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

  站在全局高度谋划环境信息化建设,加强环境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国家环境信息资源中心,构建环境监管平台,建设环境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的任务还很艰巨,具体要做好5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站在环境保护全局高度,谋划环境信息化建设。环境信息化涉及国家、省、市和县四级环境保护管理部门,涉及建设项目管理、污染防治、总量控制等各方面的业务,必须站在环境保护全局的高度,树立全国环境信息化“一盘棋”的观念,加强战略规划和统筹规划。


  加快构建环境信息化战略管理体系。许多发达国家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建立由目标体系、政策体系、组织体系、建设体系、信息系统体系、信息基础体系、评估监督体系等7类体系组成的政府信息化战略管理体系框架,我国也要加快构建环境信息化战略管理体系。


  建立高效的环境信息化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由国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联合工作机制,对环境信息化工作实施统一领导和协调,统筹开展环境信息化工作。探索建立环境信息化信息主管制度(CIO制度),监督信息化规划和项目实施,管理和开发利用政府信息资源。


  建立完善的环境信息管理制度。加强环境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确保环境信息化建设项目能够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统一建设,确保各类业务系统的环境信息实现统一管理、规范管理和安全管理,确保“一数一源,一源多用、多源共享”,确保应用系统互通互用、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


  加强环境信息化标准与规范体系建设。从总体标准、信息资源标准、应用支撑标准、管理标准、安全标准等方面入手,逐步建立和完善环境信息化标准与规范体系,将环境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纳入环保科技标准体系,按急用先行、全面推进的原则,为环境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撑。


  加快推进环境信息人才能力建设。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逐步健全国家、省、市三级环境信息化机构,扩充环境信息化队伍,扩大信息机构的业务范围,完善信息化机构的职能。以市级信息化机构为重点,推进信息化机构标准化建设,为环境信息化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第二,加强环境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强大合力。要确保环境信息的及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提高环境监管水平,就必须加强环境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的环境监测和监控数据获取体系。综合利用物联网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感知技术,推进环境质量自动化监测网络建设,推进污染源自动监控体系建设,推进机动车尾气自动监测、危险移动源跟踪监控建设。


  建立通畅的环境信息网络传输体系。建立覆盖国家、省、市、县以及重点污染源的网络传输系统、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络传输系统,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传输体系,为数据采集、传输和信息发布提供传输通道。


  构建环境信息资源共享与服务体系。建立环境要素齐全、覆盖范围广、时间序列长、多源、多类型、多尺度的海量环境信息资源库,建立有特色的国家环境信息资源服务模式和环境信息资源服务平台,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环境信息资源服务。


  第三,打造国家环境信息资源中心,挖掘信息资源利用深度。随着环境管理业务的不断深化,环境信息共享服务、开发和利用的需求日益迫切,构建环境信息资源中心是环境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建立联动更新和互为支撑的国家、省、市三级环境数据中心。加强环境保护业务数据梳理和融合,建立多层次、多角度、多尺度的环境信息资源目录。按照统一标准和规范,加强环境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建立多个业务支撑板块组成的国家、省、市3级环境数据中心,确保各领域数据相互关联、相互弥补。确保国家、省、市3级数据库联动更新,逐步形成统一的国家环境信息资源中心。


  建立环境信息综合分析平台。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根本目标,以源头控制污染为主要方向,建立环境信息综合分析平台,开展区域环境质量的变化与污染源排放的关联分析,说清环境质量动态变化和污染物排放趋势。开展区域环境污染物总量与环境影响评价业务的融合分析,开展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污染物总量融合分析,加强环境统计数据分析工作。


  第四,构建环境监管平台,打造信息化监管利器。当前,环境问题越来越复杂、环境任务越来越重、环境监管难度越来越大,必须打破传统的环境监管模式,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提高环境监管工作效能。


  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的环境监管平台。以信息化为支撑,集成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环境质量监测系统、卫星遥感监测系统、机动车尾气检验监控系统、移动风险源(危险化学品、核材料、放射性物品生产、运输、贮存等环节的安全管理和辐射防护)自动监控系统、核设施安全运行监控系统、生态环境监控系统、饮用水水源地监管系统,构建完整的环境监管体系和环境监管平台,实现全过程实时监管。


  构建国家、省、市三级联动的环境应急指挥平台。构建集突发事件相关数据采集、危机判定、决策分析、命令部署、实时沟通、联动指挥、现场支持于一体的精确迅速、灵活高效、上下联动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预警和应急指挥平台,实现在最短时间内对危机事件做出最快反应,提高预警和应急指挥水平。


  第五,建设环境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提高行政管理效能。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对于转变环保部门职能、提升环保部门执行力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环境信息服务平台,推进环境政务公开。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根本目标,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打造高效便捷的环境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完善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网上办理审批、缴费、咨询、办证、监督以及联网核查等业务。将环境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作为环境信息公开的主要渠道,作为接受社会监督的重要平台,作为便民服务的重要窗口。


  构建环境业务管理平台,提高环境管理效能。进一步梳理环境管理业务,整合和集成现有环境业务管理系统,构建环境业务管理平台,实现覆盖“批、监、管”等业务全过程管理。通过环境业务管理平台,理顺业务管理关系,优化业务管理流程,规范业务管理行为。通过环境业务管理平台,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协调推进各部门重要业务系统建设,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