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因食品安全问题而夸大科技风险

科学技术较之意识形态更有力量地带领着人类一步步向前,灼灼其华间改变着世界,改变了我们。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始遭遇各种以前闻所未闻的问题,出于不了解和恐慌,于是现代科学技术俨然成为焦虑的人们眼中最大的风险源之一。

首先,分析一下科技风险,为何在时下社会被夸大甚至误解?

很多人都在感叹:现在社会毒大米地沟油瘦肉精,什么都不敢放心吃,而以前这些问题都不存在。所以科技是危险的。昔日的生活在回望中滤去了艰苦和痛楚,只剩下田园牧歌的美好,实则享受和习惯了现代科技生活的人们回不去了,回到过去的生产方式,地球无法养活七十亿人口。科技的飞速发展又难免令人头晕目眩,顾后不得,瞻前有忧。游走在传统和现代、东方和西方、过去和现在的边缘地带,不甚焦虑的时候,科技某些不确定性造成的可能影响都在非理性中被放大,击打着本已不堪重负的当下。

比如,房前屋后散在,一把米一把包谷喂到底,至少一年才能长成宰杀的家养鸡概念根深蒂固。而现代科技让鸡肉成为45天出厂的商品,因为对这种科技不了解,消费者甚至包括养殖户自己,都可能会迷失在激素速生的谣言中不能自拔。

中国从庭院养鸡阶段到现代养鸡业的转化仅只用了三十年光景。吃了二十年的炸鸡腿,有些误读放大科技风险,也是情理之中。其他,诸如对核电站、微波炉、手机的恐慌等等,都和肉鸡有异曲同工之处。

再则,分析一下科技风险,如何能用科学的常识去规避?

规避有两层含义,一层是能在泥沙俱下的科技风险信息中去伪存真,消除莫须有的恐慌;另一层是能在双刃剑的科技中寻找到防范和控制的有效手段,最大限度降低科技风险的可能危害。对于焦虑状态下的国人而言,前者目前是更为重要的。

新技术的突飞猛进引发了恋旧的人们的焦虑,而科学进步的同时,展示出以前没见过的风险和更具震慑力的细节,进一步加剧了焦虑的人们对科技风险的恐惧。而能够站在更高层面理性破解这些风险焦虑的科技人员,大多躲进小楼成一统,不愿意深入浅出地剖析。科学技术的复杂性和非绝对性,经常导致媒介传播过程中的失实,这使得一部分追求严谨,爱护自己羽毛的科学家选择远离沉默。这就让关于风险的流言蜚语风生水起,比如转基因亡国灭种,高铁辐射导致不育,微波炉致癌等谣言几年一轮回地周而复始。

当我们考虑某种科技技术存在可能的风险时,切切要镇定,不要一下子就放纵想像,在盲目的焦虑之中不可自拔。比如,现代食品科技中各种添加剂的风险也让一些人忧心忡忡,那么,这时候首先要考虑我们摄食的这种添加剂确实有风险么?如果确实存在危害的可能性,那么需要切记,毒物即剂量,好好掂量一下多少量的摄入才导致对机体可能的不利影响。很多添加剂的含量其实远没到影响健康的程度。认为只要存在某种添加剂就会危害健康是一种误解。过度焦虑本身对生活是实实在在的危害,其损伤远远大于臆想的科技风险危害。

现代科技制造的飞机是有危险的,但飞机失事的概率非常低,低到远小于乘坐汽车。人们不担心乘飞机危险,并非因为需要熟识专家或者熟读飞机安全制造手册,而在于相信飞机是由一批拥有专业知识的人制造与操控的,管理体系很成熟,因而它是安全的。现在有些行业让人无法信任,主要是因为没有受到有效监管,放任了少数人利用技术牟利的违法行为。所以危险的不是科技本身,而是社会不完善的风险控制系统。而且正因为我们这个社会大多数人普遍的科学素养不够,难以识别和防范各种技术风险,出于恐惧心理,有意无意间又夸大了科技的危险性。这种盲目的焦虑一旦形成风潮,就会出演抢购食盐和蜡烛的闹剧。

科技风险的化解,还是需要专业和科学,而不是盲目迎合民众的心理期许。当下关于科技风险的交流往往一定程度上被民众情绪左右,生态麦卡锡主义如若泛滥,终将成灾。在对可能的风险的幻想中狂欢,牺牲科学屈从网络民意,在民粹的狂欢中践踏科学,或许可以逃避了一次,甚至几次臆想中的风险,但是因此而失去的可能会更多。

终究,科学技术是人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理性精神的体现,人可以也能够借助科学的力量从对风险的恐慌中走出来,理性的态度、实证的精神,在批判、反思中看护家园,也在体验、融入、热爱中迎接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