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情结从此难以忘怀

  环保局长,这是一个很有挑战性也很折腾人的岗位,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虽然已经离开浙江省嘉兴市环保局长岗位半年了,但走到哪里都会先看看河道中的水是否清澈,看看烟囱是不是在冒黑烟,闻闻空气中是否有异味,这恐怕就是所谓的环保情结吧。在3年环保局长任上的确有不少事情令人难忘,值得回味。


  一场突发大气污染,彻夜未眠24小时擒元凶


  对于环保局长而言,最令人惊心动魄的考验当然是突发环境污染事故。2011年2月24日晚8时许,浙江省嘉兴市区突发大气污染,一时全城恶臭弥漫,12345市长电话、110报警电话以及环保值班电话和我的手机电话几乎被打爆,市委书记、市长也紧急召见,研商对策。


  我清楚地记得,当我急匆匆赶到市委常委会议室时,领导们一个个神色凝重,迫不及待地希望我这个环保局长提供信息,发表高见。此时,我既感受到环保局长肩上责任大、压力大,又有一种使命感,同时树立起一个信念:非把环境污染事件查个水落石出,还市民一个交待不可。


  那是一个不眠之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坐镇指挥,我以一名环保局长的身份出谋划策,仿佛是指挥大战役的参谋长,调动全市环保系统协同其他部门快速行动、紧急排查。那天晚上我们做出了几个重要决策。一是迅速通过在线网络向市民发出通告,告之嘉兴正受不明气体污染,政府相关部门已经在组织紧急排查,并欢迎市民提供污染源的线索。二是迅速组织环保、公安、消防等力量开展对污染源头的全面排查和监测分析。三是迅速将情况向省环保厅汇报并请求支援。


  次日凌晨,污染物质被环境监测站分析出来是氯钾苯,但没有查清污染源头来自何方。指挥部对要不要公布污染物质监测结果没有形成统一意见。我回到办公室,打开电脑发现,网上已经对嘉兴受不明气体污染炒得热火朝天,网民充满担忧和疑虑,有些甚至质问环保部门在干什么?


  我觉得有必要让市民了解事件进展,便通过开通不久的个人实名微博发布了一条事件排查进展消息。没想到我的微博迅速成为媒体记者和网民关注、了解污染事件进展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在事后被公众称赞为公开、透明处理突发事件的好做法。


  25日上午,众多媒体在环保局大楼前等待消息,在继续组织排查的同时,我感觉到公开污染物质的排查结果是必要的。公众有权了解真相,那怕是有限的真相。公布真相更有利于安定民心。否则,环保部门有不作为或被批无能之嫌。于是,我主动打电话向市有关领导请示,建议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情况。因为事情重大,电话一直打到市委书记那,最终获得市委领导认可,在上午10时左右召集媒体举行新闻发布会,并和环保专家一起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在污染源排查没有取得最终结果、内部对要不要发布监测结果意见不一的情况下,我主动请缨,要求发布监测结果和排查的初步情况。这在信奉“沉默是金”传统处理方式占主导的突发事件处置模式中,显得有点另类。


  当然,这一事件最大的看点还是通过污染分布、气象条件、污染物质监测等各种手段进行科学分析,将污染嫌疑源头锁定在平湖、金山交界区域。我们组织精兵强将赴交界区域进行深入排查,并在上海环保部门的配合协助下,最终挖出了污染源——一家不正规的小化工企业。事故原因是工人不懂操


  作规程导致生产事故发生,致使污染气体外溢。加上当日特殊的气象条件,污染气体顺风沿水平方向扩散,奔袭几十公里覆盖嘉兴市区。


  25日下午4时许,报请市领导同意,准备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情况。我们考虑到,事不宜迟,越早发布越有利于公众缓解担忧情绪,因此果断举行了当天的第二场新闻发布会,通报污染源排查结果。


  元凶被擒,市领导赞许,市民满意,环保部门的作用、作为也得到了普遍认可。在此次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环保部门第一时间快速反应、及时通过网络和新闻发布会通报事件进展,各部门协同配合、科学组织排查分析等,成为处置环境突发事件的重要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