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氧化物怎么减?

  3月2日,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正式发布。新标准将颗粒物(PM2.5)纳入监测指标体系。PM2.5的重要来源是气态污染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二次颗粒物。控制氮氧化物是控制PM2.5的重要一环。同时,新标准收紧了氮氧化物重要组成部分——二氧化氮的浓度限值,更新了其分析方法。控制氮氧化物排放量,对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意义重大。本版今日特刊登相关理论文章,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借鉴。



    氮氧化物控制现状


    ■阅读提示


  为了进一步扼制氮氧化物不断增长的趋势,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已明确在“十二五”期间将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10%作为主要目标之一。


  近年来,我国不断增加和修订各行业氮氧化物排放限值,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也收紧了二氧化氮的浓度限值。


  氮氧化物具有多重的环境效应。我国的氮氧化物排放近年来增长迅猛,导致区域臭氧和PM2.5污染加重,大范围的灰霾现象时有发生。我国酸雨正在由硫酸型酸雨向硫酸/硝酸复合型过渡,氮氧化物排放增加引起的氮沉降成为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氮氧化物中的二氧化氮更对人体健康也有着直接的危害,这些都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2005年,权威科学杂志《自然》上刊登了一篇关于二氧化氮的论文。文中的全球卫星遥感图显示,包含京津冀、山东半岛、山西中北部、陕西关中及长三角的广大华北及华东地区二氧化氮污染已呈连片分布,并成为我国对流层二氧化氮污染最严重的区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不断增长和能源消费量的增加,氮氧化物排放量已由1980年的486万吨增至2000年的1177万吨。而据最新统计的结果,我国2011年氮氧化物排放量已达2273.6万吨,呈加速上升态势。


  根据环境保护部、国家统计局和农业部联合发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我国氮氧化物主要来源于电力行业、机动车尾气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合计排放氮氧化物占到总量的83%。为了进一步扼制氮氧化物不断增长的趋势,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已明确在“十二五”期间将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10%作为主要目标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更进一步明确要求,推动燃煤电厂、水泥等行业脱硝,形成氮氧化物削减能力358万吨。


  我国自2000年以来,不断增加和修订各行业氮氧化物排放限值。《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003)、《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004)、《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001)和《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2005)经过修订均增加或者加严了针对氮氧化物的浓度限值。各地新建的一些针对氮氧化物减排的示范顶目也产生了较好的示范效果。许多新建电厂在建设中已开始为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脱硝预留使用用地。为进一步有效扼制氮氧化物排放,尽管因经济成本问题面临来自行业方面的较大阻力,环境保护部近年来启动了新一轮针对氮氧化物排放标准的制修订工作。2011年新颁布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要求新建机组从2012年1月1日开始、现有机组从2014年7月1日开始执行100毫克/立方米的氮氧化物污染物排放限值。标准从征求意见到正式公布,多次引发电力行业的热议,被称为“世界最严”的排放标准。正在研究制订的水泥行业氮氧化物排放标准,也将大幅度加严氮氧化物排放限值。



  2012年2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不仅增设了饱受关注PM2.5浓度限值,还增设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收紧了二氧化氮的浓度限值,这也对我国氮氧化物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实际上,“十一五”以来,尽管二氧化硫完成了减排任务,但是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中的二氧化氮浓度一直没有下降。2010年,环境保护重点城市总体平均二氧化氮浓度与上年相比反而略有上升,这种增长态势一直持续到2011年上半年。环境保护部发布的《2011年上半年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显示,与2010年上半年相比,2011年上半年全国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空气中二氧化氮平均浓度上升5.7%,而短期内这种上升的趋势很难扭转。如果按2006年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来衡量,2010年所有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均能够达到0.04毫克/立方米的标准限值。但如果按新发布的空气质量标准,将有35个城市也就是31%的城市没法达到标准限值。


  我国氮氧化物减排形势依然严峻。2011年前三季度,氮氧化物排放量未有下降反而上升7.2%,这为今后4年完成“十二五”期间将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10%目标带来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