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重监测 更要重治理

  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已经发布,新增了PM2.5监测指标。当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正在按照国家部署,展开PM2.5项目监测。


  广东省环保厅于3月8日宣布,在珠江三角洲17个监测点开展监测,率先向社会公布PM2.5监测数据,其中佛山地区有两个监测点。一时间,PM2.5成为佛山地区公众关注的热点。从监测数据公布至今,对于PM2.5数值起伏的变化,网络、报刊和公众评议颇多,褒贬不一。


  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说明广大公众对空气质量和健康环境深度关切;另一方面,也表明大家对PM2.5数据缺乏全面认识,对粗放型经济发展给环境保护带来的负面作用和各地政府近几年采取的改善措施缺乏必要了解。


  “六·五”世界环境日前,佛山市区还将公布8个监测点,届时,10个监测点的数据将更加参差不齐,我们应如何理性面对?


  笔者以为,对于PM2.5监测数据,必须正确看待、科学判断。监测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重视空气质量改善和环境污染整治。要重视当前、着眼长远,形成有效预防和治理的长效机制。


  PM2.5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PM10等共同构成空气质量指数AQI。所以,它不是空气污染的唯一要素,PM2.5的测量值也不能反应空气质量指数AQI的全部,只能表现出空气质量好坏的一个方面。所谓PM就是大气中的漂浮颗粒物;PM10是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PM2.5是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之为细颗粒物或可入肺颗粒物,其直径大小不足人类一根头发粗细的1/20,容易在大气中长时间悬浮并可远距离漂浮,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影响,是引起灰霾天气的主要因素之一。PM2.5来源复杂,由工业点源排放污染物、油煤燃烧烟雾、机动车尾气、建筑粉尘以及空气化学污染物二次生成等。同时,PM2.5的浓度也会受到地理环境、气象条件、季节气候、海拔气压、晴雨气流以及周边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产生变化,比如“回南天”就会形成灰霾天气。PM2.5通过人的呼吸道进入肺部,甚至渗入肺泡和血液系统,加之附着的有害成分,可能会引发哮喘、心血管和支气管炎等多种疾病,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大。PM2.5监测值超标过高时,应注意自我防护,减少户外活动和剧烈运动,预防感冒和注意休息,提高身体抵抗能力。


  按照国家新发布的《空气质量标准》,PM2.5的测量标准分为两类区两级标准。采用重量法,24小时监测一类区一级标准限值是35微克/立方米,二类区二级标准限值是75微克/立方米。按《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佛山地区是二类区适用二级浓度限值,即PM2.5日平均监测限值是每立方米75微克。自3月8日公布PM2.5至今,珠江三角洲17个监测点的监测值出现戏剧性的变化。佛山地区的两个测点也不例外,最低是21,最高是3月16日达到231。据监测部门统计,3月8日至25日的18天中,达标天数为12天,不达标集中在“回南天”的13日左右。未达标天数里除PM2.5外的其他空气质量指标项目均不超标,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并不差。因此,我们应该理性面对PM2.5监测数据变化问题。当然,不是说没有问题或麻木不仁、不闻不问。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环境空气质量问题非常严峻,空气污染的有效治理刻不容缓。事实上,在我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向今天这样重视环保工作和生态建设,从中央到地方早就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各级政府早就着手采取相关措施加强治理污染和改善环境,并且已经凸显出令人可喜的成效。


  “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从“十一五”至今,广东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节能减排、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关停并转、三旧改造、环境再造、生态文明等。实行环境保护倒逼机制,淘汰落后产能助推经济转型,无疑对空气质量改善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佛山市“十一五”期间同样加大了环保工作力度并取得重大进展,佛山市被环境保护部列为传统产业城市开展环境治理的典范城市,连续三年减排考核成绩在全省排名第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削减超过30%,汾江河、西南涌、解放涌等多条内河涌水质得到有效改善,关停并转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达1200余家,小火电和立窑水泥企业全部退出,有效开展了陶瓷、纺织、玻璃、熔铸、铝型材等污染企业整治和提升,尤其是陶瓷行业,仅南庄镇就关闭、外迁几百家陶瓷企业,南海区106家陶瓷企业只剩下10家等。应该说佛山通过这几年大刀阔斧的治理整顿,环境质量有了明显好转,甚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原来的乌烟瘴气逐渐向绿水青山、蓝天白云转变。尽管空气质量还不能令人满意,但如果没有这几年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可想而知现在的污染又是何等状况,恐怕PM2.5数据会更加难看。


  虽然我们在空气污染防治上前期做了不少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从空气质量指数AQI和PM2.5监测值上可以看出,当前空气污染仍然很严重,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佛山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人口密度大、人均环境容量小,企业密集、单位国土面积工业污染负荷高,经济发展快、历史环境欠帐多,机动车增长量大、尾气排放污染重,再加上燃煤、燃重油和建筑扬尘的污染等,给空气污染防治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但空气污染是可防可治的,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超常措施,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联动防控。广州亚运会和深圳大运会期间空气质量达到近10年来同期空气质量最优就是成功的范例。空气质量是涉及广大群众身体健康的大事,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既急不来,又拖不得。


  佛山市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和PM2.5监测公布工作,多次听取环保部门情况汇报和专家意见,分析研究环境空气污染持续治理的对策。市政府还组织召开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市、区、镇大气污染防治的成功经验和重视改善PM2.5的有效措施,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环保工作任务。佛山采取七大措施重拳整治环境空气污染: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企业,提高环境准入门槛;按计划完成电力行业降氮脱硝工程;加大机动车污染防治和提高油品质量,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淘汰营运黄标车;加快燃煤、燃重油、燃木材小锅炉淘汰工作;开展工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防治;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加强扬尘污染全过程控制。通过实施这一系列大气污染的预防和治理举措,PM2.5的治理一定会逐步取得很好的成效。


  诚然,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各级政府和环境保护部门自然是空气污染治理的首要责任者,但也需要每一个人的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