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复杂问题更需抓准头绪

重金属造成的环境污染危害日益凸显,是亟待解决的突出环境问题。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表示,2012年的环保专项行动要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把加大重金属相关企业监管力度作为一项维护群众健康、增进群众福祉的重要民生工程。


  笔者认为,重金属污染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环保部门努力,还需要多部门多角度全方着力。但复杂却不一定无序,做到重金属污染有序管理,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优化产业布局,引导有序发展。重金属产业不同于一般产业,它具有区域性、复杂性和遗留性等特点。我国目前处于重金属污染事件多发期,主要原因就是在过去很长时间的开发过程中,对废弃物采用简单的堆积储存等方法进行处理,部分地区连起码的有序堆积都谈不上,而是任意处置,造成的后果就是废弃物所含的重金属日积月累,暴发污染事件。云南曲靖铬渣非法倾倒、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等都是典型的案例。然而,虽然有这么多的前车之鉴,但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部分欠发达地区及资源丰富的地区仍不断上马重金属项目,而且不能进行合理规划,重金属污染风险加剧。因此,地方政府必须克服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冲动,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严格重金属行业准入,降低污染风险。同时,要有大局观念,按照全国一盘棋的思路,科学引导重金属行业发展。2011年初,环境保护部牵头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得到国务院批复,将对我国重金属污染防治起到指导和推动作用。地方政府要加大规划执行力度,把重金属污染防治成效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


  加强日常监管,深挖隐患根源。追逐利益是企业的天性,而污染治理投入巨大,却看不到直接经济效益,一些企业就选择采取偷排偷放等方法降低成本。而对于重金属排放企业而言,这样做的后果就是造成污染事件。对此,要加大对企业的日常监管力度。对于“加大”二字要正确理解,不但要增加执法频次,而且要提升监管质量,做到逢查必准、处理得当。要提升执法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执法监管的工作水平,彻究隐患根源,从源头上阻断污染。同时,通过制度约束,使执法监管人员依法办事,避免失职渎职。


  加强政策扶持,实现科技保障。重金属污染问题是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目前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最大程度消除污染,进而通过科学手段规避重金属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事实证明,通过改进重金属产业开发方式,提升重金属利用和处理的科技含量,形成科学的产业链,可实现产业发展和污染治理双赢。这需要国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加强对重金属污染治理设备的研发,同时需要企业充分利用好国家的扶持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实现重金属产业的绿色发展。


  提高应急能力,合理应急处置。年初广西发生了龙江镉污染事件,应当说其应急处理相对比较妥当,除了河池市没有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之外,其余各环节处理都科学有序,使整个事件的处理也能让社会接受。但是,回顾事件的全过程,仍有一些地方值得思考和改进。比如,要意识到科学合理地应对突然环境事件、保持信息通畅是化解难题的最佳方式。目前,公众了解信息和传播信息的方式非常丰富,通过微博可以在第一时间广为传播。因此,要让民众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真相,避免谣言产生。要正确对待污染事件,准确应对,把小事当大事看,不能存在侥幸心理。面对媒体质疑,要保持平和心态,公开透明,用数据说话,获得媒体支持,促进事件解决。面对民众关切,必须从民众的角度出发,通过事实消除谣言,通过诚恳获得支持。


  普及科学知识,减少盲目恐慌。近年来,由突发事件引发的群体性恐慌时有发生,去年福岛核事故引起的公众哄抢食盐的闹剧就是典型例子。科学研究表明,要通过食用食盐防辐射,成人需要每天食用达3千克的碘盐才能产生效果,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为什么民众却跟风抢购食盐呢?究其原因,还是科学知识不普及所致。因此,应该思考如何普及科学知识,避免闹剧再次发生。要积极探索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民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科学知识。同时要注意,科普活动不能只停留在一阵子,要持续开展,真正提高公众的科学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