录本工作法”

市桥和博(36岁),早晨乘电车时,只要位子一确定,就从口袋里掏出笔记本和圆珠笔。

在本子里记录当天的工作顺序,或是随意写一些下一步的工作计划等。市桥在一家经营咨询公司工作。从几年前开始,有关店面调查的业务就多了起来。

比如,顾客要在某个地段新开一家店铺,去对店铺周围同类型的店铺进行观察,这是事前调查的第一阶段。货源的组织,服务的内容,接待的水准,设施的维护水平等,根据情况,要取得各种各样的这类数据。

“大致地看一眼,走出店铺,马上就记在本子上。那时,用的是这么小的记事本儿。”

因为是站着写,所以笔记本显得太大。最好使用能够收到手掌里的记录本。用不着写许多字,记入的内容有变化时,能很快地一页页翻过去,回到公司后,再把它输入个人电脑。

起初,只是在调查时使用的便笺本,不久就变成了能活用于整个工作过程中的记录本了。

“记录工作安排,写出报告的大致内容时,所使用的日程记录本或是较大的笔记本。想来,还是便笺本方便。”

在写报告时,从可撕式的便笺本上撕下必要的那几页,按照顺序排好,再用胶带将其粘到电脑显示器的旁边,一边看一边敲击键盘。

或者,将撕下便笺排到复印机上,做成A4纸大小的“记录块”。日程也可以根据情况记录到便笺本上,再把它撕下,贴到日程记录本上。

“只要有一本便笺本,就什么都可以做了。不管怎么说,非常方便。而且,站着记录时,这也是最好的选择。在很拥挤的电车里,也能顺利地作记录呢。”

市桥上下班的线路是,乘从东急新玉川线沟之口站开到营团地铁半藏门线的电车,到青山一丁目站下。在把便笺本用于记录平时的工作之前,市桥在早晨的电车中多半是呆呆地想着问题。

“以前,我一直是在思考工作上的事。要是把电车中想的事情记下来就好了。那也是我开始使用便笺本的契机。”

现在,每天上下班的路上,早上去的时候作记录,晚上回家的时候看自己喜欢的科幻小说。

车站的售货亭是公司职员的好伙伴

喜欢用的便笺本,起初,是在文具店里和别的东西一起买,而现在是在车站的小店里买。

“ 基本上不用事前买好放在家里。因为车站里到处都有卖的,所以,都是用完了再买下一本。多半是在国铁售货亭买。每本125日元,无论是大小,还是页数,用起来正合适。只是没有黑封皮儿的卖,黑封皮的不方便。因为封皮儿用来记录开始使用的日期,所以,如果是黑封皮儿的,还要在上面贴上签条才能使用。”

在车站的售货亭里,只买报纸和杂志的人也较多。如果再仔细看一看,售货亭里摆着很多商品。而且,因为空间小,摆的都是服务性商品。特别是上下班途中和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必备品都有出售,很难得。

为随身听准备的干电池也有出售。像市桥这样做调查工作的,经常要携带用于录音的盒式录音机。为了中途不断电,在换乘车站买备用电池的人也较多。胶卷和一次性相机在用于调查时,也在车站买。

车站售货亭出售的用于参加葬礼的领带,在突然遇到丧事时非常方便。

“在外面工作时,突然接到要去通宵守灵的电话。这时,也可以在车站售货亭买了领带直接赶去。”

简直就是车站公司。

“只是不开收据倒是觉得有些不方便。在拥挤的时候,让人家开收据也觉得不好意思啊。”

市桥注意到车站售货亭的方便之处,也是缘于用便笺本搞调查所取得的成果。

大脑里浮现出再好的主意,都会由于电车内的摩肩接踵或窗外的夺目景色而瞬间忘得干干净净。

不管是笔记本,还是便笺本,都能不断地记下上班途中所想到的事,所发现的事。这在事后,会与工作中的点子密切相关,有时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工作干得好,是从带入电车的一本便笺本开始的。

[ 本帖最后由 MNOD 于 2009-4-8 18:57 编辑 ]
作者: MNOD    时间: 2009-3-28 17:31

第一部分 工作因上下班路上时间的利用方法而发生改变

第2节 在站台上发送电子邮件

在站台上发送电子邮件

在高知工科大学担任创业家课程的讲师田路则子(35岁),家住东京都小金井市。平时在霞关的东京分校上班,也经常去学校本部高知及采访企业比较集中的大阪出差。

“与采访地的预约相当费时。因为还要与研究人员会面,所以安排预约的工作较多。”

这种安排预约的工作在早晨出门之前及等电车的时间里做完。田路做这项工作的方式并不是打电话,而是使用电子邮件。

“因为对方大都是比较忙的人,电话很难找到。而且打电话的话,则会冒昧地占用对方的时间。发电子邮件,接受者就会在自己愿意的时间里去查看。”

早晨将面谈的愿望和确认邮件发出去,中午就会收到对方的回件。在无法约定的时间里,则进行新的预约安排。这些都是使用电子邮件。

“尽量不通过电话安排预约和核实工作。当然,‘有事发Email’,这在我的周围已是耳熟能详的。与几年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啊。Email已经普及了。”

电子邮件的收发,使用的是自己一直喜爱的惠普公司生产的便携式电脑。

“因为电脑里还设有‘操作一览表’,所以,早晨一乘上电车,就开始查找。”

调出为核实工作而设定的一览表画面,将要做的工作记到脑子里,编排一天的工作进程。把已做完的工作从列表中删除。

对田路来说,这台便携式电脑,即PDA(个人数码助手)既是笔记本也是联络工具,是每天早晨安排工作所不可缺少的。

“早晨,基本上没有位子坐。不过,这样也好。如果坐下来,翻二、三页书,看二、三行英语就打瞌睡了。”

早晨上班高峰期,利用在站台上等车的时间和在车内颠簸的时间,基本上可以完成工作进程的安排。

既要养育孩子,又要工作,对极度忙碌的田路而言,早晨上班路上的时间是提高这一天工作效率的最重要时间。

上下班路上的电车里充满了“点子源”

公司职员经常会接受计划能力的考核。为了开发新产品和新事业,以及为了提高日常工作的效率,要求有新的点子。为了公司的发展及进一步合理化,也要求有新的计划。

但是,计划并不是坐在办公桌前就能简单想出来的。

坐在公司办公桌前,即便环顾四周,也都是同样的桌子、同样的什物和每天都见面的同事的面孔。找不到任何灵感。在司空见惯了的景象中,是怎么也产生不了新点子的。

歌头孝之(27岁),作为广告代理店的计划和设计人员,即“计划专家”,十分活跃。

他上班单程需一小时三十分钟,往返三个小时,这决不是个短时间。由于公司非常忙,所以,以前他觉得最轻松的时间就是这上下班路上的时间。但是,最近他的想法变了。

“我忽然想到,如果把这三个小时换算成金钱的话,那该有多少价值啊。”

这样一想,他得出了可以把这三个小时活用于工作的结论。

“由于工作中也制作广告,所以,一看到电车里悬挂的广告和车站的招贴,就产生了‘要是我的话,就这么做’的想法。这时,脑子里就会浮现出新的主意。与以前不同,现在倒是睁大了眼睛搜索信息。”

把找到的信息和主意趁还没忘记就记到笔记本里。为了在电车里也能方便地取出来,歌头现在一直带着计划用的笔记本。据他说,除车厢里悬挂的广告和广告牌以外,听乘客之间的谈话也是坐电车上下班的魅力。

如果只与关系好的同事及朋友交往的话,兴趣的对象就会受到限制。对作品的评价也都是“这个设计好”、“这里不太好”之类的言词,大同小异。然而,电车里有许多与自己的价值观完全不同的人。会从人们的谈话中听到意外的喜好和想法。觉得感兴趣的,就把它记录到笔记本里。

“确实,笔记本在不断地增多。不过,带着笔记本是与‘成为点子之源的信息就会完全变成自己的东西呀!’这一强烈的愿望有直接联系的。”

电车里的体验,每天都是新的。对这种新鲜的体验和信息,作为接受者,并不是无意识地吸收,而是采取积极吸取的姿态。

手里拿着笔记本乘电车,对歌头孝之来说,是一种态度的体现。

车厢里一年五千张以上的“悬挂式广告”是巨大的信息源

上下班电车的车厢里满是悬挂式广告。

据负责JR(日本国营铁路民营化后的简称——译注,下同)东日本广告的JR东日本计划公司称,在首都圈运行的JR线路上,每节电车车厢里最多挂了28幅广告。

这些广告平时两天换一次。照这样计算,一个月有350张以上,一年将超过4200张。这种数量的广告,也只有在电车中才能见到。而且,还经常有最新的信息。

因为无事可做,所以只是呆呆地盯着这些广告看的乘客较多。不过,这些广告肯定能成为自己的信息之源。

悬挂式广告中,大多是杂志和书籍的广告。据说占了60%。

周刊杂志的悬挂广告,原则上是发售日或是发售的第二天挂出。

这里粗略介绍一下主要周刊杂志在首都圈的发售日。发售日期根据离东京的远近要晚1~2天。

星期一:AERA、周刊现代、周刊邮报、大连环漫画杂志、青年杂志

星期二:周刊朝日、周刊女性、周刊少年跳、女性自身、东京一周、东京、步行者

星期三:焦点、周刊少年周日、周刊少年杂志、SPA!、周刊花花公子

星期四:周刊新潮、周刊文春、女性七日

星期五:星期五、ANAN

周刊杂志的广告,只要看一眼,政治、经济的新闻以及艺术界的话题都会映入眼帘。如果接着看几种杂志的广告的话,仅仅几分钟,现在什么事件最受世人关注,什么商品最流行,整个社会的潮流就会一清二楚。

如果是家庭主妇或学生,白天也可以通过电视看新闻和宽银幕电影,可公司职员没有那样的余暇。而且,实际上,对他们而言,即使是看宽银幕电影,也只是感觉在播放一些毫无内容的闲聊等来拖延时间而已。

在上下班的路上,映入眼帘的广告标题,能使你在短时间内了解新闻记事和事件的核心内容,是重要的信息源。

对女性而言,时装杂志的广告是掌握时装、鞋、包、化妆品等信息的最佳途径。

只要扫一眼标题,就知道流行趋势的变化。再说,即使实际上准备买杂志,因为脑子里已经有了标题的信息,也用不着特地站在店门口翻看之后再挑选。这是节省时间的好机会。

沿途的商场和时装店的销售信息,也能通过车内广告收集到。在发奖金之前的6月和11月的后半月,对女性来说,令人兴奋的打折商品的广告会增多。即使别人不提醒,自己也会去核对吧。

在首都圈沿线的电车上,同地方相比,广告量特别多。车厢内的广告不仅仅是悬挂式的。车门的周围,车门的玻璃上,行李架上的空隙里,到处都有。

在这些空间上,同杂志和书籍广告相比,一般企业的商品广告,不动产信息,学校简介,礼品制造商和店家的广告要更多。在有升学和调动的年底,中元节以及辞旧迎新的季节,一年中这些关键时刻,目之所及,皆是广告。

美术展和展示会这些活动的通知以及娱乐设施的广告也较多。还有些是观光地迎来了最适合旅游的季节的广告。如果整理核对一下这些广告,那么,周末和大型连休的计划则会更加充实。

[ 本帖最后由 MNOD 于 2009-4-8 18:59 编辑 ]
作者: MNOD    时间: 2009-3-30 17:19

第一部分 工作因上下班路上时间的利用方法而发生改变

第3节 看而不厌的新型车内广告

看而不厌的新型车内广告

最近,智力测试题、小专栏、随笔等读物也被吸收到车内广告里,而且呈上升的趋势。在车内闲得无聊时,用以消磨时间是再好不过的。

其中也有很多人乐于去做这些测试题。像算术、汉字等这些已被中学作为升学考试的题目也定期登在学校的广告里。“中学生的考试题!”如果你对此不屑一顾的话,做起来反倒很棘手,坐一、二站路感觉一会儿的工夫就到了。

在东京和大阪等这些大城市间运行的线路上,电车门的上方一般都有一个小液晶显示屏。企业广告、新闻、股票行情、外汇比价、天气预报等内容随时更新播放。虽然不是所有线路的车辆都有,但如果运气好的话,这比报纸更能得到新的信息。在首都圈的电车上,有时一列车的所有车厢都被一个企业或是一种广告所占领。这被称作“火车劫持”。JR电车如果车头正面挂着一块写有“AD

TRAIN”的牌子的话,就属于这种车。

与平时挂满了各种各样广告的车辆不同,由于视觉上充满了统一感,所以会给人一种新鲜的惊讶。有人偶然乘上这样的车,感觉就像中了彩一样地兴奋。

悬挂式广告是新素材、新技术的博览会

太田泉(35岁),在一家电影和录像节目发行公司负责市场销售。据说,他每星期都把周刊杂志《AERA》的悬挂广告的某些内容记到笔记本里。

“如果悬挂得好的话,则所发生的事件的性质一目了然。但是,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总有许多事情弄不明白。所以把拷贝的资料连同事件的标题一同记录下来。这样一来,事后就会想起‘啊,那时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啊。’”

现代社会,几乎每天都有让世人瞩目的新闻。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事,要想一一记住是很困难的。每周一次的记录是社会和世界发生变化的写照。

太田注意广告的另一个理由是,从广告的创意、广告纸的质量、印刷的方法中应该学到一些东西。

各个企业为了使自己的悬挂式广告和车站的宣传画更引人注目,都动足了脑筋。在印刷的纸张、质地、以及印刷的方法上较多地投入了新的材料和技术。在印刷纸上叠上一层半透明的纸或是醋酸盐胶片。以利于乘客揭走。也许还有人见过使用七彩全息图做的悬挂式广告吧。

工作中,太田不能不考虑商品的宣传和包装。那么,上下班的电车对他来说,就像广告的博览会一样。

对有趣的创意积极地去借鉴,而对那些不太熟悉的纸质以及色彩较鲜艳的油墨,据说太田都要向那些派发广告的人员询问:“那是什么?多少钱能够做到?”

悬挂式广告的欣赏方式和活用方法各式各样

村上直树(40岁),在东京都警察署工作。平时乘东急东横线和营团地铁日比谷线上下班。也许是出于紧急时刻必须马上行动的职业习惯,据说,即使车内很空,他也很少坐。

“我每节车厢轮流乘,尽量去看各式各样的悬挂广告啊。”

在上下班时拥挤的电车中,改变站好的位置当然是不明智的,有时甚至连头都动不了。眼睛所能看到的广告,悬挂式的至少4张,行李架上的至少6张吧。但是,如果换一节车厢的话,就能看到更多的广告了。

专心看杂志当然不错,但看各种各样有关杂志的广告信息面更广,而且不用花钱。

如果只是忍受着车厢内的拥挤,则上下班时间就是不愉快的时间。但是,如果改变一下想法,电车就会成为悬挂式广告的信息宝库。

“因为工作忙,多半也没有时间去慢慢看杂志。利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看看车内悬挂的广告,也可以说是让自己不至于成为一个落后于时代的人。”

为了获得最低限度的有关社会动向和流行趋势的知识,浏览车厢内的悬挂广告不失为一种最快捷的方式。

从悬挂广告中,到底要获取什么样的信息呢?这因人而异,但无疑是一种有效的信息收集法。

正因为广告的语言简洁,所以,即使浏览一两分钟也能获取相当的信息。恐怕无人不利用这种方便条件吧。

把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全部用来看车上的广告当然也没有必要。比如要换乘几条线时,有时换一次也就乘一两站,时间上也就几分钟。这么短的时间里,如果是看书的话,刚来兴致,就被打断了。所以这个时间是看车内广告的好时间。如此分时段来利用乘车的时间也不错。

同纸质报纸相比电车中更流行电子报纸

有许多人把每天早晨在电车中看报纸当作必修课。早晨把送到家里的报纸装进包里,利用等电车的时间和在车内颠簸的时间来浏览报纸。或是在车站售货亭买报纸看。

报纸作为每天的信息源具有很高的价值。从中可以了解有关工作或是记事方面的内容。但是,在拥挤的电车中,它也有摊开面过大的缺点。虽然也能看到有人很巧妙地把报纸竖着叠成一半来翻看,但总觉得不方便。

所以,决定在站台上看报纸的人也较多。虽然电车中也能看报纸,但挤到一定程度时,就只好放弃。接下来只有带到公司里坐在办公桌前看了。

不过,有一种报纸,即使电车很挤也能看。而且,不只看一份,还能看好几份。这时,你会接触到“便携式电脑”这个词。有时也简称“便携”。就是指,移动时可利用便携式电脑和通讯工具。使用这种便携技术,能在上下班的电车中看报纸。

说到便携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最具代表性。但笔记本电脑只能坐着操作,而且打开也不方便。方便的是,有一种比笔记本电脑更小巧更轻便的电脑。那就是拥有与笔记本电脑功能相近的被称之为PDA(个人数码助手,以下简称PDA)的工具。就是在以前被称之为“电子笔记本”的工具上加进通讯功能的工具。这样解释比较妥当些吧。其大小和重量达到可以放进衬衣口袋里携带的程度。收发电子邮件当然不用说,还可以连接互联网。

在互联网的主页上,登载的有当天的新闻记事。在等电车的时间里,通过PDA进入新闻记事的网页,把它调进内存,就可以在电车中看新闻记事了。

PDA的方便之处不仅在于它的小巧和轻便。使用干电池作电源的占多数,这也是它的一大优点。使用充电电池的笔记本电脑,不仅重,而且一旦电量耗尽,则中途毫无办法。而干电池在车站的售货亭就能买到。

对那些正在考虑“上下班路上用‘便携’”的人来说,PDA是再好不过的信息工具。

从全球规模的“网眼”中收集信息

吉原刚(30岁),办公室在东京用贺,乘JR南武线和东急新玉川线电车上班。每天早晨在电车里使用PDA看报纸。

“也许是沿线与通讯相关的公司较多的缘故,在座位上打开笔记本电脑的人较多,站在那里,眼睛盯着PDA的人也不少啊。”

吉原乘电车的时间约40分钟。据说,这40分钟里,他能看少则5份,多则10份报纸。

首先是日本经济新闻,然后是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每日新闻、产经新闻,看一些自己关心的内容,再看几份体育报。

光这些报纸,如果像以前一样以“纸”的形式买来的话,一者体积过于庞大,再者在电车中,即使挑拣着看也是不可能的。

但是,如果使用最新的通讯工具的话,虽然画面小,看起来有点吃力,却能看许多报纸。

因为吉原是系统工程师,所以首先看与计算机有关的记事,接着翻阅主要的经济新闻,再欣赏体育新闻。

“有关体育新闻,互联网显得尤其重要啊。因为东京出版的体育报纸很少有关西球队方面的报道。”

吉原是近铁水牛棒球团的狂热球迷。所以,有关关西棒球团的新闻记事,他主要是从互联网上获得。

因为国际互联网是像网眼一样的遍布全世界的通讯网络。 所以,无论是首都圈还是其他地方,都不例外。甚至可以说,无论是日本还是海外,互联网都是一个全球规模的信息源。

印刷品由于运输的原因,受到距离的制约。住在东京的吉原无论多么想获得关西棒球团的信息,纸质报纸都会将话题偏向于在东京的棒球团。

从这一意义上说,互联网的信息显得弥足珍贵。能在电车上用于看这些报纸的PDA真是一种方便的工具。

[ 本帖最后由 MNOD 于 2009-4-8 19:01 编辑 ]
作者: MNOD    时间: 2009-3-31 22:42

第一部分 工作因上下班路上时间的利用方法而发生改变

第4节 随意浏览电子杂志



随意浏览电子杂志

竹内裕明(39岁),从事以风险企业为对象的指导业务。他乘JR中央线电车上下班,从国立站到四谷站这段时间里,他通过PDA看杂志。

虽说是杂志,但并不是纸质杂志。是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过来的“电子杂志”。边看这种数码杂志,边使头脑清醒。他使用的便携电脑是夏普公司生产的“ZAURUS”系列最新型产品。夏普公司的“ZAURUS”系列产品从电子笔记本时代起就是最畅销商品。

