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的围城

科研就像一座围城,在城外面的很多人,例如想考研的大学生或者民间科学家,拼命地想进入这座城,甚至为了进城而付出很大的代价。而很多已经进入了科研这一围城中的人呢,尤其是很多研究生,进来之后发现有很多的苦恼,例如做科研很辛苦,发论文不容易,做科研待遇比较差,博士顺利毕业困难等等,于是科研围城里的很多人又想拼命地往外跑,研究生们往往希望早些毕业走人,并且很多研究生表示毕业后再也不想做科研了。
我有时候会在想:究竟有多少研究生是真正喜欢科研的呢?看了看我周围的人,似乎真正喜欢科研的人凤毛麟角,即使是一些做科研做得挺好发了很多paper的同学,多数是也都想早些毕业走人,毕业之后的理想是要么不再做科研,要么是到国外或者其他的环境去继续做科研。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围城现象,我觉得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科学是一种能够让人着迷的东西,因此很多人希望能够探索科学奥秘。人都有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和求知的欲望,人的这种本性激发了人类不断地去追求科学真理,社会才不断地进步。这种对未知事物探索的过程可以说就是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根据马斯洛的理论,实现自我价值是人最高层次的追求。科学研究具有这样伟大的魅力,所以激发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为科学和真理鞠躬尽瘁。因此,很多科研城外的人,尤其是民间科学家,想进入城里面。
二、进到科研围城里面的很多人不是真正热爱科研的。由于高校的扩招以及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不好找工作,于是就想继续读研,一方面缓解自己当年毕业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让自己学历高一点以后会好找工作一些。并且,中国人传统的思想“唯有读书高”,使得很多人认为读到博士、博士后就像古代中了状元,很有前途,因此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可能都觉得读研是一种很有面子的事情。于是,就造成了轰轰烈烈的考研热。于是就让很多不是很爱科研的人进城了。
做科研应该是以兴趣作为导向的才好,就是要把科研当成兴趣,而不是当成谋生的手段。如果仅仅是当成谋生的手段,那么科研这种谋生手段是很艰辛的,性价比很低;但是如果能够把科研当成兴趣,那么就会感觉物有所值了,既能够实现自我又能够以此谋生。
这样一批不是很热爱科研的人进城了,进来之后发现原来做科研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发现自己上了贼船了,自然就想赶紧出城去了。
三、科研围城里的环境还不太好,让一些热爱科研的人渐渐地磨灭了自己的科研激情。现在的科研体制使在做科研的大多数研究生、工作人员以及导师们都很辛苦很压抑,做起科研要比一些发达国家辛苦得多,能够得到的回报也少得多。虽然说真正有志的人是应该不计较这样的环境,应该能够耐得住清贫和寂寞继续坚持奋斗。但是,人的意志往往是最经不起考验的,尤其是长时间的考验,不好的环境会渐渐磨灭人的意志的。
基于以上分析,我觉得要想改变科研围城目前的状况,一方面,需要循序渐进地改善科研环境,另一方面,在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时候,应该多一些研究生科研兴趣的方面考核,希望多招进来一些真正热爱科研的人。
我来到这个科研围城好几年了,从刚进来不久的时候,我就不喜欢搞科研了,从一开始就没有用心搞科研,我一直对城外的世界很羡慕,希望能够赶紧出城,不想在这个城里呆着了。然而,随着离可以出城的时间越来越近,我又开始反思:城外的生活一定就比城内好吗?会不会自己有后悔出城的一天?做科研做了这么多年,我就今年才算是稍微静下心来做科研,而当自己真正静下心来做科研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做科研也不是像自己长期以来一直认为的那样枯燥无聊,自己好好去做也能够做出一些成绩的,并且自己也会为自己的成绩而感到高兴。并且,科研这个环境的人们都很淳朴,周围的人都厚道务实,很好相处,这样的一种气氛是在城外很少有的。此外,不知不觉中自己已经养成了科研人员的“三句话不离本行”的职业病,换个环境,可能还一时半会儿适应不过来呢。
现在我还有机会选择自己是继续呆在城里还是出城,如果一旦自己选择了出城,可能以后再也没有机会再进来了。因此,我最近开始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