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求助】临床研究阶段与报产阶段生产工艺变更 [打印本页]

作者: 笨鸟321    时间: 2015-9-8 16:44     标题: 【求助】临床研究阶段与报产阶段生产工艺变更


中试变大生产 培养体积增大等等 需要做哪些验证!!!还有就是临床样品工艺明显不适合大生产 做这种工艺的改变 是不是得重新来过

作者: dog002    时间: 2015-9-8 16:45


从中试(申请临床批件阶段)到生产(申请生产批件)中间有个生产工艺验证三批。中试到生产规模的放大,肯定有参数的改变,适当改变的允许的,在报生产批件时就需要提交工艺优化的相关资料。当然不能对关键工艺进行“优化”,如何界定是否为关键工艺是由CDE老师决定的。

作者: ending    时间: 2015-9-8 16:46



QUOTE:
原帖由 dog002 于 2015-9-8 16:45 发表 bbcodeurl('http://bbs.antpedia.com/images/common/back.gif', '%s')

从中试(申请临床批件阶段)到生产(申请生产批件)中间有个生产工艺验证三批。中试到生产规模的放大,肯定有参数的改变,适当改变的允许的,在报生产批件时就需要提交工艺优化的相关资料。当然不能对关键工艺进行“优化”,如何界 ...

工艺耐受性没有考虑。
作者: ending    时间: 2015-9-8 16:46



QUOTE:
原帖由 dog002 于 2015-9-8 16:45 发表 bbcodeurl('http://bbs.antpedia.com/images/common/back.gif', '%s')

从中试(申请临床批件阶段)到生产(申请生产批件)中间有个生产工艺验证三批。中试到生产规模的放大,肯定有参数的改变,适当改变的允许的,在报生产批件时就需要提交工艺优化的相关资料。当然不能对关键工艺进行“优化”,如何界 ...

如何界定关键工艺,是基于
QTPP-CQA-CPP-control policy来确定的,不是CDE那些人确定的。

作者: dog002    时间: 2015-9-8 16:47

CQA和control policy明白,CPP有点眼熟,QTPP是么呢?
作者: ending    时间: 2015-9-8 16:47



QUOTE:
原帖由 dog002 于 2015-9-8 16:47 发表 bbcodeurl('http://bbs.antpedia.com/images/common/back.gif', '%s')
CQA和control policy明白,CPP有点眼熟,QTPP是么呢?

看ICH Q8
作者: 笨鸟321    时间: 2015-9-8 16:47



QUOTE:
原帖由 ending 于 2015-9-8 16:46 发表 bbcodeurl('http://bbs.antpedia.com/images/common/back.gif', '%s')

如何界定关键工艺,是基于
QTPP-CQA-CPP-control policy来确定的,不是CDE那些人确定的。

是否这样理解,只要CQA在控制范围内,CPP的改变就可以变成耐受性来确定。有个困扰就是项目转移,一些研发企业做的项目报临床没什么问题,而上大生产就很难,怎么去鉴别而不成为冤大头!
作者: ending    时间: 2015-9-8 16:48



QUOTE:
原帖由 笨鸟321 于 2015-9-8 16:47 发表 bbcodeurl('http://bbs.antpedia.com/images/common/back.gif', '%s')

是否这样理解,只要CQA在控制范围内,CPP的改变就可以变成耐受性来确定。有个困扰就是项目转移,一些研发企业做的项目报临床没什么问题,而上大生产就很难,怎么去鉴别而不成为冤大头! ...

