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求助]羟丙甲纤维素中甲氧基的含量测定 [打印本页]

作者: bananapeople    时间: 2011-11-23 15:49     标题: [求助]羟丙甲纤维素中甲氧基的含量测定

[求助]羟丙甲纤维素中甲氧基的含量测定



本人在检验羟丙甲纤维素中甲氧基的含量时,含量总是偏低,重现性很差,比较头大,哪位有经验的请帮帮忙!

使用的装置是中国药典2005版指定装置,方法是中国药典2005版的方法,方法如下:
方法:
甲氧基(中国药典 附录 Ⅶ G)
① 精密称取供试品(未干燥)约0.1g(相当于甲氧基10mg),置烧瓶中
② 加熔融的苯酚2.5mL及氢碘酸5mL
③ 连接上述装置,另在两个接收容器内,分别加入10%的醋酸钾的冰醋酸溶液6ml与4ml,再各加溴0.2ml,通过支管将CO2或N2气流缓慢而均衡地(每秒钟1~2个气泡)通入烧瓶内
④ 将烧瓶浸入油浴,缓缓加热,控制温度恰使沸腾液体蒸气上升至冷凝管的半高度(约至30分钟使油浴温度达135~140℃)
⑤ 继续加热45分钟,拿出烧瓶,在通气状态下冷却
⑥ 拆下两只吸收瓶,将它们的内容物倾入250ml碘瓶(内盛25%醋酸钠溶液5mL)
⑦ 用水清洗吸收瓶,使总体积约为125mL
⑧ 加甲酸0.3mL,转动碘瓶至溴的颜色消失
⑨ 再加甲酸0.6mL,密塞振摇,使过量溴完全消失
⑩ 放置1~2分钟
⑪ 加碘化钾1.0g、稀硫酸5mL和淀粉指示液1mL,摇匀,用0.1mol/L硫代硫酸钠滴定液滴定
⑫ 同时以本法进行空白试验校正
⑬ 根据以下公式来算出甲氧基的含量 (%)
甲氧基含量(%)=A-(B×31/75×0.93)
A: 按甲氧基测定法测得的甲氧基含量 (%)
B: 羟丙氧基的含量(%)
A(%)= (V- V0)×f×0.5172 ×100%
W
V:供试品消耗0.1mol/L硫代硫酸钠滴定液的量 (mL)
V0:空白消耗0.1mol/L硫代硫酸钠滴定液的量( mL)
f:0.1mol/L硫代硫酸钠滴定液的浓度系数
0.5172:每1mL 0.1mol/L硫代硫酸钠滴定液相当于甲氧基的量(mg)
W:供试品称量 (mg)

作者: bananapeople    时间: 2011-11-23 15:49

试剂配制:
25%醋酸钠溶液…取三水合醋酸钠25g,加水使溶解成100mL
0.1mol/L硫代硫酸钠滴定液…市售品
稀硫酸…取硫酸57mL,加水使成1000mL
吸收液:10%醋酸钾的醋酸 (100)溶液…取醋酸钾10g加醋酸 (100)使溶解成100mL
淀粉指示液…取淀粉(可溶性)0.5g加水5mL,搅拌,慢慢注入100mL沸水,煮沸2分钟,放置冷却,使用上清液。(临用新配)
氢碘酸为新开的合格品.

装置接口均涂抹凡士林,温度使用标准玻璃温度计校正,气源没有问题,只有气流的控制不是很好.(羟丙氧基含量测定是合格的)

各位有经验者请指导一下,谢谢!

(补充:熔融的苯酚是直接将一瓶苯酚放在水浴里面加热,等它熔后用事先加热过的移液管移取,
还有我想知道样品和空白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的量大概各是多少?据我估算样品大概是6ml左右(没考虑空白,不知道空白要消耗多少滴定液)希望有经验之达人能指点一下,方便我选择合适的滴定管,谢谢!)

