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污染防治挑战何在?

 近年来,重金属污染引发的环境事件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既有政府层面的因素,又有社会层面的因素;既有宏观因素,又有微观因素;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笔者作为基层环境管理人员,所在区域是全国138个重金属重点防控区域之一,参与编制了当地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并全程参与了区域内涉重金属污染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现结合自身经验,谈谈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


  造成重金属污染事件的原因


  地方政府责任缺失。铅和其他有色金属冶炼一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由于此类企业给地方财政上缴高额利税,加上部分地方政府存在重经济、轻环保的思想,造成环保部门在此类项目环评审批、环保验收、环境监管等方面,不同程度受到地方政府的干预或约束。有些涉重项目未批先建、边建边批或未经环保“三同时”验收就擅自投产,本是违法违规行为,一些地方政府却多方协调,施加压力,通过补办手续使其合法化;有些涉重项目难以审批,地方政府与企业联手跑关系搞变通,使其审批权限下放。面对企业违法排污事件,一些地方政府成为企业的保护伞,通过变通政策打擦边球,甚至开绿灯,最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


  企业环境意识薄弱。近年来我国涉重企业产能不断增加,但部分企业工艺装备仍然相对落后,环境管理水平较低。虽然一些铅锌冶炼企业相继进行了技术改造,但总体来说在污染防治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仍较大,在二氧化硫回收、设备密封除尘、自动化作业等方面仍有差距。我国仍有很多小企业基本采用淘汰工艺生产,还有一些涉重企业虽然引进了先进技术,但缺乏先进的环境管理理念和经验,往往只重视生产,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对污染源的控制以及对厂区周边水、气、土壤监测没有严格要求,忽视了对周围环境和群众健康的保护。


  累计污染原因明显。由于重金属污染具有长期性、累积性、隐蔽性、潜伏性和不可逆性等特点,长期累积造成企业周围土壤和纳污河流局部河段均受到污染,河流底泥、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呈现明显的累积性增加趋势。例如某冶炼企业是一家上市公司,铅冶炼生产工艺持续改进,同时也带动周边冶炼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大大提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走在全国铅冶炼行业前列,却仍然成为当地儿童血铅超标的污染源。环保部门调查后认为,当地铅冶炼企业含重金属粉尘多年来有所累积,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采用烧结锅、烧结机工艺时造成大量铅烟尘排放,加上生产原料和废渣在运输过程中扬散流失,造成铅、镉等重金属及其氧化物在周边环境中沉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在铅冶炼等涉重企业较为集中的地方,不仅要关注企业生产中的“三废”排放,还要重点关注重金属污染积累对环境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