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项机制转变服务模式

 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对环境保护的管理标准越来越高。但是一些新上建设项目的业主很少了解相关法规及具体项目审批验收办理程序。为此,辽宁省大连市金州新区环保局主动转变服务模式,建立了项目管理“五项机制”,以拓宽沟通渠道,追求服务的精细化。主要经验和做法如下:


  建立项目提前现场踏勘预审批机制。审批工作中,环评处提前进行现场踏勘,出具预审意见,提前告知项目建设投资风险、可能存在的环境危害、需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基本投资概算等信息,使企业对项目建设环保投入有思想准备。年均勘验项目700多家、3000人次,有效降低了企业盲目投资的风险。同时,对不符合环境准入标准的建设项目,提前告知不予审批的缘由,确保项目单位及时重新选址、选项目。


  逐步完善环境审批网格化管理机制。以“定行业、定地段、定项目”为主要内容,不断推进网格化环境审批方式,即按照基本行业分类、地块分类、项目分类对项目审批规范及验收要求进行细化,使得每个类型的项目在审批过程中做到有章可循。通过网格化管理,可以确保审批的规范化、制度化。


  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为提高工作效能,转变内部逐级串联报批的传统模式,实行上下同步提出审查意见,减少内部周转环节用时。同时,对涉及多个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实行多部门的审批事项同时勘验现场,使年均报件周转速率提高20%以上。


  实行建设项目环评批复约谈机制。涉及重大风险源、污染较重或建设期可能造成扰民影响的建设项目,在环评批复下发前,窗口负责人约谈建设单位主要负责人。强调应予以关注的风险防范及污染防治措施、工程环境监理和其他注意事项,提醒并督促建设单位在项目实施中加以落实。


  建立健全政务公开机制。通过在窗口提供工作手册、办事指南、温馨提示等资料,将环保审批的工作职能、工作流程、行政审批事项、行政许可规定、环境质量信息等进行公开,年均发放资料1000余册。同时,在办公网站继续实行重点工作、重大决策、重要事项公开公示制度,提高行政权力运行透明度和办事效率,实现环保工作管理的高效、透明和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