“即使一只手拉着车内的吊环,另一只手也可以操作。挺方便呀。”

这种“ZAURUS”电脑同其他PDA一样,可以放进衬衣口袋里,所以与纸质周刊杂志相比,要方便得多。而且,与在电车里翻看周刊杂志相比,获取信息更轻松。

电子杂志基本上是免费阅读,花的只是移动电话费,或是网络通讯费。这也是一个巨大的优点。

有哪些电子杂志在发行,互联网的主页上一般都有介绍,可以通过操作来查找。如果想看的话,只要发送一份“希望购读”的邮件就可以了。手续很简单。对方发行时,就会自动发送过来。

电子杂志里也刊登了新闻记事的概要,因而也能获得信息。

“因为有各种各样的电子杂志,所以并不觉得无聊。种类和内容非常多。我根据早晨的心情选择所要看的内容。如果是纸质杂志的话,肯定是做不到的啊。买哪一种杂志,还得先做决定。”

迄今为止的杂志,虽然丰富的视觉和长篇的记事是它无可替代的优点,但电子杂志简短的记事和信息收集是它最大的长处。

“我并不是不看纸质杂志。在办公室和家里,看纸质杂志,而在电车里看电子杂志。根据情况对待。”

像竹内那样,根据环境的不同,来选择信息源,不失为一种聪明的做法。

移动电话·PHS是最小的便携工具

虽然与电子笔记本大小差不多的PDA在上下班电车中使用很方便,是一种便利的信息工具,但是,最近移动电话·PHS(简易移动电话)的性能也得到了提高。收发邮件当然不用说,最新机型还能浏览互联网。

木暮祐一(32岁),是移动电话收藏家,拥有500个以上的移动电话。即使在移动过程中,也是用移动电话PHS来处理业务。

“便携式电脑虽然能处理各种事务,但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处理电子邮件。电子邮件的话,使用移动式通讯工具,即移动电话或PHS就足够了。”

他虽然拥有许多手提电脑和PDA,但带在身上的最小单位是几只“移动通讯体”。

“移动电话·PHS每个公司都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但研究一下收费和服务内容,就会发现,各个公司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所以,我出门就带着好几个。”

有的机种专门用来通话,有的机种专门用来收发邮件。木暮根据用途的不同,同时使用几只移动电话和PHS。

电话不仅用于阅读工作单位和朋友们发来的邮件,还用于阅读电子杂志。

“只是一次接收的文字数量根据机种的不同有一定的限制。这一点不得不考虑呀。而且,收发电子邮件时,是收费还是免费,根据机种的不同,服务也不一样。有必要事先确认一下。”

从手提电脑到PDA,从PDA到移动电话·PHS,信息工具在不断地小型化。

如果是每天早晨在电车中能保证有座位的人,使用手提电脑就可以了,但如果乘拥挤的电车,使用的信息工具还是方便的为好。

不过,在车内使用移动电话·PHS还是节制一点为好。尽管不发出声响,在礼节上没什么问题,但却存在着电磁波的问题。关于对人体和医疗器械的不良影响,也有意见认为,由于是微量的电波,所以不存在现实的问题。专家们也存在着意见分歧,不过有必要注意对周围的人所产生的影响。

不管是发邮件还是收邮件,不在电车中进行,而是在出门之前做完,或是在站台上完成。养成这一习惯为好。

在上下班的路上这一有限的时间里通读“指南”

柴田杉子(36岁),作为公司的外派职员,负责管理出版社的数据库。她上班乘电车,单程15分钟。利用这一时间,柴田浏览与自己的工作有直接关系的计算机方面的书。特别是自己所使用的软件的用户手册。

“用户手册,在家里可没有心情去看啊。虽说是这种东西,但如果你决心‘在电车中就看这个’的话,你就会意外发现能够看下去。”

使用软件而不看用户手册的人很多。因为手册太厚,有时如果不一边实际操作一边看的话,里面所写的内容也搞不清楚。

而且,最近的软件只要看看画面上的图标和菜单,使用方法就基本清楚了。即使不特地去看用户手册,也不要紧。

但是,如果一开始就习惯于自己的使用方法的话,就不会知道制造商为用户精心准备的方便之处,而继续去做那些完全用不着做的吃力活儿。

任何部门都会有一两个熟悉计算机的人。他从后面看了你的操作,突然问道:“为什么要搞得那么麻烦呢?”也许有人有过这种经历吧。

因为是自己所使用的软件的用户手册,所以,柴田决心即使有再难理解的地方,也要把它啃下来,决不放过。这最终会使自己的工作变得轻松。

最近读完的是WINDOWS数据管理软件“规程”的用户手册。虽说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但看完后,自己在电脑的操作方面上了一个大台阶。此外,对那些公司里发下来的“要在什么什么时间之前看完”的资料,柴田也准备在上下班的电车里看。

对柴田来说,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就是工作时间的一部分,是完成那些在公司里没有时间去做的“额外工作”的预备时间。

但是,如果严格地去实行这一计划的话,不会觉得累吗?我们对柴田提出这一问题。她微笑着回答说:“有时也实在不想看与工作有关的书呀。所以,我包里也一直装着一些看了也不觉得累的书和休闲书。”

在没有兴致时,也有个“逃避的地方”。这种内心的充裕也许就是能够坚持在车内读用户手册的秘诀吧。

[ 本帖最后由 MNOD 于 2009-4-8 19:02 编辑 ]
作者: MNOD    时间: 2009-4-1 20:41

第一部分 工作因上下班路上时间的利用方法而发生改变

第5节 “折纸艺术”

以带回家的工作为契机而开始的“折纸艺术”

小林由美(21岁),在三鹰的幼儿园当保育员,乘西武多摩湖线和JR中央线上下班。

小林在上下班的电车中做折纸,是从为幼儿园的活动作准备而开始的。幼儿园每个季节都有各种不同的活动。从几周前就要开始准备和计划。

当然,在幼儿园里,眼睛不能离开孩子。只有在幼儿园下班后才能做这些准备工作。

“一些装饰要等孩子回家之后,把教室卫生打扫完才能做。”

有时候来不及准备,就把剩下的工作带回家做。但是,在家里又不想干工作,只想听听音乐,和朋友们在电话里聊聊天,消遣消遣。所以,决定在早晚上下班的电车里做这些工作。

“装饰会场的折纸手工艺品,需要量很大。因为折纸可以在车里做,所以上下班的路上就做了。”

起初,在电车中很不好意思,就偷偷地在包里折。可是周围的人不知道你在干什么,都盯着看。这样反而更不好意思了。不知不觉中就很坦然地拿出来折了。

“开始做了以后,觉得折纸也挺有趣。所以,即使下班了,也在回家的电车上把折纸当作一种兴趣来享受。”

在图书馆,有时翻到折纸造型作家吉泽章的著作《折纸博物志》(镰仓书房),从中了解到,折纸绝不只是面向孩子们的游戏。

“折纸工艺不仅是日本的传统工艺,也是一门艺术啊。”

据说,后来小林以那本书为基础,要在电车中向高技术的折纸工艺挑战。在上下班的路上,由于工作而开始的折纸,不知不觉间变成了兴趣爱好。

“这儿最好”——模拟演示在早晨上班的路上完成

今天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自己的业绩,进而影响到公司的业绩。一天中要面对如此重大的局面。

能不能干好呢?顾客的反应如何?从早晨出门上班开始,紧张感就开始加剧。

如果在电车中抱着这种忐忑不安的态度的话,那么,还是积极地利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为好,这样,离成功就只有一步之遥。

古川理彩子(25岁),在服装行业工作。各种制造厂的员工以及小饭店的员工的制服是她负责工作的对象。具体地说,就是去拜访顾客,听取他们对新的制服的期望,并提出与他们的要求相适应的花样和预算。

这个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有时还要与其他公司进行设计比赛。好的产品如果不稍微便宜点的话,客户就会被别人抢走。当然,如何使自己公司的卖点更富吸引力的演示宣传也很重要。古川的责任重大,不允许有半点疏忽。

于是,古川在去访问顾客的电车中,构思着预演计划。

哪种料子和花样适合于顾客?其原因是什么?而且,还要就其质量与价格的合理性进行说明。

头脑里要有一个大致的轮廓。

“如果给自己的时间只限于20分钟的话,在电车里看着表,从头至尾,依照顺序,在大脑里演示一遍。”

不管是谁,在演示之前,如何去做,是要稍加考虑的。但是,也有很多人都漠然地认为“嗯,大致就是这种感觉”,就完事了。这样的人,在正式出场时,一旦被问到出乎意料的问题时,就会冷汗淋漓。如果回答说:“这个嘛……在下次您问的时候……”无论如何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古川在电车中,就当对方站在自己眼前,模仿着现场,不省去任何程序。

这样做的结果是,在正式出场时,不慌不忙,满怀自信地向对方作说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项目就会向着具体的方向进展。

当然,与客户的协商并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经过细小部分的变更,最后工作的推敲,才能最终达成签字。

展示结束后,回家路上的时间也不浪费。如何响应客户们在见面时所提出的要求,新的步骤如何开展等,这些计划又开始在脑子里构思了。

其他料子的样品从哪里进货,花色的变更委托给哪个办公室等等。为了能够立即变成行动,开始酝酿新的主意。

把上下班乘车的时间和在路上行走的时间都作为安排工作和杂务的时间。这种认真劲儿就是生活的最大乐趣。短时间的有效利用,一定能实现自我价值,取得巨大成功。

碰见上司或同事也不坏

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是不会受到任何人打扰的宝贵时间。虽然这么想,可是早晨乘上电车,有时会碰见乘同一条线路的上司或同事。

因为到了公司后整天见面,所以,也许有人不想在电车里还能见到自己的上司或同事。特别是当碰到一个难缠的上司时,这种心情就更加强烈。

但是,事物在于想像。如果把碰到上司或同事当作与他们加深交往的机会,又如何呢?

在电车里与上司或同事在一起,自然而然地会涉及到工作方面的话题。但与在公司内见面时的气氛完全不同,会说一些非原则性的心里话。意义就在于此。

在车内看到同行业其他公司的广告时,也会交换自己所知道的有关这方面的信息。

许多人由于受到相同的外部刺激,相互之间会交换意见和想法。随着谈话和议论的深入,有可能产生出一种出乎意料的想法。

如果这时有上司在场的话,他有可能说:“那就试试看吧。”这样一来,用不着准备烦琐的计划书,工作也会很快取得进展。

与工作没有直接关系的,相互之间的私人话题也会涉及到吧。在公司里,与工作无关的话题,要适可而止。必须做到自我克制。但是,到了外部世界,气氛是开放性的。平时不苟言笑的上司,也有可能突然开始谈有关自己的兴趣问题。

在公司外进行了无意识的交流,在公司内商量工作时,就会产生一种与以前完全不同的亲近感。

在上下班电车中的巧遇是与同事或上司之间关系的润滑油。碰见了,千万不能装作视而不见。这种偶然的巧遇,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

[ 本帖最后由 MNOD 于 2009-4-8 19:04 编辑 ]
作者: MNOD    时间: 2009-4-2 10:34

第二部分 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是取得资格证和加强记忆的宝贵时间

第6节 实现梦想的宝贵时间

实现梦想的宝贵时间

菅野博之(62岁),曾在东京和大阪过着公司职员的生活。他在关西经济联合会发行的一本小册子《关经联》里,这样写道:“在拥挤的电车中,完全不在意周围的人。自己所站的地方,或自己所坐的50厘米见方的位子就是‘小书斋’。在那里,支配着自己的时间,学习语言学,阅读历史书,思绪飞到海外畅游。实在是幸福的时间。”

据说,过着忙碌生活的菅野,有时将自己想做的事造一个表。如海外旅行、古寺朝拜、油画、音乐欣赏、法语学习、书法、天体观测等。把自己的“梦”列了16项。

他决定按照先后顺序,一项项地去实行,可一句话,就是没时间。于是,觉得自己“最宝贵的时间”就是用于上下班路上往返的两个小时。

把去欧洲旅行摆在第一位的菅野,在上下班的电车中,听法语会话磁带,浏览自己制作的单词卡片,阅读欧洲的历史书。

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对菅野来说,是实现梦想而不可缺少的时间。

上下班路上的时间“不管情愿与否”能得到保障

菅野结束了公司职员的经历,现在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实现16项梦想的时间已经很充足了。

但是,据说,直到现在,他还时时怀念那上下班路上往返的两个小时。

“多么充实啊!对于公司职员来说,上下班路上要花时间是由不得自己的。但反过来说,它又是一定能获得的、能得到保障的时间啊。”

退休后,菅野虽然试着分配自己的时间,但怎么也无法过得像以前那样充实。

“由于没有强制力,再加上看报纸的时间和散步的时间变长了,所以,总是无法按照计划进行。”

由于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开始和结束都是固定的,所以,能够很有规律地使用。

一天24小时能够全部自由支配,固然是好事,但时间管理上却出现了困难。所以说,只有在上下班路上这一限定的时间里所允许的自由才是最宝贵的。这也许不仅仅是菅野一个人的感觉吧。

广告制作公司——草思公司计划经理村上健(48岁)感受叹道,公司离得近了,反而看不了书。

“以前从三浦海岸到原宿上班时,来回的路上,能看一册文库本,有时能看两册。由于乘电车时间长,累了就在中途的品川站下车,去咖啡店休息一会儿,这样的话,能看更多的书。”

但是,住所发生了变化,单位的办公地也迁移了。村上花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一下子缩短了。

“现在从东急新玉川线的驹泽大学乘到银座线的外苑前,只要15分钟,这根本看不了书。”

从东急三浦海岸站到JR原宿站,光乘电车就须70分钟时间。这一时间减少为15分钟后,上下班本身倒是轻松了,可喜欢的读书时间却没有了。看来,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并不是越短越好。

留给大忙人的私人时间

通信工程公司JESCO的社长松本俊洋(56岁),也是因上下班路上时间变短而无法看书者之一。

“三十几岁的头几年,看的书最多啊。上下班乘电车,单程需要一个小时。下班且不说,早晨一上电车肯定要翻开书。”

那时,住在可以说是东京最西边的青梅线的东中神。每天要到位于保谷的公司上班。不久,公司和住所都搬迁了。现在,从西荻漥站乘JR总武线到东中野站,约10分钟。再换乘都营地铁12号线,到落合南长崎站下,约5分钟。

“现在只能浏览一下杂志。看书时间太短了。我们无论如何也无法像大企业成功的社长那样,确保在上班的时间看书啊。”

从开始工作前的一个小时会议起,松本的日程一直排到夜里,每天都是紧紧的。

“眼前的书看不了啊。想读而买的书就那么堆着。送来的杂志也是一样。”

松本有时对上下班路上时间较长的部下说:“你真不错啊。有充分的看书时间。”那是充满了羡慕之意的心声。

不只是村上和松本,把电车里的时间安排为读书时间的人较多。上下班也好,旅途中也好,还有许多人已养成了一乘电车就摊开书的习惯。

当忙碌超过一定水平时,如何确保读书时间,这点“奢侈”的愿望也无法实现。对这些忙碌的读书人而言,上下班的电车就是他们的书斋。每天一定能得到保障的读书时间就是上下班路上的时间。

而且,电车中也不一定有人跟你打招呼。周围即使有再多的人,对于看书的人来说,那也是个人的空间。

只有上下班路上的时间谁都不会打扰

假设在办公室里呆一个小时。

这期间,电话会打进好几个吧。既有打给自己的电话,也有找别人的电话。

或是同事来跟自己核实工作的事。还要与从外面进来的上司或同事打招呼。即使你想在办公室自己的座位上埋头干工作,也会频繁受到“小干扰”的影响。本来想集中一段时间来完成一项工作,可这时间被那些小干扰弄得支离破碎。

像这样的电话和与同事们的交流,又不能因为它是干扰而置之不理。

而上下班的电车里又是怎样呢?

一个小时也好,三十分钟也好,这期间,谁都不会来干扰你。在这种环境下,能干你自己想做的任何事。

另一方面,我们再想像一下,当你在家里,拥有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时的情景吧。

好不容易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只要你房间的门没锁,干扰就来了。“给你泡了一杯茶。”对那些想专心干点什么事情的人来说,家人这样一句亲切的话,也只能是分割自己时间的一种干扰。

但是,在上下班的电车里,不会有人与你打招呼。即使偶尔会碰见什么熟人,大部分时间也是属于自己任意支配的时间。

如果能把上下班路上的时间用于自己的爱好和兴趣的话,就能保证每天有一定的时间是属于自己享受的时间。

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是完全属于自己的不可多得的宝贵时间。

[

[ 本帖最后由 MNOD 于 2009-4-8 19:05 编辑 ]
作者: MNOD    时间: 2009-4-3 09:57

第二部分 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是取得资格证和加强记忆的宝贵时间

第7节 加强记忆的技巧在于“反复”

加强记忆的技巧在于“反复”

为了掌握外语或取得某种资格而想学习的人很多。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就是“熟记”。

但是,虽然想一次把它记住,可经常是过后就忘了。熟记与能否在短时间内反复学习有很大关系。

就拿坐在公司的办公桌旁给熟悉的人打电话来说吧。

认真的人也许在电话机里存进了简单的电话号码。但是,如果是每天都拨打的电话号码的话,即使不依靠话机里存的号码,不管是谁,都会记住一两个吧。只要你想拨给对方,在大脑里浮现出这些数字之前,你的手指也会随意地去按电话号码键了。

是你有意要记住这些电话号码而背下的吗?并非如此。是在每天或是一天许多次拨打这些号码的过程中,自然而然记住的。与其说是大脑里记住了它,还不如说是指头上记住了它吧。

就像这样,记忆是通过反复才在大脑里锁定的。总之,不想忘记的东西需要反复。反复的次数越多,自己就会记得越牢固。

再想像一下,你受托要在结婚仪式上讲话时的情景吧。

我们也能经常看到有人念准备好的原稿。但不看稿子的讲话要得体得多。我们还能听到充满激情的演说。这时,大脑里要记住原稿的文章。这里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开头起,逐行将其记在脑子里;另一种是,从开头到结尾,一遍一遍地反复读。哪一种方法更容易记住呢?当然是后一种方法。

而且,如果在反复的间隙里,再稍加休息的话,则记忆的效果更好。

如果始终盯着一篇文章看的话,本人想记住的东西,却会意外觉得装不进大脑里去。趁休息的间隙,想些完全不同的事情,让大脑恢复清新,再继续记忆作业。

这种“记住,忘记,再记住,再忘记……”的反复,的确是记忆的重要步骤。

上下班的电车是用于记忆的最好不过的场所

“记住,忘记”的循环,反复的间隔尽量短些为好。

我们再看一下打电话的例子吧。

你能否记得住一周打一次的那个电话号码?有人也许能记住,有人也许记不住。如果是一个月打一次的电话号码的话,打电话之前,肯定先要去找对方的名片吧。

十九世纪后半期至二十世纪初期活跃于世的,以著作《关于记忆》而闻名的德国心理学家埃宾格豪斯,进行了有关“忘却与时间”的试验。

就是让被试验者记住一些没有意义的拼词。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录他所忘掉的词的数量。

从试验的结果来看,人从记住东西之后,30分钟以内,就忘掉了内容的40%,一天以后,忘掉66%,两天后,忘掉75%。

这说明,为了使记忆牢固地扎根在大脑里,从最初记住后,要尽量在短时间内进行复习。如果两三天后再复习的话,就与从零开始没有什么大的差别。

要熟记,与其每周一次利用周六或周日去长时间地记忆,还不如每天利用十分钟二十分钟时间去反复效果更好。

上下班路上的时间,一天两次,是肯定能够自由使用的时间。上下班路上的时间,作为能够得到保障的时间,是用于记忆的最好不过的时间。

利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实现取得资格的目标

近年来,取得各种资格非常流行。

终身雇用的传统已经崩溃。日本社会也已变成了一个实力主义的社会。以一种看得见的形式表明自己能力的资格证书自然受到注目。

但是,取得资格证的过程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要取得各种国家级的资格证书,必要的学习时间,除特别难的司法考试外,据说,平均约需500个小时。即使每周利用周六和周日各5个小时的话,也要花约一年的时间。要想一边工作,一边获取资格证书是很不容易的。

实际上,大部分有志于参加资格考试的人,是在下班后,一周上几次专门学校,或是通过远程教育,在家里自学。

在建设公司工作的永岛洋子(26岁),为了取得理税师的资格,每周都要去一次专门学校上课。在家里的学习集中在丈夫去洗澡的那一个小时里进行。

然后,主要的复习时间都安排在上下班的路上。

从自己家里到公司,首先要从JR中央线吉祥寺站乘到中野站,约11分钟。再从中野站乘营团地铁东西线到九段下站,约15分钟。共约30分钟的车程。

“因为早晨的中央线很挤,没有座位,所以到中野车站的这段时间里,不看书。把前一天晚上学习的有关税法的文章在脑子里想一想。”

从中野一下车,就换乘始发站的东西线,有座位。于是,就翻开书,核对一下记忆中较模糊的部分后,开始学习新的内容。

把前一天晚上所学的内容在早晨的电车中再回顾一遍,再在换乘的电车中,把快要忘记的内容加深一遍印象。通过这两个步骤来加强自己的记忆。

“短而多”的记忆原则是比较合适的学习方法。

利用这种复习方法,永岛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通过了理税师考试的一门功课。由于取得资格必须通过七门功课,所以前面的路还很长。不过,在这一基础上前进的话,感觉有希望获得成功。

“并不是把获得资格证书当作生活的价值。我想珍惜旅行、与丈夫聊天等这些享受人生的时间。为此,何不充分利用做不了其他什么事的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呢?”

