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性药材价格指数护道产业发展

 1月8日,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中药材价格指数---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在揭阳普宁市正式发布。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广东省物价局局长林积等领导出席。

  据了解,该指数依托康美药业全国六大中药材专业市场,以及各个中药材产地为信息采集点,覆盖高达700多个品规。有关行业专家认为,该中药材价格指数的发布,对于引导和稳定中药材市场价格,维护消费者和生产者利益,提升我国在国际中药材市场的价格话语权,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性指数发布

  近年全国多地陆续成立了覆盖某个中药材产地及周边的价格指数,但在权威性、覆盖面及及时性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缺陷。比如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的前身---康美-普宁中药材价格指数,尽管能在华南地区药材交易种植中具有较好引导作用,但其对全国药材种植和交易的参考意义不足。

  建立一个覆盖全国市场以及大部分中药材代表品种的权威中药材价格指数的呼声日渐提高。在此背景下,由国家发改委部署,广东省物价局指导监督指数的编制和运营,康美药业具体承担的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正式立项编制,该指数也成为国家发改委近年计划编制发布的12个全国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指数之一。

  康美药业董事长马兴田在会上表示,在普宁药材价格指数的基础上,以康美药业近年收购的安徽亳州、河北安国、成都荷花池、广西玉林、昆明菊花园、广东普宁等全国六大中药材专业市场为中心,向周边产地扩散,采取药农合作方式建立产了300家产地采集点,形成了覆盖全国区域的中药材价格采集体系,进一步扩大了指数覆盖范围;覆盖品种由贵稀药材到普通药材,扩展了代表品种。

  马兴田说,该指数已于2012年6月15日通过国家组评审验收,共涵盖700多个代表品指数、500多个小类指数、12大类指数、中药材价格总指数、16大功效率指数、30大产地类指数、以及符合用户个性化需求的用户自定义指数。指数覆盖了全国中药材交易金额的85%市场,2012年9月正式试运行,2013年正式发布。

  周望军指出,该指数试运行半年多来,其影响力、辐射力不断扩大,逐渐成为我国中药材价格走势的风向标,成为市场定价、商家经营、药农生产的重要参考依据,正式发布指数的时机已经成熟。

  这意味着该价格指数成为目前我国中药材领域第一个能覆盖全国和品种的国家级药材价格指数,也是国内第一个依托大型民营企业编制的全国性价格指数。

  稳定中药市场

  周望军指出,在我国目前发展阶段,大力发展中医中药是减轻患者负担,避免医药费用过度增长的可行选择。编制发布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的目的有三个:一是鼓励优良中药材的种植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二是通过价格指数发现市场价格,进而稳定、规范中药材市场和价格,减轻患者负担;三是推动中医中药从中国走向世界。

  该指数编制指导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众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药材流通环节多而不透明,引起的中药材价格信息不对称和不及时,以及药材种植的不科学不规范,是近年来中药材价格暴涨暴跌的主要因素,药农、经销商和中成药采购商吃尽苦头。该价格指数以2012年8月全国药材交易价格作为基数,3~5年后就能完全展示指数对市场的引导作用。

  马兴田也给记者举例说,金银花2012年初价格飙高到近400元/kg,2012年中则狂跌到50元/kg,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上线后,暴涨暴跌行情得到有效控制,目前总体保持在50~80元/kg之间波动。

  据记者了解,价格指数的发布内容包括价格现状、未来走势及各地供需信息,为药农种植、药商交易采购提供参考。马兴田认为:“中药材的流通渠道今后会直接被压缩,药材生产销售的价值分配将更加合理。”

  最后,周望军谈到该价格指数今后的发展方向时指出,下一步要依托指数平台,在国家和省相关部门支持下,尽快开展中药材标准的量化研究,并逐步将价格指数编制发布与康美药业主营业务剥离,使价格指数最终成为行业独立的第三方指导工作,以不断增强指数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