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次“降价令”,便宜药品何处能寻?

新年伊始,国家发改委称将于2月1日起再次下调药品价格,本次药品平均降价幅度达到15%。从1998年至今的15年间,发改委发布这样的降价令已有30次。然而在采访中,不少市民对此消息“一笑而过”,以往多次的行政降价为何收效甚微?连日来记者遍访省城各大医院、药店和相关管理部门进行采访,试图解开这个令大家困惑已久的“降价=下架”的魔咒。

  记者在发改委既往限价的药品中选取了甲巯咪唑、维生素B6、硫糖铝片、莫沙必列口服溶液、重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布洛芬缓释胶囊中的6个品规药品,分别前往三甲医院、社区服务中心及药店进行市场走访,结果发现,上述品规的药品在这些机构均难觅其踪!

  尴尬降价叫好不叫座

  1月21日,在敦煌路的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给鼻窦炎患者小倪开了4种药,总共花费200多元。“本以为是平常小病,谁知花了这么多钱,这还是让医生给开的便宜药。现在,到医院两三百元只是起步价。”她指着处方对记者说:“蒲地蓝消炎片最贵,4盒药80多块钱,一点不便宜啊。”

  在甘南路一家医院门诊部,李女士带着儿子来看皮肤过敏。医生开出了2瓶消炎药膏让涂抹试试。“药品好像一直在说降价,可我感觉不明显啊,每次买药还是挺贵的。你瞧,这一小瓶就60多元。”李女士抱怨道。

  提起去年3月的一次药品降价,家住草场街的徐先生记忆犹新。那段时间,他正患呼吸道感染,要买消炎药,查到降价药品中有一种庆大霉素颗粒,价格便宜疗效明显,国家规定其价格不得超过4.0元。当时,他到一家医药连锁店,询问营业员是否有庆大霉素颗粒这种药,被告之“没有这种药了,只有针剂”。随后,他又来到另一家店,向营业员询问是否有庆大霉素颗粒,对方亦表示没有。徐先生说,要是降价药品都买不到,降价又有什么用呢?

  之前降价药品难买到

  采访中,不少市民告诉记者,近年来发改委降价的一些限价药品在市场上根本买不到。为此,记者特地选择了市民集中反映的此前限价的6个品规药品进行市场走访,看看国家发改委多批次降价,公众却感受到药品只要“降价”,就会“下架”的说法到底是真是假?

  这些药品涵盖了抗甲状腺、治疗维生素缺乏、消化系统、解热镇痛及改善心脑循环药等6类常用药。为了更全面掌握同一药品在不同地点的销售差异,记者选择了三甲医院、社区医院及连锁零售药店等进行了对照走访。结果发现,上述品规的药品在这些机构无一按规定供应。

  在医疗机构药品无法供应的理由不一而足,主要有生产厂家供应短缺、限价药品悄然消失、中标价格无法供应等原因。

  而在连锁药店,这些药品也难觅其踪。但在药店管理者看来,这样的药品都有很多同类的药物可以替代。一位药店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家规定的药品降价后,利润降低,很多药店会弃用这些低价药品,而是选择不在降价之列的药品来销售。

  实际上,在发改委历年的药品降价目录中,总有些廉价药品伴随着“限价令”而退出市场。如规格为100mg×48布洛芬胶囊剂,价格为2.7元,但记者在医疗机构和药店都没有看到有此规格的布洛芬,规格不同的布洛芬缓释胶囊剂倒是有,但价格却不菲。

  采访中,一位社区医院管理者告诉记者,“降价还是没降到点上。”在他看来,降价的初衷是好的,是希望通过降价让群众得实惠。可一种药品要经过研发、生产、销售、使用等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患者就可能用不上,这个过程必须综合考虑,单纯从最末端使劲,就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同一品种药物成分,规格、剂型、厂家太多又常使降价成为“空降”。他表示,一种药成百上千个批号,降价50个、100个,每次降价都要统计多少个品规、百姓得到多少实惠,没有考虑到降价后,可能卖的就不再是这个品规,百姓最终还是难得实惠。

  记者走访中,众多市民表示,表面看来药品价格一次次地下降,利益链条还没有从根子上斩断,最终,降价药品沦为“下架”、“空降”的下场,公众和患者得掏更多的钱去购买同类药品的替代品,药品降价最终还是难以走出“降价=下架”的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