通过刺激五官的记忆法获得“中小企业诊断师”的资格

现在来介绍一下利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取得自己盼望已久的资格证书的公司职员吧。

在市场调查公司工作的石川诚(31岁),想取得中小企业诊断师的资格是四年半以前的事。那时,他在一家与经济有关的大报社任职。与企业经营者见面的机会较多。不管谈到什么话题,都不能缺少“经营”方面的知识。于是,他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掌握知识,取得资格。所以开始了迎考学习。

通过三个月的集中学习,他通过了第一次考试。可是,三个月后的第二次考试由于准备不足,没有通过。后来,他进了现在这家公司。开始了实实在在的考试学习。

“两次考试虽然是论述题,但需要记忆的东西也很多。”

所以,在考试前的两个月时间里,充分利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和旅途的时间,一心一意地把必要的知识装进大脑里。

“首先是单词卡。在正面写上关键词,在背面写上说明。然后,将自己的声音录进磁带,通过随身听来听。”

单词卡和磁带都是自己亲手做的。

“与光读教材相比,这种方法更好啊。自己制作的这个过程好像更重要呢。通过写和说,记到脑子里的内容就多了,不是吗?”

与只看由眼睛接受信息相比,由耳朵听,由手来写,使用五官的多重记忆方法,更能加深记忆。

看文字的视觉,用笔写的触觉,闻着墨水味儿的嗅觉,读文章时的听觉等,通过这几种感官的同时作用。强力地将内容深刻到脑海里。

此外,翻笔记本,按盒式录音机的按键,这些与内容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的操作记忆,也能成为自己事后想起的契机。

石川使用亲手制作教材的“五官记忆法”是有效的吧。

[ 本帖最后由 MNOD 于 2009-4-8 19:06 编辑 ]
作者: MNOD    时间: 2009-4-5 08:56

第二部分 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是取得资格证和加强记忆的宝贵时间

第8节 “自己消磨”的时间

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是百忙中所剩下的“自己消磨”的时间

石川所在的新的娱乐部门,正处于业绩兴盛的时期。公司八点钟开始营业,比正常上班时间要早一个小时。工作要延续到深夜。

“像银行融资课那样,如果有义务取得资格的话,公司会为你准备学习的时间。可我却不能那样。考试的准备只能利用空闲时间。平时,只能利用上下班电车里的时间,还有旅途中的时间。”

上班从营团地铁东西线的葛西站转乘日比谷线到惠比寿站下。包括等车的时间在内,大约要花40分钟。这时间都能100%地用于自己的学习。

周末还要上专门为考试准备的预备学校。在学校会碰到许多准备参加资格考试的人。

也有资格证迷,考完中小企业诊断师后,接着准备考理税师,然后考会计师。这些人既有三十几岁的,也有五十几岁、六十几岁的,还有“退休后再考”的人。四十几岁的公司职员,还是准备“离开工作岗位后再考”的人较多。

“不管是谁,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充分地利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大家好像都在动脑筋呢。”

虽然取得资格证是能使自己的工作上一个新台阶的重要武器,但是,如果因此而马虎对待自己目前的工作的话,则毫无意义。

石川上班早出晚归。但平时的工作再忙,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和旅途的时间只是属于自己的时间。

如果能充分利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的话,则工作和取得资格证同时进行,对谁来说,都是可能的。

想学外语,可是没时间!

想掌握一门外语的人很多。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那些每天要与外国人谈判的人姑且不说,不是迫切需要用外语的人,即使有意要学,也很难为了学外语而特地去上语言学校。由于工作忙而抽不出时间来上学的人当然很多。

这样一来,只有自学了。因而,每年一到四月,大家就下决心,买来NHK(日本广播协会)的语言学讲座教材。听收音机,或看电视。

开始阶段是初级内容,要记的单词也较少,所以,只要认真地听广播,是能够顺利地入门的。但是,一个月、两个月过后,要用到的单词越来越多,动词的活用越来越复杂,语法也越来越难,搞得人头昏脑胀。

如果只在广播和电视播放语言讲座时学外语,那是无法学好的。听完后,看完后,若不抓紧复习巩固当天所出现的新单词和新语法,在下次播放之前把它掌握牢固的话,则应该记忆的东西就会像滚雪球似的,越积越多。

这样一来,则只好放弃。渐渐地也懒得去听讲座了,教材也不买了。

有数据显示,实际上,教材的销售4月号的是100%,5月号的是80%,6月号的是60%,7月号的则下降到25%。这也是许多人遇到挫折的一个证据吧。

但是,即使不依靠任何广播、电视这些手段,完全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学语言,也能取得进展。

前面已经说过,在记忆方面,利用像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旅途中的时间这样比较短的分散的时间,去反复地记忆是很有效的。对需要动嘴的外语的学习来说,利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来“记忆”和“温习”是最合适的。

这里介绍几种利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来练习外语的方法吧。

通过携带方便的单词卡来记忆单词

不管学习哪种语言,如果不首先掌握一定程度的单词量的话,是写不出文章的,也更不谈会话了。

记单词有一个较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固定在圆环上的小卡片。这些卡片大家在初中和高中学习英语时肯定都受过益。正面写着单词,反面写着译文。看的时候,一张张地翻过去。写在卡片上的单词如果都能符合自己的目标,当然不错。

就拿英语来说,有以TOEFL(针对赴美留学的外国人的英语水平考试)、TOEIC(旨在国际交流的英语水平考试)、英检(实用英语技能检测)等考试为前提的卡片。此外,还有《日常会话必备2000词》、《商业用语3000词》等等,各种各样可供挑选的单词集在书店里都有出售。如果从这些单词集里选记一些自己不知道的单词,则很有益处。

如果是坚持听广播讲座的人,则以教材为基础,每月一次,将新出现的单词汇总,做成卡片,也许效果更好。

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不要带太多的卡片乘电车。并不是说太多的卡片不好携带,而是如同前面多次提到的那样,记忆最重要的是“短时间”“反复”。

如果去公司的路上要花一个半小时的话,200~300张卡片也能在路上反复看几遍。但是,如果单程只有30分钟,将同样数量的卡片带入电车,看1~2遍都很费劲。

重要的是,根据自己路上的时间长短,来决定所带卡片的张数。所带的卡片,单程最少要看三遍为好。所带卡片上的内容确实掌握以后,再进入后面的内容。

在新的卡片看完几打后,再定期回过头来温习前面已学过的卡片。虽然自己希望全部记住,但总有一些单词会从记忆里溜走。通过反复细致的复习,将一些模糊的内容深深地刻在脑海里。

然而,也有人感到制作卡片很麻烦吧。一想到考前复习那辛苦的日子,也许有人再也不想看见卡片了。对这样的人来说,使用便携式游戏机里附带的英语单词软件较合适。

索尼公司生产的袖珍词库软件“袖珍单词”,里面收录了1600个单词。该软件在记忆单词时,前面一组单词如果不清除掉就不会进入下面一组单词。简直就是给人一种玩游戏的感觉。“要想办法进入下一关”,这种软件有意要唤起用户的兴趣。此外,作为提示,它还有显示一部分拼写的功能。所以,就如同解智力测验题一样,在这一过程中,能记住单词。

[ 本帖最后由 MNOD 于 2009-4-8 19:10 编辑 ]
作者: MNOD    时间: 2009-4-6 21:08

第二部分 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是取得资格证和加强记忆的宝贵时间

第9节 通过喜欢的电视节目来提高听力

通过喜欢的电影或电视节目来提高听力

记单词是学外语的第一步。但是,要了解这些单词实际上是如何发音的,在文章里又是如何应用的,还得通过听该国人的讲话录音或会话磁带来掌握。耳朵一听就懂的话,会话能力就会一下子提高了。

但是,学习的最初阶段,到底是讲什么,听起来摸不着头脑。有时连单词与单词之间的分隔都搞不清楚。提高外语的听力,“习惯”是必要的。

为了这种“习惯”,同样的东西,只有反复地听。如果使用耳机的话,在每天上下班的电车里,就可实现这一目标。

如果去书店的话,学外语的磁带和光盘多得不知道选哪一种好。

在日本,学外语对那些不大有机会接触外国人的人来说,也许只有依靠这些教材。但是,就英语来说,身边就有教材。

可以通过电视或录像,将美国的电影和电视剧的声音录到磁带里。

电影和电视剧根据剧情的发展,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场面。如果是现代剧,就能学到“生动的英语表达”。如果是自己感兴趣的作品,或是自己喜欢的明星,就更容易投入。想从简单的英语开始学的人,可以将面向孩子的作品或节目拿来作参照。

除了电影和电视剧以外,英美媒体的报道节目也可作为参照。这些节目无论是卫星播放还是有线播放,亦或是地面差转,都能在民营电视台的通宵节目里收到。因为多半是将一个话题,花一定的时间做成一个特集,所以看的时候,注意力也容易集中。

在这些节目里,有运动员、电影明星、音乐家等,有时为了挖掘思想,还会就一个人物进行长时间的采访。如果是自己感兴趣的人物的话,肯定会很愉快地进行听力的学习。

此外,不管什么人,其说话方式和发音方面都有个人的习惯,所以,与其听许多人在一起对话,还不如听一个人长时间的说话更容易理解。

但是,有一点和单词卡一样需要注意的是,在上下班的路上,不要反复听时间过长的磁带。像电影这样较长的资料,应该将其转录成适当的长度。

要是MD(微型磁盘)的话,音质好,操作也简单,所以能从想听的部分开始听。因为用不着倒带,所以在外出的闲暇时间里,这是用于练习听力的最好的工具。

把脑子里所想的当场说出来

学习外语的最终目标还是自己能说吧。

肯定也有人认为,“如果光是为了说,那只有去学校,用目标语言与对方交流。否则就很难掌握”。

但是,如果平时不熟,突然让你坐到外国人面前,恐怕很多人都无法熟练地运用外语交流吧。

首先要自己一个人练习说。实际上,在与外国人交谈之前,还是进行一些演练为好。

创工·能力开发研究所所长保坂荣之介,以《情景·控制的惊奇》(PHP研究所)等数部著作阐述了能力的开发方法。据他称,这种说外语的练习也能在上下班电车中进行。做法非常简单,就是把头脑中所想像的情景全部置换成英语。

比如说,一想到“太累了”,马上就换成“I’m very tired.”

有时也小声说出来,反正是在电车里。要是感到不好意思,就稍微动一下嘴唇就行了。

例如,一想到明天的约定,就自言自语地说:“Tomorrow, I will go to ‘S’ company, and I should explain

new plan. ”(明天我得去‘S’公司说明一个新的计划)。看到窗外美丽的晚霞,就感叹道:“What a beautiful sight!”

也许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这么简单的方法能成为对话练习吗?把教材上写的会话样本全部记下来不是更好吗?

但是,我们想像一下。

比如去海外旅行时,把饭店房间的钥匙忘在房间里了。准备去服务台求助时,但不知如何表达,在脑子里想“这种表达方式确实在哪本教材里学过。”这时,服务员恐怕会露出厌恶的神情吧。

而且,例句中如果有记得模模糊糊的单词的话,则要表达的意思完全走了样。况且,教材里的例句能照搬使用的毕竟有限。

因而,用自己知道的单词,把自己的想法立即转换成英语进行练习的话,在实践中非常有用。

保坂说:“表达不好的话,回家查查辞典就行了。在这种反复的过程中,表达能力就会不断地提高。”

在这种说的练习的基础上,再加上前面介绍的记忆单词和听力的练习,所掌握的新的表达方法就会不断增加,英语的表达方式就会更加丰富。
作者: MNOD    时间: 2009-4-6 21:09

根据利用方法的不同,上下班电车也能成为了不起的语言学校。

享受看人,“读”人的乐趣

请想像一下这样一个场景。

从自己家里到公司乘电车需一个小时。你是一个上班路上花的时间稍长一点的人。平时,在电车里都是看书。昨天那本书已经看完了,可今天又忘了把要看的新书装进包里。由于没有什么可看的,感到无聊,就浏览车厢里的悬挂广告。但是,在拥挤的电车里,所能看到的广告实在有限,一会就看完了。这时离公司还有40分钟的车程。哎,实在想读点什么。想读的东西……。

请别着急。电车里可读的东西多着呢。而且比悬挂的广告还多。你可能已经明白了。那就是“人”。

也许有人要问:“人能读吗?人只能看。”

可亲的表情,可怕的表情,好打扮的人,看上去没洗澡的人……确实,光从外表来看,就丰富多样。

但是,再进一步观察每一个人的话,从他的表情和服装上,其性格就能略见一斑。

在头脑中所形成的这种启示,就是这里所说的“读”人。

他在公司里干什么工作,部下有几个人,老婆是个什么样的人,说不定还有个相好的……在这想像的过程中,一个故事情节就诞生了,恐怕连水平不太高的小说家也自叹不如吧。

由于每个车站上下的人各不相同,所以,材料是无限的。

能把观察别人当作乐趣来享受的人,从乘上电车到下电车,没有时间感到无聊。

探寻站在你面前的人物的生活故事

三田理加(37岁),曾经是电影院工作人员,同时又是一位很活跃的职业漫画家,身兼两职。由于电影院的工作要花一定的时间,所以画漫画的时间非常少。她希望得到哪怕一分一秒的画画时间。因为光靠在家里的时间是不够的,所以,即使不能在桌上画画,也要充分利用上下班路上的30分钟。

在叮哐摇晃的车厢里,虽然完成最终定稿很困难,但构思故事情节,写漫画对白,校正被称为“名称”的台词,检查草图等,这些制作漫画的许多工序都可以在电车里完成。值得庆幸的是,电影院开门的时间将近中午,上下班的时间比平常的高峰时间要晚一点。电车不挤也为她工作带来了方便。

在“车内创作”的间隙,三田还有一种享受,那就是观察周围的人。

她一边观察着站在自己面前的人或是坐在自己对面的人的动作及其穿的时装,一边想像着他们的兴趣和生活方式。

“主要是想像这个人5分钟前、10分钟前、一小时前、一天以前、一周以前在干什么。分时间段来想像是重要的。由于是对其生活的各个方面展开想像的翅膀,所以,基本上能勾画出人物的形象。”

接着,三田在带入车内的素描簿上画素描,虽然只是简单的素描,但在为后面的漫画创作人物原型时,这些素描和自己想像中的人物将成为重要的参考。

同呆在家里参考杂志上的照片画画相比,通过对现实人物的观察,更能刻画出人物的性格。

说到对人的观察,《上下班电车里的人的行为学》(创流出版社)的作者小林朋道(41岁),可以说是人物观察的专家。直到几年前,小林还一直在冈山市的一所高中里任教。他在从冈山县的仓敷市到冈山市的单位上班的路上,每天都要观察人物。从而创作了这部书。

“作为工作,我当教师,可是作为研究者,我也不想让眼睛闲着。这样一想,上下班电车里的情景就浮现在脑海里。”

本来花鼠属动物的行为研究是自己的专业领域,但想一想,人也是动物,而且要观察的对象就在每天的电车中。

“电车里的人既不受人际关系的束缚,也不带社会色彩。作为动物行为学的观察对象,这是绝好的机会。”

对小林来说,上下班的电车是进行人物观察的合适的场所。同时,作为一研究者,那也是审视和磨炼自己的地方。

在活生生的模特儿身上虚拟着服装搭配

在男士服装店做售货员的成田幸男(36岁),也许是职业的缘故,据说他对来往乘客的服装特别留意。眼光总会去关注别人的裤子折线、皮鞋擦的光亮程度等等。

“可惜的是,十个人中有七、八个人是马大哈呀。特别是下半周,总是凌乱得很。”

那些受到成田严厉批评的公司职员们,恐怕是前一天晚上没有将衣服挂在衣架上,或是早晨出门时,没有时间,顾不上擦鞋子吧。

一个人的仪容只要成田眼光一扫,他就开始了虚拟修饰。配什么样的服装,带点什么装饰,这个人就显得特别好看,他在脑子里做着各种各样的设想。

“这个人如果配上颜色更鲜艳一点的套装就好了。如果是这身套装,则衬衫的颜色应该更亮一些。这位大叔的领带如果与旁边一位小伙子领带交换一下,则他们两个都会显得更得体。如此等等,总是在脑子里享受着这种乐趣。”

对成田而言,上下班的电车里拥满了活生生的服装模特儿。

如此养成的感受性,勿庸置疑,会被他活用于在服装店里为顾客挑选服装的实践中。
作者: MNOD    时间: 2009-4-8 18:38

第二部分 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是取得资格证和加强记忆的宝贵时间

第10节 判断地区经济的发展动向 为了确保座位这一“实益”目的而观察人物

也有人为了确保座位而观察乘客。

在索尼公司工作的浜田寿人(22岁),每天早晨乘山手线电车上班,单程需要40分钟。他把尽快找到座位作为自己上车后的目标之一。

早晨上班高峰期以拥挤而闻名的山手线,当然一上车不可能马上找到位子。要是觉得坐着的人谁有可能马上下车,就站在他的面前。

并不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坐下,而是自己能不能坐下决定了自己当天的状态。预测坐着的人是否要下车,如果自己猜对了,说明自己的直觉敏锐。通过游戏的感觉来享受上下班路上时间的乐趣。

“比如说,车上正在看书的人,快要到目的地的时候,每停一站,他都会看看窗外加以确认。当目的地马上就到时,他会把书收进包里。受到这种启示,则若无其事地靠近他。”

如果预测对了,则表明自己的观察和分析没错,因而从早晨起,就会有一个好心情。“工作中可能有什么好事”,会获得这样一种高涨感。

坐到了位子,再加上又得到了积极的“干劲”,因而可谓是一石二鸟。

不过,即使预测错了,那个人最终没有下车,也不过分失望。那么,这个人到哪儿去呢?

