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求助]高温破坏实验温度超过熔点可以吗? [打印本页]

作者: 米西11米西    时间: 2011-11-25 14:57     标题: [求助]高温破坏实验温度超过熔点可以吗?

[求助]高温破坏实验温度超过熔点可以吗?



我正做破坏性试验的高温破坏,主药的熔点是74.5~77.5℃,用105℃烘箱时很快融化成液态了,这样还可以继续做高温破坏吗?状态已经改变了。用60℃烘箱3天结果没有降解。参考文献有用沸水浴做100小时的,我很纳闷是连续沸水浴100小时还是每天沸水浴几小时放凉第二天接着再沸水浴累加100小时的呢?连续做的话沸水浴是要注意不断加水啊,要不水浴锅不得烧干了吗?夜里怎么办呢?这问题好像很弱,可我就是想不明白,请高手指点,非常感谢!

作者: 木槿    时间: 2011-11-25 14:59


做高温破坏的方法很多,不一定非要用烘箱处理的,当然状态改变不一定说明不可以做破坏,只要结果样品被适量破坏就可以了

而且文献是文献,没有人说必须使用文献,主要还是要根据实际操作情况而定

一般破坏到不大于20%就可以了,一般控制在5-15%

个人观点

作者: 米西11米西    时间: 2011-11-25 14:59


谢谢指导,对于比较稳定的样品来说是要进行更多条件的破坏实验摸索了,谢谢~

作者: glass    时间: 2011-11-25 15:00


个人认为,状态改变是可以的。

作者: glass    时间: 2011-11-25 15:00


配成溶液再进行破坏也可以。

作者: 店小二    时间: 2011-11-25 15:01


不知道你是做那方面的工作,但有关物方法学研究里,一般都采用高温、酸、碱、氧化等破坏。如果是做这
方面的破坏试验,可以按楼上的说法来做,,但要记住一个信息,并不是说非要每种破坏试验都破坏出来才罢的,如果样品实在是很稳定,那可以直接拿数据支撑的嘛。但一般的样品再稳定,也总会在上面某种条件下破坏的吧,所以真的条件很苛刻都破坏不出来时,就不要再弄了。
但如果你是看原料的性质,那又另当别论了

作者: 米西11米西    时间: 2011-11-25 15:01


首先谢谢各位指导。我是做高温、酸、碱、氧化、光照破坏呢,对注射剂用原料进行破坏实验,采用了1、酸破坏试验
取本品(批号:)12.5mg适量,置25ml量瓶中,加1mol/L盐酸10ml,72小时后,取出,室温,用1mol/L氢氧化钠中和,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调PH,摇匀,滤过,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取续滤液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中,
2、碱破坏试验
a取本品(批号:)12.5mg适量,置25ml量瓶中,加1mol/L氢氧化钠10ml,用1mol/L盐酸中和,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取续滤液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中,记录色谱图
3、氧化破坏试验,
a取本品(批号:)12.5mg适量,置25ml量瓶中加30%双氧水10ml,放置20小时后,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
4、高温破坏试验
取本品(批号:)12.5mg适量,置25ml量瓶中,于60℃电热干燥箱加热72小时后,取出,冷至室温,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取续滤液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中,记录色谱图

5、强光破坏试验
a取本品(批号:12.5mg适量,置25ml量瓶中,于4000Lx强光照射72小时后,取出,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取续滤液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中,记录色谱图,
酸、碱、氧化都做了空白,结果主峰面积没有明显变化
但是:
我的原料2010年4月检测纯度是99.8%,现在检测是97.8%,又重结晶后检测是99.6%,说明原料并不稳定,可能是小的降解没有观测到?也可能是浓度太小?准备下一步用高纯度原料配制高浓度或曾大取样量加大破坏强度进行实验,各位还有什么好办法贡献出来?谢谢

作者: bananapeople    时间: 2011-11-25 15:02


破坏实验是用有关物质测定的浓度进行破坏的,而不是随便弄个浓度进行破坏

你的有关物质浓度是0.5MG?而且您进10UL,浓度是不是太低了?
你的纯度检测的浓度是多少?使用什么方法的?面积归一化法?自身对照法?外表法?

作者: ROSE李    时间: 2011-11-25 15:02

破坏实验是用有关物质测定的浓度进行破坏的,而不是随便弄个浓度进行破坏

你的有关物质浓度是0.5MG?而且您进10UL,浓度是不是太低了?
你的纯度检测的浓度是多少?使用什么方法的?面积归一化法?自身对照法?外表法?