内在本质是这样的,但是不能明着讲。
还有,你需要很多实验和数据,证明CPP和CQA的关联性,已经被建立了。

作者: dior    时间: 2015-9-8 16:48


OPQ神马的国内还停留在概念上吧,药审中心似乎并不十分重视,而对现阶段的国内生物企业来说,找一条可以走下去的路比走好来得更为现实。
工艺解析需要大量的质量研究工作为基础,结合更大量的QBD实验来确定,对设备、时间、人员的要求都提升了不止一个层次。这是目前很多企业的短板。对工艺的了解不够,后续放大就很容易出问题,所以,真正的考验在临床获批到生产的阶段,根据二八定律,这20%的工作,往往要付出80%的精力。

作者: feiya    时间: 2015-9-8 16:49


在申报生产之前你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生产工艺而已,I和II期只要是个稳定的工艺即可,不需要进行全面的工艺验证,III要锁定以后生产的工艺,III期的工艺、地点和规模要和申报生产的一致,申报生产的时候要做三批的验证准备申报生产的资料。在锁定生产工艺时需要调整规模,自然会进行一些工艺开发及摸索,这些资料都是要放入到申报生产的资料中的。

作者: am10    时间: 2015-9-8 16:49



QUOTE:
原帖由 feiya 于 2015-9-8 16:49 发表 bbcodeurl('http://bbs.antpedia.com/images/common/back.gif', '%s')

在申报生产之前你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生产工艺而已,I和II期只要是个稳定的工艺即可,不需要进行全面的工艺验证,III要锁定以后生产的工艺,III期的工艺、地点和规模要和申报生产的一致,申报生产的时候要做三批的验证准备申报 ...

请问下大牛,报产资料的核心内容是不是可以理解成临床前9 10 11 12 13 14 15的内容升级,将确定的生产工艺升级并验证,并相应的质量控制和稳定研究(上市包装)?还有哪些是需要注意的,求指点!
作者: ending    时间: 2015-9-8 16:49

在申报生产之前你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生产工艺而已,I和II期只要是个稳定的工艺即可,不需要进行全面的工艺验证,III要锁定以后生产的工艺,III期的工艺、地点和规模要和申报生产的一致,申报生产的时候要做三批的验证准备申报生产的资料。在锁定生产工艺时需要调整规模,自然会进行一些工艺开发及摸索,这些资料都是要放入到申报生产的资料中的。

========================================

这些工艺之间,如果有不同,允许到什么程度?
作者: 笨鸟321    时间: 2015-9-8 16:50

在申报生产之前你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生产工艺而已,I和II期只要是个稳定的工艺即可,不需要进行全面的工艺验证,III要锁定以后生产的工艺,III期的工艺、地点和规模要和申报生产的一致,申报生产的时候要做三批的验证准备申报生产的资料。在锁定生产工艺时需要调整规模,自然会进行一些工艺开发及摸索,这些资料都是要放入到申报生产的资料中的。

===============================================================================================

三期地点、规模要和申报生产一致?您的意思是 所谓的调整都是在申报生产的这三批验证阶段?比如培养体积的扩大
作者: 2541    时间: 2015-9-8 16:51


国内审评老师对工艺不是太专业,他们让你列出工艺变更的不同地方,为了放大,调整工艺是肯定的,他们没有在这块刻意要求,但是非常注重工艺变更(工艺、规模、场地等)前后的全面结构确证、全检结果、稳定性数据比较等。
三期规模、地点肯定要在生产车间做,工艺调整不是说验证三批才做的,是在临床三期就锁定的,只是说III期很多规范方面不完整,要在验证三批做完整。当然验证批这样的规模应该不只是三批,III期或者验证批放大过程中本身也是个试验过程,会有一些失败的,是多个批次的过程,生物审评老师就一直觉得国内在申报生产阶段进行的生产规模的批次太少,很多厂家是几批、也有数十批的。
申报的资料对于药学来说,主要是35和36号资料,35号就是工艺改进及调整部分的资料、36号就是新的制造与检定规程、当然要包括批记录、检验批记录、检验数据、稳定性对比结果、改变工艺后新的结构确证资料、对照品的制检资料、工艺信息表及关键工艺描述、工艺验证方案及结果等等