他在什么单位工作?这样任意想像以消磨剩余的时间。当然,这期间,也以敏锐的目光来确认有没有下一站要下车的人。

从车站广告牌上判断地区经济的发展动向

也有人不是观察人物,而是把观看广告牌当作每天上下班路上的必修课。

井上泰男(34岁),是位于名古屋有名的几条繁华街道之一的荣街的一家银行支店的职员。每天从名铁犬山线岩仓站乘名古屋地铁东山线去单位上班。

“大致浏览一下铁道线对面广告牌的内容。如果有空位置的话,就预测哪种行业的广告牌会占据目前的空位。”

井上在车站等电车时,边在站台上来回走着,边看广告牌。

车站的广告牌充分反映了当地的变化。

新兴住宅区的开发如果取得进展的话,首先是与不动产有关的广告特别醒目。然后是新开业的医院妇产科的广告牌等等。

“猜中的还是比较少啊。但是,这也是一种锻炼吧。对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的走向进行预测也是银职员的工作之一。”

在这种持续锻炼的过程中,离自家最近的车站广告牌的内容及其排列顺序也已扎根在自己的脑海中。

在银行融资课任职的井上也经常出差。转乘地方线前往目的地的途中,经常会不知不觉地看车站的广告牌。

“是刚进入银行的时候,上司教给我的学习方法。我的上司可能是从他的上司那里学来的,也可能是从书上看来的。”

头脑的训练材料在上下班的路上,到处都是。如果能发现这一点的话,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就会变为提高自己技能的时间吧。

[ 本帖最后由 MNOD 于 2009-4-8 19:21 编辑 ]
作者: MNOD    时间: 2009-4-8 19:13

第三部分 最有效地利用上下班路上时间的观点变化

第11节 上班高峰期奔向公司的“痛勤”地狱 上班高峰期奔向公司的“痛勤”地狱

连身子都动不了的满员电车。

书和报纸都看不了,只是忍耐着痛苦的时间。

就像“通勤地狱”这个词所表明的那样,在拥挤不堪的电车里,奔向公司的人很多。

站台上的乘务员使劲将乘客推进电车的情形,对外国人来说,好像是非常罕见的。在介绍日本的电视节目里,也会经常出现这样的镜头。

在每天早晨的上班高峰期,去公司的职员们都承受着巨大的肉体和精神上的疲劳。“通勤”(上下班——译注)与“痛勤”的读音一样,由此可见一斑。

在私铁和JR东京市中心区的线路上,上下班高峰期要增开电车。乘客称之为“时差通勤”。但是,其缓解拥挤的效果并不明显。首都圈的上下班人员,对这一点肯定都有切身体会。

有显示电车拥挤程度的数字,这一数字叫“拥挤率”。

所有的座位都坐满,所有的吊环都有人拉住,座位旁边的立杆也有人握住。这种状态作为电车的定员。乘客数对定员数的比率就是“拥挤率”。

乘客数正好与定员数一致,拥挤率是100%。

当拥挤率是150%时,站的人就会肩碰肩,可以轻松地看报纸。

当拥挤率是180%时,虽然身体有接触,但还能有看报纸的空间。

当拥挤率是200%时,就会有压迫感,与旁边的人紧挨着,无法看报纸,不过能勉强看杂志。

挤得不能动弹的满员电车是有限的

身体不能挪动,电车摇晃时,身体就会倾斜,拥挤率是250%。这种现象只有电车里才有。

但是,拥挤到这种程度的线路并不多。而且,主要集中在上班高峰期这一时间段,就是以8点为中心的一个小时左右时间。

我们来看一看实际上首都圈几家铁路公司拥挤率最高的线路和区间吧。

首先是西武铁道。在池袋线的特快电车上,最挤的是石神井公园~池袋段,拥挤率180%。新宿线的下落合~高田马场,拥挤率170%(各站都停的电车与特快电车的平均数)。

京王电铁:京王线的下高井户~明大前,拥挤率168%,因为有换乘站,所以这个区段经常拥挤。井之头线的神泉~涩谷,拥挤率150%,这是各站都停的电车与特快电车的平均数。

小田急电铁:小田原线的世田谷代田~下北泽,拥挤率191%(各站都停的电车与特快电车的平均数)。

其次是都营地铁。三田线的西巢鸭~巢鸭,拥挤率174.8%。新宿线的新宿~新宿三丁目,拥挤率159%。

营团地铁:拥挤率最高的是千代田线的町屋~西日暮里,拥挤率212%。接下来,东西线的门前仲町~茅场町,拥挤率201%。营团地铁的其他线路,拥挤率基本上是140%~180%。新开通的南北线,拥挤率较低,为105%。

根据首都圈上下班人员的体会,与这些私铁和地铁相比,JR山手线显得更挤。但是,JR东日本没有公布上下班时间的拥挤率。

另一方面,京阪神(指关西的京都、大阪、神户地区——译注)的拥挤率又如何呢?

近铁奈良线的河内永和~布施(拥挤率160%),南海电铁高野线的百舌鸟八幡~三国丘(拥挤率158%),阪急电铁宝塚本线的阪急三国~十三(拥挤率152%)等这些区间拥挤率较高。但早晨的高峰期,没有首都圈挤。

京阪神大手私铁五家公司也有一个平均拥挤率。

1997年的平均拥挤率是148%。据说,京阪神1965年~1970年的平均拥挤率超过200%,现在上班高峰期的情况可以说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从上述数字来看,上班高峰期,最拥挤的区间虽然拥挤率超过了200%,但大部分在200%以内。尽管感觉是“满员”,但这种状态,还是能够看杂志的。

而且,是不是所有人都必须在这高峰期时段去上班呢?并不是这样。

各铁路公司都向社会推荐“错时上班”。虽然上班人员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情况,但错时上班并不是不可能的。

如果公司实行弹性工作制的话,避开上班高峰这一时间段是很容易的。

即使是必须按时到公司,也还有其他方法。虽然开始工作的时间不能推迟,但是可以提前上班。如果早点从家里走,避开最拥挤的高峰期的话,就可以躲过“地狱”般的满员电车那种“痛勤”。

有人早上天未亮就起床,把早晨的时间作为自己的时间来充分有效地利用。不乘早晨拥挤的上班电车,这是“早起型生活”的优点之一。

在许多人被早上拥挤的电车挤得死去活来的同时,也有不少“早起型的人”,在一大早的电车里享受着座位,舒舒服服地去上班。

[ 本帖最后由 MNOD 于 2009-4-8 19:17 编辑 ]
作者: MNOD    时间: 2009-4-8 19:14

第三部分 最有效地利用上下班路上时间的观点变化

第12节 一大早去上班所带来的两个黄金时间

一大早去上班所带来的两个黄金时间

松山真之介在与网络系统有关的公司工作。每日发行互联网的书评杂志《Webook of the day》。他的书评在招聘信息网站“ISIZE”的图书角也有连载。

在每天忙碌的同时,还要看一本书,写书评。要说他的劲头儿是从哪儿来,那就是来自早晨上班的路上。

松山早晨4时40分从千叶县的家里出门。如果是冬天,还能看得见星星。

“也许有人觉得太辛苦了。可是,在我看来,特地赶在早晨高峰时间段上班要更辛苦啊。”

松山比上班高峰期提前二个小时去上班。

满员电车由于上上下下的人太多,所以,总是容易晚点。而一大早的电车因为人少,都是正点运行。转乘也很顺利。

“用不着跟着别人后面匆匆忙忙地走,感觉非常爽快哟。在电车里看看书,吃吃早点,一个人占四个人的位子,有时还把公司的资料摊开看。”

这几年,一到年底,有时还在车里写贺年卡。如果是明信片,带着走路也不麻烦。如果每天写十张的话,每张的时间都很充分。能写出充满感情的贺年卡。

“再从电车里看着升起的朝阳,心里畅快极了。光这一点,就觉得早起乘电车很有意义。”

在电车里摇晃的时间大约一个小时。充实的时间眨眼就过去了。上班路上的时间对松山来说,真正是黄金时间。

下班后,第二个黄金时间又开始了。

“公司里的人都下班了,工作也有了进展,这时,一个人留在公司里,最适合思考问题。有时就写一写刊登到电子杂志里的书评。”

从高峰时段上班转为一大早上班改变了一天的生活

每天早晨,在满员电车中,为了有个落脚的地方而使尽了全身力气。别说摊开书本,连身子都无法挪动。这样的人不妨下决心把时间错开一下。

虽说是上班高峰期,而真正最挤的也就是那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即使错开半个小时,也可以乘上较空的电车。根据地区的不同,如果提前一个小时上班的话,还能有座位。

贪图被窝儿的温暖,直到非起来不可时才起床,这也是人之常情。可是,匆匆忙忙跑出家,又在满员电车里颠簸,快到点了才赶到公司。每天这样的话,反而更累。

乘一大早的电车上班的话,从家里到车站能够以很好的心情散步。早晨既可以沐浴那特有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又可以独享那街道上的寂静。空空荡荡的车厢又可以带给你一个舒适的心情。首先就不会有那种烦躁不安精疲力竭的感觉。

一大早,公司里人员较少,这时构思一天的工作计划,做些工作上的准备,会使工作取得意想不到的进展。准备工作做好后,一天的工作就变得轻松愉快了。

要改变一下气氛,到公司附近的咖啡店放松一下也是可以的吧。早晨的咖啡店多半只有个把客人,也没有中午那种叽叽喳喳的吵闹声。

在公司附近,还有英语会话和面向公司职员资格考试的清晨讲座。

晚上的讲座由于加班和社交,很多人无法参加,如果是早晨,就完全可以按照日程进行。

早晨一大早就起来听讲座的人都是一些积极性很高的人。从这些人身上受到的启发也较多吧。

在体育馆出一身汗后,再去上班,肯定也会有一个好心情。

自己一天的日程,提前一个小时也好,提前两个小时也好,如果转换成“早起型”的话,早晨的上班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早晨发生了变化,那么一天的生活就会与以前截然不同。

上班路上的时间如此之长唯有日本

让我们来看一看把长时间花在上班路上这一问题吧。上班路上花太长的时间,肯定有人认为“自己的时间被剥夺了”。

即使同其他国家相比,日本人花在上班路上的时间也算长的。

根据NHK放送文化研究所的“国民生活时间调查”(1995年)显示,日本人花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平均是1小时15分。而且还有一年一年变长的趋势。

还有其他的统计。据总务厅每5年进行一次的“住宅统计调查”(1993年)显示,全国上下班路上需一个小时以上的人占上班总人数的16.1%。需一个半小时以上的人占3.6%。这虽然包括在家上班的人数和住在单位里的人数,但可以说,远距离上班的人并不算多。

但是,首都圈(东京、横滨、千叶圈)的情况就不一样。路上需一个小时以上的占32.3%,需一个半小时以上的占7.6%。几乎是全国平均数的两倍。

在京阪神圈,路上需一个小时以上的占21.4%,需一个半小时以上的占4.0%。正好处于首都圈与全国平均数的中间值。

如此看来,不得不花长时间在上下班路上的人,主要是大城市,特别是首都圈的上班族。

另一方面,海外的情况又如何呢?

总务厅把住友商事驻海外的20个机构的日本人职员作为对象,进行了调查(1998年)。结果显示,上下班路上超过一小时的人占8%,超过一个半小时的只占1%。

交通工具方面,有超过66%的人乘小汽车。虽然不能同以电车为主的日本的情况进行单纯的比较,但可以说,在日本大都市圈上班的职员,即便从国际上来看,其上下班路上的时间也是相当长的。

上下班路上的时间还是短点为好。可能许多人是这样想的。

但是,也有人特意花多于平时几倍的时间和几倍的距离,用于上下班的路上。自己主动成为“远距离上班者”。

从自己家里到公司四十分钟的距离却要花两个多小时

东京·池袋站

既是出版社的经营者,又是总编辑的西田哲郎(54岁),从池袋乘营团地铁有乐町线到离办公室最近的饭田桥站,只需9分钟。可是,西田有时并不乘地铁,而是特意乘较花时间的JR山手线。

他一早六点钟从家里出发。乘西武池袋线,最迟六点半到达池袋。再从那儿乘JR山手线的外环线。

“因为是环线,所以,外环线也好,内环线也好,乘哪个都行啊。”

一大早,座位也空。西田“安安心心地”坐在三人座位上,从包里拿出一沓稿子。

“要‘兑现诺言’,必要的时候,只能这么做。也就是说,‘稿子今天必须看完,明天就得谈感想’。由于前一天晚上喝多了点,没有把任务完成啊。”

不管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都把稿子往出版社送,这种情况较多。如果马上能看掉,写点什么意见当然好,但有时候懒得看,就拖了下来。不久,作者又会打电话来问:“那篇稿子怎么样?”西田心里发虚地对应道:“明天一定给你答复。”于是,在上班前乘山手环线,兜圈子。

“大约二周时间就把事情结束。这是集中精力的胜利啊。”

山手线绕一周,约需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内,把任务完成。也就是说能够践约。

乘山手线兜圈儿旅行“检票口内吃早餐,中途能下车”

西田有时心血来潮,不是为了工作看书,而是为了享受看书的乐趣而乘山手线的。

“从初夏到九月份这个季节是最好的季节啊。黎明时分大约是五点钟左右。高高兴兴地离开家。”

包里放进两本内容不同的书。一上电车就打开书。根据心情的不同,有时看一本,有时两本轮换看。随意翻阅。他经常是中途下车,买完体育报纸后,再乘电车。

“最近,《日刊体育》的记者可能是反应迟钝了,所以我改看报纸了。从驹込站下车,边欣赏杜鹃花边盘算着先在哪儿填饱肚子。”

不出检票口就把早饭吃了,要么在品川站,要么在上野站。车站内的饮食店很多,很方便。如果出了站再吃早饭的话,一般在东京站附近的精养轩用餐。

“早晨的阳光让人神清气爽啊。感觉就像游客一样。”

西田乘山手线当日往返的兜圈儿旅行,二周,最多三周就结束。

“有一点需要注意。乘车时间太长,出站时,自动检票口的横挡就会嘭地一下关上。就得从值班窗口那边走。自动检票机的性能太好也是一件麻烦事啊。”

[ 本帖最后由 MNOD 于 2009-4-8 19:19 编辑 ]
作者: MNOD    时间: 2009-4-10 19:33

第三部分 最有效地利用上下班路上时间的观点变化

第13节 人在拥挤的电车里反而更安心

人在拥挤的电车里反而更安心

像西田这种情况,是能够在办公室里看稿子的。也可以在家里看书。但如果那样的话,就会受到干扰。而在电车里,谁都不会来干扰你。那种环境是与西田所说的“集中精力的胜利”紧密相连的。

电车里,即使人再多,也用不着在意。因为周围都是陌生人,所以没有必要像对熟人那样介意。因而是集中注意力干某件事的最好空间。

而且,能不能集中注意力并不受拥挤程度的影响。当然挤得不能动弹的话,另当别论,稍微挤一点是能够集中注意力的。也可以这样说,人稍微多一点,反而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有一个调查结果很有趣。

在前面讲过的《上下班电车里的人的行为学》里,作者小林朋道以在电车中所观察到的人的各种各样的行为作为题材,其中记述了有关电车乘客的“转移行为”的次数。

“转移行为”是动物行为学的术语。是指“内在的紧张状态和纠葛状态下所表现出的‘不合时宜的’突发性行为”。据说,在哺乳动物和鸟类动物中,经常能看到这种行为。

用在人的表现上,就是在人际关系的紧张状态下,内心不平静时,无意识中所做出的不必要的行为。做出了可以不做的动作。

乘上电车的人,是新加入正在乘电车的集团的“动物”。在确定自己的位置或是决定放置自己行李的位置期间,会出现摸摸下巴,抓抓头发的“转移行为”。

于是,小林将站在车门口的乘客的这种转移行为的次数作了统计。结果显示,车越挤,转移行为就越少。

在电车中,人越少,纠葛就越多。也就是说,人一多,紧张感就弱,心理上的稳定状态就容易提前出现。

像这样,在某种程度上拥挤的电车中,人却能安心地专注于某件事,这也得到了科学上的证明。

西田在适当拥挤的山手线电车中,集中精力阅读稿子,这也是合乎情理的。

一个人想集中精力处理某件事的时候,多半想找一个仅有自己一个人的地方,可是,别忘了,积极灵活地利用上下班电车也是策略之一。

若乘新干线上下班“生活在家乡,上班在东京”也成为可能

金子雅道(40岁),两年前在家乡福岛县买了房子。工作单位是东京都板桥区的化学公司。从那时起,金子就开始乘新干线上下班。

他以前住在埼玉县的浦和市,所以上班路上只要三十分钟。除了上班近以外,浦和的环境也不错。但作为长子,他一直放心不下住在家乡的父亲,老是想着回到家乡福岛去。

离开生养自己的土地,远去首都圈或大城市工作的人很多。特别是长子和长女,经常会听到他们说有和金子一样的烦恼。

这时,他们想到了作为公司福利待遇的一种,可以利用新干线上下班的制度。“乘新干线上下班,所需交通费的九成由公司负担”这一待遇非常优厚。

“那时,不到7000人的公司职员,有十几人利用新干线上下班啊。”

在地价居高不下的东京拥有房子也许很难,所以新干线上下班制度是公司希望职员能在地方上拥有房子,但这一制度并没有深入人心。

自己在家乡买下房子后,让家人居住,而自己继续在东京上班……一般情况下,这两样是很难同时实现的。而有了新干线上下班制度以后,这种愿望却可以实现。金子决定利用这一制度。

“那时,女儿小学四年级,儿子小学一年级。也想在一个空气好的地方,轻松愉快地抚养他们。”

金子从新白河站乘东北新干线到大宫需50~60分钟,再从大宫乘JR埼京线到浮间舟渡需20多分钟。从这列车到那列车,路上总共需要一小时三十分到一小时五十分钟。

同以前相比,可以说路上的时间要长一些。可这个时间与从千叶县、埼玉县、神奈川县等东京近郊去东京市中心上班没有太大的差别。

在新白河站一下车就是“福岛人”

乘新干线上下班,不仅实现了“孝顺父母”的愿望,而且自身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上班的车上有位子坐也是一大优点。还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在家里和在单位里不同的心情可以互相切换。”

东京的单位与福岛的家庭,在来回的途中,工作人和家庭人的开关很容易切换。

“福岛与东京气候和人情都不一样。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回来时,在新白河站一下车,就变成了‘福岛人’啊。我本来就是一个性格不爽快的人。以前即使乘上了回家的电车,脑子里还想着工作上的事情,就算回到家里,也挥之不去。不善于心情的切换。”

乘新干线从东京到福岛,从福岛到东京,在这来回的过程中,金子的心情和大脑也由工作到家庭,家庭到工作,来回切换。

采用新干线上下班制度的公司虽然目前还不太多。但据金子说,从新白河站到东京上班的人数,光他早晨乘的那列车就有100人以上。

既有利用公司这种福利待遇的人,也有不利用这种待遇的人。而乘新干线大老远去东京上班的人倒是不少。

金子从新白河站到大宫站乘新干线三个月的月票需要37万日元。如果没有公司的福利支持,这一金额自己是负担不起的。假如有人希望在东京工作又住在东京近郊以外的地方,那么有必要再确认一下该公司的福利待遇制度。

是选择搬家还是选择单程需乘两小时的新干线上下班呢?

在东京大学当助手的中泽港(35岁),也是乘新干线从长野到东京上班的新干线上班族之一。

本来租公寓住的中泽,从宿舍到单位走路只要五分钟,是比较理想的。但他却面临着某种选择。

“妻子在长野短期大学任讲师。录用的条件之一就是家住长野。至少妻子要移居到长野去。”

问题是,中泽怎么办?