==============================================================================================================

破坏实验是用有关物质测定的浓度进行这一点不敢苟同,破坏试验的目的是验证专属性,即保证主峰与相关物质的分离,只要能达到目的,用哪个浓度破坏都可以,楼主说的高温破坏超熔点当然也可以,只是最后进样稀释至有关物质浓度即可。另外每个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强弱不一致,这位战友用0.5mg进10μl响应未必低,部分吸收很强的化合物用此浓度反而高也说不定。
作者: bananapeople    时间: 2011-11-25 15:02

破坏实验是用有关物质测定的浓度进行这一点不敢苟同,破坏试验的目的是验证专属性,即保证主峰与相关物质的分离,只要能达到目的,用哪个浓度破坏都可以,楼主说的高温破坏超熔点当然也可以,只是最后进样稀释至有关物质浓度即可。另外每个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强弱不一致,这位战友用0.5mg进10μl响应未必低,部分吸收很强的化合物用此浓度反而高也说不定。

============================================================================================================

呵呵经验有限,那你是怎么做物料平衡的?如果不用有关物质浓度来做,那么怎么选择浓度呢?依据是什么,另外,破坏实验的目的是验证专属性,什么的专属性?

我是针对他的问题猜测浓度可能低,我可没说有关物质一定用什么浓度
至于有关物质使用什么浓度是通过实验来确定并经过验证的
作者: ROSE李    时间: 2011-11-25 15:03

呵呵经验有限,那你是怎么做物料平衡的?如果不用有关物质浓度来做,那么怎么选择浓度呢?依据是什么,另外,破坏实验的目的是验证专属性,什么的专属性?

我是针对他的问题猜测浓度可能低,我可没说有关物质一定用什么浓度
至于有关物质使用什么浓度是通过实验来确定并经过验证的

=============================================================================================================

物料平衡也可以做啊,比如用高浓度(当然是特定浓度,而不是随便取点样品破坏,浓度选择没有具体规定)破坏后,调节pH值至中性然后稀释至有关物质测定浓度进样(如果流动相缓冲能力强,浓溶液体积又小,也可不调pH值直接流动相稀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过程任意一步的理论浓度都是已知的,为什么不能计算物料平衡呢。

破坏试验就是方法专属性的一部分啊,溶剂、辅料是否干扰测定属于专属性,破坏出的杂质是否干扰主峰和其他待测物也属于专属性。

作者: 米西11米西    时间: 2011-11-25 15:05

破坏实验是用有关物质测定的浓度进行这一点不敢苟同,破坏试验的目的是验证专属性,即保证主峰与相关物质的分离,只要能达到目的,用哪个浓度破坏都可以,楼主说的高温破坏超熔点当然也可以,只是最后进样稀释至有关物质浓度即可。另外每个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强弱不一致,这位战友用0.5mg进10μl响应未必低,部分吸收很强的化合物用此浓度反而高也说不定。

这位战友说的很对,我用的是该品种口服制剂的2010药典的含量测定浓度,0.5mg进20μl,主峰吸收比较高了。但是我们领导的意思是加大样品浓度,让大多数杂质都体现出来、昨天试了试5mg、10mg、15mg,但是按锋面积归一化法看纯度,主峰和主峰后第一杂质峰百分比没有变,重结晶后5mg、10mg、15mg/ml是99.68%和0.15%.样品还能溶解,不知道最大浓度定多少呢。现在15mg/ml确实又多出来4个峰,百分比占0.01%,没有杂质对照品,不知道如何做响应因子考察?

作者: 米西11米西    时间: 2011-11-25 15:06

(1)连续一百小时,也可以采用大锅,然后不停加水的方式
就是弄一大盆水放在高处,通过毛巾一点一点流到水浴锅中

(2)试试样品溶液后再做破坏

这是网上朋友献出的我觉得比较好的方法,大家看看

作者: 米西11米西    时间: 2011-11-25 15:06


物料平衡也可以做啊,比如用高浓度(当然是特定浓度,而不是随便取点样品破坏,浓度选择没有具体规定)破坏后,调节pH值至中性然后稀释至有关物质测定浓度进样(如果流动相缓冲能力强,浓溶液体积又小,也可不调pH值直接流动相稀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过程任意一步的理论浓度都是已知的,为什么不能计算物料平衡呢。

破坏试验就是方法专属性的一部分啊,溶剂、辅料是否干扰测定属于专属性,破坏出的杂质是否干扰主峰和其他待测物也属于专属性。

应该是这样的。谢谢

作者: bananapeople    时间: 2011-11-25 15:07     标题: 回复 #14 米西11米西 的帖子

何必要稀释到有关物质浓度呢,这还不如有关物质浓度下进行破坏来的更加直接省事,同时也可以进行物料平衡计算了,当然使用更高浓度也未尝不可,或许更好,因为有的杂质看不到,如果高浓度下破坏再稀释进样,或许就没有意义

另外我也没有说你现在做的东西一定要用什么浓度,我只是说可能低了

做实验关键要靠自己,如果自己认为对,做下去吧
作者: 米西11米西    时间: 2011-11-25 15:08


你们讲得都有道理,你说的浓度低,我们领导也这样说,因为没有有关物质测定方法,所以没有有关物质的浓度,现在是要建立方法,选色谱条件,考察分离度,所以做破坏实验。有另一口服制剂的有关物质方法,浓度是1mg/ml。通过试验,15mg/ml又多出了4个峰的情况,0.5mg/ml应该是浓度低杂质小于检出限了,z最后具体浓度定多少,可能还得看实验的情况,看杂质的情况了。现在是想先让杂质都检测出来(希望是都能够都体现出来),看色谱条件是否能分离开这些存在的杂质,然后再决定如何控制这些杂质。希望大家还是多提意见和建议,本人第一次做,一切都在摸索中,非常感谢!