作者: 2541    时间: 2015-9-8 16:51


当然关于“规模”我收到的信息不一样啊,有的老师说使用设备及地方必须一致,但是规模相当即可,不是非要那么大,必定用不了那么多,做出来浪费;有的老师说生物药对规模很敏感,就要做到上市那样的规模,倒是制剂你可以不用都灌装了,只是灌装一部分够用即可。
但我感觉还是做到那么大规模,争取做的和验证基本一致,这样审评肯定是没问题的。

作者: am10    时间: 2015-9-8 16:52

当然关于“规模”我收到的信息不一样啊,有的老师说使用设备及地方必须一致,但是规模相当即可,不是非要那么大,必定用不了那么多,做出来浪费;有的老师说生物药对规模很敏感,就要做到上市那样的规模,倒是制剂你可以不用都灌装了,只是灌装一部分够用即可。
但我感觉还是做到那么大规模,争取做的和验证基本一致,这样审评肯定是没问题的。

==============================================================================================

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临床前上游规模是200L,制剂规模1500支,3期报产采用2000L,制剂规模仍然可以是1500支?
但是如果未来市场需求大,需要做到15000支的时候,之前的制剂验证的规模得不到匹配,是不是也是一种风险的存在?

作者: 笨鸟321    时间: 2015-9-8 16:53



QUOTE:
原帖由 2541 于 2015-9-8 16:51 发表 bbcodeurl('http://bbs.antpedia.com/images/common/back.gif', '%s')

国内审评老师对工艺不是太专业,他们让你列出工艺变更的不同地方,为了放大,调整工艺是肯定的,他们没有在这块刻意要求,但是非常注重工艺变更(工艺、规模、场地等)前后的全面结构确证、全检结果、稳定性数据比较等。
三期规模 ...

如果三期以生产规模来做,再加上后面验证批,就算很顺利,成本消耗也是巨大的!!!!!您在工作经历中有什么好的实例建议么,难怪国内抗体厂家 都是声调比动作大!相比之下CRO还算个明智选择
作者: dior    时间: 2015-9-8 16:54



QUOTE:
原帖由 am10 于 2015-9-8 16:52 发表 bbcodeurl('http://bbs.antpedia.com/images/common/back.gif', '%s')
当然关于“规模”我收到的信息不一样啊,有的老师说使用设备及地方必须一致,但是规模相当即可,不是非要那么大,必定用不了那么多,做出来浪费;有的老师说生物药对规模很敏感,就要做到上市那样的规模,倒是制剂你可以不用都灌装了 ...

制剂验证要做到那么大规模,但你可以少灌装一些,不必要都灌装好,我得到老师的说法是这样的。
作者: zhezhe    时间: 2015-9-8 16:54



QUOTE:
原帖由 dior 于 2015-9-8 16:54 发表 bbcodeurl('http://bbs.antpedia.com/images/common/back.gif', '%s')

制剂验证要做到那么大规模,但你可以少灌装一些,不必要都灌装好,我得到老师的说法是这样的。

不是很理解,灌装前的除菌过滤验证应该是重点,但是如果减少灌装量,那么针对灌装速度、灌装时间等灌装机验证,包括后面冻干样品量与冻干机等的验证,是不是也是存在风险的?
作者: dior    时间: 2015-9-8 16:55



QUOTE:
原帖由 zhezhe 于 2015-9-8 16:54 发表 bbcodeurl('http://bbs.antpedia.com/images/common/back.gif', '%s')

不是很理解,灌装前的除菌过滤验证应该是重点,但是如果减少灌装量,那么针对灌装速度、灌装时间等灌装机验证,包括后面冻干样品量与冻干机等的验证,是不是也是存在风险的? ...

是的,是有风险的,所以最好还是要灌装完成,但是III期确实做得验证方面不是太完善,所以有风险,但工艺基本一致。最完美的就是都做到一致。




欢迎光临 分析测试百科 (http://bbs.antpedia.com/) Powered by Discuz! 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