由于孩子还小,所以也不想搬家。而且,只有中泽一个人住在东京,周末利用限次乘车券回长野。即便这样,光交通费每月就要8万日元,再加上东京宿舍的房租,要超过10万日元。如果利用新干线上班制度的话,使用月票从长野到东京上班,即使算上自己负担的费用,也花不了多少钱。

“而且,乘长野新干线,心情也愉快,在电车里还能干些事情。”

这样一来,中泽决定乘新干线上下班。住所也由东京搬到了长野。上班时间也由“徒步五分钟”变成了“两个多小时”。

早晨骑自行车到长野站。在新干线车上打开笔记本电脑,写一写自己的专业人类生态学方面的论文和稿子。

“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自己都感到吃惊呀。我觉得一天的研究活动有一半是在新干线上完成的。”

关于工作上取得进展的原因,中泽作了如下说明。

“在大学里,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与外界相互作用’,是由不得自己的。而在新干线上,没有任何干扰。至少有两个小时能够集中精力做一件事。长野站到上野站需要90~100分钟。作为保持精力集中的工作时间,足够长了。”

中泽由于自己爱人的工作调动而开始了远距离上班。可他却把新干线上的时间完全当作了自己做研究的时间。这也是一段密度很高的时间。

可以说,新的经验会产生新的成果吧。
作者: MNOD    时间: 2009-4-11 18:48

第三部分 最有效地利用上下班路上时间的观点变化

第14节 乘新干线上下班也是选择之一

乘新干线上下班的生活方式也是选择之一

早晨上班也给中泽带来了新的乐趣。

“早晨6点钟左右,长野站的周围很清静,骑自行车很爽快。8点钟之前从上野站的公园门口穿过不忍池,再走向大学的池之端门。走这段路感觉也很惬意啊。”

因为开始乘新干线上下班是四月份,所以通往大学的路上樱花盛开。早晨在新干线上完成一项工作后,看着一排排的樱花树,别有一番情趣。体味着一种与平时不同的愉快心情。

不过,公司支付给中泽的交通津贴每月最多5万元,超过了则要自己负担。

“最近,在新干线上听熟人讲,自己负担的那部分实际上是必要的费用,可是,却不被承认。他与税务署交涉过,可对方不认可,所以感到很气愤啊。”

乘新干线上下班自己所负担的那部分车费,根据现在的税制,不包括在工资所得扣除额里。

中泽认为,如果税制改革一下,认同自己所负担的那部分费用也是必需费用的话,则乘新干线上下班的篱笆会变得更低。

“是没有办法的事。远距离上班者的原因各种各样啊。想想看,照顾老人也是原因之一吧。”

中泽是因为爱人的工作调动才远距离上班的。“没有办法的事”在谁的身上都有可能发生。

这时,如果把乘新干线上下班作为可选择的上下班方法之一来考虑的话,那么生活方式的选择范围就会更加宽广。

以三杯啤酒和“司马辽太郎”来冲刷“工作模式的自我”

上下班是位于公司(单位)和家庭之间的一个过程。无论是从时间意义上说,还是从空间意义上说,上下班都处于工作和家庭的中间位置。

有人充分地利用这种中间状态,来进行开关的切换。

“从公司一下班,就去酒馆喝两三杯啤酒。一乘上电车,就看司马辽太郎的作品。在车站一下车,走向家的时候,感觉特别爽快。这是每天的必修课啊。”

在娱乐设施运营公司工作的小岛章照(41岁),单位在池袋。从池袋到离自家最近的北浦和站,这期间要冲刷掉自己的“工作模式”。

“工作中,有工作的速度和气氛,是吧?说话的速度也稍微快一点。在工作的时候,自己就会无意识地进入‘工作模式’。将这种工作模式原封不动地带回家去的话,总感觉像不脱鞋就进房间一样啊。”

所以,下班的电车就成了切换自己的场所。小岛调整开关,使自己由工作单位进入家庭,由职员的角色转变为父亲的角色、丈夫的角色。

长时间呆在酒馆里的时候并不多。

“30分钟喝一瓶酒的程度。喜欢去站着喝的酒馆啊。大约7点钟乘电车回家。”

在电车里,手拉着吊环翻开敬爱的司马辽太郎的作品。读着看过好几遍的满是注释的《坡上的云》,不禁感极而泣。

“有时候眼泪会向前飞出来啊。自己也吓了一跳,眼泪不是流下来,而是飞向眼镜。”

据说,哭泣与心灵的净化相关。

人遇到悲伤的事情时,哭会使自己感觉清爽。一般人都有这种体会吧。当感情上升到最高潮时,流眼泪似乎能起到冲刷掉心中积累的杂念的作用。

小岛在回家的电车中,虽然不是经常流泪,但是“时常”流泪。

“周围的人可能会觉得我是一个奇怪的人。不过,到站下车时,真的感觉非常清爽。”

工作中的疲劳被这种心灵的净化冲刷得干干净净。自己的大脑完全由“工作模式”切换成了“家庭模式”。

“如果说公司是个组织的话,家庭也是个组织。我是同属于这两个组织啊。这两个组织原理既不相同,规则也不相同,文化也有差异。”

每天往返于这两个组织之间。这就是公司职员的生活。

“所谓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就是界于这两个组织之间。它不属于这两个组织中的任何一个。我想,大家都在以各种各样的方法支配着这个时间,切换着自己啊。”

在切换自己开关的同时,在早晨上班的路上做些工作前的身体和大脑的准备工作,而下班回家的途中,又做些提高情绪,清洗大脑的整理工作。

会使用时间的人和会控制自我的人,好像都在利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来做这样的准备工作和整理工作。

在上下班的路上把自我的开关调节到关的状态

有两个词叫“开”和“关”。通常把工作时间称为“开”,其他时间称为“关”。

足羽与志子(42岁),在一桥大学的文化人类学系任副教授。她指出:“但是,在家里的时间其实不能称之为‘开’。”

“家里有家里的辛苦和麻烦啊。”

把工作时间称为“开”,其他时间称为“关”,其背景是,工作时有紧张感,工作结束了就有一种解放感。但是,正如小岛所说的那样,家庭也是组织,作为一个组织就存在着紧张感。

这样的话,可以说,只有位于单位和家庭之间的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才真正是“关”。

小岛在工作时间保持“开”的开关,由于喝啤酒的微醉和司马辽太郎的作品,在回家的电车中暂且关上了吧。

而且,下了电车,朝家走去,穿过家里的玄关。在这之前作为家庭人的开关就要打开了。

另一方面,足羽在去位于东京西郊的大学工作之前,一直在神户的一所大学工作。住在填造的人工岛“港湾人工岛”上。早晨乘车,或是乘连接神户中心部与“港湾人工岛”之间的“港湾渡船”渡海上班。

“过桥时的心情非常好哇。能真实地体验到自己在向一个不同的地方行进。用刚才的话说,深切地体会到处于关的状态下的自己。”

在渡海的途中,也感到了一种心灵的净化。

“说到活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为了忘掉自己在移动中,也为了忘掉时间,多数人是找点什么事儿做。对我而言,应该说那是真实体验移动感觉的时间。”

一到工作单位,无论男女,都显出一副“认真”的样子。公司的大门一开,“工作的自己”就会从头到脚浸透全身。一回到家里,家庭人的角色就会罩住自己。

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并没有人强迫你扮演哪种角色。这时,是一个“透明的自我”。再具体一点说,抛开角色的状态,作为一个人而存在的自我,也许只在上下班的路上才能实现。

从这个门到那个门尽管只有80公分的距离但上下班就是上下班

那么,住处和工作单位在一块的人又怎样呢?在工作和家庭之间,既没有上下班路上时间性的“中间”,也没有空间性的“中间”。这种情况下,又如何切换自己的开关呢?

“哎,那可是怎么也切换不过来呀。”长谷川裕(49岁)感叹道。他以前在出版社工作,30岁左右离开出版社,长期从事著作业,是个自由职业者。

如果工作和住宿都在一块的话,家庭生活和工作时间的弛张很难区分开来。

“早晨一起床,首先准备早饭。因为爱人也在工作,所以由在家里上班的我来做早饭。”

早晨把两个孩子和在大学里教西班牙语的爱人(墨西哥人)送出门后,工作还没有开始。

“噢,先喝杯茶什么的,然后再上到二楼的工作室。因为偷懒,所以,一点也不想坐到办公桌前。要么再整理一下家里裁的蔷薇花,看看叶子,浇点儿水。一会儿就到了烧中饭的时候。”

因为按照自己的进度就行了,所以时间的使用上是自由的。在家里上班,看上去自由自在,挺令人羡慕的,可稿子的截止日期眼看就要到了。“实在逼得没办法时,就呆在工作室里把门反锁上。”

除了吃饭以外,一概不与家人接触。只有这个办法了。

“以前在杂司谷(东京丰岛区)住公寓时,把隔壁的一间房子租来作工作室。那时,完全可以进行自我开关的切换啊。从这个门到那个门虽然只有80公分的上班距离,但这80公分相当重要啊。”
作者: MNOD    时间: 2009-4-15 08:44

第三部分 最有效地利用上下班路上时间的观点变化

第15节 早晨看书是工作之前的“助跑”

早晨看书是工作之前的“助跑”

设计师大田等(49岁),以前在外面拥有一个建筑事务所,现在把自己家里作为工作场所。

“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没有了,可每天早晨可以散步,真令人高兴啊。上下班的路上,无论怎么说,既花时间又消耗体力啊。”

在东京九段经营事务所时,上班路上需要一个小时 ,这个时间专门用来看书。

每天早上出门之前,都要挑选两本当天要看的书。这已成为习惯。因为同时看好几本书,所以根据自己的心情,从正在看的书中挑选两本。

在通向事务所的电车里,只埋头看书。

一到事务所,忙碌的工作就开始了。

“现在想来,上班路上看书,是在为工作作心理上的准备呀。”

问他在自己家里工作以后,如何实现家庭与工作时间的切换,他还是回答说:“很难啊。”

“早上起得较早。基本上是四点钟起床。先在自己房间里听收音机。因为自己每天听的NHK的‘广播深夜直通车’节目到五点钟结束,所以,从五点钟起,到开始工作之前一直看书。”

工作时间的长短没有固定。根据工作量的大小来决定分配一天的工作时间。

“开始工作之前,没完没了地看书,这也许是以前上下班路上看书所养成的习性啊。”

以前在去事务所的路上,通过看书来调整自己进入工作之前的心情。工作之前的助跑就是看书。

自从在家里上班后,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没有了。上下班路上所发挥的功能就只剩下看书了。也就是说,只剩下“助跑”的功能了吧。

“早”与“晚”分别对待

说到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早晨上班”和“晚上下班”是完全不同的。

到公司去的早晨上班,可以认为是准备时间。早晨上班的路上,适合于看看报纸,看看书,进行资格考试的学习,记忆训练等生产性的活动。

晚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可以理解为从工作状态向自我状态切换的时间,或者说,是消除疲劳的时间,享受兴趣的时间。可以轻轻做一些放松身体的运动,也可以眯一会儿,听听音乐什么的。

早晨的上班时间和晚上的下班时间,如何去理解,这也许因人而异,但是,还是明确加以区分为好。

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如果往返一、两个小时的话,早晚都做一件事也许不会觉得厌烦,但如果往返需要三、四个小时,那就另当别论。

在户塚一所大学上学的涩谷早苗(18岁),从栃木县的家里到学校,往返需要五个半小时。属“超级”上学者。从栃木出发,路过千叶和东京,到达神奈川,属长途之旅。

“我经常想,上学往返需要五个半小时,一天二十四小时,有五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电车上过的呀。由于参加体育部的一些活动,所以,如果不利用上学路上的时间,自己就没有时间了,很焦急啊。”

确实,上班和上学路上时间长的人都会有这种“焦急”感吧。

“所以,把上学乘电车的时间也安排为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一大早有课的话,有时就把早饭带到车里去吃。这时早晨上学路上的时间就用来预习学校的课题。完了之后,看看书,听听CD,随便干点什么。

“回家的路上多半是睡觉啊。由于早晨从家里出来得早,再加上体育部的一些活动,回家时,一天里积下的疲劳一下子袭来,所以,回家的电车就成了休息的场所。”

涩谷将早晨路上的时间作为学习的时间,完了之后,就是享受自己兴趣的时间。晚上回家时,就把电车上的时间作为消除疲劳的时间,加以充分利用。

上班路上时间长的人,光往返就相当疲劳吧。不要过于将“上下班路上的全部时间作为充实的时间”,而像涩谷那样,适当地进行休息,不失为明智之举。

有失必有得的“绕道”乘车法

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想看书,想学习,可是由于车上挤得连书都翻不开,所以只好放弃。可能有人有这种经历吧。

我们建议,这样的人干脆下决心重新考虑一下自己的上下班线路。也许有的线路会稍微多花一点时间,但是不会拥挤,或许还有新的发现呢。

在东京都内一所短期大学上学的山本多实惠(20岁),现在正在为编入四年制的大学而努力。但是,短大有课,再加上又在勤工俭学,所以总是抽不出时间。

于是,山本选择了虽然绕一点,但却有座位的电车上学,以确保安安心心学习的时间。

山本以前的上学线路是,从家庭所在地埼玉县的莲田站,乘JR宇都宫线约40分钟,再从上野站,换乘JR京浜东北线。宇都宫线和京浜东北线从大宫到上野基本上是并行的。只是京浜东北线停车站较多。从时间上来看,宇都宫线要快一些。

“以前乘宇都宫线到上野时,几乎是没有座位。想学习,但是太挤,站着又无法集中注意力。乘京浜东北线,加上等车的时间要多花约30分钟,但是,能坐下来学习,所以效率反而高。”
作者: MNOD    时间: 2009-4-15 08:45

利用这一方法,山本每天早晨能整整一个小时集中精力学习。

花点时间绕道,这一想法尽管与普通的做法相悖,但却能保证有一个舒适的路途环境,反而能更有效地利用时间。

在满员电车中确保座位的诀窍

上班路上时间长,不光是时间上的损失,体力上也有消耗。特别是连日加班,疲劳聚集时,如果站在满员电车里再摇晃一个小时的话,疲劳感更强。

但是,如果能坐下的话,疲劳感就会大幅度减轻,还可以安静下来看看书,做做事。

那些感觉被满员电车夺走了活力的人,不妨积极寻求一个坐的地方。

虽然说是满员电车,但从始发站到终点站一直很挤的情况并不多。中途有的站会一下子下去很多人。在办公区较集中的站,或学校密集地区的站,或是换乘线路较多的站,往往下车的人较多。这些站是找座位的好时段。

在要下的人较多的站,首先必须确认这个站的进出站台阶在站台的哪个位置。在进出站台阶附近的那节车厢的人下车的可能性很大。

而且站在车内的哪个位置,这一点也很重要。

如果沿线有大学或高中的话,站在学生模样的人旁边,很可能有位子。如果是办公区较多的地区站,则应该站在穿西装的人旁边。

此外,如果穿着随便,又没带行李的话,则这个人远出的可能性较小,可以预测他马上就会下车。

可惜的是,以这种预测为基础来确保座位的方法不一定能成功。而且,以锐利的目光寻找座位,甚至与人争吵来确保座位确实不像样子。

在确认旁边是否有老年人和残疾人后,“可以坐的话就坐”。应该抱有这种宽容的态度。

一坐下来就把电车当“书斋”

如果确实想要个座位的话,还有个成功率较高的办法。

就是瞄准始发电车。

荒和雄(63岁),现在作为经济评论家,已出版了数部著作。从银行职员,到从事执笔活动,他一直利用始发电车来确保座位,从而有了充分的时间。

从东急田园都市线的藤丘站到日本桥的支店上班时,他从藤丘站往回坐三站,到始发站的长津田站找座位。

“一坐下来,那里就成了我的书斋呀。有时只用上下班电车里的时间就能写完一本书。利用上下班电车里的时间及星期六和星期天,一个月左右就能写完一本。”

那时的习惯至今还保留着。在去位于涩谷的办公室途中,或是去地方演讲的途中,尽可能地为保证座位而作思想上的准备。

从东京三鹰到御茶之水上班的大矢真弓(30岁)也属“始发站派”。

早晨上班时,乘三鹰发的JR总武线。因为是始发站,所以能确保座位。如果想快点到达御茶之水的话,则应该乘JR中央线的快速电车,可是这条线的电车很挤。

总武线和中央线虽属不同的线路,但从三鹰到御茶之水却是并行的。总武线各站都停,而中央线属于快速电车,很多站不停。所以,从时间上说,中央线要快。

在所需时间上,三鹰至御茶之水,中央线快速需要26分钟,总武线则需要37分钟。相差11分钟。与其乘拥挤的电车在快到点时匆匆忙忙赶到办公室,很多人还是情愿提前11分钟出发,能悠闲地坐到位子。

即使不能像大矢那样乘离家最近的始发站电车,也可以选择每站都停的电车,避开高峰期,找到座位的可能性也大。

早晨,为了不迟到,谁都是匆匆往目的地赶。因此,特快和快速电车都是满员。尽管这样,各站都停,电车又空的线路也不少。只要稍微早一点从家里出来,乘较空的电车,不慌不忙地去公司上班是可能的。

乘上下班的特快电车不感到疲倦

乘电车上班需一个小时以上的人,利用特快电车也是方法之一。在早晚上下班高峰期间,还开行的有上下班专用特快电车。

例如,埼玉、栃木方向的“你早栃木”、“家庭班车古河”,神奈川方向的“湘南班车”、八王子、山梨方向的“快事”等,都是“上下班特快车”。

在普通车票或月票以外,再买500日元左右的特快票,就可以乘这些车。车厢与普通的车厢不同,座位宽敞,还带有一个折叠式的小桌。

律师奥山美子(39岁),从大船到东京站,乘JR京浜东北线上下班,同时又利用湘南班车享受舒适的上下班时间。

“因为是两个人一排的宽敞座位,所以可以慢慢看报纸。早晨一般要看好几份报纸。晚上回家时,多半是看看工作方面的资料,或者睡一觉。”

能保证舒适的时间与空间。同时,如果乘普通电车需要一小时十分钟,但乘湘南班车只要四十分钟。节约了三十分钟,可谓是一石二鸟。

特快电车当然要花特快车费。如果一天往返一次需要多花1000日元的话,一个月若正常上班,约多花20000日元。因为每个月都要花钱,所以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关于这一点,奥山似乎区分得很清楚。

“对我来说,上下班时间并非单纯的移动时间。是补充工作上不足的时间。工作如果晚了的话,就反过来算,扣除下班后的一部分时间,再作下班算。”

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对奥山来说,也是工作时间的一部分。所以想利用电车中舒适的环境。

“一想到那混乱中挤来挤去筋疲力尽的电车,就觉得多出500日元也并不算浪费。”

缩短了路上的时间,避开了拥挤的局面,充实了工作的时间。一想到这些优点,就会感到虽然付点特快车费,也是值得的。
作者: MNOD    时间: 2009-4-15 15:31

第三部分 最有效地利用上下班路上时间的观点变化

第16节 坐软席车确保每天100分钟的读书时间

乘坐软席车确保每天100分钟的读书时间

经济评论家三原淳雄(62岁),家住神奈川县藤泽市。从家里到东京青山上班,路上约需75分钟。其中有50分钟是乘JR东海道线。这个区间,三原一般都是乘软席车。

软席车即使是上班时间也能有位子坐。这个时间,三原早晨专门看杂志,回家时看报告或计划书。

软席车的车费每月超过6万日元。当然,这远高于一般的交通费。但是,每日往返100分钟的时间有自己的座位,可以把它当作舒适的书斋。那么,这个费用又如何呢?认为这个费用太高,或是觉得这个费用并不怎么高,这一点因人而异。三原觉得并不高。

早晨一坐到位子上,首先翻开日本经济新闻。车过横滨时,所有的版面都浏览完。

接下来是看各种与经济有关的杂志。三原固定要看的杂志,光在日本发行的就有10种以上。此外,还加上像《商业周刊》等数种美国的一般经济杂志。这些杂志,在早晨的电车中到底看哪一种,要视当天的情况而定。从这些杂志、报纸中收集信息的工作,在每天的上班路上基本上能做完。

回家的路上就看一些自己的稿子、报告,或是看与写记事有关的资料。

对三原来说,上下班的电车就是他的“第二事务所”。

到达青山的事务所后,与人见面之类的事较多,加上要写稿子,根本没有时间看报纸、杂志。只有在上下班电车里才是做这项工作的唯一时间。

金融和经济是个变化极快的领域。对这个领域的专家三原来说,最新的信息可以说是“生命”。把信息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对工作来说是很重要的。

“掌握信息要花金钱和劳力。世界上并没有免费的午餐。从这意义上说,没有比报纸和杂志更便宜的信息源了。所以,即使多花一点钱,也要保证看报纸、杂志的时间。”

三原当年做证券人时,从新泽西州到纽约的华尔街,上班约需一个小时。从那时起,他就利用上班电车看报纸、杂志。据说当时一直有位子坐。

可惜的是,在日本的首都圈,乘电车上班要想有位子坐很难。要想确保能有看报纸的时间和场所,往往需要更多的花费。

在上班方面到底可以多花多少钱?这个问题因人的价值观和经济状况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答案。

