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培养漫谈——璞玉须雕琢之“素质篇”

从网上搜索素质的定义,说法很多,各有侧重,选择百度上搜到的解释:《词海》对素质一词的定义为:①人的生理上的原来的特点.②事物本来的性质.③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素质应是第三个定义.那就是大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所具备的能力。套用第三个定义,作为博士生的素质则是指博士生从事科研工作、学习等所具备的能力。如此对应,博士阶段培养目标的素质应该包括哪些呢?或者说哪些应该是博士阶段须注重培养的呢?凭借个人体会,简单总结如下:       
    首先,要有开放的心灵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讲过这样一段无比精彩、广为传颂的话:“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大海,比大海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心灵的开放意味着思想解放,敢于向现存的理论、知识提出质疑,敢于创新;心灵的开放意味着勇于接受别人正确的观点,勇于接受新知识、新方法。开放的心灵不是浑然天成的,需要逐步培养建立。因此,博士阶段要有意识与外界积极接触,包括: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与不同的专家、学者、同龄人接触,获得更多学习机会;积极参加不同的学术会议,了解学科前沿、研究现状,与同行进行更多交流;通过同门、同级及同龄人之间的近距离接触交流,吸收好的科研、学习经验,少走弯路。

   
   第二,要有平和的心态。博士阶段面临发表文章、毕业论文、科研项目、找工作等等压力,经常是重叠交错而来。应对诸多烦琐事务,情绪难免波动。尤其是几个特定阶段,尤为考验:开题阶段、中期阶段、毕业阶段。尽量随时调整。保持平和状态尤为重要,可以下几方面着手:多听相关或不很相关的开题报告,吸收经验,避免犯共性错误;多听相关的毕业毕业论文答辩,了解学科前沿,拓宽知识面;多与师兄师姐交流,了解学习经验和方法,以及度过难关的过程,对可能遇到的困难有充足的心理准备;时刻告诉自己:沉住气,耐住寂寞,会有云开见月时。

   
   第三,要有超强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博士阶段专业越分越细,专业性越来越强,而且不同学科相互渗透的交叉学科越来越多。同时在参与科研项目的过程中,经常要接触一些与原有专业、方向不同的工作任务。这就要求博士生具有很强的学习学习能力,善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在现有方向基础上更好实现创新。因此,博士阶段,应特别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多种机会,广泛学习,开拓思路;勇于实践,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多总结、多交流、多沟通。

   
   第四,要有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唐朝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魏征留下名言: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严谨踏实的作风正是做学问的根本和源泉。博士阶段的学习和研究工作,从最初的数据整理、调研,到最后的定稿排版,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一丝不苟。细节决定成败,小的疏忽可能导致全局的挫败。因此,博士阶段需要从一个数据、一个标点、一个格式等等小处着手,培养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才可能在科研的路上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