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药材行情分析——在调整中平稳运行

展开2012年国内中药材市场行情走势图,市场主线运行清晰,总体呈现“调整”、“平稳”两大特点,而“调整”贯穿了当年市场主体经营的全过程。上至中成药企业生产动能的调减,下至产地农户的种植积极性,都受到市场调整的影响。前两年中药材过山车行情,暴露出我国中药材行业根基薄弱的特点,严重制约了我国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面对这种局面,市场缺乏行之有效的调控手段,国家中医药“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中药材行业要实现中药产业结构调整,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新模式,促使中药行业由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加速转型到符合现代商业规律的经济模式。在各方努力下,中药材产业新的支撑体系已初步建立,特别是在资源保障、提升行业信息化水平和打造服务支撑平台方面效果显著。而“平稳”则更多地体现在行业的中上游环节:稳定药材价格,保证药农的收入,结合当前产业环境合理调配市场资源,确保市场平稳运转。

  2012年中药材天地网全国中药材价格综合200指数(以下简称为“综合200指数”)呈现区间震荡走势,截至报告日(2012年12月24日)综合200指数报收于2400.59点,较2011年同期上涨了7.076%。从图一可以看出,2012年综合200指数前3个季度都保持在2200~2350点之间震荡运行。至七八月秋季药材集中产新期以后,各分类板块指数也大幅回调,多数药材价格跌幅过半,前两年累积的泡沫得到一定的释放,市场在低迷中逐渐恢复生机,开始有板块出现走稳迹象。国庆节后,西北品种行情的突然爆发给市场打上了一针强心剂。在“西北热”的带领下,市场热点效应齐发,一举突破2300点大关,走出了区间通道,形成全年第一次有效反弹。进入冬季后,药市步入走销旺季,短期内指数还能受到一定支撑,后市还有上行空间,但这并不代表市场就此出现拐点,因为多数品种仍然存在供大于求的现象,短期内无法彻底修正,预计2013年药市主基调仍然以调整为主。

  六大特点充分展现

  2012年我国中药材市场呈现以下六大特点:

  中药材刚性需求继续增加,中药板块异军突起  中药材需求刚性增长受益于三大因素:一是全球健康经济时代来临,天然、绿色理念深入人心;二是民众收入水平提高,国内有效需求稳步增长;三是政策推动,如医保体系不断完善、限制使用抗生素等。有关数据显示,近3年同期指标中,中药材板块单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为17.60%,遥遥领先于其他医药行业。其中,天士力、同仁堂、云南白药、康美药业等行业巨头在2012年经济形势回落的情况下,均实现了较高的企业收入。而中药材天地网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800家核心产地合作社、供应商销售平均增长率高达32%以上。

  中药材价格整体下滑,但波动幅度趋稳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中药材市场进入下降通道。2012年国内中药材市场行情继续下调,各板块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与2011年7月最高点相比,超过50%的品种价格几乎腰斩。同时,前两年价格涨幅过大,泡沫尚未挤干,且多数品种已供大于求,部分品种甚至已出现烂市情况,加之产地药农对市场预警反应滞后,扩种热情不减,因此2013年新货一上市,市场将面临更强的压力,价格继续调整将无可避免。

  但与2011年相比,2012年的价格波动幅度明显趋缓。2011年数期监测报告显示,中药材年波动幅度大多集中在20%~50%;而2012年中药材监测报告显示,全年的品种波动幅度多集中在5%~-20%之间,与上年的行情剧烈波动相比,2012年市场行情相对稳定。

  产业规模化程度提高,“马太效应”初步显现  首先表现在生产方面,调研显示,截止到2012年上半年,全国成规模种植地块、基地超过5000个,其中连片规模超过1000亩的基地有120多家,且多集中于西部地域广阔地带;其次表现在交易规模上,全国核心产地供货商800余家;最后表现在药材品种价格走势上,呈现出两极分化:“贵族越贵,平民越贫”。如2012年在行情下行通道中,市场中也出现了部分药材品种逆市上扬的情况,这部分品种多以贵细药材、野生药材为主,如人参、西洋参、鹿茸、虫草等。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大批品种如川芎、王不留行、金银花等出现烂市的局面。随着后市供需矛盾再度升级,预计品种的两极分化将越来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