如果是为了确保自己的时间,或是为自己进行前期投资的话,特快车票和软席车票也不能说太贵。它会在以后以某种“财产”的形式回报自己。

如果每天都乘这种电车在经济上有困难的话,不妨偶尔利用一下。

在工作忙又很疲劳时,可以乘上下班的特快电车或软席电车,作为给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奖赏”。

此外,在情绪紧张时,利用这种电车,可以以一种轻松的心情上班。在电车中还可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这样一来,如果能回到本来的自我的话,则多花的那部分费用决不能算白花。

如果开始注意健康问题不妨步行上下班

在东京市的中心地区,电车站与站之间的距离较短。办公区和繁华街道尤其如此。

这意味着什么呢?光这一点,利用的人也较多。车站间的距离短,一定存在着一个超高峰期的时间带。

现代人本来就运动不足,营养过剩。如今,不管去哪儿,交通都很方便。“特意步行”也许更好。

柴原浩一(49岁),在国会图书馆任管理员。从自家附近的国分寺站到四谷站,乘JR中央线约40分钟。早晨乘8点左右的满员电车到四谷站下,再到位于永田町的国会图书馆步行约20分钟。回家时又走到四谷站乘电车。

离国会图书馆最近的电车站是永田町站。一般的乘车线路是,从四谷站乘JR总武线到市谷站下车,再从市谷换乘营团地铁有乐町线到永田町站。柴原沿着这一线路走了20多年。

可是,从七、八年前开始,刚过40岁的柴原却在四谷和国会图书馆之间选择了步行。

“开始注意自己的健康了。在工作单位老是坐着,眼睛盯着计算机的显示屏。所以决心要活动活动身体。但自己又不是运动型的人,那就只好步行了。”

从四谷站沿新宿大道走到半藏门,线路每天基本相同。只是在樱花盛开的季节,才出四谷站向南绕向新大谷饭店。但是,这条线路上有个叫纪尾井坡的陡坡,所以,平时一直都是沿着新宿大道走。

“开始步行的那段时间,回家时觉得很累啊。工作累了之后再走20分钟的路,实在够呛。但是,很快就习惯了。一想到是为了运动才走路的,步伐就更快了。”

结果是,路上所花的时间和以前一直乘电车没什么两样。乘电车因为要花时间换车,所以从四谷站到永田町站要20分钟,同步行的时间一样。

柴原将线路的一部分用来步行,路上的时间并没有延长,而每天又进行了适度的锻炼。

“所谓走路,也并不是那么夸张地去做啊。鞋子也不是运动鞋,而是皮鞋。我讨厌特意地去那样做。只是上下班时顺便的事。已经坚持了七年啊。”

现在,既有运动组织,也有活动身体的设施。但是,即使由于一时兴趣而入会,往往也不能坚持下去。而柴原的“上下班顺便”这种想法,也许是能够长期坚持下来的秘诀吧。
作者: MNOD    时间: 2009-4-15 15:31

只有步行上下班才能亲身感受季节的变化

“开始步行时,首先体会到的是接触户外空气的那种爽快的心情。光乘电车是无法体会到这一点的啊。”

工作单位在都市中心的情况下,办公地多半离电车站或地铁站很近。有的甚至刚出站就到了公司。还有人从家里到公司很少接触到“户外空气”吧。这样的话,在毫无季节感的状态下任凭岁月流逝。

柴原说:“能看到天空了啊。能看到云彩的形状,天空的颜色,还能通过风和光感受到季节的变化。而在这之前,从来没有这种感觉呀。”

此外,步行还有一个意外的优点。

“换乘地铁不是经常能碰到单位里的同事吗?”

在离单位最近的车站,碰到同一单位的人的机率很高。因为是在同一个时间上班,所以这是很自然的。

“如果是同在一个办公室工作的非常熟悉的人,倒也无所谓。但如果碰到认识却没有交流过的上司,则非常尴尬吧。”

有过经验的人可能知道,即使碰到不太了解的上司,也不能装作不认识。但又不能直接地去打招呼。每天早晨碰到这样一些人,总觉得心情沉重。

“如果步行上班的话,就不会有这种情况。同我一样,中途步行去上班的人虽然也有很多,但却远远少于乘地铁的人。所以基本上不会在路上碰到。”

而且还有一点是,步行还能检测自己的身体。

“今天早晨步伐沉重啊。或是今天早晨走路感觉特别轻快。只要走一走,就清楚当天的身体状况。”

既不多花时间,又是为了健康,还能愉快地上下班。柴原步行上下班,优点很多。

利用交通工具上下班的人,中途有没有能够步行的路段,最好要研究一下。根据线路情况和换乘关系,有时步行反而更快。上下班的路上带点步行,不仅心情上愉快,而且工作上进展可能更顺利。

若是骑自行车上下班则不会感到疲劳,体力也容易恢复

上下班的交通工具并非只有电车。

现在,如果你再一次审视一下自己的住所与工作单位的话,还能发现除电车以外的交通工具。

小仓岳人(25岁),是位于新宿一家公司的商业顾问。他到离自家最近的野方站骑自行车约10分钟,再乘西武新宿线约30分钟。从西武新宿站到公司步行约15分钟。路上约花60分钟。而且因为提前一个小时从家里出发,所以平时都是七点钟离开家。

虽然住在市中心,可路上却花那么长时间。这对于上高中和大学都没坐过电车上学的小仓来说,是件痛苦的事。

此外,因为还负责搞开发,所以整天面对着计算机,总感到运动不足。面对计算机和办公桌工作的人,虽然身体不怎么活动,可眼睛、肩膀、腰、还有大脑感觉特别累。

实际上,小仓回到家里,精神上虽感到筋疲力尽,可体力上却并不累,所以有时很难入睡。

小仓尝试着骑自行车上班,是在梅雨期中的一个晴天的早晨,当时心情特别好,他一大早从家里出发。

“因为不知道要花多长时间啊。”

一只手拿着地图,有点冒险的感觉。

结果,从自己家里骑到公司,只花了25分钟。是乘电车所花时间的一半。由调节心情所开始的骑车上下班,能够坚持下来,开始骑时的季节较好也是原因之一吧。自那以后,下雨下雪或是寒冷的时候,就乘电车上下班。天气好的时候,就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

中野和新宿往往给人的感觉是大都会,可其中还有许多住宅区。

“避免走汽车轰鸣的大道,尽量选择走僻静的住宅区。”

春天就选择有樱花行道树的马路骑,享受着季节的自然变化。

早晚骑自行车上下班,虽然会给身体带来少许疲劳,可心情愉快,能睡一个好觉。由于运动不足而每况愈下的体力又再一次得到了恢复。

骑自行车上下班的体验将使人生倍添乐趣

《骑自行车上班去吧》(浪花出版社)是TBS公司董事疋田智根据自己骑自行车上下班的体验所写的一本书。

他从自家所在的日暮里到赤坂,11公里的距离,骑了一年的自行车。并把这一年骑车的体验写成了一本书。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骑自行车上下班的“冒险”和“奇遇”。

看着以前东京的街景,感觉简直就像时间在倒流似的。充分地享受了充实的上下班时间。有时还有意外的发现。而且,每当周围的人说他“瘦了”的时候,疋田总是感到骑自行车上下班似乎都是益处。

从自家到公司,到底多远的距离才能骑自行车上下班呢?据疋田说,20公里左右的距离是骑自行车上下班的范围。假如从新宿出发的话,那么三鹰市、调布市、东久留米市、甚至埼玉县的新座市都在这个范围内。

但是,上班全程都骑自行车也没有必要。从家里到离家最近的车站,如果以前乘公共汽车的话,可以改为骑自行车或步行。这一点谁都可以做到。或者骑自行车到前面一站也行。

有时也许花的时间更长一些。即使这样,重要的是能体会到精神上的解放感和健康的重要性。

骑自行车还可以在小胡同里穿行。发现有趣的事物时,也能停下来观看。用不着体会那种满员电车的痛苦。骑自行车具有挑战价值吧。

在体育俱乐部利用健身器材固然好,但是,即使一部分上班路段骑自行车或是步行,也能每天有规律地心情愉快地达到锻炼的目的。
作者: MNOD    时间: 2009-4-16 08:53

第四部分 电车里能使人身心轻松

第17节 早上的心情不一样工作的结果就不同

早上的心情不一样工作的结果就不同

也许大家都有过这种想法,早晨坐到办公桌前,“今天不想干活”。也并不是身体感到累,只是现在没有干活的心情。

相反,有时早晨会觉得“干活真高兴”。不管什么工作都干得顺手,早晨充满了自信。

关键是心情的问题。也可以说是情绪吧。

当心情好时,不管如何麻烦的工作,亦或是再难缠的谈判对手,都会觉得有一个好的结果。因而会以积极的姿态来对待工作。

与此相反,如果机械地敲击着键盘,即使早就应该打完的资料,但由于心情不佳,效率也上不去,打出来的资料也是错误百出。

西嶋礼子(34岁),在广告制作公司从事印刷美术图案和插图的工作。她利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或旅途的时间,来实践自己所创造的“冥想法”,从而以一种积极的心情跨进办公室。

从走出家门到抵达公司这段时间里,尽量使自己的精神保持积极,乃至“高涨”的状态。

冥想能给自己注入能量

西嶋开始自己的冥想法是从在电车里有座位时开始的。

在电车和公共汽车上,椅子的靠背要比家里的椅子和沙发的靠背直,所以,只要往后坐,后背就能自然地伸直。西嶋认为,正确的姿势也是冥想的第一步。

“首先,微闭双目。双手自然地放在膝上的包上。”

在天气好时,感觉就像“太阳和周围的阳光在向自己的体内注入能量”。

“实际上,坐在太阳能够照到的位子上,效果更好啊。而且,当自己一想到体内已充满了能量时,就会觉得自己好像已置身于一个半径一米见方的能量之球的中央。”

虽然用言语来表达,只有上述这几句话。可是,西嶋精神如此集中,好像同车厢的其他乘客完全不在自己的意识里。

这种冥想法的效果奇佳。当下了电车走向公司时,情绪已调整到最佳程度。感觉没有自己做不了的工作,不管怎么棘手的订单,自己都能完成。

找到能成为“精神之源”的感觉

在天晴的日子里,很容易使人感觉到能从太阳那里获得能量。那么下雨或是夜里又如何呢?

“说来让人见笑,首先,坐在那里,好像自己屁股上长了个尾巴,感觉尾巴尖上有一个类似于电器的插头一样的东西。”

而且,似乎在椅子的靠背与椅面之间的拐角处有一个电源插座,自己能把尾巴上的插头插上去,从那里吸取能量。

“还是处于一种接受能量的状态呀。”

这时,还能想像出,奔驰的电车的车轮就像那发电机的轮子在转。

“啊!自行车夜间用的车灯,不就是通过轮子的转动发电的吗?那种感觉,就如同雨后天晴时的感觉一样,置身于一个能量球之中啊。”

这也许是一种荒唐可笑的感觉。但是,对西嶋来说,正因为“太阳”和“车轮”所产生的“电能”,才使自己精神百倍。

如果奇怪的想像使自己都要笑出声来的话,那就不能成为冥想。到底什么样的感觉才能产生效果呢?每个人都不一样。对自己来说,“能量之源”的感觉到底是什么样的感觉呢?首先要发现它,这好像是西嶋式冥想法的第一步。

西嶋平时除冥想之外,有时还利用语言进行自我暗示。

从事广告制作业,有时还要到广告主那里进行花样和图案的展示。这个行业的竞争也很激烈。如果胜出就有工作,如果失败就没饭吃。

图案展示是真枪真刀的活儿,所以,心理压力较大。

“这时,就会反复在脑子里念叨着‘今天绝对能干好’。”

第一次去约好的广告主那里见面时,在早晨上班的电车中,脑子里就重复着这样一句话:“今天要见的人都是好人。”

“这样一来,就渐渐地进入了状态呀。”

当然,现实中并不老是这样。如果以战战兢兢的态度去拜访顾客的话,则机会早就跑了。展示会时,以稍稍过头一点的自信心去对待的话,就会恰到好处。

不需要特别场地和道具的“阴郁消解法”

说到冥想,给人的感觉是,只有在清净的寺院或坐禅时,才能做到,属于高级的境界。

但是,像西嶋那样的方法,在上下班的电车中,就能简单做到。

用不着特地去老远的地方,也没有必要为此而多花时间。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大脑中进行的,所以,一件道具都不需要。

要让精神放松,在自己的肉体和精神上都处于一种最佳的状态时,再进行自我暗示,这是很重要的。

在奥运会和世界性的大赛中,也有运动员在出场时,心里想像着自己走上领奖台,国旗冉冉升起的情形,以这种情绪去迎接比赛。

以一种被称之为“感觉训练”的练习方法,来感觉自己即将成功的未来。这也可以叫作自我暗示。

在工作中,使用这种感觉训练法也未尝不可吧。

比如说作这样的想像,自己从事的项目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得到了上司和同事们的赞许,前途充满了光明。

还可以想像过去所取得的成功。中学时代,通过努力取得好的考试成绩时情景,或是受表彰时的情形。这样也会有效果。

总之,到达工作单位时,要以一种爽快的心情,面对当天的工作。

比如说,吃早饭时,由于某种原因有可能与爱人吵架。前几天的失败直到今天早晨还在心里留有某种阴影。

但是,如果把这种“阴郁”的心情带到公司里去的话,这一天的工作就会砸了。

去公司的路上,消除这种阴郁心情的方法就是感觉训练法——冥想法。

这种有效的心情切换方式,在回家的电车中也可以试试。如果工作进展不顺利的话,也没有必要把愁眉苦脸带回家里。
作者: MNOD    时间: 2009-4-17 19:29

第四部分 电车里能使人身心轻松要选取积极的材料。换句话说,西嶋的冥想法就属于这种。而道具就是视觉印象,或是语言。

但是,与此相对应,也有人为了使脑子里空空荡荡而进行冥想。不是选取什么材料,而是将脑子里所有的东西全部清除。

“我在电车中经常这样做。闭上眼睛,从100倒着计数。尽量数慢一些。在这个过程中,头脑里只有数字出现,接着连数字的意识都没有了。感觉头脑中就像透明的一样啊。”

麻田富江(27岁),从埼玉县的草加市乘东武伊势崎线和营团地铁千代田线,到

第18节 从100开始倒计数

从100开始倒计数——大脑就会变得清清爽爽

东京大手町上班。乘电车的时间约30多分钟,虽然比较短,但早晚都很挤。

“书也看不了啊。只是站着。因为没有什么可做的,所以开始倒着数数,头脑真的变得清清爽爽。”

麻田说,虽然并不感到太疲劳,但是,心情和大脑总是处于一种阴沉沉的状态。

“桌子上到处都是东西,一种零乱的感觉。头脑中总是觉得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东西呀。而在‘倒计数’之后,头脑中的感觉就像桌子上的东西收拾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一样。”

尽管过着平常的生活,但各种各样的刺激和信息飞进大脑。所以,不但不觉得无聊,反而会涌现出许多新的想法。

不过,有时这些刺激和信息就像沉渣一样堆积在大脑里。

虽然不觉得疲劳,但总感到不清爽。这时,有必要在大脑中进行“盘点”工作。

因为大脑总是在想着什么,所以有时不知不觉中大脑有些疲劳吧。要让其处于“什么都不想”的状态,反而很难。只要是醒着,总是在思考。

让头脑处于休息和恢复状态,“什么都不想”的冥想法就是麻田的“倒计数”法。

远离紧张的“上下班乘车法”

要说电车里什么最令人讨厌,没有比那种过分的拥挤更令人讨厌的了。

特别是在高峰期的顶点时段,一不留心连脚都没地方放。一只脚悬在半空,忍受着痛苦,乘到下一站。那种痛苦仿佛像是在进行肌肉训练。

在这么拥挤的电车中,没有人不感到精神上紧张。

关于满员电车给人的精神上带来的影响,我们采访了初台关谷神经科临床医学院的关谷透院长。他说:“最近,在首都圈,上班路上超过一个半小时的人并不少见。而且,因拒绝上班症和拒绝回家症而来就诊的患者中,多半都是上班路上时间长的人。”

因为路上花的时间长,回到家里放松的时间就少了。无论是肉体上还是精神上,都备感疲劳。与家庭成员之间交流的时间也减少了,所以不善于交际的现象也不少。在家里和单位里无法得到平静的公司职员,患有心理疾病的人较多。

那么,在上下班的电车中,难道就没有一种能尽量缓解紧张的方法吗?对此,关谷先生提出了如下忠告。

首先,乘电车时,如果没有座位,与其站在车门附近,还不如站在车厢的中部。这样就不会感受到别人的压力。

这时,站在那里,不要抓住吊环。依靠吊环的话,与人的移动呈反作用的频率就高。站在那里不抓吊环,对养成平衡感也有效果。

而且,在满员电车里,人的身体随电车的摇晃和人流的动向而动,无用的抵抗与抓吊环一样,反而成为负担。这样,疲劳和紧张感就更容易增强。

疲劳时,要避免在满员电车中看书。因为在电车摇晃和人流移动时,目光就会离开读物,结果就会成为烦躁的根源。可能的话,只在有座位时看书。

关谷先生还说,当你感到每天的高峰期实在太挤时,有必要下决心转变一下想法。避开拥挤时段,试试一大早去上班,也能调节心情。在开始上班之前,如果有时间余裕的话,也会使心情感到轻松。

他还建议,远距离上班的人最好在公司附近租一间单身公寓。

“如果因为工作很晚下班的话,一周可以在单身公寓住几个晚上。而且,还可以成为周末家人购物或游玩时在市区的据点。也有利于同家人的交流。不仅能使上下班途中精神和肉体上的负担得以减轻,还能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因为存在着经济上的原因,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人马上就能做到,但这种形式不妨作为一种方法加以考虑。

训练自律神经消除平日的紧张感

在上下班的电车里,避免紧张感的方法已经清楚了吧。只要稍微下点功夫,每天上下班电车里的痛苦就会减轻。所以值得一试。

但是,这种紧张,不乘电车毕竟是感受不到的。所以,在车内避免紧张,只能是抵消它,而并不能给精神上带来什么好处。

于是,我们也向关谷先生请教了利用上下班电车里的时间,消除平日里积聚的紧张感的方法。

那就是“自律训练法”。

人的身体具有保持一定体内状态的功能。拥有这种功能的就是“自律神经”。其中又分“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能激发心脏功能,激发呼吸功能等,使全身的功能处于活动状态。而与此相反,副交感神经能抑制心脏功能,激发消化作用等,起着控制全身功能的作用。

这些互为反作用的两类神经,分别平衡地发挥着作用,使体内保持一种均衡的状态。但是,当紧张感加剧时,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疾病。

因而,通过有意识地提高副交感神经的作用,调整自律神经的节奏。这就叫自律训练法。

这是20世纪初,德国的心理疗法家约翰内斯·舒尔茨设计的方法。通过自我暗示来控制身心状态,从而消除由于疲劳而产生的心理上的紧张感。也有点类似于前面所介绍的西嶋的“冥想法”。

这种方法,在家庭和单位里当然不用说,就是在上下班的电车里,只要有座位,就能轻松地进行。

具体的自律训练法,下面根据关谷先生的指导再作一些介绍吧。

(笑语伊人抱抱甜甜:)

期待下文~!
作者: MNOD    时间: 2009-4-18 17:59

第四部分 电车里能使人身心轻松

第19节 使自己的身体感到“沉重”和“温暖”

使自己的身体感到“沉重”和“温暖”

首先是基本姿势。把身子完全坐进位子里,放松身体。然后,两手掌心向下放于膝上,手指微微伸展。双膝成直角弯曲,双膝之间保持一拳的距离。头略微前倾。“我的心情非常平静。”进行这样的自我暗示。

心情平静后,慢慢进入自律训练法。

关谷先生对本来的自律训练法作了如下说明。除“重感”、“温感”的训练外,还有“心脏调节训练”、“呼吸调整训练”、“腹部温感训练”、“额部冷感训练”四种。但他建议说,如果在时间有限的电车中做的话,进行“重感”、“温感”两种训练就足够了。

