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面试的启示

尽管现在研究生招生也逐年扩招,但是本科就业竞争的压力还是促使更多的人加入这个大军,费劲九牛二虎之力,能够上线实属不易。那么上线后在差额条件下进行的面试还是一个“鬼门关”,尽管这个过程仅仅十几、二十多分钟。
    面试需要注意什么,根据这几年我参加招生面试的经验,恐怕这样一些表现是会留下不太加分印象的,需要避免。
    一是害怕答错,回答问题寥寥三两句话,比问的都少,还拘谨的扳着面孔。哪怕即使你的回答真的没有错误,但是这样寥寥几句话恐怕你水平再高,还是不能把问题阐述清楚的。提问的导师自然不满意,就会接着通过提示来继续这个问题的提问,如果还是寥寥三两句话“敷衍”过去。那么你给导师们的印象就是:你是一个死记硬背考了高分的家伙,看不出有什么灵性和可培养的前途。招你,朽木不可雕,岂不将来会坏了导师的名声?不举我们的,举个总校这次某专业一个考分370多的高分调剂考生被拒录,就是我见过的这个情况。
    二是过度表现的不着边际、夸夸其谈。和上面这样 “一锥子扎不出黑血” 的情况刚好相反,另一个想抓紧这个面试的机遇,积极展示自己。用英语介绍自己的个人情况时,谈到喜欢乒乓球的爱好等等,滔滔不绝地,被主持人打断。后面回答对当前宏观政策的看法时,又是一阵不着边际的狂侃,并错误百出,又被打断。下级打断上级、晚辈打断长辈说话,是不礼貌的表现;那么上级打断下级、考者打断应试者的回答,就是对后者表现的否定了。言多必失,过度表现就会暴露自己知识的死角,还会留下浮躁的印象。基础不牢,作风不实,将来能沉下心来做学问吗?这就是给导师留下的印象和疑问了。
    三是回答问题逻辑混乱、语无伦次。有的考生可能是为了给导师一个“难不倒”的印象。刚一提问,不假思索的就开始回答,由于没有对问题进行简短的思考和理顺思绪,回答过程必然是东一句西一句的,想起什么说什么,表现出逻辑混乱、语无伦次,甚至于自己说完又不断的否定自己的话。能说你思维敏捷、思路清晰、语言组织严谨吗?其实你完全可以冷静沉着地思考一下再回答,不仅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导师还会认为你有慎重、认真、严谨等一些好品质。
    四是缺乏勇气和胆识的个性。由于我们这里招几个专业呢,导师随便问他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专业时,他自然会回答喜欢。说自己看过一些专业杂志,回答出来的其实都是通俗读物。说业余时间读过一些专著,其实说出来的只是大学教材。就是这个情况,问具体想研究哪个领域时,也会都给出一个回答。一看这是假话。你怎么就谈得上喜欢哪个具体的研究领域呢?你看起来有主意的回答,可能往往错过一些导师选你的机会,并认为你其实完全没有说真话的胆识、勇气和个性。相反,另一种情况,一些原来放弃校内保研,自己考校外更好学校没成功又回来“屈服”的学生,导师也完全理解的,并且这种敢自己考研的拼搏精神和勇气,让导师欣赏你,因为这给了一个信息,未来的学术研究中,你是具备敢于吃苦拼搏精神的。
    这个问题完全可以做这样实事求是的回答,往往更得导师的心:大学本科使你打下了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了未来研究所需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由于扎实的基础使你可塑性很强,至于研究领域自然适应范围比较大的。事实上,一个人所谓的研究领域,其实是在几年的研究积累以后慢慢形成的,开始往往涉及面很宽的。
    五是缺乏实践实习和创新活动经历,四年大学死读书读死书。应试教育的体制影响直到本科毕业。考试成绩优秀就能得奖,考研最主要还是笔试成绩,从几年来的面试看,高分低能是普遍现象。我经常会问到大学期间参加过科技创新活动和社会实践的经历,面试者里边却极为少有的。往往大学四年里,思维活跃有创新精神的、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有知识应用于实践能力的群体,属于真正有培养潜力的人群,由于考试成绩不是高分,而排除在研究生队伍以外了。通过科技创新活动和社会实践的经历,这些人通过撰写实践报告和科技作品,科研已有起步,好的已经入道了。相反,缺乏经历着,依靠四年死读书读死书除了取得成绩表面优秀外,反而错过了良好思维训练的黄金期,读研以后才从零起步。一步之差,十里难追了。
    面试结束,由于差额录取,我们一方面对那些艰苦努力而难如意者十分惋惜和同情,另一方面又对那些虽被录取但难以雕琢者感到无奈。大学四年,这是人生的黄金期,把自己培养成为优秀的人才是所有人的最大目标。问题是你要认识到优秀人才的标准是什么?至少,单纯的高分可以获学校的奖学金,但高分低能就难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最终的社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