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战略规划优化产业布局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按照区域主体功能定位,综合考虑能源资源、环境容量、市场空间等因素,优化重点产业生产力布局。


  目前,我国产业布局还不尽合理,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均存在不利影响,急需进行调整和优化。主要表现为:一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以重化工、有色冶炼等为代表的重污染产业和项目,大多布局在江、河、湖泊、水库或城市周边,已成为全国各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事故频发的潜在隐患;二是产业布局不合理大大增加全国的物流成本和交通运输压力,消耗大量能源,提高制造业成本,降低产业竞争力;三是许多雷同的产业布局导致不少省市产业结构同质化,无序、恶性竞争日趋激烈;四是全国各地的重复建设浪费了本已十分有限的自然资源,加剧我国主要原辅材料和能源的对外依赖度。


  我国人口众多,经济规模庞大,如不能充分利用资源能源和环境容量,代价极为沉重。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是万能的,需要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优化产业布局,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优化我国各区域的自然资源、环境容量和比较优势,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分工、优势互补、效益最佳,确保国家经济安全,真正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非常紧迫和重要的战略课题。


  积极开展产业布局的现状调查。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要求各地实事求是地根据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区域发展政策,促进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要根据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制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设计经济政策,确定建设项目,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真正做到节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并把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因此,调查国家、区域和各省的产业布局现状应是当前优先开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以尽快摸清我国产业布局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层次原因以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同时,还要研究、对比、借鉴美国、日本和西欧在这方面的先进经验,为我国调整、优化国家宏观产业布局进一步打开思路。


  全面加强优化产业布局的战略研究。目前,我国还没有从国家、区域和省3个层面深入系统地研究宏观产业布局。这是个非常庞大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法律、体制、利益分配等诸多重大问题。因此,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需要一个高层次、强有力机构来统筹协调这一战略问题,并形成国家意志。调动产、学、研机构和专家学者积极参与这项宏观战略研究,打破区域、行业和行政分割,从国家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考虑,提出相应的战略对策和措施。做到统筹兼顾,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措施配套,分步实施,积极发挥我国宏观调控作用,以弥补市场的不足。


  科学制定优化产业布局的战略规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国家应制定优化产业布局的中长期战略规划。根据全国不同区域和不同省(区、市)的资源禀赋、区域位置、基础条件、产业现状、环境容量、发展潜力和经济安全等因素,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科学规划不同区域和不同省(区、市)的主体功能及宏观产业布局,确定其鼓励、限制、调整和淘汰发展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作为国家指导各区域、各省(区、市)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的科学指南。各区域(如珠三角、长三角等)和各省(区、市)也应据此制定相应的优化产业布局的中长期规划,逐步调整、优化区域和各省(区、市)的产业布局及结构,合理、充分地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


  具体落实优化产业布局的对策措施。一是进一步强化和完善生态转移支付政策,对禁止开发、限制开发的区域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坚决调整和淘汰不该发展的区域和产业;二是制定有利于优化国家宏观产业布局的税收、金融和环境政策,利用经济杠杆推动区域和省优化产业布局;三是建立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完善干部政绩考核和激励机制,奖励和重用积极落实优化国家宏观产业布局成绩突出的干部;四是在国家重大投资和重点项目布局上支持宏观产业布局优化的战略目标;五是进一步完善国家产业政策,在鼓励、限制、淘汰的产业名录中加上地区限制;六是制定相关的土地供给、环评审批和城市规划等前置措施,调控、优化国家宏观产业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