先是重感训练。“右手非常沉重”,在心里静静地反复暗示着。这时,最重要的不是想着右手怎样变重,而是自然而然地等待着右手变重。

右手变重后,再转向左手。与右手一样,在心里静静地反复暗示着“左手非常沉重”。接下来是右脚、左脚,按照这一顺序进行下去。等感觉全身变重后,再按照后面要说明的“解除”方法“觉醒”。

下面是温感训练。

做法与重感训练基本相同。只是感觉不是“变重”,而是“变暖”。顺序也与重感训练一样,右手——左手——右脚——左脚。等感觉全身变暖后,根据下面的解除方法觉醒。

下面是解除方法。

两手慢慢地握住、伸开三次,接着边弯曲手腕边用力。

然后,两手向上弯曲,接近触及肩膀,并用力攥紧拳头。接下来,一边放松,一边将两手腕慢慢向前伸展。

然后,两手向上伸展,用力到脚尖,全身一下子伸展开来。

怎么样?同训练开始前相比,心理上和身体上要感觉轻松多了吧?如果运用这种方法能使身心放松的话,那么,下了电车,无论是走到公司,还是走到自家,肯定会感觉神清气爽。

不过,这种自律训练法,对那些有心理疾病和身体疾病的人来说,最好不要做。因为这样做,反而有可能打破体内的平衡。

把疲劳抛到回家的电车里——简单的车内伸展法

精神上紧张感的消除法,我们已了解了一种。

但是,每天在公司里拼命工作的职员们的疲劳决不只是精神上的。在肉体上也相当疲惫。只要看一看下班电车里的情形,就会清楚带着疲惫神情的公司职员有多少。

“疲劳这东西,如果置之不理的话,就会不断地积累。定期储蓄到期了倒是件好事,但是疲劳如果期满,就是‘身体垮了’。所以,工作上的疲劳不要拖到第二天。当天把它消除掉是健康的根本。”

敲响这一警钟的是位于神奈川县横滨市的加藤治疗院的加藤拓先生。

加藤先生的治疗方法与整体性的疗法很相似。平时说到整体疗法,往往给人的印象是,给骨头和肌肉过度地施加力量所带来的痛苦。但是,加藤先生并不是过度地施加力量,而是对身体的各个部位进行轻柔的按摩,提高患者的自然治愈力,使体内的平衡恢复正常。是一种独创的治疗法。

把当天的疲劳当天消除,这是谁都想做的。可是,工作之后,每天去做按摩或是去接受整体疗法,这是既有时间又有金钱的人才能做到的吧。而这样的人又不多。

“那么,自己进行一些简单的伸展活动又如何呢?在下班回家的电车中,也有一种方法,可以不打扰他人。做这种活动,身体的情况会一下子发生改变呢。”
作者: MNOD    时间: 2009-4-19 18:07

第四部分 电车里能使人身心轻松

第20节 站立时的伸展活动以上半身为中心

站立时的伸展活动以上半身为中心

那么,现在介绍一下加藤先生所传授的伸展活动法吧。先要把话说在前面,各个部位的伸展最好要反复做几遍。

首先是电车挤时没有座位的情况下,站着进行的方法。

两脚张开,距离与肩保持平行。双脚的拇指与脚跟的连线保持平行,即双脚内侧保持平行站立。这与练太极拳和气功时的站法基本相同。这样,既可以提高在车内的稳定性,又可以使“气”容易贯通全身。

站立时,脚不太能动,所以伸展是以上半身的活动为中心的。

【肩】

肩酸恐怕是许多职员所苦恼的吧。首先做减轻肩酸的活动。

肩酸的原因,据说是由于背的上部左右两边的三角形肩胛骨脱离了正常的位置所引起的。坐姿不正,或是每天坐在电脑前,使肩胛骨固定在不正的位置上。因而,积极地活动肩胛骨,能够使肩酸得以减轻。

手向下垂,两肩大幅度地转动四次(如果一只手抓着吊环的话,可以一个肩膀一个肩膀地做)。第五次时,保持两肩向后的状态,即扩胸的状态。停在这个状态下,通过鼻孔深吸一口气,使紧张感达到最高的程度,然后,噗——地从口中吐出气,同时,肩部一下子放松,恢复原状。

可以说,所有的伸展活动都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那就是呼吸与动作同步进行。

把肌肉揉开时,按照刚才的例子,转动肩膀时吐气,在扩胸造成紧张感的瞬间吸气。接着放松时又吐气。

像这样,放松时吐气,紧张时吸气的协同关系,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是经常进行的极为自然的行为。所以,在做伸展活动时,最好也按照这样做。

【颈】

现在是与肩紧密相连的颈项活动。

这种方法即使坐在位子上也能做。在背肌伸展的状态下,边吸气边收下颌,颈部慢慢向前倾。当感觉脖子已经伸到底了时,再边吐气边使脖子回到原来的状态。这种颈项向前伸展的活动,据说也能达到使背部肌肉伸展的效果。但是不能向后伸展。

原因是,脊椎骨的小骨与小骨之间有许多神经束,向后伸展时,骨间隙会变窄,从而压迫神经。

特别是,由于某种原因颈部已经出现问题的人,也有可能会使疼痛加剧,所以,要特别注意。

【手腕子】

接下来是手腕子的活动。手腕与脚腕同肩和颈有密切的联系。加藤先生在给肩部和颈部有酸痛感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必定要对手腕和脚腕进行按摩。据说,这样做对肩和颈的治疗有效果。

在看棒球赛转播时,经常能看到投球手在投球的间隙,轻轻地摇晃着自己的手。这虽然是手腕本身的活动,但却能使肩和颈的疲劳同时减轻。

此外,手腕还和大脑有直接的联系。据说,手腕的疲劳得到缓解的话,大脑的疲劳也会得到缓解。

比如说,在公司里,整天坐在电脑前,敲击着键盘,起草文书。这时,由于手腕的运动,也消除了手的疲劳和大脑的疲劳。因而可以说是一石二鸟。

那么,再说在电车里的伸展活动。首先我们来模仿棒球运动员吧。把手向下垂,使之轻轻地晃动,幅度不要太大,以不给旁边的人带来影响为宜。

也可以使用吊环来做这项活动。一只手穿过吊环,让手腕压在吊环上,手指向下。

然后,慢慢地向左侧扭转,手指尽量向上翘。这时,边扭转边吐气,当手腕不能再转时就吸气。接着,一口把气呼出,手也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这样做完后,再向相反的方向扭转,重复着同样的动作。一只手做完后,换另一只手再做。

坐着时的伸展活动以脚的活动为中心

那么,现在是运气好,坐到了位子。这时的伸展活动与站着的时候相反。因为下半身能够自由活动,所以以脚的活动为中心。
作者: MNOD    时间: 2009-4-19 18:08

加藤先生说,脚的疲劳给身体的影响非常大。

“脚尖是离心脏最远的地方,也是血液呈U型回流的地方。所以,一旦脚疲劳了,血液的回流就不畅。”

因为脚的疲劳也是浮肿的原因,所以,脚的伸展活动对减肥也有效果。

“脚部的肌肉比手腕的肌肉要多得多吧?所以,脚部要是疲劳的话,就会影响到腰部乃至全身肌肉的疲劳啊。”

对于那些由于营业活动而磨薄了鞋底的人来说,记住下面介绍的方法也许有益。

【脚指】

先在鞋子里慢慢地内握脚趾。握时吐气,握到底时吸气,再边吐气边放开。

【脚踝】

同手腕一样,轻轻地摇晃脚踝。站着时,也可以一只脚一只脚地这样做。

【腿肚子】

两脚平放地面,脚尖保持不动,脚后跟往上抬,使腿肚子有种紧张感。让这种紧张感保持一会儿后,一下子放下脚跟。

【小腿】

与腿肚子的活动相反,脚跟保持不动,脚尖往上抬,然后一下子放下脚尖。此外,在脚尖向上抬的状态下向左右转动的话,对消除脚部疲劳也是有效的。

按照加藤先生的说法,如果脚部疲劳的话,大腿和臀部外侧就会向外扩张,形成罗圈腿。

这种伸展活动法,对减轻脚部向外扩张有效果。

把一只脚搭在另一只脚上,上面一只脚的膝盖向上抬,以接近胸部,保持一会儿,再一下子放下来。然后换一只脚进行。

怎么样?不管哪种方法都不会引人注目,所以,请一定要试试看。

加藤先生还说,如果有人觉得在电车内做这些动作很不好意思的话,那么,只做腹式呼吸也对身体相当有益。

腹式呼吸,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腹部的瘪隆来呼吸的方法。通过鼻孔吸气,通过口腔出气是基本的要领。

吸气时,感觉好像新鲜的空气在给自己的体内按摩。出气时,又感觉像是体内的垃圾从里排出一样,这样效果较好。

“忙碌的人呼吸浅而短促。如果通过腹式呼吸反复地做深呼吸的话,身体和心情都会进入到放松的状态。”

其实,加藤先生自己也曾经是乘电车上下班的公司职员。是离职以后才进入这一领域的。

从事给人治疗疲劳的工作以后,现在回想起来,觉得上下班的电车里,由于那些疲惫的乘客而充满了“邪气”和“倦气”。

“上班族们,你们真是辛苦了!缓和紧绷的肌肉,使它放松的话,身体和心情都会备感轻松。把公司里疲劳抛到电车里,身心爽快地踏上回家之路吧。”

边走路也能边做伸展活动

从离家最近的车站到自己家里这段路,如果稍加留意,也能获得做伸展活动的效果。

首先是姿势。下颌稍往下沉,感觉好像头顶上拴了一只充满气的气球,头、脖子、脊背似乎被往上拉得紧紧的。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准备好了姿势。

其次是走路的方法。同在电车里站着时所做的伸展活动一样,走路时,脚的大趾和脚跟的连线,即双脚的内侧保持平行。

然后,就当自己在一条线上行走一样地行走。如果感觉自己就像时装模特儿走的“猫步”一样在行走,则更好。就当走的那条线是稍有一点幅度的线,左右脚的内侧正好合着那条线的左右边缘。

人的身体一旦累了,就有一种向外扩张的欲望。这样一来,肩部和胸部就容易不受约束,脚也容易变成罗圈腿。以这种不好的姿势行走的话,只会更加累。

行走在意识里的一条直线上,则身体的扩张受到约束,所以,是一种很有效的方

法。

还有一点需要意识到的是,上半身和下半身的扭劲儿。

人在走路时,很自然地,右手向前伸出时,则左脚向前伸出,左手向前伸出时,则右脚向前伸出。

也就是说,上半身和下半身是扭劲儿的关系。如果走路时,稍微意识到这种扭劲儿的话,则从背部到腰部整个胴体的肌肉就会伸展,这样有利于消解全身的疲劳。

顺便说一句,回到家后,与其冲淋浴,还不如慢慢泡个澡更容易解乏。洗完澡后,乘身子还没凉就钻进被窝儿为好。

肌肉疲劳的日积月累,不久就容易发展成骨骼异常。这样的话,做伸展活动是没有效果的,必须治疗。

重要的是,平日里的疲劳要每天不懈地加以消解。困倦是身体要求休息的信号

在早晚上下班的电车中,有很多人张着大嘴在车里睡觉。其中,更有甚者大声打着呼噜。

看上去虽然太懒散,但是在车内睡觉,也是消除疲劳的有效途径之一。据教给我们消除紧张法的关谷透先生说,睡眠也是健康法之一。

“在电车中,如果运气好,有位子坐的话,有意睡觉,从健康的角度来说,是很重要的。早晚乘电车的时间,对那些经常睡眠不足的人来说,是宝贵的睡眠时间。”

想睡觉,那只是表明,身体要求休息。如果时间充足的话,不要硬撑着,让它睡好了。

“即使只眯几分钟,对消除大脑的疲劳也很有作用。它会使身心恢复活力。即使在电车中只有三分钟的睡眠时间,也建议你们闭目养神一会儿。”

短暂的睡眠也能使心情得到调整。即使在白天,只要在移动中的电车里稍微睡一会儿,就会以全新的心情面对一天的工作。

但是,可能的话,小睡5~10分钟,最多30分钟为宜。超过这个时间,身体反而会觉得疲劳。

不管是在上下班的路上,还是在旅途中,应该注意不要睡过头了。如果过了站,再往回乘的话,反而多花时间和体力。

累了时,不要硬撑着,睡一会儿吧。

有效的睡眠,会使身心感到清爽,以一种好的心情面对工作。
作者: 健康千万家    时间: 2009-4-19 18:37

好啊!看了文章很好,谢谢分享。
作者: MNOD    时间: 2009-4-21 20:30

第五部分 要珍惜这不会受到别人打扰的唯一时间

第21节 让自己沉浸在管弦乐声中

在摇晃的电车里让自己沉浸在管弦乐声中

在超高峰期状态下的上下班电车中,挤得不能动弹。到达目的地之前,只能忍受着。对此,谁都不会感到愉快。心情焦急,连10分钟的时间都会觉得太长吧。那么,在这期间,是在车上发呆,还是把这个时间作为自己享受的时间呢?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做法。不过,不管是谁,只要有办法,都会希望这一时间变为有趣的时间吧。

古典音乐评论家安田和信(32岁),就是把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变为自己享受的“音乐鉴赏”时间。

安田除了给音乐杂志写稿以外,每周有三天的时间要作为讲师去大学和高中上课。大学位于东京都的八王子市,高中位于神奈川县的藤泽市。从东京都国立市的家里去上班,路上分别需要60分钟和90分钟。

“在担任讲师之前,说到工作,其实多半是呆在家里。所以刚去学校上班时,还花了一段时间来适应呢。那时,觉得电车里实在太无聊了。但是,把它作为音乐鉴赏的时间加以利用的话,倒并不觉得难受。反而觉得是种享受。”

安田经常被杂志约稿,写一些CD解说方面的文章。因而作为“工作”,要听的CD也较多。但据说,他在上下班路上所听的音乐,都是自己作为兴趣欣赏的音乐。

工作上所听的音乐和作为个人爱好所听的音乐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他决定,不把电车里的时间作为工作时间来利用。

电车中能踏实地沉浸在音乐里

安田研究的题目是18世纪后半期莫扎特时代的音乐。最关心的当然是莫扎特,但是,为了能更深刻地理解莫扎特的音乐,还必须了解同时代的其他音乐家的作品。所以,据说18世纪后半期所创作的乐曲的CD碟片,安田每个月要听近50张。

“在要去讲课的前一天晚上决定所要带去听的CD碟片。一般来去的路上分别听两张,一共选四张。利用CD随身听在路上听音乐。碟片上的说明,听的时候不看。因为看说明的话,就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音乐上啊。”

上课回来后,为了写评论,经常要去参加音乐会。

“从音乐会回来的路上,听不听CD倒不一定。如果是非常精彩的演奏会的话,则余韵未消,一般不听CD。但是,如果音乐会不太精彩的话,为了调节心情就听CD。”

带去的CD不是起着“换口味”的作用,而是起着“换耳味”的作用。

因为安田是音乐家,所以要听大量的CD。这既是工作,也是享受,同时又是研究活动。如果是一般的人,能听安田所听音乐数量的一半的话,也会成为一个大音乐迷,或是音乐通吧。

但是,能踏实地沉浸在CD音乐里的时间却很少。

在工作的时间里,很少有人能听自己喜欢的音乐的吧。虽然在个人时间里可以听,但在家里往往又要做别的事。总是一边干着什么一边听音乐。

如果决定利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听音乐的话,就能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这一点上。这是不可多得的能踏踏实实地听音乐的时间。

“去时听,归时还”有效利用租借的CD

想听的CD如果全部自己购买的话,费用也承担不起。租借系统对音乐爱好者来说,是一种很方便的系统。最近CD出租店街上到处都是。公立图书馆也有很多都租借CD。

寺嶋美和(27岁),乘京成线和JR总武线到位于东京饭田的办公室上班,路上约需一小时。路上的时间基本上是用来听租借的CD。

“有的音乐不一定要特地在家里听。比如准备在卡拉OK上演唱的曲目,一般都是在早晨上班的路上听,晚上回家的途中就把它还掉了。”

这样也可以避免有时把它忘在家里而多付滞纳金。

在与计算机有关的公司当营业助理的竹村实香子(23岁),从埼玉县的郊区乘东武日光线和营团地铁银座线到日本桥上班。据说,竹村练习卡拉OK用的CD也是从出租店里租借的,利用路上的时间来掌握歌曲。

平时听的音乐主要是西洋音乐,可公司举行集餐会时,唱卡拉OK的机会也较多。唱卡拉OK时,怎么也得唱日本歌曲。

“在家里不太想听日本的音乐啊。但是,有时也出去进行一些营业方面的接待,不会唱歌可不行。所以,利用上班路上的时间进行练习。”

最新的日本音乐CD,下班回家的途中从出租店里租借,次日上下班的路上,利用CD随身听,边听边练习掌握。

“当然,并不是边听边唱。旋律和歌词利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完全可以记住。记新歌曲时,路上再长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啊。”

利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竹村能演唱的曲目越来越多。

国友和子(29岁),开车去打工的地方路上约10分钟。她也属CD租借族。

“我觉得上下班的车里是最能集中精力听音乐的环境啊。当然,安全驾驶是最基本的。”

在家里听CD时,总会一边干着什么事一边听。全身心地去听CD只有在车里。

“即使是听熟了的曲目,很投入地去听的话,也会有新的发现呢。租借的CD并不是一直能摆在身边的,而是‘有期限’的吧?所以能集中精力去听。”

把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全部作为练歌时间

业余乐队声乐主唱兼吉他手的山下智司(40岁),苦恼于没有时间来进行练习和记乐谱。

他本来的工作是建筑清扫公司的职员。平时忙于工作,周末与朋友聚会,还有现场演唱活动等,根本没时间进行个人练习。

“我们平时多半演唱英美摇滚舞曲的序曲。用英语表达的乐曲很难,所以,在演唱之前必须拼命把它掌握住。虽说是业余乐队,但我们一直想把它做得更好啊。”

因此,山下把英文歌词输入电脑,打印成很小的文字,经常把它带在身边。在电车里,一边用随身听听着原曲一边合着歌词哼唱。

“虽说是哼唱,但并不出声。只是嘴巴在一张一合地动啊。有时其他乘客奇怪地看着我。不过,正式表演时要在更多的人面前演唱,所以我毫不在意这一点。”

上下班的路上,每天要练40分钟,一周将近4个小时。正因为这样,把歌词牢牢地记在脑子里,从而确保现场演唱时万无一失。

早晨的精神从福音曲中汲取,晚上在慢四步舞曲中放松自己

早晨和晚上想听的音乐不同。

在东京都内一家出版社工作的清水笃史(38岁),上班路上和回家途中所听的音乐种类不同。

“从学生时代起,所听的音乐全部都是黑色音乐。早晨一般都是听福音曲(黑人灵歌),觉得不提起精神不行啊。”

从音乐中汲取精气。

“晚上都是听慢四步舞曲。下班回家时比较累,慢慢地使心情平静下来不是更好吗?”

