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浅析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药物靶点有哪些 [打印本页]

作者: medicilon    时间: 2019-7-15 17:16     标题: 浅析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药物靶点有哪些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产生大量的免疫复合物和自身抗体,并引起肾脏、皮肤、关节和中枢神经系统等损害。目前SLE治疗多为糖皮质激素为首的药物治疗,具有较多的毒副作用。随着对SLE的发病机理的认识,出现了一些治疗SLE的靶点,以这些靶点研发的药物在临床前研究以及临床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在未来,开发一些生物靶向治疗的药物对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重要作用。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B细胞、T细胞、NK细胞、树突状细胞以及相关细胞因子在其发病中均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针对SLE发病不同环节的靶向治疗也应运而生。那么目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药物靶点有哪些呢?

1、CD20

B细胞功能障碍被认为是SLE发病机制中最重要的一环,CD20是一种主要表达于正常、异常会分化的B细胞表面的由4种跨膜糖蛋白组成的抗原

利妥昔单抗是人鼠嵌合的抗B淋巴细胞CD20的单克隆抗体,在体内能有效清除异常增生的B淋巴细胞。近年来发表的大量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显示,靶向CD20的利妥昔单抗在SLE治疗中可能极具潜力。该药批准的适应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肉芽肿血管炎和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利妥昔单抗治疗SLE,能使SLE病情得到改善,该药可以通过促进B淋巴细胞的凋亡和消耗使患者的自身抗体水平等相关指标和SLE疾病活性指数下降,起到治疗SLE的作用。

2、CD22

CD22主要表达于大多数的成熟B细胞,是B细胞与抗原结合反应的没接B细胞受体的协同蛋白,CD22功能的缺失能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3、BLyS

属于肿瘤坏死因子配体超家族的BAFF,又称为B淋巴细胞刺激物(BLyS),是一种促进B细胞成熟、活化和存活的生长因子,主要表达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活化的T细胞表面。临床前动物实验发现,BAFF过度表达的小鼠可出现多种SLE相关自身抗体、循环免疫复合物、肾脏狼疮样病理改变以及蛋白尿;相反,给予SLE模型小鼠抗BAFF治疗,可延缓小鼠疾病病程并减轻症状。与小鼠类似,SLE患者血清中BAFFAPRIL水平高于健康人群,且BAFFAPRIL升高程度可能与SLE活动程度相关。美迪西生物医药是一家从事临床前研究外包服务(CRO)的公司,拥有多年研发技术经验积累,在药物代谢、药代动力学、药效研究,以及毒理学等方面拥有专业的知识

4、IL-10

5、BTK

6、CTLA-4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药物研发靶点除了上述之外,还有CRBNPKCβ、干扰素-α等。如CereblonCRBN)是广泛表达E3连接酶的蛋白,其介导来那度胺在骨髓瘤细胞发挥抗增殖活性,并诱导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

虽然SLE的分子靶向治疗的生物制剂在逐渐增多,但这些药物的临床试验结果大多令人失望。由于SLE发病机制复杂,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疾病活动程度和严重度都有所差异,为临床试验制定终点制造了困难,导致很多生物制剂的临床试验无法达到临床终点。此外由于生物制剂的特殊性,其严重感染等副作用在治疗时也难以避免,这也是导致许多临床试验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未来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和试验仍需要关注其安全性。因此以分子靶点为基础来研发治疗SLE的药物困难重重,在未来还需要加大研发力度。






欢迎光临 分析测试百科 (http://bbs.antpedia.com/) Powered by Discuz! 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