作者: bananapeople    时间: 2011-11-25 15:10     标题: 回复 #16 米西11米西 的帖子

不就对了吗,最后相当于在有关物质浓度下进行破坏实验了

而且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举个极端的例子,100mg/ml,应该说杂质会更多,但这样是不是有意义?

那就问题来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有关物质浓度?以什么样的标准判断此浓度就是有关物质的浓度?
作者: bananapeople    时间: 2011-11-25 15:10

这个说来话长,而且质量研究的重点就是有关物质

我想问的是,你们做的是1类新药?没有标准可参考?

作者: ROSE李    时间: 2011-11-25 15:11

用高浓度是个人习惯,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最近做的几个API的流动相缓冲能力都很强,所以我习惯用高浓度小体积破坏,再用流动相直接稀释到测定浓度,利用流动相的缓冲能力可省掉调节pH值一步,而用有关物质浓度破坏,调节完pH值浓度可能都变化了,反倒不好操作。另外,这东西是我自己设计的,仅供参考。

一类药方法的建立不是简单的事情,逐步摸索,有关物质测定浓度以杂质都被有效检出为准,没有具体规定;我们的项目70%以上为1类药,没有参考标准,过程也很艰苦,有类似经历的战友欢迎互相讨论、交流。

作者: bananapeople    时间: 2011-11-25 15:12     标题: 回复 #19 ROSE李 的帖子

是吗,挺牛的嘛
贵单位有多少项目呢?您主要是做什么的,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来着?

有关物质的研究工作是一个非常艰苦的工作
作者: ROSE李    时间: 2011-11-25 15:12     标题: 回复 #20 bananapeople 的帖子

具体的不能说,只能说我们单位小,敢做一类药牛,我做药分的,一点也不牛
作者: bananapeople    时间: 2011-11-25 15:13     标题: 回复 #21 ROSE李 的帖子

不说是对的

现在做一类的很多
作者: 米西11米西    时间: 2011-11-25 15:14

谢谢高人指点。
我这个品种不溶于水,做高温破坏时老板要求做成溶液用沸水浴煮(准备做两份,一份是不加溶媒,但超过过了熔点也应该是液态了、一份加溶媒),大家建议用哪种溶剂呢,乙腈、流动相(含缓冲盐)、氢氧化钠都溶解,还有酸破坏,双氧水氧化破坏也是不溶解,怎么能让它先溶解然后再破坏反应呢?

作者: 张先生    时间: 2011-11-25 15:15     标题: 回复 #16 米西11米西 的帖子

不就对了吗,最后相当于在有关物质浓度下进行破坏实验了

而且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举个极端的例子,100mg/ml,应该说杂质会更多,但这样是不是有意义?

那就问题来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有关物质浓度?以什么样的标准判断此浓度就是有关物质的

制定有关物质的浓度,一般是根据定量限来的。EP中规定报告限为0.05%(即为凡是杂质含量大于0.05%的都要报告出,那么我们先配一系列浓度的样品,分别进样,知道信噪比为10:1时,此时进样浓度为定量限,以此浓度为有关物质目标浓度的0.05%,然后再反推到100%,此时的浓度为有关物质的浓度。没必要把浓度做的很高,否则会检出很多杂质,给我们自己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还有就是专属性是对我们分析方法的考察,看是否适用,如果本身破坏条件已经很强了,不必一定要破坏到10%,如果一定要加大强度,一定要破坏出,那么有可能我们的分析方法便不适合了。
作者: bananapeople    时间: 2011-11-25 15:16

制定有关物质的浓度,一般是根据定量限来的。如果没有标准或是是一类药呢?EP中规定报告限为0.05%(即为凡是杂质含量大于0.05%的都要报告出,那么我们先配一系列浓度的样品,分别进样,知道信噪比为10:1时,此时进样浓度为定量限,以此浓度为有关物质目标浓度的0.05%,然后再反推到100%,此时的浓度为有关物质的浓度。没必要把浓度做的很高,否则会检出很多杂质,给我们自己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这是什么工作态度?

还有就是专属性是对我们分析方法的考察,看是否适用,如果本身破坏条件已经很强了,不必一定要破坏到10%,如果一定要加大强度,一定要破坏出,那么有可能我们的分析方法便不适合了。

更是离谱的说法!!!分析方法是为药品质量服务的,不是为了分析而分析,更不是为了分析合格而分析!!!

作者: 米西11米西    时间: 2011-11-25 15:16

我也是想先分析了解药品的性质,想办法摸清药品特性,然后再看分析方法或质量标准怎么定吧,谢谢大家的出谋划策!




欢迎光临 分析测试百科 (http://bbs.antpedia.com/) Powered by Discuz! 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