作者: gemei0115    时间: 2011-11-23 15:50


这个实验我也有做过,感觉这个实验较难控制(主要毒性大,嘿嘿~~~),但结果还是合格的!!
1、实验的温度跟沸腾的程度很重要,要控制好。
2、规定实验时间内反应是否完成了?我自己实验时是把实验延长了的,怕反应不完全。
3、吸收管是否吸收完全?由于气流速度确实很难控制,可能会导致吸收不一定完全。我实验时多加了一个吸收管(实验有空白,不会对结果造成影响),避免吸收不完全。
4、整个系统的密封性要好,漏气就不行了。
暂时想起这么多了,毕竟时间过了挺久的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作者: bananapeople    时间: 2011-11-23 15:51

谢谢楼上的帮助,我有几个问题想问一下:
1. 10%醋酸钾的冰醋酸溶液所使用的冰醋酸是什么等级的,水含量大概是多少?我们使用的是含量为99.9%以上的无水冰醋酸。
2. 熔融的苯酚是怎么制取的?
3. 你的装置连接所用的管路大概有多长?是否尽量保持尽量的短?连接管的材质是什么?(我们不是普通国产橡皮管,是半透明的软管,做完后发现接触到溴的地方都变成白色了,管子也不透明了。)
4.我们所购买的敷料是日本生产的,他们跟过来的报告单是根据JP做的,JP是气相测定的,原理差不多,但是过程完全不一样,不排除做不出来的可能性。
谢谢

至于楼上的问题,基本也考虑到了
1、实验的温度跟沸腾的程度很重要,要控制好。
实验室温度为中央空调控制,沸腾的程度没问题.
2、规定实验时间内反应是否完成了?我自己实验时是把实验延长了的,怕反应不完全。
这个应该要考虑到,下次适度延长.
3、吸收管是否吸收完全?由于气流速度确实很难控制,可能会导致吸收不一定完全。我实验时多加了一个吸收管(实验有空白,不会对结果造成影响),避免吸收不完全。
这个我目前不能采用.
4、整个系统的密封性要好,漏气就不行了。
系统的密封性没问题.

作者: bananapeople    时间: 2011-11-23 15:52


谢谢斑竹的置顶!
现在我通过计算初步找 到的根本原因是:冰醋酸溶液所使用的冰醋酸是含量为99.9%以上的无水冰醋酸,碘甲烷的吸收需要水参与反应,使用无水冰醋酸的话,水的量不够吸收所有的碘甲烷,大概只够吸收17%的碘甲烷.
下一步准备使用99%的冰醋酸或者向100ml99.9%以上的无水冰醋酸中加入1ml水,星期一再重做,假如结果合格,再与大家分享.

作者: bananapeople    时间: 2011-11-23 15:52

今天上午使用了含水的冰醋酸做,还是不合格.
同时查阅了USP29<431>METHOXY DETERMINATION,该方法中10%醋酸钾的冰醋酸溶液是BROMINE-ACETIC ACID SOLUTION — Dissolve 100 g of potassium acetate in 1000 mL of a solution consisting of 900 mL of glacial acetic acid and 100 mL of acetic anhydride. On the day of use, to 145 mL of this solution add 5 mL of bromine.
翻译过来是要加醋酸酐的,那么鉴于USP的权威性,我之前的猜测从理论上和时间上都是错误的了.
下午继续,使用USP方法配制10%醋酸钾的冰醋酸溶液!

作者: bananapeople    时间: 2011-11-23 15:53

补充一点:发现使用装置的中的反应瓶颈部有裂缝,不过好象不漏气
作者: bananapeople    时间: 2011-11-23 16:02


重做一次,含量提高为15.6%,19%以上为合格,继续重做!

作者: 药徒    时间: 2011-11-23 16:02


佩服楼主的细致和执著!

可惜我没做过这么复杂的试验,不然大家一起交流交流,祝愿楼主早日攻破难题!

作者: bananapeople    时间: 2011-11-23 16:03

昨天一共做了3次,重现性还可以,平均为14%,看来10%醋酸钾的冰醋酸溶液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现在要停下来,认真再查查资料了.
实在逼急了就照JP用GC做了!

作者: viviwang1987    时间: 2011-11-23 16:07


这是我们的一个辅料,检验起来比成品复杂多了

作者: HPLC使者    时间: 2011-11-23 16:08

抽空细细品品。

怎么我们这里就哗啦啦的就完成试验了,没有什么异常情况呢?

