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监测短板咋补?

当前基层环境监测机构建设存在很多短板,无法完全承担起越来越重的环境监测任务。笔者认为,基层环境监测站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能力不足。大多数人员不是来自专业机构或学校,加上监测工作比较辛苦,人员流动比率大,导致队伍整体专业素养和水准不高。二是职能杂。现在基层监测站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费用征缴上,以此弥补经费不足,致使监测服务职能大打折扣。三是条件差。大多数基层站,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监测站,软硬件建设无法保证,导致部分监测项目无法开展。四是思路窄。一些基层站对机构建设没有长远规划,开拓进取心不强。


  下大力气提高监测队伍能力,理顺监测工作思路,提高内生动力成为当务之急。笔者建议如下:


  抓好环境监测队伍建设。首先是要组建一支作风过硬、责任心强、工作态度严谨的监测队伍,保证随时能拉得出、测得准;二是努力提高监测人员技术水准,保证数据精准,监测报告公正、权威;三是及时配备、维护、更新相关采集、检测分析仪器设备,保证质量监测、应急监测和污染源监督监测工作顺利开展。


  理顺监测机构职能。强化服务职责,用真诚和专业服务提高监测工作社会认可度;弱化收费职能,在制度设计上让监测工作与费用征缴工作分离;突出监督职能,对造纸、化工、冶炼等重点污染源要强化监督职能,加大监测频率,形成高压态势。


  为机构建设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各县、区政府以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应给予基层监测站更多的政策支持、业务拓展空间和资金补助条件,让基层站有能力、有信心承担起更复杂的监测任务。


  创新监测机构发展思路。要紧跟时代发展要求,保证随时有能力应对各种监测重任。开拓机构发展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建设,使监测工作有前瞻性和可预见性。随时更新对辖区各种环境要素的掌控,对有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或突发事故,做到早应对、早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