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人才引进的“倒金字塔效应”

中国目前的人才引进好比是在搭一个倒金字塔,花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最后难免“忽喇喇似大厦倾”的结局。不过也难说,中国人赔钱的买卖干多了,没准不会拿这点钱当回事,互相笑笑就能过去。

目前的人才引进结构是以大牛为主,这些大牛在国外都是活跃在科研第一线的,基本上是除了科研其他的活动都靠不上边,只能做科研,加上自身确实存在的科研实力,出两篇CNS自然不在话下。国家看上了他们的CNS,所以不惜血本的把这些人买回来,可不成想一旦他们拿着哗哗的票子回了国,就好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新鲜的眼睛都不够使了,在这样的花花世界里,做点“醉卧怡红院”这样出格的事在所难免,哪还有心情想庄稼地里的收成呀!没准今年的收成靠着前边的老本还能说得过去,但明年,后年呢。所以长远看,这笔买卖赔钱是必然的。

如果把一个国家的科研人员结构比作金字塔,大牛们无疑是塔尖。谁是塔底呢?在中国,塔底是那些穷得叮当响的土博士们,这帮人干科研的动力很足,可惜他们大多刚接触到科研,是学习提高的阶段,凭自身很难做出大成果。这批土博们唯一的目标就是拿一个好offer去打洋工,自己也能在家人朋友面前扬眉吐气一下。

做为塔腰的那些副教授和称不上大牛的教授们呢,不是靠裙带关系上位的近亲,就是轮年头靠资历的“大老”们。这帮人的科研水平在其次,重要的是动力不足。

那么,一个正常的金字塔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塔底占多数的是那些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PhD或博士后;塔中是高水平的groupleader,为着自己的晋升和经费在绞尽脑汁的读文献,写报告;塔尖也少不了那些握着令箭和钱夹的大牛们。从人才比例上来说,以一个大学的研究所为例,大牛只能有一个,Group leader 4-5个,PhD和Postdoc们可能有几十个不等。

人才引进也应该与这个比例相符,至少在投入的总量上与之相符。可实际情况呢,如果有内部人士统计一下国家对三类人才在引进上投入的金钱,在用什么作图软件画个图,我相信一定会像那首蠢才诗一样:

有朝一日倒过来,底下细来上头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