作者: bananapeople    时间: 2011-11-23 16:08

这个礼拜要继续奋斗了,同时使用GC测定.
作者: newway    时间: 2011-11-23 16:08

我们也新上了这个辅料,HPMC ,要依据USP测定,其含量甲氧基和羟丙氧基都要用GC测,柱子刚刚到位。下一步就要进行摸索试验了,关注楼主的进展,希望以后多多交流
作者: bananapeople    时间: 2011-11-23 16:09


USP和JP测定方法,我做过,没问题的.

作者: tuomu45    时间: 2011-11-23 16:10

的确,USP和JP的方法比ChP的方法的精密度好多了。

另,关于ChP上面的方法,药典规范是这一说的:


图片附件: 27850690.snap.jpg (2011-11-23 16:10, 75.23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9
http://bbs.antpedia.com/attachment.php?aid=9066


作者: bananapeople    时间: 2011-11-23 16:10

楼上的内容是标准操作规范里面的,呵呵.
都注意过了,今天要继续做.

作者: bananapeople    时间: 2011-11-23 16:10

今天又做了,做了2次,还是不好,做完了连硅油都红了,估计是瓶子有裂纹,漏了.得换新的了.
作者: c86v    时间: 2011-11-23 16:11


这个试验前不久才做过,比较复杂,我觉得关键是在沸腾的注意蒸汽发生管的气泡速度,药典上规定的是一秒钟冒一个泡,不知道以上的大侠注意到这个细节没有?楼过发表建议而已!

作者: bananapeople    时间: 2011-11-23 16:12


反应瓶A都做裂了2个了,郁闷啊!
气泡速度没什么问题的.

作者: glass    时间: 2011-11-23 16:12

有点怀疑你的样品本身有问题啦。
当然,仅仅是怀疑

===================================================

我这里作了N次,都没有什么特殊的。直接OK了,怎么楼主这样那?
作者: bananapeople    时间: 2011-11-23 16:12

是啊,我也是这么觉得的.
人快疯了,昨天定了2个反应瓶A和4瓶氢碘酸.

作者: bananapeople    时间: 2011-11-23 16:13

经历N次失败,昨天做到了18%,今天做到了21%,终于成功了.
总结如下:CP2005的指定方法适用性不强,需要做一些修改.我参照JP和USP相关方法做了一些修改:
1.供气支管内填加一些棉纱布,这样具有缓冲流量,均匀气流的作用,
2.烧瓶内加一些沸石,帮助其沸腾,
3.通气速率保持每秒钟1~2个气泡,不过记的数是吸收瓶中的气泡数目
4.提高反应温度至150度(USP和JP温度)
5.延长反应时间至一个小时,空白如上操作.
6.尽量缩短管路,抬高吸收瓶,使其进气口和反应瓶出气口保持同一水平位置,尽量靠近.

个人总结,该方法的确落后,毒性大,重复性差,尤其是使用该装置时出现了过多的连接,某一个连接漏气那么实验结果都将受影响.检漏的个人经验:装置加好试液后,在各个磨口涂抹凡士林后,连接好装置,然后捏一下供气管,如果连接紧密,那么各个瓶内的液面都会随之升降.
但是在实验开始后,温度上升,反应瓶温度也随之上升,超过80度(凡士林的熔点),就会有少量漏气现象发生,装置磨口不是很标准的话,这个现象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尽可能选用一个好厂家的整套装置!

建议药典委员会应该革新该标准,使用毒性小,定量精度高和易操作的GC检测方法,并且可以同时测定羟丙氧基含量和甲氧基含量!

作者: shenkunjie    时间: 2011-11-23 16:13


请教楼主,用GC法做要注意哪些事项?我在处理样品时发现两次重量差异不容易达到10mg以内,还有你使用的是什么类型的具隔膜塞瓶子?谢谢!

作者: bananapeople    时间: 2011-11-23 16:14


进口的耐压螺口瓶(5mL).密封性还是很好的.

