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健康底线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指出,基本的环境质量、不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一条底线,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中央提出不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质量是底线,阐明了环境保护的基本目标和迫切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那么,地方环保干部应该如何落实这一要求?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着眼于“健康是底线”要求,牢固树立环保为民理念。环境保护是重要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环境保护联系民生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其工作涉及领域广泛,与群众工作息息相关。对于环保工作者来说,环保工作就是群众工作,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环保干部要始终坚持“环保为民、环保便民、环保利民”。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第一标准。坚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要围绕饮用水、空气、土壤、重金属污染等人民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积极研究对策,采取有力措施,集中进行整治,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以实际行动服务于民、取信于民、造福于民。始终牢记手中的权力是群众给的,不断强化人民至上、环保为民意识,要经常提醒自己:手中权力只能用于为人民造福谋利,任何时候都要自觉肩负起保护公众健康的重大责任。


  着眼于“健康是底线”要求,夯实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工作作风。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是新形势新任务对各级干部提出的一项严肃的政治要求。环保干部肩负着捍卫国家环境利益的神圣责任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环境权益的工作职责。要以扎扎实实、老老实实、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全身以地投入落实“健康是底线”要求的具体工作实践之中。


  经常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对环境保护的实际问题和现实困难,要一步一个脚印做工作,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落实,做到不解决问题不罢休,不见成效不收兵。尤其要始终盯着问题抓落实,坚持把没有发生的环境问题或其他单位发生的环境问题当做本单位的问题去分析、去预防,保持清醒的头脑,力争环境问题在萌芽状态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


  抓工作还要讲求实效。想问题、做工作、做决策,要坚持把有利于提高环境保护质量、有利于保障民生、有利于保护公众健康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每一项工作做到位,落到实处。不能光打雷不下雨,光许愿不兑现。或者以文来文往,会来会往,以文件落实文件,用会议落实会议。要把一切工作往实里抓,以实际行动推进环保建设全面发展,高标准履行保护公众健康的职责使命。


  着眼于“健康是底线”要求,不断提升环境监管能力。应当看到,目前影响群众身体健康的问题还很多。一些地区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工艺和产品仍屡禁不止,农村和城郊结合部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所产生的粪便直排的污染问题仍比较突出,城市噪声和交通尾气污染普遍存在。这些环境问题正在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如不尽快解决,不仅危害群众健康,也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环保干部务必增强保护公众健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质量高标准做好环境保护执法监督管理工作。


  首先要把“健康是底线”要求贯彻到每个管理环节。调查研究时,要注意摸清公众健康的底数;制定方案时,要全面分析公众健康的影响因素;决策拍板时,要坚守健康这条底线;贯彻实施时,要落实保护公众健康的措施;督促检查时,要了解“健康是底线”要求的执行情况;成效总结时,要保护公众健康的经验和教训。


  其次要进一步提高环境监管能力。要加强对排污源的日常环境监管和环境安全巡查,消除环境安全隐患,切实维护环境安全,重点整治和查处群众反映强烈、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公众健康的环境问题。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确保环保法律法规落实到位。加大对一些高危行业的环境安全检查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以实际行动保护公众权益。


  再次要提高学习能力。要坚持向群众学习,要不断从群众中汲取前进的力量。要自觉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从群众的批评中自警自励,从群众劳动的经验、成果中丰富自己的环境管理经验,不断提升工作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