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环境监测如何实现转型发展?

 与当前环境管理发展和民生民意企盼需求相比,县级环境监测工作尚处于滞后状态,其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性和支撑性地位也尚不牢固。因此,如何实现新时期县级环境监测工作转型发展,发挥其基础性和支撑性功能和作用,是监测系统广大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


  县级监测工作现状


  第一,大部分县级监测站监测经费不足,日常工作难以运转。近年来,由于县级监测站的日常工作量成倍增加,加上人员工资补贴、各类物品、仪器及其维修价格大幅度上扬,县级监测站财政不堪重负。目前,维持县级监测站工作正常运转,人均事业费支出大约需5万元。但我国很多县级监测站连起码的运行经费都得不到保证,大多数县级监测站把服务性监测、创收经营性收入当作第一要务来抓,以便用经营性监测资金维持县级监测站工作正常运转,来弥补日常监测经费不足。日常监测业务拓展困难,更难于创新日常监测领域。


  第二,县级监测站的建设发展不平衡,各站之间工作能力差距明显。由于我国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对县级监测站工作认知度不同,我国县级监测站发展极不平衡,各站之间工作能力差距明显。例如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县级监测站不管是仪器设备,还是技术人员业务水平都远远超过广大中西部地区县级监测站。除常规监测外,还开展了多领域、高层次环境监测分析工作。而中西部地区一些县级监测站的工作能力及设备还停留在初创阶段,仅开展一些常规监测工作。


  第三,县级环境监测工作和环境监测管理工作混淆,阻碍了环境监测事业发展。县级监测站是县环保局的直接下属单位,现在还有不少县级环保局和县监测站合属工作,这样极易造成环境监测和环境监测管理工作混淆。例如,某县环保局下达给县监测站年度目标任务之一就是要保证辖区环境质量达标。一些县级监测管理和监测技术未分离,环境监测管理没有得到加强,没有理顺环保与其他部门、环保系统内各部门关系,致使其出据的监测报告质量差、用途不大的局面。严重影响环境监测的公正性、科学性、权威性,削弱了县级监测站的社会地位。这样既不利于县级环境监测事业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县级监测站为环境管理提供优质服务。


  第四,大部分县级监测站队伍不稳、能力偏低、人员偏少,不能完全满足环保工作的要求。一方面,县级监测站工作非常艰苦,尤其是污染源的现场监测,工作环境极其恶劣,基本上都是高空、有毒、水上作业,劳动强度大,对人体危害大。再加上福利待遇与环保其他部门相比相对较低,导致相当一部分人不安心监测工作,想方设法调离县级监测站,致使


  县级监测站队伍不稳;另一方面,由于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试制度还不够严格和完善,大多数县级监测站监测技术人员能力参差不齐,一部分人员不能够胜任科学技术含量较高的环境监测工作。另外,由于目前许多县级财政相当困窘,各地都在硬性压缩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现在已波及到本来就工作繁重、人员偏少的县级监测站,致使大多数县级监测站人力资源无法承担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