一般来说,1.是处理的温度要准确,
2.装置的密封性要好,我们根据JP做欧巴代的时候,反应前后要称耐压罗口瓶的失重,如果超过10mg,就必须重新试验.
3.HI酸的纯度要符合规定.
基本是这三点吧.

> >

反应原理可以见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05版第172页,主要是HI和目标物在130度生成CH3I和CH3CH2I。HI纯度一般要求在56.5-57.0%,该物质见光遇氧后24小时内就完全变质了。56.5-57.0%的HI是淡黄色,变质的是黑褐色,主要是HI被氧化,I析出显黑褐色。

作者: shenkunjie    时间: 2011-11-23 16:14

谢谢楼主,我们这没有标准的耐压瓶,用西林瓶代替的,用铝箔做隔膜的,盖上塞子后再包一层铝箔,结果在150度加热后前后两次称重大于10mg,我怀疑是不是铝箔和HI酸发生反应了
作者: bananapeople    时间: 2011-11-23 16:15


一般该试验用的耐压螺口瓶,不光密封性好,设计得比较好,它上面有个活栓,开关很方便和迅速的,专门是加液用的,杜绝液体的挥发.

看了你的描述,密封性太差了,HI和CH3I等,都是很容易挥发的物质,而且铝箔和HI酸也会有一定反应发生的(我考察过).这样做出的结果,肯定是不好的.

作者: shenkunjie    时间: 2011-11-23 16:15

谢谢楼主,我试了几次,用进口封口膜做隔膜,终于达到要求了.....
作者: bananapeople    时间: 2011-11-23 16:16

前年在做羟丙甲纤维素中甲氧基的含量测定和乙基纤维素的含量测定,遇到很大问题,前后折腾了半年时间,才解决问题,今天药典升版,早就关注该测定方法的修改,最近用GC法进行了“羟丙甲纤维素中甲氧基和羟丙氧基的含量测定”,连带碘甲烷和2-碘丙烷的含量测定,用一天的时间就测定了甲氧基和羟丙氧基的含量,结果和厂家COA(进口)基本一致。
下面说一下我的心得:
<测定条件>
检 测 器:氢火焰离子检测器(FID)
色 谱 柱: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硅氧烷为固定液的毛细管柱-
Aglient DB-624
色谱柱温度:在100℃保持8 分钟,然后以每分钟50℃的升温速率升温至230℃,保持2 分钟
载 气:氮气
流 量:2.5mL/min
分 流 比:1:40
进样口温度:200℃
检测器温度:250℃
<反应条件>
加热60分钟(150℃,不停振摇)(设备和图见下图)


图片附件: 86259357.snap.jpg (2011-11-23 16:16, 72.63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9
http://bbs.antpedia.com/attachment.php?aid=9067


作者: bananapeople    时间: 2011-11-23 16:17

2~~~~~~~~~~~~~~~~~~~~~~

图片附件: 27406719.snap.jpg (2011-11-23 16:17, 33.19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1
http://bbs.antpedia.com/attachment.php?aid=9068


作者: bananapeople    时间: 2011-11-23 16:17

3~~~~~~~~~~~~~~~~~

图片附件: 19440848.jpg (2011-11-23 16:17, 76.77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6
http://bbs.antpedia.com/attachment.php?aid=9069


作者: bananapeople    时间: 2011-11-23 16:18

图1~~~~~~~~~~~~~~

图片附件: 45370215.snap.jpg (2011-11-23 16:18, 49.3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9
http://bbs.antpedia.com/attachment.php?aid=9070


作者: 阿司匹林    时间: 2011-11-23 16:18

楼主,问一下,用10年的方法,容量法测羟丙氧基,空白滴定量是不是比较多一点?滴定量大约是多少?有哪位指点一下迷津啊?
作者: bananapeople    时间: 2011-11-23 16:19


根据之前的经验,空白样品消耗的滴定液量很少的。正常消耗滴定液的量均超过10毫升的,具体数值,不清楚了。

作者: tudou85    时间: 2011-11-23 16:20

请问楼主,0.1g样品消耗多少毫升的滴定液?你的理论值6ml我怎么算也不对呀郁闷了,请教请教




欢迎光临 分析测试百科 (http://bbs.antpedia.com/) Powered by Discuz! 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