早晨上班的路上听能产生活力的音乐,晚上下班的路上听轻松的音乐。清水把这作为一种欣赏音乐的原则。

他所从事的工作与音乐毫无关系,听音乐只是自己的兴趣。

如果在电车中看书,总觉得“工作”二字在大脑中挥之不去。而且,所乘的线路非常拥挤,根本无法看书。

“所以,自然而然地利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来听音乐了。不过,反而觉得工作和个人的心情能够进行顺利的切换啊。”

为了使早晨和晚上的心情有张有弛,灵活的运用音乐似乎是极为有效的方法。
作者: haohaorenjia    时间: 2009-4-21 20:52

资料确实不错,很有启发。
作者: MNOD    时间: 2009-4-22 21:37

第五部分 要珍惜这不会受到别人打扰的唯一时间

第22节 找到“乐趣”的上班族艺术家

在上下班的路上能找到“乐趣”的上班族艺术家

说到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里所能享受到的乐趣和兴趣,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听收音机和音乐呀看书呀什么的,不管哪一种都是被动的。但实际上,也有人可以说在大胆地实践着利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创造“作品”。

笠置蓝子(42岁)的包里总是装着相机。笠置是从事书籍装帧的图案设计家。不过,相机并不是用于业务上的取材,而是在上下班的路上,如果看到猫呀狗的,就把它们拍下来。这与其说是兴趣,还不如说是她每天的必修课。

从家里到东中野站,步行约10分钟。她会把路上碰到的动物都咔嚓咔嚓地拍下来。

笠置的事务所在四谷站附近。乘电车的时间10分钟多一点,加上走路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作为首都圈的上班族,路上这个时间算短的。虽然如此,但如果每天同一个时间在同一条路上来回,总会感到无聊。

从家里到车站只是走路,在电车里又只是漫无目的地看着悬挂的广告。在这个过程中,总想添点什么“其他要素”。

“如果看到路边有猫和狗,把它们的形象记下来,再选定‘本周最好的猫’,‘本周最好的狗’,作为一种消遣。脑子里只觉得好玩儿。这期间产生了把它们都拍下来的想法,所以,就把相机带在包里了。”

与其在脑子里选择着猫和狗的形象,还不如把冲好的照片排在桌子上挑选有趣。在挑选的同时,脑子里还能浮现出当天的天气情况和所发生的事情。

“是一个人的游戏啊。没有任何用处,只是喜欢一个人的游戏。这样可以调节出一个好的心情呗。”

在往返的途中,经常会在同一个地方遇到同一只猫。有时候经常看到的那只狗不知什么时候消失了。虽然这些现象并不意味着发生了什么,但这种一个人的游戏似乎成了笠置每天生活中的一种“好消遣法”。

每天的杂事和工作都很繁忙,只有家庭和单位会成为“自己的世界”。

“世上不仅仅只有家庭和工作单位,每天亲身感受到这一点也许是重要的。对于我自己来说,给猫和狗拍照或许就是这种亲身感受吧。”

电车里充满了“写生”和“模仿”的材料

自由播音员河崎早春,由于参加各种演讲会和活动而到处奔波。旅行的时间比一般的公司职员要多。正因如此,他把乘电车的时间作为享受“乐趣”的时间,要比别人多一倍。自己也感到很满意。

“在电车里,给自己面前的人写生。我本来就喜欢观察别人的服装和表情啊。当然,盯着别人看是很失礼的。所以,有时候用墨镜挡住视线。”

电车里的乘客各色各样。有略带疲倦的公司职员,有叽叽喳喳的女高中生,有出门游玩的家庭主妇——如此多样的人集中在一块儿,真是绝无仅有的场所。因而,电车是个不缺模特儿的空间。

在电车里写生,动作要快。要在模特儿下车之前把它画好。这是一种不错的练习。

河崎除本职工作以外,还要出版亲自画插图的小品集。她本来就是一个很有绘画才能的女性。在电车里描绘的小品集也许不久就会在她著作目录里添上一笔。

“乘电车时,始终注意听车内的广播。然后,在主持晚会时,就模仿车内广播员播音方式。”

河崎的这种模仿总是会博得好评。

的确,电车里的播音员具有独特的调子。能够注意到这一点的恐怕只有从事播音工作的人员吧。

既可从前往后读也可从后往前读——在电车里创作的回文俳句

五七五,一共十七个字的句子。说是俳句,总觉得有些超前,难懂。但下面这个句子则藏有一个秘密。

日の丸の溧り栗飯ノルマの日(hinomarunosimerikurimesinorumanohi)

如果用日文的平假名书写的话,就是“ひのまるのしめりくりめしのるまのひ”。

不管从前往后读,还是从后往前读,都是一样的意思。这就是“回文”。

作者井口吾郎(43岁),是音乐杂志的总编。他乘JR山手线从大森站到神田站,路上约需20分钟。利用这个时间,他决定绞尽脑汁创作这种“回文俳句”。

创作俳句是三年前由自己的兴趣而开始的。一年前,他想试着创作这种回文俳句。契机是,一位音乐家朋友所创作的“タン·タン·ンタ·ンタ(tan·tan·nta·nta)”这种“回文旋律”给了他启发。

“这很有趣,于是想以回文的形式创作俳句。”

乘电车时,外面广告牌上的文字和车里悬挂广告的句子等,各种各样的语言映入眼帘。

首先,把那些语言倒过来念念看。刚才的俳句里的“まるの”这个词,就是将车内悬挂广告上的“のるま”这个词倒过来念而得到的。再加上“ひの”二字,第一句“日の丸の”就出来了。后面再接上表示秋天的季语“栗飯”和“溧り”。一首俳句就创作成功了。

作为回文俳句的启发材料,不仅仅是文字,电车中乘客的举止、表情等,都会带来灵感。

“有点类似于谜语吧?感觉就像自己给自己出智力测验题一样。有不少人以猜纵横字谜来消磨电车里的时间,可我却选择了回文俳句啊。”

在电车里,自己寻找智力测验题,自己寻求答案。

于是,一年里完成的回文俳句竟有50多首。

“只有20分钟的时间限制也够了。因为如果想不出来的话,下班的路上,或者第二天乘电车时还可以苦思冥想。”

为了让年轻的音乐家们光彩夺目的形象占据杂志的重要位置,井口经常要去外景地与他们见面。在去外景地的途中,就打开回文俳句的笔记本。

为了音乐会的取材,他还经常去日本全国各地出差。但是,据说,在新干线上却很难创作这种回文俳句。

“新干线上的电车里虽然时间充足,但也许是情景悠闲而单调的缘故,作为初始材料的词语却想不出来。”
作者: MNOD    时间: 2009-4-22 21:38

而在市中心奔驰的电车里,信息量大,大脑接受的刺激也多。

つまんねえ恋すいすい越え年末(tumanneekoisuisuikoenenmatu,つまんねえこいすいすいこえねんまつ)

キスする感じかな家人刈る芒(kisusurukanjikanakajinkarususuki,きすするかんじかなかじんかるすすき)

像这种具有轻松感的俳句,在山手线的电车中20分钟的时间就能完成。

以目之所见和耳之所闻的情景与信息为基础,创作出自己的作品。对通勤艺术家们而言,上下班电车里的时间是做“游戏”的创造性时间。

游戏正因为有时间和规则的限制,才有趣。上下班路上的游戏也正因为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里进行的,所以它的趣味性更浓。

利用两个月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写成了一部梦寐以求的长篇科幻小说

在家电制造公司工作的藤下真潮(38岁),利用上下班电车里的时间写出了一部长篇科幻小说。

他从上小学时起就喜欢科幻小说。是作家小松左京和光濑龙的忠实读者。

“上大学的时候,创建了科幻小说研究会。也试着写一写小说,但毕业之前没有写完。”

就业以后,就没有动手完成未写完的处女作的机会了。也没有写别的科幻小说的心情了。

调到埼玉县川口市工作是他开始写小说的一个契机。

从东京西部的家里乘青梅线、中央线、武藏野线及其他JR各线上班,路上约需90分钟。在这之前他一直在离自家很近的地方上班。调动以后,他成了一名远距离上班者。由于调动,每天早晚路上各花90分钟,藤下在电车里有180分钟的时间。

“这个时间怎么过呢?”当这个问题出现时,首先想到的是写小说。

由于工作关系,他习惯于用电脑。如果使用便携式电脑的话,可以在电车里写小说。

乘武藏野线约需一个小时。因为是从起点站上车,所以多数情况下都有位子坐。这个区间,把它作为写小说的时间。

写科幻小说,必须具备科学方面的知识。所以,他不仅在便携电脑里装进了国语辞典、英日辞典,还装进了生物学辞典等专业辞典。必要的时候,用这些工具书来确定用语。

于是,两个月的时间就写出了一部长篇科幻小说。

藤下在互联网上创建了自己的主页,并将完成的小说登载在自己的主页上。现在,在电车里正在接着写当时在大学里没有完成的那部作品。

“如果不是调动,变成了远距离上班者的话,肯定写不了小说啊。”

这是年轻时还没来得及着手的梦想。单程90分钟的上班路上的时间成了实现梦想的宝贵时间。
作者: MNOD    时间: 2009-4-24 22:36

第五部分 要珍惜这不会受到别人打扰的唯一时间

第23节 中途下车带来心理上的轻松

中途下车带来心理上的轻松

只要你稍微留心一下,就会发现,每天往返于公司和家庭之间的人很多。

“朝九晚五”地工作,有时还要加班,花很长时间才回到位于郊区的自己家里。不管怎样,平时很少能抽出时间来。把昨天和今天交换一下,不会有任何变化……。这样的日子对谁来说,都会觉得无聊。

然而,有一种方法既不花时间,又不费事,而且还能调节上下班路上的心情。那就是在你上下班的线路上中途下车。

在位于表参道的制服专业服装公司工作的古川理彩子(25岁),学生时代,属于户外活动族。每周都要出去野营或参加什么活动。每天的生活都富于变化。

但是,参加工作以后,平时忙于工作,周末就昏昏沉沉地睡觉。她想,工作虽然有趣,但如果平时也有一点私人的时间就好了。

古川的家位于东京都三鹰市的一条安静的街道。到电车站要乘公共汽车。然后乘京王井之头线和营团地铁银座线上下班。到位于表参道的公司,路上约需一小时十分钟。

井之头线穿过武藏野市及杉并区和涩谷区的住宅区。

如果从电车车窗欣赏风景的话,电车出了高井户站,再开几分钟,就正好能看到满是樱花树的公园。樱花的花期短。于是,第二天一早从家里出发,到高井户站中途下车。因为是一大早,所以人很少,空气也新鲜。这是欣赏樱花绝好的时间。

平时,也不大在这个车站下车,所以,在饱尝街上的风景之后,再步行到下一站的浜田山站。由于城市里的站与站之间的距离较短,所以,步行也花不了多长时间。从高井户站到浜田山站,步行只要15分钟。

“只是15分钟的时间,就当是散步了。不过心情觉得特别清爽而充实啊。因为充分享受了风景,所以,内心在使劲儿:‘好,工作上加油干吧!’这样,又能恢复到平时的精神状态了。”

只是15分钟的放松时间,使平日里的单调发生了少许变化,并恢复了精神。

在走惯了的线路上中途下车也会有新的发现

野村正树(55岁),以前在三得利公司工作,现在是一位活跃的作家。他在当公司职员的时代,一直享受着“中途下车之旅”。

有一天,上班的路上,在小田急线的代代木上原站中途下了车,在街上信步走了走。

涩谷区的代代木,位于繁华商业街和办公楼林立的新宿与时装街原宿之间。有很多小公司和公寓楼。

在这里,野村有一个新发现。

“我发现,利用公寓楼做事务所的风险企业很多。而且,全是用片假名和英文字母书写公司的名称。再仔细观察一下,好像多半都是与电脑有关的软件公司。”

后来不久,涩谷区的这一区域作为信息通讯软件的前沿阵地被称作“比特芭蕾”。“比特”是英文“BITTER”的略称,“涩”的意思。芭蕾是英文“VALLEY”的略称,“谷”的意思。

那只不过是上班电车所穿过的一条街。因为忽然想到中途下车,而很快亲身感受到了时代的变化。

“与其坐在办公桌前苦思冥想,还不如到街上蹓跶蹓跶,或许有新的发现,想出新的主意来。”

在上下班的路上所看惯了的景色中,隐藏着许多未知的东西。如果中途下车去浏览一下的话,会碰到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

中途下车之旅,是谁都能做到的“发现之旅”。

野村经常有意改变上下班的线路。

“老看着同样一种风景觉得无聊。经常变换乘车线路,乘车的人和车外的景色都不相同,很有趣啊。”

上下班的乘车线路,是日常决定的事,所以,往往只是不断地重复。而在其中追求变化和趣味,这种好奇心是与野村的丰富想像分不开的。

每天以旅游的心情来欣赏车窗外的风景

“从车窗看世界”是朝日电视台很受观众欢迎的电视系列片。播出时间是,平时:晚上9∶48~9∶54,周六:晚上10∶51~10∶57,周日:晚上10∶54~11∶00。

乘世界各国的列车,介绍乘车的人、沿线的风景以及街道的情形等。正因为都是平常的风情,所以具有现实意义。随着电视画面所展开的风景,往往使人感到“希望这样的旅行”,调起了许多人的旅行胃口。

不过旅行并不一定要去外国,也未必要休长假。在每天上下班的电车中,也可以体味到旅行的心情。

从栃木县古河市乘JR宇都宫线到上野上班的梅川惠理(24岁),在上班电车里,基本上是欣赏窗外的景色。

“宇都宫线四人包厢座的车厢较多。从古河站上车,一般都能坐上位子。所以,一上车就挑靠窗的位子坐,一个劲地欣赏窗外的景色。”

宇都宫线的沿线,到大宫之前,多是田园风光。

“目之所及是一望无际的原野或田园。所以,经常还能看到朝阳升起的景象。”

根据季节的不同,有时水田被水覆盖,水面上倒映着云彩。有时青青的禾苗上挂满了金灿灿的稻穗。随着季节的推移,景色也不断地变化着。即使是同一种景色,由于天气和气候的不同,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景象。

在那些土地上,只作一次旅行是无法体味到这种情景的。只有乘上下班的电车才会有深刻的体会。

“到了秋天,还能看到田间的稻草人。稻草人的脸画得好呀,画得差呀,有时还傻傻地想着这些利它性的问题呢。”

看着窗外的景色,也并不是要特别地想着什么。而是那美丽的风景,能使人的心情感到充实。

欣赏风景的乐趣也不只是乘电车时才能得到。乘公共汽车,开车,骑自行车,或是步行都可以。而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广泛地欣赏风景。

骑车和步行,可以根据心情,变换线路,观赏不同的风景。想看的地方还可以慢慢地欣赏。使用交通工具与步行相比,视点的高度不同,移动的速度也不一样。同一种风景,使用交通工具与步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以前只是路过时扫一眼的风景,对自己来说,也会感到那么贴近。
作者: MNOD    时间: 2009-4-27 22:59

第五部分 要珍惜这不会受到别人打扰的唯一时间

第24节 上班途中私下里进行的“猫点”游戏

上班途中私下里进行的“猫点”游戏

最近,在早晨的电视节目里,可以说必定会播出的就是“今天的运气”这个小栏目。

今天自己的运气如何?不知不觉中看这一节目的人也不少吧。但是,并不是真正地相信这种占卜。与其说是占卜,还不如说是心里想碰碰运气。在艾佩克索尼西洋乐 CD任指挥的大关基子(29岁),早晨就是以“猫点游戏”来碰碰运气。喜欢猫的大关独创的碰运气游戏,规则很简单。大关从家里出来,到离家最近的营团地铁丸之内线的新中野站,步行约10分钟。这段路上有三个地方猫较多。

“于是,决定如果遇到成年猫,就得1分,如果遇到小猫,就得0.5分,如果被猫碰了一下,就得3分。每天早晨就数一数得了几分。”

当然,并不是得了高分就会获得什么奖品。但是,这种游戏作为大关上班路上的仪式,已成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

“今天得了5分,所以要加油工作。今天得了0分,所以,早点下班,回家休息。当然,并不都是这么回事。主要是决定当天的情绪啊。”

即便是电视节目的占卜栏目,也不能因为它说“今天现在最好”,就当作一天运气好。那不过是当时的一种乐趣而已。但是,如果说“今天运气不错”,也只是觉得单纯地心情好一些,如果说“今天运气不佳”,则要稍微注意点而已。

“基本上是纯粹地喜欢猫而已。上班的路上,如果遇到猫,就高兴。因为觉得猫很可爱,所以,不知不觉中就变成了游戏。”

大关的“猫点”游戏,是她去上班的路上所添加的一点佐料。

只有自己一个人的“赌”带来了轻微的刺激感和小小的成就感

山下泰司(35岁),是音乐杂志的作者。他最讨厌无聊。

“呆呆地乘公共汽车或电车,实在受不了。总觉得是在浪费时间啊。所以,外出时,身边总是要带本书。”

山下住在东京都世田谷区。周围都是农田,从家里到公共汽车站步行要8分钟。乘公共汽车到最近的电车站要15分钟。很不方便。

“乘公共汽车或电车,倒是可以看书,可步行时什么也做不了。景色又全是农田,很是无聊。”

从自家到公共汽车站这8分钟的时间不好打发。于是,山下想到了“赌”。

“预测从路上到自己家门口要多少步才能走到。起初自己的预测与实际相差很大,差100步左右,可是习惯了以后,误差只有两位数。这样,感觉很有趣。如果预测的与实际的不符,则加大步伐或收缩步伐。”

于是,极其无聊的8分钟变成了具有刺激感的时间。而且,还有小小的成就感。

“自己也觉得这是毫无意义的行为呀。也并没有觉得自己的距离感因此而得到了提高。不过还是感觉不错。因为这期间,自己步行到家,并不觉得无聊。”

从没有现实意义这一角度来看,可以说这是一种没有意义的游戏。但是,它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不感到无聊”。

不追求现实的成果也是游戏的本质之一。

夫妇一起去上班能弥补“擦肩而过”的损失

最近意识到,由于非常忙,好久没有跟朋友见面了。

同时还意识到,很少与家人讲话了。早上急急忙忙地出门,晚上即使回到家里,也累得没有说话的力气。

这时,意外地发现,上下班路上的时间还有另外一种使用方法。那就是把上下班的电车当作交流的场所。

住在东京都世田谷区的川上靖雅(39岁)、川上理英(35岁)夫妇,是双职员夫妇。

靖雅是一家杂志的广告摄影师。这家杂志属于涩谷的一家照相产品公司。理英是位于表参道的一家广告代理店的设计者。

早晨把三岁的儿子弄起床,吃好早饭后,急急忙忙地把他送到保育园。傍晚夫妇俩轮流去保育园接孩子。回到家里,还要准备晚饭,伺候孩子洗澡,陪他玩等等。

轮到自己值班接孩子的前一天,就要考虑第二天的事情,尽量把能提前做的工作做好。经常是很晚回家。有时深夜才到家,孩子和爱人都睡了。这就是所谓擦肩而过的夫妇。

幸好两人上班方向相同,于是,两人约好时间,一起去上班。

“并不是要交流一些重要的内容。而是前一天晚上回来太晚了,所以问一些诸如‘昨天怎么样?’‘保育园的老师说了些什么?’之类的话。”

虽然是一些无关紧要的话,但是,如果没有这些对话,甚至连相互之间的状况和孩子的情况都不了解。

尽管一起在路上的时间只有20分钟,但谈话的内容涉及孩子教育啦,大事小事啦等等,有时也谈一些深入的问题。

“因为两个人都喜欢看书,所以,也谈一些最近所看的书和所喜欢的书之类的话题。像昨晚上的电视真有趣这样轻松的话题也涉及啊。”

好像回到了孩子出生前的单身时代,有点约会的感觉。

川上夫妇有读书这一共同爱好。即便不是这样,夫妇间的交流也能进行下去。不太交流的夫妇,也许只是没有交流的时间吧。把早晨上班路上的约会作为弥补擦肩而过损失的第一步,怎么样?

早晨上班的电车是与朋友见面的场所

也有人把上下班的电车当作社交的场所。

早晨利用上班路上的时间进行15分钟散步的古川理彩子,在平时所乘的京王井之头线上,有一天,偶然碰见了学生时代的朋友。朋友也和古川一样,住在井之头线的沿线。她们时而也有联系,现在却可以在电车上见面了。

“比如说,计划一起去旅行的时候,多半是早晨在电车里商量。在电话里怎么也讲不清楚啊。直接见面的话,两个人一边翻着旅行杂志,一边商量着。”

古川由于工作,晚上有时很晚才回家。她觉得回家后再打电话,太晚了不好意思。即使有事想说,也尽量不打电话。因而,早晨有时间与朋友在一起,实在难得。

“两个人都喜欢看电影,所以有时候在一起谈感想啊。有时谈得投机了,就相约晚上一起看电影去。不管怎么说,一周至少要在电车上见一次面。”

虽说现在手机和电脑普及了,有事一般用电话或电子邮件联系,但光这点总觉得不够。而且,面对面谈3分钟要比电话里谈10分钟都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能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情形。

如果把上下班路上的时间当作“与家人或友人谈话的时间”的话,那么路上的时间再长一点也会觉得高兴啊。




欢迎光临 分析测试百科 (http://bbs.antpedia.com/) Powered by Discuz! 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