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嘉缵 院士

倪嘉缵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80年)。

        1932年生,浙江省嘉兴人,中共党员。1952年上海大同大学化学系毕业。1957~1961年在前苏联科学院莫斯科普通及无机化学研究所攻读无机化学研究生,获副博士学位。1953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工作,曾先后担任过室主任、副所长及所长,并任"稀土化学及物理"开放实验室主任。担任中国稀土学会第一、二、三届副理事长,国务院稀土领导小组第一届稀土专家组成员,中国科学院稀土专家组组长,兼任《中国稀土学报》(中、英文版)副主任委员和常务编委、《稀土》编委会顾问。

  早期主要从事铂的配位化学、原子能化学及核燃料化学。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转向稀土元素的配位化学、分离化学及材料化学,先后开展了稀土元素的羧酸、酞菁、冠醚等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的研究,在稀土资源利用方面曾参加从包头矿中用伯胺分离钍及稀土流程,从江西离子型矿中用环烷酸分离钇等工作。1974年后,组织完成了高压离子交换法分离稀土和江西定南矿的全分离流程。1980年后,系统地开展了稀土冠醚、酞菁及羧酸等为配体的稀土配位化合物的研究,并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稀土生物无机化学的研究。在稀土材料方面曾参加稀土与有机配体的发光材料研究,并使其在光转换塑料大棚膜中获得了应用,以及稀土复合氧化物用于远红外发射材料及稀土草酸盐水蒸汽制备纳米颗粒等工作。

  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回答稀土元素进入人及动物体内的作用机理,系统地开展了稀土生物无机化学的研究,在化学研究所中建立了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开展了稀土元素与模拟细胞膜、人红细胞膜的研究,用实验方法测定了稀土元素进入人及动物体内的存在形态,以及各单一稀土在正常人血清中的分布,系统地研究了微量稀土通过喂饲大鼠后在肝脏中的积累、代谢、存在形态及对多种酶的作用机理等。

  "七五"期间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稀土化学"负责人。"八五"期间担任国家科技部设立的攀登计划"稀土科学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之一。"九五"期间担任国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稀土农用环境化学行为及生态毒理效应"负责人。

  1990年"冠醚化合物的合成和应用"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1994年"环烷酸离心萃取离子型稀土矿"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年"稀土光转换农用薄膜"获中科院长春分院科技进步二等奖。编著专著三本:《稀土生物无机化学》,科学出版社(1995年);《稀土生物无机化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2年);《稀土新材料及新流程进展》,科学出版社(1998)。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稀土生物无机化学》1998年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曾任四届中共吉林省委修补委员及五届吉林省委委员,吉林省第七、第八届人大常委及吉林省第四、第五届科协副主席。1994年获吉林省劳动模范称号。

[ 本帖最后由 flyingwings 于 2008-1-24 19:27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