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研究生学习

研究生学习——关键是综合能力的提高

关于研究生学习,已经有很多讨论,有关于导师与学生关系的,有关于选导师的,也有导师选学生的,等等。其实无论哪种讨论,关键是看问题的视角,一旦这个前提确立,才能客观、辩证地进行分析。如果不从最根本的问题着眼,很多问题是无法找到答案的。

今天我想说的视角是“研究生学习的能力培养问题”。

1、本科教育培养“领域思维”

我国的本科教学基本上是“通才”教育,也就是在高中学习基础上,通过某一领域基本知识架构的学习,使学生基本形成一个“领域思维”的“定式”,也就是起到专业启蒙的作用。这个领域指大的专业领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学生通过四年或五年的学习,有了对某一领域的基本了解。当然,也有一些学校的专业面较小,学生在本科阶段可能会形成较扎实的“专业思维”或“专业技能”。但一般的本科教育是“领域思维”。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大学设置“通识课+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模式的初衷。也有的学校实行2+2(两年公共课+通识课,两年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或3+1(三年公共课+通识专业基础课,一年专业课)教学模式的原因。正是这种能力培养目标,导致很多本科生抱怨“开设这些课程有什么用,对以后的就业有帮助吗”之类找不着学习目标的原因。

很多人因此抱怨,现在的本科生能力低,高分低能等。这不是学生的原因,而是目前我们本科教育的目标设置问题。很多已经毕业的大学生也因此判断,大学本科学习根本学不到什么知识。其实,他们忘记了一个基本的考虑问题的视角: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的变化。也就是说,本科四年,即使你学习的很多课程内容都忘记了,但扎根在你思维深处的“领域背景”却始终在起作用。不信,可以找一个与自己专业完全不同的人进行聊天,通过对一个问题的分析就可以判断这种“领域背景”差异。此所谓的“三句话不离本行”。

2、研究生学习关键是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本科“专业领域思维”模式的基础上,研究生学习则以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根本目的。这里的综合能力培养,要突出因材施教。这里的综合能力,可能存在“短板” 效应。这里的综合能力可能涵盖了某些方面的突出能力,如某些人科研能力特别强,科研兴趣特别浓;某些人可能写作能力特别强,经常有创作的欲望;某些人可能善于协调,组织能力特别强;还有些人各方面的能力均较强等。

记得我的一个同学说过,几年研究生学习下来,最大的体会就是“不怕面对问题”,言外之意就是,研究生学习使他学会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或方法技术 ”。这就是综合能力的提高。也就是面对新的问题(这个问题可能是专业之外的),他知道如何从专业技能的角度来找到解决的突破口。

因此,我觉得判断研究生学习的标准,不是你发表了多少文章(当然这个很重要),你参加了多少课题(包括纵向和横向的),而是你综合能力是否有提高。这里的综合能力包括快速查阅文献的能力、快速写作的能力、快速组织协调的能力,以及处理人际关系、待人接物的能力等。

有些人常问,为什么三年研究生毕业还不如本科生挣的钱多,三年研究生学习还没有本科生找的工作好。这些其实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假如研究生学习阶段,你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就是你面对新问题,有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且按照这个思路可以将问题解决好,就是综合能力提高了。否则就是没有提高。相信在同一起跑线,只要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在处理问题时,或者在适应社会中,研究生的加速度一般要大于本科生的。

当然,正是由于研究生学习没有实现综合能力的提高,所以才有了很多讨论,如前文所说。这方面原因很多,但不能抱怨,让自己能力提高才是研究生学习最应该在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