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科研民工一名。从上学前班开始算,求学已经近20年。一件事情做久了必然产生动摇,产生为什么要坚持下去的疑问。动摇产生思考,思考的结果就是人生观的确立。

在大学普遍扩招的情况下,大学以前的学习阶段对于现代人而言,越来越成为必经的过程。被动的接受,是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不读书又做什么呢?”这是大多数人在这个阶段的心声。大学毕业了,我们告别了必须读书的阶段。拿上那些舍不得扔的行李,怀揣着大学的毕业文凭,站在学校的门口,前面是一条宽阔的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真相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向前走。走出校门,我就是茫茫人流中的一分子,像万里黄河里的一颗沙尘。相信很多人在离开校门的一刹那都曾经神情肃穆的回望过母校。那是第一次,我发现,学校门前的路是那样的宽阔。也是第一次,我发现,我必须选择怎样迈出我的第一步。我想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对于前途和人生的思考,有的人想的早,所以更加迅速和有效,有的人想的晚,所以更加稳健和珍惜。

读书的第二段是大学毕业以后的硕博期间。从来到科学院到现在的不到两年时间里,我在学习,在模仿,在思考,在行动,在总结,在体会。来到了这个诞生过无数科学家的摇篮。我在这个摇篮里晃悠,晃悠,晃悠。我紧随着摇篮,亦步亦趋,但却不是真正的一部分。我感到很压抑,很茫然,很孤立,有时候很绝望。但那都是过去了,现在我很自信,充满希望。现实与理想的落差让我明白了很多的道理。现在的我,每天忙碌于科研。做着一些看似无用的工作。英语里有句话叫a piece of work,字面看来的话,用来形容现在的工作很贴切了(据语调而意思完全不同)。

思考使人脆弱,使人容易感动。思考不完全是好事,它使人烦躁和漂浮。一个健全的人必须要接受实践的考验,接受生活中点点滴滴的鞭策。一方面锻炼自己在环境中随风起舞的本领,一方面也要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忘了最初的梦想。

下面做一个文摘,作为胡言乱语的高潮及结尾:

其一,在《读者》上看过的一句话:年轻人要多思考。思考,再思考,但不要总是思考。

其二,科研,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这个话不是我的原创,但却觉得说得非常有道理。

其三,一个高中老师的话:在孤独中成长,在孤独中迎来辉煌。

其四,高中的时候在校刊上看到一个同学的文章,有一句话大概是这样的:或许这就是成长的过程,相信我一定有蛹变蝶飞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