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播种成功

德国,蒙海姆,拜耳作物科学总部,2012年度新闻发布会上,科技人员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演示种子处理设施。大小不同的种子经过几道“装扮”,穿上五颜六色的化学包衣,实现了华丽的转身。

在这里,种子们不是简单地变变颜色而已,拜耳公司的科研力量在种子上赋予的附加价值将给人们带来更多财富,同时减少更多土地污染。“在种子阶段进行必要的处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农民们播种这样的种子,直接益处就是增加了产量,提高了品质。优质的种子也给经销商带来丰厚的利润。”负责演示的技术人员介绍说,“相较大面积的土壤撒药来说,种子包衣的化学成分和土壤面积接触最小,环境代价最小。”

在全球低迷的经济环境下,拜耳公司将科技视野投向种子市场,制定了以客户为导向的可持续解决方案,倡导用科技为成功播种。这些解决方案包括创新种子处理产品、技术和服务,为全球农民和种子公司提供产量更高、品质更好的核心作物。

在蒙海姆拜耳作物科学的研发楼,记者看到,科技人员运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开发新品种,在先进的实验室里每年要做15000个实验,一个通常耗时6—8年的黄瓜育种工作,在这里只要半年就完成了。目前,拜耳公司在28个主要作物上都开发出了自己的种子品种。

在世界一流的实验室里,科技人员筛选并整合油菜、玉米、棉花、小麦、大豆、水稻等作物的创新农艺性状及品质特性。此外,科学家们还重点研究植物病理学,以更好控制疾病。

同时,拜耳的实验室还对育种客户开放。客户花钱育种,并花钱买种子,这些种子也为客户赚钱。这样的营销模式使科学技术得到更大范围的共享。

收获的前提是强大的科研储备和雄厚的科研投入。在年度新闻发布会上,拜耳作物科学宣布,2011年—2016年间,将投入70亿欧元用于科技研发,其中,20亿欧元用于种子计划。

近年来,亚太地区经济的高增长吸引着拜耳公司的科技投向。拜耳作物科学致力于把最先进的技术引进中国,目前已经将84台最先进的古斯塔夫种子处理机送往河南、河北、山东和辽宁等粮食主产区的拜耳经销商手中,并对操作员进行专业培训,在零售环节为农民免费进行种子处理,受到农民的欢迎。

在发挥自身科研优势的同时,拜耳同样重视科技合作,拜耳作物科学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签署了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以高精尖技术为基础,启动多个项目,覆盖植物培育、基因及种子生产等领域。通过这样的项目,拜耳作物科学进一步加强了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及其下属科研机构在农业研究方面的合作,并将更好地履行其拓宽业务范围、服务中国农业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