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世界 » 讨论区 » 经验共享 » [求助]激光共聚焦检测线粒体膜电位

采购询价

点击提交代表您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隐私政策》

 
需要登录并加入本群才可以回复和发新贴

标题:[求助]激光共聚焦检测线粒体膜电位

duoduo[使用道具]
四级
Rank: 4


UID 74511
精华 0
积分 705
帖子 1009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5926
专家分 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10-11
状态 离线
11
 
呵呵,其实大家有一个问题一直没有搞明白……什么情况下荧光会降低?

以Rh123为例:

做流式的时候,你用 “过量” 的Rh123孵育细胞,直至细胞内线粒体的Rh123吸收达到最大。这个时候显然线粒体膜电位越高,能够吸收的Rh123越多,,也就是进入细胞的Rh123总量越多,流式检测到的Rh123信号越强。这个过程大家应该很容易理解。

在另外一种情况下,Rh123的总量是 “恒定” 的,比如说测定线粒体的膜电位。将一定浓度的Rh123和的线粒体共孵育一段时间后,在荧光分光光度计下可以得到一个稳定的读数(比如说100),这个时候线粒体内外的Rh123达到平衡(比如说内:外=80:20)。如果我给予线粒体的底物(如NADH)激活线粒体呼吸链,这个时候线粒体膜电位将会升高。结果更多的Rh213进入线粒体内部(比如说内:外=90:10)。

那么问题来了。从化学的角度来说,如果某个荧光物质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有一部分是重合的话(这种情况很常见),其发射光有一部分(与激发光重合的部分)会被自己重新吸收,而且这种吸收的效益随着该荧光物质的浓度增加而增强。这就是所谓的“荧光淬灭"。换而言之,当荧光物质浓度很高的时候其荧光强度和浓度的增加不成正比,而是有点“跟不上”了。

这样我们就好理解了,当线粒体内外的Rh123达到90:10的时候,虽然总量不变,但是进入线粒体内部的Rh123发光的效率会下降,此时的荧光强度将会低于100(比如说98?呵呵)。而无论是共聚焦还是流式,虽然也有荧光淬灭的情况出现,但由于线粒体或者细胞当中总的Rh123的量还是增加的,所以测得的荧光都是增加的。

附上“LED专用红色荧光粉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对比”,希望有助于大家理解。

——————————————————————————————————————————————————————————————

请问为什么我看到的RH123都在线粒体上呢?难道是我染的Rh123浓度不够吗?而且随着细胞的凋亡,我并没有看到Rh123的亮度的下降或者荧光弥散到细胞质中,请问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望知道的战友赐教,谢谢!
顶部
zzzz[使用道具]
四级
Rank: 4


UID 74598
精华 1
积分 656
帖子 967
信誉分 102
可用分 5638
专家分 1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10-12
状态 离线
12
 

嗯,我一向所接受的理论就是我上面所说的。不过gzgygy网友“聚合体/单体”转换的理论似乎也有一定道理。这种由于分子聚合导致共轭键增加进而使发射光红移的现象其实也是“荧光淬灭”的一种解释。

不过现在我还没有找到权威的说法,请大家暂且当作“百家争鸣”好了。

我所说的80:20之类的比例其实只是为了便于大家理解,真实的分配比例我不清楚,不过应该远远大于这个值(999:1?呵呵!)
顶部
dog002[使用道具]
四级
Rank: 4


UID 76386
精华 0
积分 916
帖子 1452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8133
专家分 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11-4
状态 离线
13
 


QUOTE:
原帖由 zzzz 于 2012-6-20 13:46 发表 bbcodeurl('http://bbs.antpedia.com/images/common/back.gif', '%s')

嗯,我一向所接受的理论就是我上面所说的。不过gzgygy网友“聚合体/单体”转换的理论似乎也有一定道理。这种由于分子聚合导致共轭键增加进而使发射光红移的现象其实也是“荧光淬灭”的一种解释。

不过现在我还没有找 ...


我想在这里大家应该明确一个问题,就是Rh123和JC-1的发光机制是不一样,上面战友说的JC-1的发光机理是正确的,但是关于Rh123的却没有什么人可以说清楚,我也一直在关注这个问题,并且从我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到Rh123确实是定位于线粒体,细胞质里面是没有的,这个现象还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毕竟Rh123是阳离子探针,但是奇怪的是,当膜电位下降的时候,Rh123会怎么样呢?原则上他应该离开线粒体,也就是说线粒体的发光下降,细胞质里的增多,可是为什么我做了几次实验,都没有看到过呢?我是用共聚焦显微镜看的。还请知道的战友指教!
顶部
gemei0115[使用道具]
四级
Rank: 4


UID 76303
精华 0
积分 530
帖子 658
信誉分 101
可用分 4191
专家分 1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11-3
状态 离线
14
 
嗯,我一向所接受的理论就是我上面所说的。不过gzgygy网友“聚合体/单体”转换的理论似乎也有一定道理。这种由于分子聚合导致共轭键增加进而使发射光红移的现象其实也是“荧光淬灭”的一种解释。

不过现在我还没有找到权威的说法,请大家暂且当作“百家争鸣”好了。

我所说的80:20之类的比例其实只是为了便于大家理解,真实的分配比例我不清楚,不过应该远远大于这个值(999:1?呵呵!)

——————————————————————————————————————————————

这至少是大部分线粒体膜电位活性染料的共同特征,是定论来的,多查查文献就清楚了。

JC1和mitocapture我都用过,说明书介绍得也很详细,很清楚,没有什么产生歧义的地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