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加强环境信息化建设?

  环境实时监管需要信息化作为手段,环境管理决策需要信息资源作为后盾,环境管理水平需要信息化作为引擎,环境经济政策需要信息化作为载体。


  面对环境保护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仅靠行政手段控制总量排放、改善环境质量难度大且进展慢,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规范和创新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环境实时监管需要信息化作为手段。环境保护监管对象复杂、范围广泛、任务繁重,仅依靠有限的环境执法队伍和“靠腿跑、用眼盯”的执法手段无法有效做好监管工作。要运用科技信息化手段,利用卫星对地观测“站得高、看得远、大范围”的优势,利用地面自动监测监视“自动、实时、在线”的优势,及时、准确、全面获取各种信息,实现环境监管“看得见、反应快、抓得准、管得住”。


  环境管理决策需要信息资源作为后盾。环境管理涉及的信息种类多、数量大,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的信息资源,加强环境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只有通过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才能从大量繁杂的信息中发现趋势、把握重点、找准问题,使环境管理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提高环境管理决策水平。


  环境管理水平需要信息化作为引擎。信息化建设是转变环保部门职能、提升环保部门执行力的有效手段。通过信息化建设,可以加大环境信息公开力度,推进办事公开,搭建环境信息服务网络服务平台,方便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办事,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环境经济政策需要信息化作为载体。我国提出了环境税、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等环境经济政策,要将这些政策转化为实践,需要加强环保部门与财政、银行、税务、保险等金融系统的业务衔接、信息沟通和信息共享,需要构建企业环境税收、环境行为信用评价、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排污交易数据库,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